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制度5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制度5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0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制度(5)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3、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定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4、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审定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5、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一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后作业的检查。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中要遵照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实施教学。

5、分年级段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小组,确定组长,由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1、校本课程课堂评价参照《周集小学校本课课堂评价表》实施。

2、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的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并能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学生评价表)结合学生自评、师评一同进行,并定期将评价情况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3、校本课程实施小组成员每月要对任教校本课的教师活动设计方案,校本课等进行综合评价,与月教学常规工作评比挂钩。

4、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定期对评价方案进行研究、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不断修定完善评价方案。

5、学校对校本课程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价,每学期期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优秀工作者评比”。

篇2:小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5

小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5)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肩负着审议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任务。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必须认真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如《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相关论述等,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起始阶段,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应该进行自我技术培训,如审议《课程纲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培训等。

3.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应该参与确立学校教育教学的研讨,组织对各方人士的调查,分析、研讨调查信息,与大家一起共同确立学校教育教学。

4.分析评估学生、学校的不同需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便于指导工作,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民主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确保校本课程开足课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6.认真负责地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一要审《纲要》内容的项目是否齐全;二要审授课时间是否确定;三要看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否恰当、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与学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四要看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授课对象;五要看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六要看课程评价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探索与创新。对审议内容要作好详细记载,经过大家讨论、分析、归纳后,确立所开课程,并公告审议结果。

7.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两月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例会。每次会议,每个成员必须先汇报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大家研讨解决;必须对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提出促改意见,还应及时报告相关信息。

8.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制度,如《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9.检查与督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给予奖励。

篇3: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4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4)

为调动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特制定如下激励制度:

1.倡导主动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术。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教材》、《课程纲要》等文件撰稿人,作为学校科研成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对优秀的《课程纲要》,学校将向区以上教育研究部门推荐发表,学校视级别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鼓励求索与创新。对教师选用、改编、新编又能形成序列的校本课程教材,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给予适当奖励。对获得好评,并在区级以上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的,视级别给予物质奖励,并作为教师科研成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晋级、评优的重要条件。

3.要求教师努力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掌握开发技术,对积极参加集体研讨、集体学习以及校本培训的教师,学校将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4.为执教校本课程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参与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

5.鼓励教师开放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对学生、家长反响好,确实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发展特长,形成能力的优秀课执教者给予奖励。

6.菅造团结合作的氛围。鼓励非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实验,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对主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为校本课程开发出谋划策,为校本课程教师排忧解难的非校本课程执教教师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

篇4: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办法范文

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开设各类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校本课程类别

1.活动类:包括田径队、乒乓球队、篮球队、足球队、鼓号队、器乐、京剧艺术团、合唱队、舞蹈队、健美操队、儿童美术班、书法班、象棋班、围棋班、英语剧(诗)社、青苗文学社(诗社)、数学拓展、科技小发明、编织、手工制作、刺锈、篆刻等。

2.学科类:包括京剧(面向全校学生,在音乐课中安排课时)、一、二年级英语活动(面向全年级学生)等。

3.环境文化类:包括校园内布置的各种环境文化设施。

三、校本课程实施要求

1.活动类校本课程的指导老师由教师自愿申报,提交学期教学活动计划(方案),经教务处评审通过,方可开展课程实施。如学校需要可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校外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学科类校本课程由学校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人员。环境文化类校本课程由学校统一布置。

2.活动类校本课程的指导老师每学期要制定出学期教学活动计划,列出学期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活动进度、每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内容和目标等。学科类校本课程由各年级备课组长制定出学期教学活动计划,上课教师还要备出每课时的教学案。

3.校本课程学员由指导老师从各班抽调选拔学生组成,在抽调选拔时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志愿,并考虑到班级之间的平衡。

4.校本课程的组织和教学,要体现与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相融合的特点,做到形式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5.指导老师必须在正式教学活动之前做好所需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场地、用品、电源等),保证教学活动的时间。

6.指导教师须提前2分钟到岗,中途不许擅离岗位,不许随意提前结束教学活动。

7.学生演出的节目、学生的各类作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等方面组织的评选中获奖(或发表),按有关规定奖励指导老师。

8.期末由学校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校本课程指导老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

二○**年九月

篇5:Z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纲要

ZZ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纲要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休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为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推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研究、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体系。

一、涵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究、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二、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在于推动课程体系的完善,实现课程的根本宗旨,表现为六个方面。

1、完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

2、教育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广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3、实施素质教育

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校本课程与德育目标的事例,有利于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机理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基本品质的日臻完善

4、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第一,校本课程给学生留下空间。第二,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第三,校本课程开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

5、教师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设计者

首先有利于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拓宽了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其次,有利于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获得。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再次,有利于教师行动研究能力的培养。

6、学校特色建设

每一所学校都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综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风和办学传统。下吉高中的校风是“纯朴、求实、爱国、进取”,而办学传统是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如陶行知先生创建的晓庄学校几十年来一直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必然鲜明地带有学校的特色。

三、开发依据

(一)国家课程改革纲要

1、课程专家斯基尔贝克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与教师处的地方。”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国家课程改革纲要。

2、制定校本课程标准,应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素质;要结合各个领域课程的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对于教育的深刻影响,兼顾课程内容和实施手段的同步创新。

(二)学校的发展要求

下吉高中的发展目标在于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争创有一定特色的省示范学校。特色教育是学校的发展之路。

(三)学生的发展需求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对个人发展有益,学生普遍喜欢亲身实践、讨论交流、试验探究等教学方式,目前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缺乏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制度,学生普遍认为分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发展状况。

(四)教师的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需要一批骨干教师,需要青年教师的成长。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育教学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

四、开发目标

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并掌握一项健身技能和一项娱乐技能,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五、课程结构

我校根据新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结构:语言与艺术、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将校本课程分解为符合学生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具体类别、课程目标、涉及主要学科及课程方向如下:

(一)、语言与艺术

课程目标:

1、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精神。

2、结合英语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常识,提高分析和认识西方文明的能力。

3、能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提高艺术素养。

涉及学科:汉语、英语、哲学、历史、、音乐、美术、影像、社会学等。

拟开课程:古诗文名作鉴赏,儒家思想与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传略,英文表达,现代西方文明介绍,演讲,文学创作、绘画,书法,,器乐,声乐,合唱队与乐队,摄影与摄像,古典音乐欣赏等。

(二)、数学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涉及学科:数学

拟开课程:数学史话,数学家介绍,数学思维,趣味数学,生活与数学,竞赛数学。

(三)、人文与社会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是否判断能力。

3、作好把握机遇、挑战危机的准备,掌握预测能力、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涉及学科:法律、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礼仪学等。

拟开课程:人际关系,成功人士创业史话,法律常识,礼仪规范。

(四)、科学与技术

课程目标

1、了解科学发展史,认识科学发展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善于认识自己的特长,着力发展特长。

4、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学科: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

拟开课程:科学启示录,最新科技成果介绍,中西方科学史,科学技术与人类历史,学科竞赛等。

(五)、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

1、了解不良心理、不良行为的形成机理,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地理解自我,确定努力方向,激发奋斗的精神。

3、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和一定的体育技能。

涉及学科:心理、体育与健康等。

拟开课程:心里健康咨询,健身技能,家政,健美、体育竞赛,球类选修等。

(六)、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思考人类生存的意识。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及学科: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

拟开课程: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人类与环境,航模制作,生物培植,网络制作等。

六、运行与管理

校本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和运行机制的配合,他们既是校本课程改革的保障系统,又是校本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本课程运行管理事教师队伍的建设

1、校本课程的教师队伍由学校全校教师、外聘高校教授、校外学术委员、社区教师等构成;

2、全校教师都要积极关注课程改革,了解国际、国内课程改革的信息,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理论、实践、发展的热点问题,研究、开发相关课程;

3、学校鼓励教师开设既符合校本课程目标又表现教师特长的校本课程,学校鼓励教师开设不同门类的校本课程;

4、学校负责开设校本课程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参观。

(二)、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指导小组;

2、教科室主任负责日常“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指导小组”的工作。“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指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工作;

3、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

4、分类:第一专题是学科学习策略的引导,分为之一《高中学习方法指导――学会学习》,之二《如何学习语文》,之三《如何学习数学》,之四《如何学习英语》,之五《如何学习物理》,之六《如何学习化学》,之七《如何学习生物》,之八《如何学习政治》,之九《如何学习历史》,之十《如何学习地理》,之十一《体育运动(一)――田径传统运动,体育运动(二)――篮球运动教材》,之十二《艺术活动》,之十三《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等;第二专题是学生发展,分为之一《学生研究性学习辅导手册――海阔天空》,之二《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学生篇)》,之三《学生校园生活指导手册――校园生活导师》,之四《学生发展计划引导――自我设计,健康成长》;第三专题是教师发展,分为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师篇)》,之二《教师校本培训指导手册》等

(三)、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组织实施小组;

2、教导处主任负责日常“校本课程实施小组”的工作。“校本课程实施小

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3、组织校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工作。

(四)、校本课程管理

1、管理机构名称――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2、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

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等负责同志组成。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3、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职责

①负责校本课程教材研究和开发;

②负责校本课程的申报、审批;

③负责校本课程的评价;

④负责规划校本课程的实施;

⑤负责指导教师开设校本课程并组织培训;

⑥负责指导学生选择校本课程;

⑦负责校本课程安排、考核、评价及调整。

4、校本课程申报审议制度校本课程采取申报审批制度。各学科教师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及结构,针对我校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特点、实践经验与思考,申报个人或教师小组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的开设,先由教师个人根据校本课程目标和结构要求申报课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申报时间为每年5、6两个月。

申报课程由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批准。

申报校本课程的教师(学生,下同)必须提交课程名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组织形式、评价方法、课时讲稿提纲等相关资料。

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考核评价开设课程和教师。教导处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现代生活和我校学生实际。

校本课程由教导处负责实施。每两周安排两课时。为确保校本课程开设的质量,避免选择过于集中,学生在同一时段中需选择第一、第二两个志愿,以便调整。课程和学生全部确定后由教导处编排授课或活动地点。

5、校本课程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

学分制管理是以学分为单位刻划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毕业应获得的总学分。

①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两学年为一周期;

②每一个课时为0.5学分,修满15学分为合格。

(五)、校本课程运行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运行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2、建立学生选课登记制度;

3、建立校本课程专用课表;

4、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七、评价和奖励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⑴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⑵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

学时总量;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由“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与教导处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

课程内容评价以“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实践性、实效性”为依据。

教学过程的评价由“管理委员会“进行课堂调研,分析其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

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写的小论文、作品、制作、活动、测试、竞赛等成绩。

(一)、对学生的考评

1、修满2课时有资格取得1学分;

2、考核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形式由任课教师决定;

3、考核形式以作业、学习体会(收获)、论文、调查报告、答辩等形式呈现,由任课教师决定考核形式;

4、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责,最终结果反馈至教导处与班主任处,并报校ABC考核领导小组。

(二)、对教师的考核与奖励

1、考核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2、考核形式由学生欢迎和受益程度问卷、授课教师自评和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综合评价为主;

3、考核采用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4、校本课程的所有授课资料都是考核内容;

6、校本课程的考核与学校ABC考核挂钩,作为考核加分项目;

7、平时的课时按课时津贴计算。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