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液体储罐安全技术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低温液体储罐安全技术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7

1、液氧、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及其危险

(1)液氧均为低温液化气体,当与人体皮肤、眼睛接触会引起冻伤(冷烧灼)。低温液体汽化为气体时,体积会迅速膨胀,在密闭容器内,因液化汽体使压力升高,易引起容器超压危险。液氧和气氧是一种强助燃剂。液氧与可燃物接近时,遇明火极易引起燃烧危险。液氧与可燃物接触时,因撞击易产生爆震危险;液氧与可燃物混合时,潜在爆炸危险。液氧蒸发成气氧时,能被衣服等织物吸附,遇火源易引起闪烁燃烧危险。

(2)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空气中浓度超过3%时,能出现呼吸困难,头疼、眩晕、呕吐等;10%以上时,出现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35%以上时,则出现中摅枢神经的抑制、昏睡、痉挛、窒息致死。同时,接触液体二氧化碳和干冰,可引起皮肤等的冻伤。

2、设备安装场所

(1)安装场所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或设有换气通风装置,并能安全排放液体、气体。

(2)安装容器的基础必须坚实牢固,并应防火耐热;安装液氧设备的基础必须无油脂及其它可燃物,严禁使用沥青地面。

(3)安装场所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场所必须有灭火器材,场所周围5m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保持场地清洁干净。

(4)安装场所应有槽车或消防车出入通道,并有足够宽度,便于槽车或消防车通行。

(5)液氧的贮存、汽化、充装、使用场所易设围墙或栅栏;安全出口必须布置适当,一般需有分别布置在两侧的出入口,一旦发生危险时能使人员迅速撤离;气化器的场所允许设一个出入口。门窗必须向外开。

(6)液氧的贮存、汽化、充装、使用场所的周围5m内严禁明火,杜绝一切火源,并应有明显的禁火标志。

(7)液氧的贮存、汽化、充装、使用场所的周围至少在5m内不准有通向低处场所(如地下室、坑穴、地井、沟渠)的开口;地沟入口处必须有挡液堰。

(8)液氧容器一般应安置在室外。

(9)液氧容器安置在室外,必须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及防雷击装置。防止静电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止雷击装置的最大冲击电阻30Ω。

3、槽车充灌

(1)槽车输送液体时,要经常监视压力表的读数,严禁超过压力规定值。当压力表读数有异常升高时,槽车应开到人稀、空旷处,打开放空阀,排气泄压。排放氧气时,排放波及区内严禁明火。

(2)液氧槽车必须有导静电接地装置。

(3)槽车只有得到有关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充灌场所进行充灌;充灌时,操作人员必须在现场。充灌操作应按操作规程进行,防止低温液体外溢。充灌液氧时,5m内不得有明火。

(4)槽车在连接充灌输液管前,必须处于制动状态,防止移动;在斜坡处应设置防滑块。

(5)槽车充灌结束后应及时离开,如果充灌工作中断时间过长(过夜或假日中断),应解脱输液管连接。

(6)槽车在充灌装卸作业时,汽车发动机必须关闭。

4、设备的安全使用

(1)容器和槽车容器的充满率不得大于0.95,严禁过量充装。

(2)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监察各种阀门、仪表、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灵敏可靠,以保证安全使用。

所用压力表必须是禁油压力表;安全阀、防爆装置的材质应选用不锈钢、铜或铝,并必须脱脂去油。

(3)容器、汽化器及管路系统在使用前,应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除水分或潮湿气。

(4)低温液体汽化器的气体出口温度不低于-20℃。

(5)容器在初次充灌时,开始应缓慢充灌(阀门应缓慢打开),然后逐渐加快,以减少对容器的热冲击破坏和减少液体蒸发。

(6)当设备上的阀门和仪表、管道连接接头等处被冻结时,严禁用铁锤敲打或明火加热。宜用70-80℃干净无油的热空气、热氮气或温水进行融化解冻。

(7)设备须按铭牌上表明的介质专用;需改换允许的介质时,必须彻底清洗吹除,并经测试分析合格,符合适合充灌另一种介质,并改变相应色标。

(8)液氧容器和液氧槽车内的液氧应定期进行乙炔含量分析,至少每月分析一次,其乙炔含量不得超过0.1×10-6,否则应排放液氧。乙炔含量的测定方法按“比色法”化学分析或色谱进行测定。

(9)使用单位必须制定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独立上岗操作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持安全操作证上岗。

(10)操作人员应熟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和低温液体的特性及其危险性。

(11)操作人员应熟悉产品使用说明书、设备工艺流程、设备上各种阀门、仪表及其作用和操作程序;在发生故障和意外事故时必须能独立采取紧急安全措施。

(12)容器和槽车上的其他故障排除应按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来处理。

5、设备检修

(1)容器和槽车容器以及压力表、液面指示计、安全装置应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查规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及《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校验。

(2)液氧容器上防雷、静电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测接地电阻,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3)液氧槽车贮有液氧时,不得动火修理。

(4)容器与槽车容器的外壳上大面积结霜、结露或日蒸发量异常大时,应及时进行检修。设备大修理应在产品制造厂或专业修理单位进行。

(5)设备修理前,必须用无油干燥空气吹除置换,并使设备温度升至常温;动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制度的规定。

(6)在设备检修前排放液体或气体时,应将排放物排放到通风良好的大气中或专用排放处,必须有专人监护;排放处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和警告牌,以保证排放安全。排放液氧时,排放波及区内严禁明火。

(7)设备上的阀门、仪表应由专业人员修理;用于氧的阀门、仪表修理后应严格脱脂去油,并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洗。

6、安全防护

(1)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低温液体时,应戴上干净易脱的皮革、凡布或棉手套。若有产生液体喷射或飞溅可能,应戴上护目镜或面罩。处理大量低温液体或低温液体严重泄漏时,应穿上无钉皮靴,裤脚套在皮靴外面。

(2)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液氧时,不得穿戴被油脂沾污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凡被油脂沾污过的衣服和防护用品必须更换;不得穿着有静电效应的化纤服装;不得穿有钉鞋。操作人员的服装若已渗透了氧,则不得进入有明火的场所。必要时,必须更换衣服或经过充分的吹除,在大气中至少吹除15min。

(3)在进入通风不良有发生窒息危险场所处理二氧化碳气体时必须分析大气含氧量,当含氧量低于18%时,操作员必须戴上自供式防护面具,并需在有专人监护下进行操作处理。空气中含氧检测方法可用“化学分析法”来测定。

(4)操作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而被冻伤时,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严重的冻伤应迅速到医院治疗。

7、事故处理

(1)槽车容器管路系统有微小泄漏时,应及时检修处理;有严重泄漏时,必须将槽车开到人稀、空旷安全处,逐渐排放,并应严格监护;排放时,人、车应处在上风向。排放液氧时,必须关闭汽车发动机;液氧波及区内严禁明火。

(2)容器附近发生火灾,若环境温度有可能加速液体汽化时,可使用冷却水喷射到容器外壳上进行降温。

篇2:上料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严禁酒后上岗,进入生产现场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检查设备紧固件是否松动,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

3、在投料过程中,严禁混入其它杂质,尤其是金属杂质。

4、生产工房内严禁存放易燃物品。

5、投料完毕后,要将包装袋内的剩余硝酸铵倒净,然后捆好入库。

6、每天检查一次本区域电气线路及设施的完好情况,对于绝缘不好,线路破损不能防爆的部位应及时更换。

7、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无论发生任何异常情况,都必须立即停机,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恢复运行。

篇3:进排气三元催化清洗安全操作规程

一、维修前检查

1、检查发动机故障灯是否点亮。

2、首先检查发动机怠速是否平稳、是否有缺缸或断火现象、加速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响声。

3、三元催化器已经无法工作,或损坏(禁止进行三元催化清洗作业)

备注:发现以上问题均需要门店技术人员确定,此车适合进排气、三元催化清洗作业得到技术人员可以作业答复,并且要求在涉及以上2种现象的车辆施工单上文字标注。(以上2种情进行清洗作业后产生风险由门店自行承担)

二、操作工艺规程

1.注意将清洗液(必须按照产品用量)加注到专用设备储罐后,按要求锁紧,并清理干净储液灌。

2.确认发动机在关闭状态,在作业车辆1米左右放置有效灭火器,接上尾气排放设备(或者在通风的环境中作业)将清洗灌用专用的挂钩,倒置挂在机盖上。

3.从进气支管上取下一段真空并连接到设备出液喷头上,并关闭设备的流量控制阀门。

4.反复检查管路,确认无误后,着车。

5.起动发动机2.0L以下排量发动机保持怠速,2.0L以上车辆保持1500转左右的转速运转,同时缓缓打开清洗设备流量控制阀门,流量以运转发动机有轻微抖动为最佳,如果发动机抖动严重必须马上调小流量,直到调整到最佳为止

6.进行进排气、三元催化清洗时长(根据产品说明执行),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有人在车旁边进行守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清洗后拆卸清洗设备,恢复真空管到原来位置吧,等待发动机继续运行2-3分钟(在此期间观察发动机是否有异常)然后阶段性加大油门,直到排气管不再排出黑烟、青烟,恢复到正常尾气状态。

7.清洗完毕后,建议客户抵挡高速行驶2KM左右最佳。

三、常见问题及操作注意事项

1、清洗液完毕后等待发动机继续运行2-3分钟(在此期间观察发动机是否有异常)然后阶段性加大油门,直到排气管不再排出黑烟、青烟,恢复到正常尾气状态,是必须执行操作,如果清洗结束后马上关闭发动机会导致发动再次启动将非常难,甚至有损坏发动机的风险。

2、清洗时,需有人在旁不间断观察,车旁备有消防器材。

四、进排气/三元催化-检验规程

1.检查发动机故障灯是否点亮。

2.检查拆卸部位是否安装复位且连接可靠,没有漏气现象。

3.发动机工作是否平稳,是否有不正常的抖动,排气管是否冒黑烟,怠速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转速波动应不大于正负30转。

篇4:煅烧脱硫系统操作规程

1.将片状氢氧化钠,倒入碱液罐中并打开碱液罐补水阀门,启动碱液罐搅拌机;

2.启动石灰仓除尘器、螺旋输送机、星型卸料器与仓壁振动器;

3.打开曝气池氧化罗茨风机与搅拌机,将石灰制成浆液待用;

4.打开循环泵、浓缩浆泵虹吸桶灌水阀,将虹吸桶及水泵泵腔内灌满水;

5.打开各泵循环冷却水阀门,待冷却水末端有水流出后启动水泵,开启水泵出口阀门;

6.打开循环池搅拌机,启动碱液泵,观察循环池碱液PH,待PH值达到9时,启动脱硫塔对应循环泵;

7.待预处理与主塔内有水流出时,首先打开脱硫系统烟道出口蝶阀启动风机,待风机运行稳定后打开脱硫系统进口烟道蝶阀,最后缓慢关闭烟道处闸板;

8.将浓缩浆池液位控制设为自动,选择准备启动的浓缩浆泵,正常状态下设定下限2m,上限4m。

9.待浓密池溢流槽开始溢流时,打开浓密池中心刮吸泥机及浓密池排泥浆管道电动阀门将泥浆排入渣浆池,启动渣浆池搅拌机;

10.调节压滤机液压站至使用压力,启动压滤机;

11.当渣浆池液位达到规定值时启动渣浆泵;

12.将压滤机脱水的粉饼卸入料斗中,待料斗中粉饼满后使用运输车将料斗中的粉饼拉至存渣处。

13.脱硫系统异常情况需停止时,首先提升烟道闸板,依次关闭主引风机,进出口电动蝶阀,待进口烟气温度降低后方可停止循环泵,严禁停主风机同时停循环泵。

14.循环池PH值控制在8-9;氧化池PH值控制在6-7;液位控制在3m以上;主塔进口温度不超过80℃,严禁超过130℃;循环泵流量≥30m3/h。

篇5:蒸汽管网井室巡检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为保障井室作业人员安全,全体职工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本规程,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若有违反本规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决定工作人员停止作业。

2、开闭井盖必须使用适宜工具,严禁使用石头钢管等砸击井盖。工作完毕,必须随之盖好井盖。盖井盖时双脚不要踩在井沿上,以防井盖伤人。

3、在井室内作业时,井盖四周必须摆放隔离墩,必要时使用警戒带进行隔离,保证外界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夜间应加点红灯。

4、.井室内作业需要照明时,禁止使用明火照明,应使用便携式防爆灯。未经允许车辆行人不得进入作业区,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井室。

5、在繁华地区作业时,应视情况安排专人维护现场秩序。冬季井下作业时及抢修时,地面上人员禁止生火取暖。

6、下井巡检、检修作业必须两人以上,其中一人以上进行监护,井深超过1.5米下井人员应配备安全带,安全带的安全绳应握在监护人员的手里。

7、作业前必须先将工作井、通风井井盖打开,进行人工通风。

8、井室内部送风用的风机应有防护罩,固定应牢固,应有移动的把手。任何情况下,禁止利用氧气瓶向内部直接输送氧气。

9、井盖打开后严禁立即下井,要仔细查看井室内是否有漏汽(气)、漏水等异常现象;有无积水、异味等异常现象、听井室内是否有漏汽(气)等异常声音;测井室温度是否在50℃以下,无异常后在井上人员的监护下,方可下井巡检、作业。井室内温度在40-50℃时,工作人员应轮换进入内部工作。

10、在井室内作业时,电源、供电线路及用电设备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有专人监管。井室内若积水太多,无法工作,应用水泵抽水后再进行作业,作业时水泵应断电。

11、下井巡检、作业时,要注意爬梯是否锈蚀严重、松动等,防止坠落,若有损坏不得进入。

12、下井巡检、作业严禁踩踏疏水装置(疏水阀门、疏水管等),防止突然断裂等意外。

13、运行管网井下巡检、作业,严禁敲打管道、疏水装置、拆除保温等。上下井时,人应面对爬梯,严禁背对爬梯上下。

14、如果温度超过50℃或有害气体含量超标,人员不得进入,紧急情况下必须进入时,必须在采取向井内充分鼓风、降温等有效措施,并经公司负责人、安全员同意后,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防护用具,方可下井巡检、作业,若有人中毒,监护人应戴好防毒面具,并做好可靠的防护措施后方可下去抢救。

15、下井巡检、作业人员在没有得到锅炉房负责人通知的情况下,严禁开关所有阀门。

16、严禁在井下休息、吸烟和无故长时间停留等,不得在供热设施上方摆放工具、物资等。

17、工作完毕后,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和工具,确认无误后应及时将人孔盖板封闭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