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序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序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一、风险辨识范围主要包括1、各作业面、各作业工序2、各类施工设备、机具、装置3、作业环境中的各类粉尘、毒物及噪音、振动4、广大职工的体力劳动强度二、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在施工中可能存在如下集中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①施工现场的各类施工机械、机具存在缺陷②洞口高边坡,竖井洞口等防护存在缺陷③在洞内作业时存在噪音、振动、粉尘等危害④电焊作业,用煤取暖等存在的明火隐患⑤作业环境的高温高湿危害2、化学危害:①现场存在有氧气瓶乙炔瓶易燃易爆物品②洞内若通风不良存在车辆废毒气体3、心理、生理及行为异常危害①作业人员超负荷作业大于8小时②健康状况异常从事危险工作现象③心理异常从事作业易发生事故⑤作业指挥失误,主要指起重吊装和混凝土浇筑指挥⑥作业人员在操作工具中失误⑦安全监护不到位出现失误三、导致事故的种类若危险性因素不及时辨识并清除,可能造成如下事故:生活区:主要是触电、火灾和食物中毒等施工区(作业各工序):1、洞内风镐开挖:发生坍塌事故,振动伤害2、格栅安装作业:物体打击、触电3、喷护作业:飞石伤人、粉尘(尘肺)4、车辆入口出渣作业:物体打击,车辆伤害5、施工用电:触电、火灾6、作业环境(通风不畅):职业病(尘肺)一氧化碳气性中毒7、作业环境(高边坡、洞口、临边未防护)高处坠落8、焊接作业:火灾、中毒、辐射9、竖井作业面: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10、混凝土浇筑作业:物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四、危险因素风险度评价1、根据风险评价公式: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2、评价:高危险性作业及作业环境有:竖井物料提升作业、一次开挖作业、施工用电作业。一般危险性作业有:一次支护作业车辆人工出渣作业、钢筋加工焊接作业、洞内通风。低危险性作业有:混凝土拌制、输送、浇筑及其他作业。五、控制措施1、项目部对每道工序施工都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2、各工种必须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提高安全操作技能。4、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消除。5、建立应急组织机构体系,制定综合及专项应急预案,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

篇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程序

1.0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0工作活动分类

2.1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可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活动的分类:

a)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

b)场内道路及水电设施;

c)施工测量;

d)建筑材料的贮存和运输;

e)检验和试验工作;

f)工序作业;

g)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h)人员。

2.2工序作业又可按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软基处理、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及水工等进行分类。

3.0危险源辨识

3.1辨识危险源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生产活动;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抢修、设备维修等;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等;

c)工作场所内的设施,如:施工设备、机具,内部建筑物(包括自有或租赁)等;

d)工作场所自然环境,如山体、水系等;

e)其他,如:现在和有关过去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或)服务相关的输入和输出,安全的法规和其他要求等。

3.2造成的伤害、存在的风险可划分为:①物体打击;②车辆伤害;③机械伤害;④起重伤害;⑤触电;⑥淹溺;⑦灼烫;⑧火灾;⑨高处坠落;⑩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例如:隧道突泥、毒蛇咬伤、职业病、自然灾害引发次生安全生产事故等)。

3.3危险源辨识方法,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询问;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如:以往的事故记录、职业病记录等;

d)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e)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识别有关的危险源。

f)安全检查表

运用已编制的安全检查表,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辨识危险源。

3.4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列出《危险源清单》。

4.0风险评价

4.1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归类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

4.2风险评价的方法

步骤一(专家评价法):

在列出《危险源清单》中能直观看出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很小,即可直接确定为“可容许风险”,其他则按步骤二进行。

步骤二(定量分值法):

采用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风险的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6

3

1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0.2

0.1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E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6

3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1

0.5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40

15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

3

1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D值)危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危险程度等级号分数值危险程度等级号

≥320

160~320

70~16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Ⅰ

Ⅲ20-70

<20一般危险,需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Ⅳ

表中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3编制《风险评价表》。

5.0风险控制的策划

5.1按计算出的D值划分等级进行风险控制策划。

Ⅰ级D值≥320特大风险,不能继续作业

Ⅱ级D值160~320重大风险,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立即整改,待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降低风险,需制定目标。

Ⅲ级D值70~160中度风险,需降低风险,制定目标。

Ⅳ级D值20-70可容许风险,在运行和活动中加以控制。

Ⅴ级D值<20可忽略风险,不需要采取措施。

篇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一、目的识别本项目运行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确定和更新重大危险源,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二、范围本项目运行中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及更新与管理。三、职责1、项目安全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以及重大危险源和不可承受风险的审批。2、安全科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实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策划和实施。3、安全科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项目经理部。4、负责实施本项目活动和作业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经本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制定控制计划予以实施,有效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四、工作程序1、初始状态评审①、在体系建立之初,项目部安全科部组织各科室、各工区进行初始状态评审,辨识本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现状。评审的主要内容有:⑴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⑵识别本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⑶对本项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⑷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资料进行评估。②、初始状态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安全保卫部负责整理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态初始评审报告》,作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以及管理方案的依据,评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2、危险源辨识内容和方法①、可按以下过程或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⑴各施工点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及平面布局;⑵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⑶生产设备、设施或装置;⑷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⑸法律法规要求(如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⑹生活设施和应急设施;⑺所有进人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⑻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②、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等因素。⑴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⑵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③、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3、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时机①、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②、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施工工序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4、风险评价方法①、对危险源所导致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进行评价,即D=LEC。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能够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3每周一次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D:风险值(D=LEC)D分数值危险程度危险级别>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4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20有危险,可以接受1②、下列情况确定为重大危险源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风险,直接确定项目不可承受的风险和为重大危险源;⑵D>70风险和危险源,确定为项目不可承受的风险和重大危险源。③、安全科将所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报项目总工程师、驻地办、总监办审批后发至各工区。④、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体现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订运行控制程序对其进行控制。5、危险源的更新①当下列情况发生时,由安全科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重新确定不可承受风险和重大危险源:⑴管理评审要求;⑵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更时;⑶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时;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有遗漏时;⑸相关方有抱怨时;⑹发生重大事故、事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更新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责任公司*****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年*月

篇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风险评估是因那些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对人或产品所带来的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而进行评估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持续对全管理处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2适用范围适用于全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2安全办公室是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3.3各科室和单位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4.2危险源的辩识4.2.1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4.2.1.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管理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4.2.1.2管理处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4.2.1.3管理处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4.2.1.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4.2.1.5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1)六种典型危害a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c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2)三种时态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3)三种状态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4.2.2识别的方法1)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2)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3)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4)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4.3?风险评价4.3.1?矩阵法?后果可能性轻微伤害伤?害严重伤害极不可能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不可能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可能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4.3.2LEC定量评价法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0.20.1很不可能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63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210.1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可能出现的结果经济损失(万元)伤亡人数100200以上死亡10-29人、重伤50人以上40100-200死亡3-9人、重伤10-49人1550-100死亡1-2人、重伤3-9人710-10一次重伤1-2人31-10多人轻伤11以下少量人员轻伤4)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具体划分见下表:?D值危险程度>320160-32070-16020-70〈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4.4.1各科室(单位)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内容。4.4.2各科室(单位)根据“矩阵法”和“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进行评价,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填写《危险源辨识清单》。4.4.3各科室和单位将《危险源辩识清单》上交安全办公室。安全办公室对各科室和单位的《危险源辩识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汇总编制全公司的《危险源辩识清单》。4.5风险控制的策划4.5.1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4.5.2重大安全风险控制4.5.2.1在一段时期内需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5.2.2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4.5.2.3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4.5.2.4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4.5.2.5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4.5.2.6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4.5.3一般风险控制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4.6危险源的更新各科室和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新增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1)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3)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5)采用新的物质;6)发现新的危险源时。各科室和单位根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辩识清单》,报安全办公室备案。5记录5.1附件一:《危险源辨识清单》

篇5: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辨识公司在生产、服务或运行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环境影响大小,确定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服务和管理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控制和管理。3术语和定义《管理手册》中0.3章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适用本程序。4?职责4.1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批公司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制定的控制措施。4.2安质部4.2.1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制定活动。4.2.2负责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收集、汇总,确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4.2.3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确定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及其风险程度进行应急预案的策划、编制工作。4.2.4负责对公司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评审、更新和监控。4.2.5负责对公司的一般或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形成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单位实施控制。4.3各部门、单位4.3.1负责对本部门、单位职能范围内的(所辖场所和业务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确认、登记、更新和控制。4.3.2建立本部门、单位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控制好本部门、单位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上报安质部。5程序5.1识别范围5.1.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危险源辩识的范围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常规的、非常规的生产服务活动);常规的:如正常的装卸车、装卸船、维修、转运、清扫、办公等;非常规的:包括异常活动(如设备设施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货垛坍塌、火灾等情况下的抢险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货主、代理、司机、承包方、访问者及其他外来人员等);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g.组织及其活动、材料、计划的变更;h.体系的变更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j.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适应性。k.自然灾害:包括台风、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等。5.1.2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要素:a.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c.环境六种情景:对水体排放、对大气排放、对土地排放、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能源资源的消耗、地方性环境问题。d.职业健康安全七种因素: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互动因素等。5.2识别方法5.2.1危险源辨识方法a.资料分析和同行业经验教训分析:通过查阅有关事故、事件资料,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b.现场观察法:通过对作业现场各种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观察,发现存在的危险源。c.安全检查表/危险源提示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辨识;利用危险源提示表对岗位危险源进行辨识,以便快速识别。危险源提示表包括:?您所在的岗位是否存在以下危害在平地上滑倒/跌倒;上下楼梯、台阶、攀爬;人员从高处坠落,坠舱;工具、物料等从高处坠落;作业空间狭窄,无防护;与手工作业、提升、搬运、工具、物料等有关的危害;机械、设备故障、事故危害;车辆危害,包括场地短倒和公路运输过程的交通肇事;火灾、爆炸、倾覆、坍塌;可吸入的有毒害气体、粉尘、化学物质;有害能量如:电击、热能烧烫、辐射、噪声、转动、振动、砸、压、打击、绞缠、撕裂等;可能伤害眼睛、皮肤的强酸、强碱、易燃、易爆、易挥发腐蚀性强的物质或试剂;经常性的重复动作造成的与工作相关的肢体损伤;不良冷热环境,如过热和过冷;照明度不足;场地/地面易滑和不平;临边作业护栏不足、不牢;相关方活动的危害。5.2.2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环境因素识别主要使用现场观察法、过程分析判断法等。5.3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流程确定区域、场所→确定作业货种→明确作业活动环节(包括装卸船、装卸车、维修区域、道路清扫、道路交通等)→识别危险源、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危险源、环境因素→评价危险源、环境因素潜在的风险→确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编制、评审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的充分性。5.4危险源、环境因素风险评价5.4.1危险源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直接判断法、调查表法(“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同时依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标准等,对照公司的生产活动和服务特点,确定对人身安全和健康产生影响的所有的危险源。利用直接判断法、LECD法进行风险评价,以确定公司的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5.4.1.1直接判断法a)对一般因素、较易判断的行为性违章违规因素,采取直接是非判断法评价,评价结果分为“轻微、可接受、不可接受”三种程度。b)下列情况不可接受,可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相关方(包括员工)的强烈投诉或抱怨的危险源;●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没有采取合理控制措施的;●直接观察到的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5.4.1.2?对其它情况采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LECD方法”,即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方法。a)采用LECD评价方法的应用公式为D=LEC;其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D——危险性程度(分值);b)参数的确定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当用风险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件的L值为0,而必然发生事件的L值为1。但做系统安全推断时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时的L值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L值定为10,并将介于两挡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情况规定若干中间值,供判断和测算;如下表所示:L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能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暴露在风险中的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人为的将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E值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中的E值定为0.5,将介于两挡间的情况规定若干中间值,如下表所示:E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不经常暴露2每月一次或不经常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后果会多样化,将轻伤对应C值定为1,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C值定为100,其他情况的C值均介于两挡间,如下表所示:C值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D——危险性程度(分值)根据测算和经验,D分值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微风险,可以忽略;若分值在20—70之间,判为一般风险,要教育提示注意;若分值在70—160之间,判为显著风险,需培训教育,采取防范措施和关注改进并视情制定管理方案;若分值在160—320之间,判为高风险,需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要对应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即行改进;若分值在320以上的表示风险值不可容许,除对应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即行控制外,还要从制定应急预案、培训教育和演练等多种控制措施入手,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若直接威胁到安全生产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和消除隐患。如下表所示:危险程度D值风险等级极其危险>3201级(不可接受风险)高度危险160—3202级(重度风险)显著危险70—1603级(中度风险)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704级(可接受风险)稍有危险,可以接受<205级(可忽视的)D≥160?为重大风险将属于3、4级的风险判定为“普通风险”,将属于1、2级的风险判定为“不可接受风险”即为“重大风险”,需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加以控制。5.4.2?环境因素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评分法”。a)下列情况可直接采用“是非判断法”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违反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的(如超标排放粉尘、气体、固废等污染物,水电能源资源按消耗偏高等);●国家法规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或限制替代的物质(如氟里昂、石棉、多氯联苯等,淘汰的工艺、设备等);●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有毒、有害废物;●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如:危险化学品以外泄露、火灾、爆炸、环保设备故障或人为事故等;●环保主管部门或上级机构关注、要求控制的;●能源、资源和原材料消耗严重超标(浪费)的。b)采用“综合评分法”从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率、关注程度、可恢复性、能源资源消耗、可节约度共7个方面进行评价判定重要环境因素。环境各因子取值见下表:评判因子评判标准(评判因子分值范围,可用插值法确定)A、影响范围超出地区范围超出社区范围超出厂区范围场区范围内5-44-33-22-1B、影响程度影响非常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一般影响轻微5-44-33-22-1C、发生频率持续发生周间歇发生月间歇发生偶然发生5-44-33-22-1D、关注程度关注强烈关注较大关注一般关注微弱5-44-33-22-1E、可恢复性恢复难度很大恢复难度较大恢复难度一般恢复难度较小5-44-33-22-1F、能源资源消耗消耗严重消耗较大消耗一般消耗较小5-44-33-22-1G、可节约度节约度较大节约度一般节约度较小节约度很小5-44-33-22-1表中A至E各评判因子之和大于17分的环境因素可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F、G任何一项等于5分或两项之和大于8分时可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注:根据实际情况,有些部门、单位可能不存在重要环境因素。5.5评价申报5.5.1各部门、单位将识别汇总的危险源、环境因素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评价,编制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确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编制“重大风险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由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报安质部。5.5.2安质部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重大风险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进行汇总、审定,形成公司“重大风险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予以发布。5.6风险控制5.6.1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或考虑变更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消除(即改变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用机械来代替人工等,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去设计以达到绝对安全);b)替代(即降低风险或用低危害物质替代,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根源或潜在的严重程度);c)工程控制措施(即机械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配备、安装通风系统、现场警戒隔离人员或危险等);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即使用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反光标志、报警器、警示语、培训教育、安全制度、安全规程、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e)个体防护设备(即安全帽、安全绳、安全带、口罩、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5.6.2安质部针对公司发布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制定必要的控制措施,实施监督检查,协助各部门、单位进行有效控制。5.6.3各部门、单位针对公司确定的普通风险、环境因素均应进行运行控制,制定、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其进行控制,确保降低风险。5.6.4各部门、单位对确定的危险源、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按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实施培训,必要时持证上岗。5.6.5安质部对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按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消防检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将检查情况记录在“现场检查记录表”。5.6.6安质部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月度风险抵押金制度》实施监督考核,并保持有效记录。5.7?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更新在下列情况下,对“危险源风险评价表”、“重大风险清单”、“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进行更新:a)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或对其控制发生较大变化;b)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发生较大变化;c)相应法律法规的变化(包括颁发、修订、替代、废止等情况);d)公司经营活动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时;e)新项目、新工艺的投入使用以及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f)新材料、新设备设施的投入使用以及发生变化时;g)人员管理、机构设置、职责职能等发生重大变化时;h)相关方的抱怨明显增多时;i)发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时。5.8如果发生以上变化,相关部门、单位要提出申请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变更、识别、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措施的制定。5.9对新增的危险源、环境因素,各部门、单位自行组织评审、确认所属等级,报安质部进行审定。经安质部评审确认,属于一般或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的,执行5.4、5.5、5.6条款的相关规定。5.10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变化,安质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价。6相关支持性文件6.1《文件/记录管理控制程序》HJHA/QES-C*01-20126.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HJHA/QES-C*02-20126.3《设备管理控制程序》?HJHA/QES-C*06-20126.4《安全管理控制程序》?HJHA/QES-C*14-20126.5《环境保护管理控制程序》?HJHA/QES-C*15-20126.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HJHA/QG04-001-2012-046.7《安全生产检查制度》?HJHA/QG04-001-2012-056.8《消防检查制度》?HJHA/QG04-001-2012-136.9《安全生产责任制》?HJHA/QG04-001-2012-026.10《消防安全责任制度》HJHA/QG04-001-2012-126.11《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HJHA/QG04-001-2012-196.12《月度风险抵押金制度》HJHA/QG04-001-2012-177?记录(表格)7.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JL04-017.2危险源风险评价表JL04-027.3重大风险清单JL04-037.4重要环境因素清单JL04-047.5现场检查记录表??JL09-03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