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主互动规程范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社区民主互动规程范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社区民主互动规程范本

第一章社区居民

(一)本社区区域为**村委会、**村委会、**村委会、**村委会、**村委会所辖区域。

(二)本社区居民是指居住在本社区区域内的所有公民,包括本社区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

第二章社区组织

(一)本规程所指的社区组织是:

1、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委及其下设的大河头党支部,**党支部、**党支部、**党支部、**党支部。

2、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村委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委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委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委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委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

3、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老年协会、**村老年协会、**村老年协会、**村老年协会、**村老年协会、**村老年协会。

4、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代)、**村委会(代)、**村委会(代)、**村委会(代)、**村委会(代)。

(二)本规程所指的驻社区单位是:

1、社区工作站。

2、驻社区企业:

3、驻社区学校:

4、驻社区敬老院:

5、驻社区其他单位:

第三章规程制定程序

(一)社区工作站会同社区党委、社区各村委会召开联席会议,依据镇社区民主互动制度实施方案,研究起草本社区的《社区民主互动规程(草案)》。

(二)社区各党支部、社区各村委会分别征求社区党员、社区居民、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的意见。

(四)镇政府从法律角度对《社区民主互动规程(草案)》进行把关。

(五)社区党委主持召开由社区党委成员、社区各村委会主任、社区各社会组织代表、各驻社区单位代表、各驻社区党代表、各驻社区人大代表、社区工作站站长等参加的社区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社区民主互动规程(草案)》。

第四章社区民主互动会议

(一)社区民主互动会议是社区民主互动的议事平台。

(二)社区民主互动会议由以下人员组成:

1、社区党委成员;

2、社区各村委会主任;

3、涉及村庄的社区居民代表(不少于5人);

4、社区各社会组织代表;

5、驻社区党代表;

6、驻社区人大代表;

7、社区工作站站长;

8、涉及到镇政府事务的,应增加镇政府分管领导和业务负责人。

(三)社区民主互动会议由社区党委召集,社区党委书记或其委托人主持。社区其他组织、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10人以上联名,均可提议召开社区民主互动会议。要至少提前2天通过社区公开栏、邻里宣传栏、电话(或手机)、书面通知等适当方式将开会时间、地点、会议内容通知社区民主互动会议与人员,必要时,发布会议议程或有关资料。口头或电话(手机)通知要做好记录备查。

(四)无特殊情况,社区民主互动会议出席人员要分别超过应参加会议的三分之二始得开会。问题涉及村庄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可列席监督,必要时,有关社区居民可以列席。

(五)开会时间已到,出席人不足三分之二,由主持人宣布延长开会时间。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1个小时。延长时间已到,实到人数仍未达到三分之二,但已经过半,则以实有人数开会。

(六)因天灾人祸或其它紧急事务须紧急处理,而出席人未过半,可由到会人员决议召开紧急会议,由出席人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形成决议执行。形成的决议应在会后通知未出席者。

(七)社区民主互动会议以提出议案、研究议案为主。议案提出一般以组织为单位,也可以10名社区居民联名提出,不接受社区组织成员、驻社区单位人员以个人名义提出的议案。提出的议案由社区党委受理。

(八)社区民主互动会议研究以下内容:

1、修订《社区民主互动规程》

2、社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社区居民之间、社区组织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4、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驻社区单位、政府之间出现的纠纷和矛盾。

5、社区组织与驻社区单位、政府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6、需要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驻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活动。

7、镇党委政府提出的需要在社区落实的工作。

8、政府审批的惠民利民事项。

9、政府要出台的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政策和要兴办的实事。

10、审议社区运转经费。

11、其他需研究决定的事项。

(九)会议议程:

(一)主持人报告出席人数并宣布开会,宣读会议议程;

(二)主持人通报上次会议决议落实情况;

(三)主持人组织与会人员逐项研究讨论议决事项。

(十)议事规则:

1、所提议案须由与会人员过半数同意后方可通过。表决可以采取口头、举手、投票等方式进行。

2、出席人就议题发表意见时应征得主持人的同意逐个进行,同时应限制发言时间,发言时间一般为10分钟;

3、若出现反对和同意人数相等的情况,主持人应投反对票否决议案或提议下次会议研究;

(十一)议事纪律:

会议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经主持人提议,过半数出席人通过,可进行纪律处分。

1、无故不参加会议连续2次以上的;

2、发言不文明、不礼貌,损害他人人格及声誉的;

3、违反议事规则,不服从主持人纠正,妨碍会场秩序的;

视情节予以以下处分:

1、将姓名及事由记入会议记录备案;

2、向与会人员或受损人当面道歉;

3、情节较严重的,取消参加会议资格。

(十二)会议记录。社区党委安排专人做好会议记录。记录要真实、客观、全面。内容包括:参加会议的人数,主持人,记录人,会议的议题,会议讨论的主要意见,表决情况和形成的决定、决议等。

(十三)立卷归档。会议结束后,社区党委应对会议的资料(包括会议通知、工作报告、会议议题、表决结果和通过的决定、决议等)进行整理,并立卷存档。

(十四)会议公开。凡议决事项,会后1天内通过社区公开栏、邻里宣传栏进行公开,并告知涉及的社区居民。每个季度要通过季度村情、镇务网、社区网进行集中公开。

第五

章社区民主互动信息

(一)社区民主互动信息管理平台设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区信息服务台,由社区工作站负责管理。

(二)社区民主互动信息发布阵地包括社区公开栏、镇街社情、季度村情、手机短信(微信、QQ)、镇务网、社区网、莱西政务网、莱西社区服务网、莱西市情、莱西电视台等。

(三)民意上达程序:"多口受理、一口整理、分口处理"。

1、"多口受理":社区组织成员、驻社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社区工作站人员,都有责任接受社区居民提出的任何问题,是职能范围的,要当场答复;不是职能范围的,应引导社区居民与所在社区的社区信息服务台联系。

2、"一口整理":社区信息服务台对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登记,予以答复。能明确答复的直接答复;不能直接答复的,分送到有关社区组织、驻社区单位、镇社区服务中心等处理。

3、"分口处理":社区组织、驻社区单位、镇社区服务中心等接到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后,要限时进行处理。解决不了或需要其他力量介入的,应召开社区民主互动会议来研究解决。

(四)政意下达程序:"一站受理、项目管理、分口落实"。

1、"一站受理":各级党委政府要向社区发布信息、布置任务,须经社区工作站统一受理或协助。

2、"项目管理":社区工作站将任务制成项目,确定项目实施者、实施方法、资金保证、评估等。

3、"分口落实":社区工作站招标、购买等方式将项目交给社区组织来落实。

(五)社区民主互动信息的内容:

1、社区民主互动会议信息。包括会前公告、会后公告等。

2、全市大救助对象需求信息。

3、志愿者服务提供信息。

4、社区居民生活生产需求信息。

5、政府及企事业、社区组织、驻社区单位等提供的服务信息。

6、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兴办的实事。

7、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

8、政府在社区开展的需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活动。

9、政府在社区开展的工作。

10、社区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11、社区事务(含社区财务)、社区党务、社区政务公开内容。

12、社区运转经费收支预算方案和审计报告(每年一次)。

13、其他需要公开的信息。

第六章社区民主互动监督

(一)社区民主互动监督的主体是社区居民。

(二)社区民主互动监督与镇务村务监督合二为一,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督,有效维护社区居民权益。

(三)公开的程序:

1、日常公开。社区信息服务台随时发布公开信息。

2、季度公开。

(1)各村务监督委员会收集本季度的村务、党务公开内容上报社区工作站;

(2)社区工作站整理村务、党务公开内容和镇有关部门报送的涉及社区的政务财务公开内容。其中,社区民主互动会议召开情况为必须公开内容;

(3)镇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公开内容,印制《镇街社情》和《季度村情》;

(4)镇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社区工作站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到户分发《镇街社情》和《季度村情》,并发布到社区公开栏、邻里宣传栏、镇务网、社区网;

(5)镇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民意电话、入户抽查等方式进行督查;

(6)市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民意电话和入户抽查、查看镇务网、社区网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通报全市,并与社区运转经费及年度考核挂钩。

第七章社区民主互动经费

(一)社区运转经费来源:

1、市、镇财政列支的每年30万元的重点农村社区运转经费补助;

2、社会各界的捐助。

(二)社区运转经费支出:

1、办公用品购置费用。包括电脑、打印机、桌椅、橱柜、笔墨、纸张等;

2、会议和活动费用。包括社区组织会议、社区居民会议、社区组织的培训会议、社区居民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等;

3、社区服务中心日常办公费用。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的办公电话费、水费、电费、网费、取暖费等;

4、社区服务中心设施维护费用。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办公、活动设施维修、网络平台维护、室内文化体育设备更新等;

4、报刊订阅及建档费用;

5、社区小组长补贴(按每月1户0.5元计算);

6、其他经社区民主互动会议研究需要支出的社区运转费用。

7、社区购置的办公用品要妥善保管,形成的固定资产要及时登记入账,严格固定资产的登记、处置、报废制度;执行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

(三)委托镇农经管理部门设立社区运转经费专用账户,核算社区经费收支明细,社区各项收入及支出必须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科目进行核算。**村(一般社区中心村)代报账员兼任社区运转经费报账员,社区不自行设立账户,不得私自存放各类收费及创收收入,不设立"小金库"。

社区向单位和个人收取现金时(含接受的捐赠)要手续完备,使用市农业局统一监制的收款凭据,及时入账,不坐收坐支。

社区经费应当依据真实、合法、有效的凭证并按照镇农经管理部门的要求报账、记账,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

(四)社区经费报销方式

1、社区运转经费实行月报账制,每月发生的账务报账员于次月5日之前到镇农经管理部门进行报账(节假日顺延);

2、社区发生的费用单据由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工作站站长在原始单据上面签字,将原始单据汇总,填列明细表,由镇长审阅后,在明细表上签字方可报销;

3、社区报账员将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记好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日结;

4、费用单据要求:

(1)费用单据原则上必须为正规发票,确实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应在单据上标明该指出的详细内容;

(2)费用单据上必须有经办人签字;

(3)金额填写需规范;大小写必须一致;

(4)大额支出(超过1000元)实行应提前申请,由镇长审批后方可执行;

(五)社区运转经费监督

1、每年1月份,社区党委牵头组织社区各组织做出全年预算方案,并在社区民主互动会议研究通过预算方案。

2、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上旬,有社区工作站组织各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查

上一季度社区运转经费收支情况并予以公开。

3、每年年初,镇经管统计审计中心对上一年的社区运转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在社区民主互动会议上通报。

第八章社区共建共享

(一)驻社区单位要组织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成立志愿组织,到社区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帮扶贫困群众。

(二)社区组织为驻社区单位的志愿服务做好记录。

(三)驻社区单位根据工作特点,在社区开设宣传阵地,宣传本单位工作或产品情况。社区组织为其提供便利和支持。

(四)驻社区单位的会议室、图书阅览室、室内外活动场所尽可能地提供给社区居民无偿使用。使用时,由社区村委会与提供方签订共用协议。社区村委会采取社会组织领管的方式管理使用好驻社区单位提供的场所。

第九章附则

(一)本规程由社区党委负责解释。

(二)本规程自通过之日起实行。

篇2:职业危害预防制度操作规程

为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职业病预防制度。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二、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安全部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负责人、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对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三、职业病防治工作需的费用在施工安全措施费中列支。

四、公司各部门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加强个人防护,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

五、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防止有害、有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要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六、对施工现场易产生粉尘、焊接弧光、噪声、苯类等有害因素,加强监测管理,配备齐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需加强对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合理安排员工休息,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防止有害物质进人体内。

七、采购设备和材料,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对确实需要使用存在有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化学材料的,应该注明其成份、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护和使用方法,并应提供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八、在公司的各项生产活动中,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制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要将各项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

九、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篇3: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1、优先采用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旧技术、旧材料、旧工艺。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必需设有公告和警示标识,标明危害因素、后果、急救措施等。3、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4、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场所,设报警装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和应急通道和泄险区。前期预防1、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配备与职业病防治相适应的救护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相分开的原则。4、设备、工具、用品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防治措施1、要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而酿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2、对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3、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4、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少数高毒物质,必须采取严格密闭,隔离式操作,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等。5、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信报警设备。7、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熟悉操作规程,指导其正确使用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职业病管理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2、对以确诊的职业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3、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的要求,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4、发生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还要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建厂几十年来,没有发现一例职业病患者,这和搞好职业防护、职业卫生是有很大关系的,笔者总结出“三招”,化解职业危害。

一要增强学习职业防卫知识。自己的岗位有什么危害,一定要通过深入学习搞清楚。是锰还是苯还是粉尘,心中要有数,并且要知道怎样去预防。有个工友问我:“我烧了电焊后就感到脚粑手软,这是什么原因”,我回答说:“你肯定没有保护好自己,长时间受到电焊时的电弧光辐射,就会出现浑身无力的状况”,他恍然大悟地说:“那几天几个人在一起操作,我眼睛和脸巴儿都遭弧光打惨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嗦!”。其实,职业防护知识,本专业的书籍上都找得到,但没有认真地学,还有许多防护知识都没有学到家,就容易遭受到职业危害隐患的侵害。

二是职业防护用品不能“短斤少两”,不能缺少职业防护用品。发现有的工友,发的劳保用品在使用时有“打折”的情况,如电焊工的皮手套戴起来干工作不方便,干脆不戴或戴帆布手套干工作,则容易被烫伤和遭到电击及弧光辐射;如粉尘大的岗位,有的人嫌戴着口罩碍事,经常没有戴,检查的来了,才应付地戴一会儿,我听到过最雷人的说法:“呼吸到的煤尘肺可以自己排出”,“这条贱命保护好做啥子!”;嫌穿着劳保皮鞋笨重穿轻便式鞋上班,因工件砸伤脚的情况没少发生,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导致出现劳保用品穿戴不全的情况,职业危害这个隐患却能见缝插针,给粗心大意的人猛的一击,劳保用品千万不能吃“折扣”啊。

三是要经常总结职业防护经验。如电焊工总结的职业防护经验:在上风口施焊,不易受到电焊金属粉尘和烟尘的侵害。钳工总结的:打錾子时不要对着其他人用力打,以免金属飞屑伤到别人;车工总结的:戴着平光镜,不会遭飞出的车屑烫伤眼睛。油漆工总结的:天气再热也要戴好口罩刷漆。女职工总结的:工作再忙,也要先把头发盘好;每个岗位,都要不断地总结职业防护知识,从而远离职业危害这个隐患。

只要能按安全操作规程穿戴好劳保用品,职业危害就能得到有效的预防,辛勤劳作养家糊口的同时,更应该关爱和保护好自己,想方设法去根除影响职业健康的隐患,把职业危害化解为零。

篇4:生产性粉尘控制规程

粉尘危害非常普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尤其以发展中国家为甚,全世界大约近上亿劳动者接触粉尘。1995年4月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提出一项“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消除矽肺的国际规划”,号召世界各国行动起来,在2005年前明显降低矽肺的发病率,在2015年消除尘肺这一职业卫生的问题。我国粉尘危害异常严重,尘肺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全国登记接尘人员近2000万,国有企业粉尘监测合格率一般在60%左右,乡镇企业约在35%;粉尘危害异常严重的私营企业几乎没有粉尘检监测、检测记录。

(一)法律措施

1.立法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1956)、《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1958)、《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年5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粉尘47项标准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2007)。

2.执法国家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实行卫生监督制度。

(二)技术措施

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减轻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的根本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如遥控操作、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措施避免工人接触粉尘;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等措施减少粉尘外溢;用含石英低,危害小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

2.湿式作业是一种相对经济又简单实用的防、降尘措施,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原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

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当采用密闭通风的方法。如采用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抽出的含尘空气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入大气。

(三)卫生保健措施

1、接尘工人健康检查

2、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要求的水平时,可佩带防尘用具(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防尘口罩)作为辅助的防护措施。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对增强个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工作服,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以上有效的防尘措施可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

篇5:职业卫生安全小知识规程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规定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种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10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等),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国家规定的职业病

1、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职业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

三、目前存在职业危害的主要行业和造成职业中毒的主要物质

目前,我市存在职业危害的主要行业有:蓄电池、电镀、人造皮革、皮具箱包、IT电子制造业等。造成职业中毒的主要物质有三氯乙烯、正己烷及相关的有机溶剂(如洗网水、洗板水、清洗剂、去渍油等)、二甲基甲酰胺、二硫化碳、苯系列物、铅等。

四、职工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措施和方法

1、严格执行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按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作业。

2、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和佩戴提供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职业危害企业在预防职业危害时必须落实的工作措施

1.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应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要隔离,作业场所设置通风、排毒、降温、除尘等防护设施、设备,保持良好状态、正常运行。

2.为职工正确配备有效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3.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向职工公布。

4.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告知职工。

5.必须与接触有毒有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书面如实告知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6.组织接触有毒有害物品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