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混凝土挡土墙专项施工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0

1.编制依据

1.1规范规程

《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CJJT-JS02-2004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

《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2其他

挡土墙设计施工图及施工总说明,依据04J008图集相应参数和施工要求施工

2.工程概况

1、本工程混凝土挡土墙长106米,高度根据基础开挖至设计地基后量测确定,挡墙做法构造、排水及施工要求等参见04J008标准图集的相应技术参数进行施工;

2、挡土墙截面尺寸及与其它主受力构件的连接方式:挡土墙截面依据设计选用图集相关参数执行;

3、挡土墙各分项工程的做法特点及要求:

挡土墙地基开挖及处理:土与石相结合的地基,开挖过程会出现局部过软,需要挖至坚硬的石质地基上,需嵌入岩层内>300mm,承载力达到>0.4MPa,挡墙基础有效埋置深度不小于1000mm,基槽开挖边坡放坡系数1:0.3至1:1之间,实际情况根据现场实际调整,操作面作业宽度每边0.50米,经相关部门及人员验收合格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模板工程:由于该断面上部呈梯形,基础呈不规则形状,采用钢模板不合模数,采用定型钢模板费用太高,为此选用木模板:即木质多层板与50×100的木方配合钢管的体系结构。

钢筋工程:钢筋不同断面及同一断面钢筋规格型号多,内外侧配筋不同,施工中要求严格按图施工,重点是把内外两侧受拉受压钢筋不得放反。

混凝土工程:挡土墙要求为C25混凝土,要求设置泄水孔,孔眼尺寸为100㎜左右,孔眼间距2.5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300㎜;留设伸缩缝,每10米至20米一道,缝宽30㎜。

3.主要特点与施工难点

混凝土挡土墙基础地质条件复杂(挡墙基础处于较陡斜坡下),施工场地高差大,地基开挖施工堆土困难,开挖时需进行土方的机械转运。混凝土挡土墙部分墙体较高,施工操作难度较大,支模及砼浇灌均应搭设操作平台和施工通道,混凝土表面不抹灰,要求达到清水效果。

3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3.1混凝土挡土墙地基开挖

混凝土挡土墙基础开挖:基础嵌岩开挖时采用挖机炮钎开挖施工,其余土方开挖均采用挖机开挖和土方传运,开挖中采用边开挖边采用挖机进行土方场内二次或多次转运,以确保堆土安全为止,

3.2模架体系

3.2.1施工曲率控制方法

3.2.1.1组成材料

混凝土挡土墙模板采用15mm优质覆膜多层板作面板;竖向背楞选用50×100mm双面刨光方木,间距150mm;横向背楞采用选用48×3.5mm双钢管间距600mm,采用M14的对拉螺栓间距600×600进行拉结;两侧采用双排脚手操作架,操作架立杆间为纵横向间距均为1200,大小横杆步距为1200,架体外侧设置抛撑,抛撑间距水平间距为1500,竖向设置两道,每隔三排立杆设一剪刀撑,保证架体稳定。

3.2.1.2曲线段挡墙施工控制方法

曲线段挡墙施工时,模板支设时采用以直代曲的方式,每段弧均为若干个直线段组成的近似曲线。测量人员在垫层上弹出每段弧形线进行定位及外控线,为模板定位提供依据。

3.2.2脱模剂的使用

脱模剂严禁使用油性脱模剂,必须使用水性脱模剂,要求用毛刷在板面涂刷均匀。

3.2.3模板拼接节点

模板拼缝处要求贴双面密封条以避免漏浆,端头保持平齐,拼缝处木方要求用钉子固定牢固。

3.2.4对拉螺栓布置

本工程螺栓采用M14对拉螺栓,最下一排距地面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距水平施工缝不大于150),每排水平间距600,竖向间距600,不设止水片,同时也不设套管,对拉杆的布设满足模板不爆模为最终目的。

3.2.5模板的加工

模板选用含水率小于9%的50×100mm的白松木方,木方使用时检查木方截面尺寸,保证尺寸一致。模板面板加工前,先检查周边是否有破损,否则裁去破损的边角。当需裁开多层板时,应弹线刨光后,涂刷封边胶,以延长模板使用寿命。背楞与面板接触面应经压刨处理以确保面板、背楞接触良好协同工作。模板背楞之间尽可能不出现接头,如果出现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背楞与面板连接的钉头一定要钉牢,不能凸出或凹进板面,否则拆模时,板面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缺陷,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3.2.6模板的安装

挡墙模板安装高度每次控制在1000mm以内,模板及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固定在模板上的预留孔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且位置准确。所有模板的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通过自检、互检、交接检严格检查,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安装顺序为:搭设模板操作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力撑)→立墙体两侧模板→用对拉螺栓拉结横向背楞→紧固检查→调垂直度→验收

3.2.7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以不掉棱角为准,经技术主管核实后,下达拆模通知单,否则不得拆模。

拆模应按“先松拉螺栓,后拆横向与竖向背,最后拆模板”;拆模时不得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多层板。拆除的多层板、背楞及钢管等材料运输至指定位置并码放整齐,。

模板拆除后,应立即清理干净并刷上脱模剂。拆下的扣件、模板、木方钢管应及时清运,不得在架体上集中堆放。拆模时严禁模板直接从高处往下扔,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重点时严防出现物体坠落伤人。

3.3、混凝土工程

3.3.1施工工艺

3.3.1.1挡土墙采用商品砼泵送浇筑施工。

3.3.1.2挡土墙采用水平分层浇注的方式,浇筑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按每层500mm以内进行浇筑振捣,达到厚度后及时进行振捣,密实后再浇筑上层砼,

3.3.1.3挡土墙混凝土浇筑前将施工缝剔凿到位,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3.3.1.4挡土墙按划定的施工段分段逐次进行浇筑,由项目部制定统一的施工进度。

3.3.1.5浇筑中全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视表面不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并注意插棒间距在300-400㎜。振捣中振捣棒要插入下层50mm,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接触密实。

3.3.1.6当遇节点钢筋密集处,应把梁模板加固好,采用振捣棒外振法来保证把混凝土振捣密实。

3.3.2混凝土养护

3.3.2.1为了保证新浇筑的砼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

3.3.2.2混凝土终凝后向塑料布内浇水,使环梁内始终保持湿润。施工队伍必须做到成立专门的混凝土养护班组负责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天。

3.3.3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

按图纸总说明要求每15米设置一道伸缩缝,伸缩缝以中心向两边对称设置。

3.3.4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3.5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3.6摸板控制措施:

3.3.6.1模板支架及节点构造应合理并有足够的承载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允许出现沉降和变形,且便于组装和支拆。

3.3.6.2模板安装必须垂直、角模方正,位置、标高准确,两端水平标高一致。

3.3.6.3模板之间的拼缝及模板与结构之间的拼缝应严密平整,不漏浆、不错台、不跑模、不涨模、不变行。封堵缝隙的胶条、压缝软管或塑料泡沫条等物,不得突出模板表面,严防浇入混凝土内。

3.3.6.4模板与砼接触面应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到位。

3.3.6.5在浇筑砼过程中,有专人(不少于两人)看模及支撑架体,检查扣件、对拉螺栓螺帽紧固情况,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及时修整加固。

3.4.7模板验收质量标准

①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中支架的支撑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在涂刷模板脱模剂时,不得玷污钢筋和混凝土的接槎处。

②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见下表:

断面尺寸允许偏差:±5,尺量检查。

4、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4.1基础土方开挖及挡墙背回填

(1)堡坎基础开挖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分段开挖施工,以减轻开挖后土方的转运量和场地内土方的堆积量,采取挡墙背土方回填采用边施工砼挡墙边回填的方法。

(2)分段施工开挖时,相邻施工段净距离不小于25米,减少施工相互影响。

(3)土层可使用挖掘机直接开挖,不能用作填料的土方全部放在弃土堆。对挖方高度在6米以下的路段,开挖方法采用纵向全宽掘进法。掘进时逐段成型向前推进,深挖路堑的地段,采用分层分段的施工方法进行开挖,开挖土坎放坡系数根据土质情况选用1∶1至1∶1.5。

(4)施工机械专机专人使用,作业时统一指挥,信号准确,机械应按照安全操作要求施工,不得冒险作业,施工机械进场安装后需经过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5)挡墙背回填施工时,砼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回填应分成进行,分层厚度不超过50cm,对泄水孔处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处理。

4.2混凝土工程

(1)操作部位应有护身栏杆。

(2)浇灌混凝土应设操作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3)使用振捣器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电线要架空,开关要有人监护。

(4)振捣器软轴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厘m,并不得多于2个弯,操作时振捣棒自然垂直地沉入混凝土,不得用力硬插,斜推或使钢筋加住棒头,也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

(5)用完的振捣棒先断电,再盘好电缆线,电机放在干燥处防止受潮造成电机烧毁现象,所有施工用电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原则进行,漏电保护齐备,临时施工用电线路架设规范,施工照明及动力线均采用电缆线。

4.3模板工程

(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必须有临时固定措施,严防倾覆。

(2)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3)支模中如需中间停歇,应将支撑、搭头等钉牢,固定好,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坠落造成事故。

(4)模板拆除应按区域逐块进行,并设警戒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拆模的顺序应按自上而下,从里到外,先拆掉支撑的水平和斜支撑,后拆模板支撑,梁应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拆模人应站一侧,不得站在拆模下方,几人同时拆模应注意相互间安全距离,保证安全操作。

(5)设置模板存放区必须设1.2m高围栏进行围挡。模板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夯实,有排水措施。

(6)清理模板和刷隔离剂时必须将模板支撑牢固,防止倾覆。

4.4脚手架工程

(1)脚手架支搭及所用构件必须符合国家规范。

(2)钢管脚手架应用外径48mm,壁厚3.5mm,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

(3)脚手架施工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和一道18cm高的挡脚板。脚手架施工层操作面下方净空距离超过3m时,必须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双排架里口与结构外墙间水平网无法防护时可铺设脚手板。架体必须用密目安全网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安全网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固定。

(4)脚手架必须设置连续剪刀撑(十字架)保证整体结构不变形,宽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斜杆与水平面夹角应为45-60度。

5、成品保护措施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专门的成品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施工中完善标识工作,对于易受污染、破坏的成品、半成品标识进行标识;安排专人负责成品保护措施的落实工作。同时加强成品保护教育工作,使全体施工人员树立起成品保护意识,制定成品保护奖罚规定,不定期召开成品保护专题会议,定期进行成品保护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

主要分项工程成品保护方案

序号主要分项工程成品保护方案概述

1模板工程支撑体系按方案等要求搭设,做到横平竖直支撑牢固。未经同意,任何人员不得随意拆卸。已完工的模板,不得随便撞击。模板拆除有序进行,两人或多人上下传递并码放整齐,严禁乱扔。

2混凝土工程浇筑后的混凝土定时覆盖浇水养护。混凝土结构强度较低时,禁止上人、堆放材料、机具,防止影响混凝土结构外观。混凝土结构拆模,应根据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和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防止受荷过早。对于完成的混凝土工程,现场及时进行标识,强度较低时禁止上人,对其易受碰撞的部位采取专门措施,防止后续施工对结构产生破坏。

篇2:浆砌片石和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生产安全事故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4、《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5、《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F10-2006)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0、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等文件

二、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省道***公路改建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起于甘孜县拖坝乡省道***与国道***线交叉处,,路线沿雅砻江河岸向南经沙堆、大盖、乐安、色威、新龙县城、博美、和平,止于和平乡麻西村,接两河口水电站复建公路终点,路线全长***km。

本项目是国道**与国道***连接线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新龙县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本标段长**km,起讫桩号为K0+000~K**+000。全线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公里/小时,路基宽度**米(条件受限路段采用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5米的技术标准)。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汽车荷载等级新建桥梁为公路-Ⅰ级、涵洞及加固利用桥梁为公路-Ⅱ级,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1/50,小桥涵及路基1/2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2g,路面设计轴载BZZ-100,其余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执行。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挖方):**万m?;防护排水:***万m?;弃土场:**处;路面:***万m2;桥梁:小桥**米**座、中桥***米**座。

2、地质地貌

本项目位于川西高原雅砻江河谷区,线路沿雅砻江峡谷展布。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海拔****m,峡谷纵列。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地区表现为连续上升,间断时间短暂,致使构造侵蚀型的雅砻江峡谷“V”字形态表现得十分典型。雅砻江流向与区域地质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顺层侵蚀,使岸坡更加陡峭险峻,山高谷深,河谷沿岸一带常是悬崖峭壁,相对高差在*****米以上。山岭顶面辽阔平缓或丘状起伏,不长树木,以草为主,河谷内植被较好,多以灌木为主。河床纵坡降一般大于4%,多急流险滩。同时阶地保存不多,缓坡地段较少,仅雅砻江开阔地段阶地发育,土地肥沃,为当地居民耕地集中的地方。

原***线多是在大于60°陡坡碎、块石土堆积体上切坡开挖筑成,其工程难度较大,因此,改建S217线亦存在一定难度。根据沿线地形地质调查,全线地面横坡坡度60°~90°的路段占39%;坡度45°~60°路段占39%;坡度0°~45°路段占22%。路基横坡大小是控制原S217线改扩建难易程度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3、水文地质条件

3.1本项目沿雅砻江流域展布,雅砻江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南麓,东南流入四川省西北部,在甘孜以下称雅砻江,沿大雪山西侧经新龙、雅江等县至攀枝花市注入金沙江,全长***公里,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雅砻江滩多水急,水量丰沛,其径流是由降雨、地下水和融雪水三部分组成。沿线位于雅砻江流域的中游,年降雨量一般1000~1800毫米。据小得石水文站18年水文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流量为1550立方米/秒,最大年均流量2330m3/s,最小年均流量1220m3/s。年内径流的变化,11~5月为枯水期,水量占全年经流量的24%左右,6~10月为丰水期,占全年径流的76%左右。

3.2原路线右侧大部分是在大于60°陡坡碎、块石土堆积体上切坡开挖筑成,原路线右侧是雅砻江,因此本项目有部分涉水挡土墙,因雅砻江滩多水急,水量丰沛,其径流是由降雨、地下水和融雪水三部分组成,所以涉水挡土墙施工难度很大。

3.3本公路工程为旧路改造工程,工程需要断路施工,而***线***县到**县唯一的交通道路,所以工程施工必须在保证交通畅通的情况下施工。因此本工程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也会更加紧迫。

三、安全管理目标

1)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力争事故为零。

2)职工因工死亡率为零,重伤率为零。

3)无损失二万元以上的机电设备、爆炸、火灾等责任事故。

4)无中毒事件。

5)无溺水事件。

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管理责任

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地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应急准备的充分与否。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反应迅速、协调有序,项目部建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①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

②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开展专业培训和演练。

③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物资、装备。

④检查、督促、落实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⑤发生事故,根据事故的发生情况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应急救援。

⑥组织有关力量,全力支援现场抢救。

⑦必要时组织疏散人员,尽可能控制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主要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制度:工人在上岗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重点岗位的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制度、施工纪律进行培训和考核。

(2)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从事特种作业的电气焊工、电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必须严格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获取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才能上岗。

(3)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建立登记、整改、消项制度。要定人、定措施、定经费、定完成日期。

(4)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实行项目部安全工程师给施工队进行安全交底,施工队安全员给工班长、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的二级负责制。

(5)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电气设备要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维修电气设备,严禁私自接线。

(7)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进入现场前进行查验。使用机械坚持“两定三包”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

(8)人员登记制度:项目部要对工地所有人员建立个人档案,要有年龄、籍贯、性别、身份证号等详细记录。

(9)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规定,发生事故必须立即上报,不得隐瞒。

五、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工程开工前,对施工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并采取控制措施。

1、危险源种类

挡墙施工存在的危险源主要有: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坠落等。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活动的不安全因素、设备设施和周围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等方面,对挡墙施工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现有的预防措施不能防止事故发生的,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列为重要危险源,其他可能造成伤害的判定为一般危险源。

3、风险控制和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管理。

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台帐,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应予以公示,并在其部位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项目部应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管理,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全面准确的掌握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加强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编制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演练。

六、安全技术措施

1、开挖基坑、基槽预防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

?1.1在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详细分析与核查各项技术资料(如实测地形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原有地下管道、电缆和地下构筑物资料及土石方工程施工图等),进行现场调查并根据现有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挖土深度超过1.5m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按规定放坡或架设支撑。开挖深度超过2m时,必须在基坑(槽)边沿设立两道防护栏,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1.3开挖基坑(槽)应与老密兴路路肩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老密兴路路基的稳定。如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采取有效地技术措施,并报请上级安全技术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在施工中要对老密兴路路基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1.4挖基坑时,施工人员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机械挖土时,挖掘机间距应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1.5挖土时,如发现边坡有裂缝或有土粒连续滚落时,施工人员应立即撤离施工现场,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1.6在雨季进行基坑施工时,应在距基坑顶边一定距离(如1m)处挖排水沟或筑挡水堤,防止雨水灌入基坑。坑底周边设置集水坑或引水沟,并将积水及时排出。当基坑开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适当的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1.7为防止基坑底的土被挠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要预留15~30cm的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2、预防交通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本项目路上通行车辆较多,进行挡墙施工时,一定要做好交通安全防护工作,采取有限措施保证通行车辆、行人及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

2.1在施工路段一侧设置施工围挡,并在围挡外摆放红帽子,并在红帽子上黏贴反光膜,提醒运行车辆通过时尽量远离开挖边界。

2.2由专职安全员值班负责指挥过往的行人和车辆。

2.3施工运料车辆进入工地现场,在施工段两侧必须安排专人拿红旗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以免阻塞交通发生事故。

2.4在施工段落安装若干照明设备,以保证晚上运行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3、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技术措施

上岗前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签字交底,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并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以确认。

3.1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体检。

3.2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按类别,有针对性地、醒目地张挂于现场各相应部位。

3.3高处作业前,由施工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防护设施逐项检查及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3.4严禁穿硬塑料等易滑鞋、高跟鞋、拖鞋。

3.5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3.6尚未砌筑封闭的挡墙周边、基坑周边等,必须设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KN的临时护栏,护栏围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

3.7施工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踏步300-400mm,与地面角度成600~700,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4、预防打击的安全技术措施

4.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或上下。

4.2作业过程中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得向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整,不得放在临边,以免坠落伤人。

4.3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高处拆除作业,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5、预防机械伤害的安全技术措施

5.1施工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和有关规定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5.2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装置以及监测指示仪表、警报器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其调试和故障的排除应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

5.3机械设备应按时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严禁在作业中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5.4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特殊工种合格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5.5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违反安全技术规程的命令。由于发令人强制违章造成事故者,应追究发令人的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5.6机械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不得穿硬底鞋和拖鞋。严禁从高处往下投掷物体。

5.7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非本机械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操作。

5.8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及安全技术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5.9搅拌机应搭防砸、防雨操作棚,使用前应固定,不得用轮胎代替支撑。移动、维修、保养、清理时必须切断电源,设专人监护。

6、预防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

6.1用电线路架设应悬空架设,高度不低于2.5m,牢固绑扎在绝缘体上。

6.2临时用电线路用尽量使用电缆线,绝缘良好,无破损,沿边角设置,禁止乱拉乱接。

6.3一切施工用电设备均应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且电源控制点与用电设备距离不得大于5m;开关箱(板)应设置在高度1.5m左右位置,牢固、整洁、完好、防雨、易操作,保险熔断丝与负荷相适应。

6.4照明灯具设置高度不低于2.5m,人员易碰处的灯具,应有防护网罩。潮湿场所、金属容器内和手持照明灯具,应使用安全电压。

6.5手持电动工具应保持绝缘良好,电缆线无破损,并安装漏电保护器,做到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6.6电气设备外壳接地良好可靠,裸露带点部位、接头部位应有防护装置。

6.7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使用的库房和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照明灯具和电器。

6.8露天作业的电气设备,应有防雨措施。

6.9地下工程施工的动力、照明线,不允许使用裸线。电源开关盘应架立固定好,并设防触电罩,不允许倒放。

6.10每个工作面得供电设施,要根据实际用电功率的需要配置,严禁超负荷运行。

6.11严禁在高压线下施工,搭设作业棚或堆放物件、材料及杂物等。

7、消防安全安全措施

7.1施工现场的防火要求和管理

7.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施工现场的道路畅通无阻,夜间应设照明,并加强值班巡逻。

2)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10m。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30m。

3)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的存放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小于5m。

4)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焊割设备上安全附件完整有效,否则严禁使用。

5)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证者不进行焊割作业;

7.3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处理

1)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马上组织灭火抢救工作。

2)施工单位和业主应共同作好现场保护,并会同消防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工作,查明火灾原因并做好一切相关记录。

七、安全应急预案?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如果不及时进行抢险,有可能使事故继续扩大,因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总指挥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抢险预案,控制事故领导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通讯联络组:***、***

技术支持组:***、***

保卫组:**、***

后勤保障组:**、**

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保卫组职责

1)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2)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3)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后勤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