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目标管理规定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安全目标管理规定

编辑:制度大全2023-11-07

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一个领域如果没有特定的目标,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1987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紧急通知》规定:“要把安全生产指标作为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达不到的企业不能升级,也不能评先进。”这是国家对实现安全生产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决策,是强化生产宏观管理的重大措施。

第一节目标管理的由来

目标管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是一种有成效和综合管理方法,甚至有人认为是“管理中的管理”。

目标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目标管理的倡导者认为:传统管理学派是严格管理,它以工作为中心,干什么,怎么干都由管理部门来规定,忽视了人的作用;行为管理学派是放手管理,过于强调人,干什么,怎么干都由职工自主,但忽视了人与工作的结合,淡化了管理的严格程度,容易放任自流。实践证明,无论是传统学派或是管理学派,都有它们自身的缺陷。

目标管理把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职工了解工作的意义和严肃性,对工作产生兴趣,实行“自我控制”。也就是说,目标管理就是根据目标来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只规定干什么,不规定怎么干,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职工可以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选择完成任务的方法,这样既能保证任务的完成,又能使职工有自由活动的余地,更能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目标管理是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一种主动管理方法。

美国推行目标管理以后,使许多企业起死回生,因而迅速普及美国各大企业,后来又风行于欧美和日本等国。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有些企业并不陌生,而且在许多企业也有类边的做法。例如,60年代,我国就有一些企业实行计划指标层层分解,采用归口管理的方法,只不过没有系统地加以总结提高,上升到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高度,因而基本上属于不自觉的不完善的目标管理。

我国现有的计划管理框架为目标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基础,因为从总体上看,计划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属于同类管理体系,只是在整个过程和有关环节上没有目标管理那么科学、系统和完善。

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是实施目标管理的中心环节,而我国的企业都已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因此,已经为推行目标管理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相继借鉴采用了目标管理方法,从宏观上管理安全生产,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经济效益不言而喻。可以相信,通过广泛推行,博采众长,并经融合提炼,将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

?

第二节安全目标管理的含义及作用

一、安全目标管理的含义

安全目标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至每个人,从上到下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的总目标,制定各自的目标,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并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安全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工作目标来控制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民主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我国工业企业实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

安全目标管理具有目的性、分权性和民主性等三个主要特点。

(1)目的性实行目标管理,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目的和任务转化为全体人员上下一致的、明确的目标,使每个成员有努力的方向,有利于上级的领导、检查和考核,并减少企业内部的矛盾和浪费。这里所说的目标与过去传统的目标概念有所不同,它包含:达成程度、达成期限、完全体系、根据原定目标测定执行人员的成绩等。

(2)分权性随着企业安全生产总目标的逐层分解、展开,也要逐层下放目标管理的自主权,实行分权,即在目标制定以后,上级根据目标的内容授给下级人事、财务和对外的最大限度的权力,使下级能运用这些权力来实现目标。有工作水平的上级领导在目标管理中只抓两项工作,一是根据企业总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信息,最后考核指令的执行结果;二是解决下一层次各单位之间的不协调关系,对有争议的问题作出裁决。

(3)民主性安全目标管理是全员参加的,为实现其目标的体系性活动,由企业领导者制定目标和集中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在工业企业,就是领导制定目标,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然后编制企业目标展示图,层层展开,层层落实,围绕目标值制定主要措施,落实责任者和进度要求,从而形成目标连锁。这样,通过有效地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就可以进一步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更好地达到企业的总目标。

三、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将充分启发、激励、调动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感和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现代安全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使安全管理向全员管理发展

安全目标管理通过目标层层分解,措施层层落实,工作层层开展来实现全员参加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这种管理事先只为企业每个成员定了明确的责任和清楚的任务,并对这些责任、任务的完成规定了时间、指标、质量等具体要求,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管辖或工作范围内自由选择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和方法。职工在“自我控制”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和创造性,从而使人人参加管理。这样可以克服传统管理中常出现的“管理死角”的弊端。

2.有利于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

安全目标管理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推行“成果第一”的方针,而成果的取得主要依赖个人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努力程度。安全生产以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目标,因此,每个职工为了实现通过目标分解下达给自己的安全目标,就必须在日常的生产工作等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自己在安全生产上的技术素质。这样就能够促使职工自我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使职工对安全技术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经过若干个目标周期,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都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职工的自我预防事故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3.促进在企业内推行安全科学管理

在目标管理上,传统安全管理不能明确地提出降低事故目标值的要求和制定出实现目标值的保证措施。同时,传统安全管理不能对事故进行定量分析,达不到预测、预防事故的根本目的。而目标管理却要求为了目标的实现,利用科学的预测方法,确定设计过程、生产过程、检修过程和工艺设备中的危险部位,明确重点部位的“危险控制点”或“事故控制点”。

因此,由于企业安全目标管理的推行,便许多科学的管理方法得以广泛运用。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采用安全检查、事故树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等安全系统工程的分析法和QC活动中的PDCA循环、排列图、因果图和矩阵数据分析图等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确定影响安全的重要岗位、危险部位、关键因素、主要原因,然后,依据测定、分析、归纳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重点管理和事故的防范,以达到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这些科学预测方法和管理方法在企业安全目标管理上的应用,正是由于企业推行安全目标管理的结果。反过来,只有采用这种科学管理方法,才能使企业安全目标管理得以实现。

第三节安全目标管理的模式和程序

安全目标管理可分为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目标的评价与考核等步骤,如图2-1所示。

图2-1安全目标管理的程序

一、目标的制定

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成果,必须自上而下地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安全总目标,而全体职工都要制定与安全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从而形成以总目标为中心的完整的安全目标体系。

1.安全目标制定的原则

安全目标的制定必须有一定的管理依据,要作科学的分析,要结合各方面因素,并做到重点突出,主攻方向明确;先进可行,目标、措施对应。

(1)目标的重点性要分清主次,绝对不能平均分配,面面俱到。安全目标一般应突出重大事故、负伤频率、尘毒监测率、合格率等方面指标。当然,在保证重点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做到次要目标对重点目标的有效配合。

(2)目标的先进性目标的先进性即它的适用性和挑战性。确定目标高低的原则是:一般略高于执行者的能力和水平,使之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应该是“跳一跳,够得到,不能高不可攀,望而生畏”,也不能“低不费力,一步登天”,从而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

(3)目标的可比性就是应尽最大努力使目标的预期成果做到具体化、定量化、数据化。如负伤频率不能接笼统提比去年有所下降,而应提出降低百分之几,这样有利于比较,易于检查和评价。当然,当轻伤事故降到一定程度后,根据质量指标波动理论,负伤频率不可能一直连年下降,有时可能会波动回升,只要在指标范围内还是允许的,要灵活掌握。

(4)目标的综合性企业安全目标管理,既要保证上级下达指标的完成,又要兼顾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及每个职工所能,汪能顾此失彼。要使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能接受,要有针对性,要有实现的可能性。

(5)目标与措施和相应性如果措施不为目标服务,或目标不用措施保证,则会成为没有措施保证的目标或没有目标的保证措施,目标管理就失去了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合格确定安全目标值是安全目标管理中最困难和最重要的工作。合理、适宜的目标值应该是企业科学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客观反映,也是先进性和可行性的辨证统一,太高太低都不合适,甚至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定目标值应为慎重,要进行纵横比较和对比调整,从而制定出较为先进的、被上级认可的安全目标值,作为年度或阶段考核指标。

2.安全目标体系的建立

安全目标管理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是关系安全生产全局的大问题。安全目标体系具有包容性、适用性和科学性。首先,编制好一个完善的目标体系是实现目标管理的前提。安全目标管理体系由安全目标体系和措施体系组成。

(1)目标所谓目标,就是某单位、某团体、某人所从事的某项工作、某一活动,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内,预计取得的结果。

作为目标,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特性:责任性,即目标的主体是谁;确切的定义,即目标的内容;确定的标准,即目标值或应达的程度;时间性,哪一段时期的目标;激励性,即目标的水平一般情况下总要高于已经达到的程度。

目标与指标不是相同的概念,但有密切联系。指标一般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或考核的控制数字。按其发生的时间可分为计划指标和统计指标。目标则是指企业自定的预计安全成果。目标只有“计划”的,没有统计的。企业经营计划中的指标,实际就是企业的目标,不能搞成两套。

目标按不同的标志可作不同的分类:按重要性可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按目标内容可分为生产经营目标和管理业务目标等;按管理的作用,目标可分为指令性目标和指导性目标;按目标的性质可分为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按目标期可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按企业管理层次可分为企业目标、车间目标、班组目标;按目标的重复性可分为重复性目标和一次性目标。上述这7个方面的分类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企业的管理目标存在的规律性,对不同的目标要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

(2)安全目标体系安全目标体系就是安全目标的网络化、细分化,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核心部分。它由总目标、分目标、子目标构成一个自止而下的完整体系。安全总目标是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各车间(科室)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提出车间(科室)分目标,工段(班组)和个人目标。

安全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

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目标:安全教育达到程度目标;伤亡事故控制目标:劳动环境与劳动条件治理后的尘毒有害作业场所达标率提高目标:事故隐患整改完成率目标;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应用目标:安全标准化班组达标率目标:工厂安全性评价目标;厂长任职安全目标:各项安全工作目标。

围绕安全生产总目标层层展开工作,各车间部门和有关科室应围绕总目标来扩展为各自的标目,安全生产目标展开图如图2-2所示。

P

D

C

A

负责者

要求完成日期

检查时间(季)

总结要求

责任者

配合者

图2-2安全生产目标展开图

目标分解要做到横向到边(见图2-3),纵向到底(见图2-4),纵横连锁,形成网络。横向到边就是把企业安全总目标分解到各个科室、车间、部门,纵向到底就是把全厂的总目标由上而下的一层一层分解,明确责任,使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实现多层管理安全目标连锁体系。

(3)措施体系措施体系是安全目标落实的保证,措施体系就是安全措施(包括组织保证措施、技术保证措施、管理保证措施等)的具体化、系统化、是安全目标管理的关健部门。

图2-3安全目标横向展开图

图2-4目标纵向展开图

根据目标层层分解的原则,保证措施也要层层落实,做到目标和保证措施相对应,使每个目标值都有具体保证措施。就目前安全管理来看,措施的主要方面有: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全员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编制、修订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有毒、有害岗位治理;落实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加强各类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开展事故预测,提高防灾害能力;确定危险岗位,管理危险设备;完善各种安全措施等等。保证措施的落实在整个目标管理中的作用很大,关系到目标管理的最后结果。所以,措施的制订要越往下越具体,要有质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并尽可能做到定量化、细分化。

安全目标体系与措施体系的关系,就是所制定的目标要有具体的安全对策来保证,并要做到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措施自下而上层层保证(见图2-5)。把企业内部上一层次管理目标细分和上一层次保证措施具体化,便形成下一管理层次的目标,直至形成个人目标。

图2-5安全目标分解与保证体系

在制定目标和措施时,还要制定考核细则,考核细则包括目标标准和考核办法。它是目标管理中对执行者完成目标情况进行评价的尺度和方法,是编制目标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考核细则中的项目应力争做到定量化,对定性目标也要有可比的标准和考核办法。考核细则中的工作标准、奖惩标准与措施部分的工作指标和考核条件应保持一致。

二、目标的实施

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是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安全目标的实施就是执行者根据安全目标规定的实施细则、措施、手段和进度认真执行,并保证按目标要求完成。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安全目标分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

当目标制定完毕转入执行过程中,企业要同部门和职工就实现各种具体目标的内容、方法和条件达成协议,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目标而且努力。领导应根据下级实现目标的要求授予相应的自主权,以便下级可自主地处理问题。也就是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每个职工都明确规定其在安全工作上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

2.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其目的是使企业从厂长到工人,从专职部门到其他业务部门,从行政科室到政工科室,把各部门、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活动严密地组织在一个统一的安全管理大系统内。通过这个体系,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网,加快各层次间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使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互相了解、互相促进、推动目标管理顺利而扎实地开展。

3.建立各级目标管理组织

其目的是加强本部门对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和调整上下左右的关系,组织本部门对目标管理的实施,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等工作。

4.制作安全目标卡

安全目标卡是推动安全目标管理所特有的管理方式和表现形式。它是以固定的表格形式,对安全目标管理活动的进展情况所作的书面记载。采用卡片形式,可把每个职工在安全目标管理中的活动情况,系统地归纳到一张表格上,使安全目标管理活动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有利于推动安全目标管理的深入开展(见图2-6)。

?

部门表

责任者

主管领导

安全目标

对策

措施

进度(季、月)

评价

项目

比重(%)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自我评价

得分

领导评价

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备注

图2—6安全目标卡的基本形式

安全目标卡在安全目标管理中可作为上下级之间协商目标值和实施措施手段的资料,也可作为上级领导监督、检查和评介结果的依据。它有利于目标责任者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在下个周期的目标循环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取得理想的成果。此外,由于目标卡片平时由目标责任者自己掌握,因此,它还可以起到经常督促、提醒目标责任者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增强目标责任者实现目标的自觉性的作用。

安全目标卡按使用期限可分为长期目标卡、年度目标卡、半年度目标卡、季度目标卡、月度目标卡;按使用者可分为生产车间目标卡、部门目标卡、班组目标卡和个人目标卡等。

三、目标的评价与考核

安全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和完成后,都要对各项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是评价、考评的前提,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检查方式有自我检查和上级检查两种。自我检查可随时进行,上级检查一般是在目标完成后,结合各种大检查、上半年或年终工作总结等活动进行。检查要做到依据目标标准,坚持原则,为以后的目标评价打下实事求是的基础。

对目标执地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是发挥目标管理激励作用的最终体现。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必须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育,使达标者信心更增,没达标者明确前进方向。

在安全目标管理上,评价方法主要有百分分配法和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的公式为:综合评价=完成程度×困难程度×中途努力程度±修正值。修正值是因客观条件出乎意料的变化,使目标完成比制定时变难(+)或变易(—)而给定的一个修正系数。三者比例应事先确定,比列大小为:完成程度≥困难复杂程度≥努力程度。

评价内容一般包括目标执行各层次情况的汇总,存在各类问题的汇总,目标完成情况按照评价方法中规定标准进行自我评定,对完成目标所实施的方案、进度、手段、条件等情况进行评定,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其次,是上级指导,上级以检查结果和目标卡片、资料台账为依据,在协商、讨论的其础上,对目标执行者进行指导,正确评价其结果,找出成功点和教训点。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要切实兑现,使安全目标管理具有严肃性和持久性。

第四节推行安全目标管理的注意事项

企业要推行安全目标管理并取得理想的成果,除考虑上述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企业领导人要理解并支持安全目标管理

如果企业领导人不理解或不支持,则无法有效地制定企业的总体目标,无法展开基层单位直至每个人的目标,不能有效地对整个目标进行计划、指挥、组织、监督和调节工作,不能很好地以最终成果作为考核评价的标准,也不能由此决定职工的职务升降和奖惩。

2.要加强对中下层干部的思想教育

中层及以下干部是企业安全管理中主要的管理、监督层,是促进目标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并经常督促,使他们破除可能存在的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求进取等旧习惯。

3.要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思想教育

为统一全厂职工对安全目标管理的认识,必须进行全员教育,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目标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推行中,要认真研究职工心理变化的规律,做好对职工的激刺与引导工作。

4.要有较完善、系统的安全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安全目标制定的完整性和先进性。为了制定既先进又可行的职工工伤频率指标和保证措施,必须有本企业历年来事故统计资料、职工接触尘毒情况、有毒有害岗位监测情况和治理结果等基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目标管理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5.全员参加安全目标管理

由于安全目标管理是以“自我控制”为特点,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并且是通过目标层层分解、措施的层层落实来实现的,所以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将企业的全体职工都严密地科学地组织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内。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和职工和下级协商。安全管理要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渗透到每个操作环节中。实际上,每个职工在企业安全管理上都承担一定的目标值。没有广大职工参加安全目标管理,就失去了目标管理的真正意义。

6.安全目标管理要责、权、利相结合

企业实行安全目标管理时,要明确职工在目标管理上的职责,因为没有责任的责任制就等于流于形式。同时要赋予他们在日常管理的权力,权限的大小,应根据各人所担负的目标责任的大小和完成目标任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还要给予他们应得的利益,不能“干与不干一样”,这样就能调动广大职工在安全目标管理上的积极性并有持久性。

7.安全目标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科学管理方法中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方法。如果把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看成是一张网的话,那么,安全目标管理就是这个网的总网。目标管理在诸管理方法中的总的管理方法,它包含了其他各种管理方法。其他管理方法是目标管理的分支和组成部门,因为它们在应用范围和管理内容的深度上都有限。所以,抓安全目标管理就能做到“纲举目张”。例如:基本管理中的建立、健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技措计划、安全教育等都是为完成企业安全总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手段。安全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学中的一些方法都是措施和手段。因此,在实践中,可以同时应用这些方法。

总之,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运用很广,但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今后必将在企业管理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篇2:安全过程管理制度

安全过程管理与安全目标管理是相对的,前者强调的是通过过程的严格控制来实现安全生产,而后者侧重强调“安全”这个目标,只要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就应属于合适的方法。

由于安全事故具有偶然性,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来说,过程的控制更显得重要。因为所有的目标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如果过程控制不好,可能就会在一些偶然因素的触发下导致事故的发生,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过程管理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对过程要素(项目、活动、作业)、对象要素(作业环境、设备、材料、人员)、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系统控制,消除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与有害因素,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如图2-5所示)。过程安全管理基于两个基本理念:一是“一切处于受控状态”;二是“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属于过程管理的方法很多,如“四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员管理)、标准化作业、安全检查、危险作业安全监护、确认制、安全审批制、危险监控法、定置管理法等。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安全过程管理方法,有的方法在对象管理章节中介绍。

1.项目建设的“三同时”过程管理

项目建设的“三同时”制度就是要求从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保障项目的安全性,防止建设项目“带病”投入运行而埋下事故隐患,是一种过程管理。

1.1建设项目设计安全保障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建设项目的设计安全保障应贯穿于设计的各个阶段。

图2-5安全过程管理控制要素

1.项目可行性研究安全保障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为保证安全应做到以下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

(1)综合要求

符合城乡全面规划布局要求,减少污染和危害,设有职业安全卫生篇章,职业安全卫生防护设施费用列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2)厂址选择

综合考虑项目生产、污染特点及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和当地布局情况,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有严重污染和危害项目应远离城区和居民区,三废排放符合要求。矿井的井口应设在最高洪水水位以上。

(3)总平面布置

生产、生活、居住等区要兼顾各区功能合理规划布置,有毒有害噪声、放射性生产区应远离生活区,散发、产生有害因素车间、工艺,应位于相邻车间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

(4)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产生有害因素的生产、设备尽可能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进行隔离、通风、净化、密闭、标志等,符合标准要求。引起伤害危险的设备、设计,应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2.初步设计阶段安全保障

(1)综合要求

设计说明书中必须有安全卫生篇章,其内容符合规定要求;有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认可书,内容符合规定要求。

(2)总平面布置

厂区总平面布置应作到功能分明确、符合气象风向频率规定要求、有害因素远离生活区、污染危害小等。

(3)厂房设备布局

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厂房间距、高度、污染隔离符合安全卫生规定的要求,设备布置符合安全规定要求,污染危害小。

(4)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所有产生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及产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都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并符合安全卫生防护有关标准要求。应设有急救援设施和必要的仪器设备。

3.施工设计阶段的安全保障

(1)综合要求

严格依照初步设计中的安全卫生要求与技术措施进行施工设计,各种安全卫生设施的施工设计图纸齐全。

(2)总平面布置

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安全卫生防护间距、绿化等内容满足卫生预评价要求,施工平面布置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污染危害小。

(3)厂房设计

厂房的通风、采光、防止有害因素和危险因素危害的防护等符合安全卫生规定要求。

(4)设备布局

设备布局、安全间距符合安全卫生规定要求,污染危害小。

(5)防毒设施施工设计

有毒作业岗位的布置合理,产生有毒的工艺、设备有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密闭设施,通风符合规定要求,无跑、冒、滴、漏。

(6)防尘设施施工设计

所有扬尘作业点都应设有除尘设施,进行尘源密闭、通风净化,各种防、除尘措施、设施及其运行参数符合标准规定要求。

(7)安全防护设施施工设计

所有危险源点、危险部位、危险设备与设施,都应设置安全防护安全保险、安全监控装置,并确保安全装置及其运行参数符合安全标准规定要求。

4.设计审查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也就是说,对于矿山建设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等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实行设计审核制度,经有关部门审核结果负责,在审查失职而导致事故,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审查项目的建设单位及承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安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贯彻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情况。

(2)根据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和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审查建设单位报送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中的安全卫生论证内容,审查建设项目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建设项目设计中的安全卫生专篇。

(3)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所采用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安全卫生设备、设施的选型和设计性能参数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卫生标准要求。

(4)对违反“三同时”规定的建设单位及承担可行性研究、安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下达整改通知,并检查其整改情况。

1.2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安全保障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部门及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

施工单位必须按所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落实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中的安全卫生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更改设计内容,如果确需更改,必须重新申报审批。施工单位应按施工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施工质量负责,如果因施工质量问题引发事故,造成损失,就要追究施工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竣工验收是安全生产管理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在投产前的安全卫生监督检查,验收通过并取得《建设项目竣工安全卫生验收认可书》后方可投产使用。

(1)申请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竣工验收的条件

建设项目中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具备下列条件方可申请竣工验收:

①初步设计中有《建设项目安全卫生专篇》并已经过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批同意;

②进行预评价并有《建设项目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并已经过相关行政部门的审批同意;

③安全卫生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

④对建设项目中安全卫生设施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和评估;

⑤对试车或试生产中所发现的危及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⑥对可能影响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生产岗位进行了检测,并建立了档案;

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

⑧符合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安全卫生的要求;

⑨进行了竣工验收安全卫生评价,并有《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安全卫生评价报告书》。

(2)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竣工验收

安全生产行政部门将按如下程序对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进行验收。

①相关行政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内容和审批意见、《建设项目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内容和审批意见、《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安全卫生评价报告书》内容和审批意见,以及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标准,对建设单位报送的安全卫生方面的专题报告和验收审批表进行分析、复核;

②相关行政部门对严重危及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岗位进行现场检查,并对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进行效果分析和评估,还可根据需要委托法定检测单位进行复测;

③经复核、检查、评估、复测已达到安全卫生要求的建设项目,签署同意对该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的结论性意见;就复核、检查、评估、复测中发现的危及从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问题,提出书面意见,并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在整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整改完毕;

④对于验收合格的项目,签署《建设项目竣工安全卫生验收认可书》。

1.3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由于矿山、危险物品的生产与储存项目都属于危险性大的项目,在建设前应进行安全卫生预评价,《安全生产法》从法律上加以确认,以增强安全评价的法律约束力,有利于安全评价制度的有效执行。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险、危害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评价结果作为该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设计和建设项目安全卫生管理的主要依据,并供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监察时作为参考。

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是的种安全预评价,它实际上就是在建设项目前期,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它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并应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并通过安全生产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

1.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承担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评价,提出明确的防范措施。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的主要依据和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定量或定性评价;

(3)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包括建筑及场地布置方面的对策措施,工艺及设备方面的对策措施,安全卫生工程设计方面的对策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事故应急方面的对策措施及其他综合性措施);

(4)安全评价的结论和建议。

2.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大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

(2)建设项目概况;

(3)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

(4)安全评价范围、评价单元;

(5)安全评价方法;

(6)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7)安全评价工作的进度安排。

3.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的审批

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熟悉本行业和本建设项目技术特点的、有安全卫生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并与之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工作应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会审前完成,预评价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大纲和安全卫生评价报告书,并通过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

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机构直接组织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其安全卫生评价大纲和预评价报告书经具有认可资格的专家评审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批。其他建设项目,其安全卫生评价大纲和评价报告书的审批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安全生产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2标准化作业管理

生产经营过程和人的行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各种“异常”而导致事故。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对作业过程的操作程序和作业动作进行分解,筛选出安全、经济、优化的操作程序、作业动作、作业组织程序等,把它们标准化,并严格执行。这样可克服因随意性而导致的事故

2.1作业标准化的概念及意义

标准就是对经济技术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作业标准化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和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作业方法加以优选优化,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活动过程。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作业就是标准化作业。推行作业标准化具有如下意义:

(1)标准化作业是生产安全的客观需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最终多数都可归结为错误的操作。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教育训练、工作经历、技术水平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造成失误的原因也各异。为了减少操作方法与程序的标准,即作业标准。由于作业标准是经验和科学的总结,体现了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客观规律,因此只要按照它进行作业就能有效地防止错误操作。

(2)作业标准化是过程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标准化是以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指导标准化的方法应用于管理领域,通过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使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各环节、各要素达到有机、合理的配合,使管理定量化、科学化,这就是管理的标准化。在管理标准化基础上,以各种岗位工作标准化为依据,从组织行为角度,确定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用于约束、指导和激励生产经营单位人员的行,就是管理的规范化。无论是管理的标准化,还是管理的规范化都是以岗位工作标准为依据的。一个生产系统的产品生产,是生产系统各要素和各个生产过程环节协作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一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来运行,否则生产系统就无法完成其特定目标。所以要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必须实现各生产过程作业的标准化。

(3)标准化作业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化

作业标准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对消除或防止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限制性的规定,但一般都并不指明保证安全的具体做法。但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是解决“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问题,而“怎么干、先干什么、正常情况下怎么做,特殊情况下怎么做”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具体作业程序来回答。如果从宏到微观的思想方法来说明,就是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对安全的规定是针对较一般性的,相对较宏观的。对于作业过程比较具体程序方法只能通过作业标准来加以补充和完善。所以作业标准属于更微观层次的安全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过程有很多随机的因素,条件千变万化,有时现有的规章制度与所处的条件差别很大而不适用,这时就必须以作业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作业标准又是规章制度的基础。

2.2作业标准的内容及制定方法

1.作业标准的内容

从作业标准化的内涵来看,它主要是作业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包括作业程序的标准、作业方法及手段的标准。但是,作业过程实际是在人机系统中进行的,也就是说作业过程涉及到从事操作的人、运行的设备、使用的器具、作业环境以及对作业过程的管理。因此,要做到作业标准化,必须同时使作业过程所涉及的各要素也标准化。由此可见,广义的作业标准化除了作业程序、方法、手段的标准化外,还包括人的行为、作业环境整洁、设备检查维修、工器具放置使用、劳保用品穿戴、个体防护设施准备,以及共同作业的指挥联络等各方面的标准化。说见表2-3。

表2-3作业标准化的内容

作业标准化构成

作业标准类型

作业标准内容

作业过程

程序

作业程序标准,交接班标准

方法手段

作业方法标准,作业手段标准,使用器具标准等

人的行为

动作

操作动作标准,指挥动作标准等

交流

交流手势(即体态语言)标准,语言、口令标准等

穿戴

劳保用品穿戴标准,自身穿戴标准

作业环境

材料

材料堆放标准

工器具

工器具放置标准

标志

安全标志布设标准,防护装置布设标准

作业设备

监护

设备运行过程监护标准

检查

设备检查标准

维修

设备维护标准,定期修理标准等

作业管理

制度

管理制度标准

活动

管理活动过程标准,活动内容、形式标准

信息

管理信息标准,管理住处传递标准

(1)作业过程标准化

从时间因素来看,任何一个作业过程都由一定的要素在一定的空间的时间里交替作用的结果。因此作业过程标准化首先体现在作业程序的标准化,这种程序标准包括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宏观方面如工序衔接的标准,作业人员轮班(交接班)的标准等;微观方面主要是某个操作的程序,如起吊作业中对某个物件起吊过程应包括:准备、开动行车、开到吊物位置、落钩挂吊、起吊、运行、指定位置、落钩、升钩等程序。作业方法标准比作业程序标准更为综合,它主要是指完成某项任务过程中要素的配置情况如人员、手段、器具、材料、运作方式,作业组织等的配置。

(2)行为标准化

行为的标准化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很多事故是人为失误引起的。人既是作业过程的一个参与要素,同时又是控制作业进程和运作方式的主人。首先从操作者自身来说,穿戴应符合作业规范,当使用劳保用品时,穿戴也应标准化。当地作为作业过程的指挥者时,其指挥动作应标准化(对不同的作业应有不同的标准)。指挥动作的标准应符合安全、准确、经济原则。如指挥的位置、姿势、动作幅度、速度、动作要素和运动轨迹范围和安全要点等都应标准化。满足安全、舒适、准确、高效的要求。安全要点是作业标准中对安全工作的重点提示,即防止作业中发生危险,出现意外的操作要领。

作业中的交流也应标准化,包括交流手势(即体态语言)标准,语言、口令标准、交流方式标准等,一般应使用普通话;操作中具体使用语言、口令应按一定的规则设计,尤其对险情信号的交流更应标准化,并且每一个人都应进行训练。

(3)作业环境标准化

即应做到标准化的作业现场,要求作业设备装置性能良好,安装合格;按标准配备性能良好的安全设施,装设安全标志及安全标志牌;工具材料摆放整齐、标准化;作业环境卫生标准化;文明生产等。

(4)作业设备检修标准化

设备运行过程应按一定的要求进行监护,这种监护程序化,标准化。对各类型的设备,应根据其特点制定出检查、维护、定期修理的标准。同时对于检查维修过程也应标准化。

(5)作业管理标准化

包括管理制度标准化、安全信息标准化、安全业务活动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就是使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标准化,包括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事故调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隐患处理制度、紧急事故处理程序、职工安全准则、班组安全工作制度等。

这些制度要求内容齐全、职责分明、具体可行,形成事故预测预防体系。

安全信息标准化:是对信息类型、格式、项目含义的理解,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方面符合统一规定。安全信息标准化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信息准确、全面,适用范围广;②为信息加工处理创造条件;③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④实事求是。

安全业务活动标准化:安全活动的程序、内容要求有较固定的模式的优化的方法。如危险预知活动、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文化建设等,都应做到活动规范化内容具体化、并有针对性。

2.作业标准的制定方法

(1)作业标准制定的原则

①符合政策:作业标准应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法规,符合上级的有关制度、标准、文件和规定,不得与国家和上级发生抵触。

②保持连续:要充分考虑过去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把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技术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以及其他有关的法规、制度等作为制订作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③立足科学:要以安全作业分析人为制定作业标准的主要方法,使作业标准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标准的内容、表达方式、书写格式、语言文字,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等均应符合标准化原理的要求,做到精简、统一、协调、优化。

④总结经验:要重视总结员工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技术熟练的员工的操作经验。制定的作业标准要经受员工的实际操作的检验。

⑤结合实际:制定作业标准要从实际出发。同类型作业的作业标准应力求协调统一,但不同岗位若条件情况不同应允许适当变动。

(2)制定作业标准的程序

作业标准的制定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调查了解生产过程、作业种类;②制定作业分类体系,系统反映出各种作业类型(通用作业,专项作业):③对每种作业进行安全作业分析并总结实践经验;④初步制定作业标准;⑤上下协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⑥付诸实施,反复实践修改,直至定型。

2.3作业标准化的落实

作业标准化的推进,必然促进作业人中教育培训和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要使作业标准化能够顺利进行,最关键的是要改变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作业标准化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同时应使他们明确,标准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一咱形式,具有强制执行的性质。生产经营单位自定的作业标准虽然不是国家立法,同样具有法规的性质。在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它是每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如果因违反而导致事故,就要明确地承担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因此,应加强宣传,统一从业人员对实际作业标准化的认识;并通过组织培训,使广大员工掌握制定作业标准的科学方法,特别是重点培训一批骨干力量;在此基础上,就可按上述方法与内容具体制定作业标准。制定好的作业的方法。为了保证作业标准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考核。

3.危险作业(活动)监控管理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些作业或活动过程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易发生安全事故,对它们应该实行过程监控管理。

3.1危险作业的安全监护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的安全措施的落实。”

危险作业是指容易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的作业。主要是指临时性作业、非生产性作业以及劳动条件恶劣的作业。如拆除房屋,砍伐树木,清扫作业场所,立体交叉作业,易燃易爆场所附近动火,机械设备的检查、修理、注油,重大设备的拆迁、吊运、安装,特大特重零部件的制造、搬运、吊装,大型设施的修理或改造,设备故障的紧急抢修,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处置,高处、沟坑、水上、容器或其他有限空间内的作业,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气密试验,爆破作业,带电作业,高温、严寒、辐射作业等等。特种作业和外出作业也应做为危险作业来对待。

1.危险作业的特点

危险作业的基本特点是临时性、不固定性和危险性,具体表现在:

(1)作业时间、地点不固定;

(2)临时组织作业人员,往往彼此不够熟悉,难以做到默契配合;

(3)作业程序不固定,不熟悉,甚至是完全生疏的;

(4)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固定,甚至于适合,缺乏安全保障;

(5)一般都较复杂、困难,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

危险作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比固定地点的重复性作业有更多的潜在危险。如不认真对待,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就往往容易发生事故,事故的后果多数比较严重。

2.危险作业的人员组织

危险作业多为临时组织作业人员,常因彼此不熟悉,配合不默契而引发事故。因此,一方面应规范危险作业的人员组织,应选派有相应工种施工、操作经验的人员从事危险作业,并且人员配备(人数、工种、技术水平等)应合理。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危险作业人员的管理,对作业人员实施跟踪监督管理,强化作业前的培训与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有安全操作证。危险作业人员服装、佩戴劳动保护用品要规范等。危险作业人员组织中,应安排有专门安全监护人员,负责进行作业现场的安全监护管理。

3.现场作业监护管理

危险作业的现场监护管理应根据危险作业的特点来制定,应使作业程序规范化、设备与工具使用规范化、作业(施工)现场规范化,确保作业按操作规程进行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1)作业程序规范化

危险作业程序包括申请、审批、作业、监督、总结等过程,整个程序一定严格、规范。对于危险性大的危险作业(如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作业证制度。

需要进行危险作业的部门应首先提出申请,说明要求作业的理由、时间、地点、规模和作业内容。申请一般应逐级进行,即班组向车间,车间向厂提出申请。

作业审批,根据作业的危险等级由车间及或厂级进行审批。审批应主要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人员负责进行,并按安全检查表进行。作业审批合格后,发给作业证,明确作业时间,参加作业人员,作业分工以及指定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

在开始作业前,应做好作业前的准备的检查工作。准备工作包括:作业前的培训,熟悉作业标准,掌握安全要点和异常情况的对策等;作业现场的清理整顿;工具设备准备;服装护具准备;确定并熟悉作业中的指挥、联络方式等。作业前的检查包括:自检、领导检查和安技人员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作业,作业中,指挥人员和作业人员均应严格按预定方案要求进行;监护人员应在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作业安全。

(2)设备与工具使用的规范化

作业中使用的设备与工具应严格按施工设计要求配备,并严格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工具完好情况、作业场所清理整顿情况、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情况、安全防护装置、安全标志配备情况等。

(3)施工(作业)组织设计的规范化

施工(作业)组织设计是整个施工或作业中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危险性作业开工前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应严格按有关规程要求进行,并做好技术交底。

(4)作业(施工)现场的规范化

危险性作业很多带有临时性,其作业(施工)现场的布设、安全防护、作业过程等,通常不像固定地点的重复性作业那样规范,这也是造成危险性作业事故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作业(施工)现场的管理,使之规范化。作业环境布置及防护要规范化,应根据作业内容,合理确定各种设备、构件等大件吊装的走向路线;作业中需临时拆卸的栏杆、扶梯和翻移开的格栏板等部位,应及时拉上警示栏绳,铺垫行走跳板;作业中的各种工艺孔、洞必需加防护盖或围栏;使用的电焊机,废物箱等设备或物体,必须放在现场安全员指定位置,不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通道;对所有使用的高压线应悬挂明显警示标志,对氧气、乙炔气胶管应架空,防止破损造成事故隐患,高空作业下部应设置警戒区域,拉好防护栏绳。

作业(施工)现场监护管理要规范化,专职安全员应负责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监护管理、监督、检查,对于立体交叉作业负责下部人员的监护。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定的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按规范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戴好保险带等劳动保护用品。严禁高处向下抛物。吊装作业专职人员应对索具等部件进行检查。

3.2交叉结合的监控管理

1.交叉结合的概念与特点

两个系统交接的位置为交叉结合处,可划分为硬交叉和软交叉两种类型。

硬交叉主要是指由于空间位置、工艺、作业区等引起的交叉结合。空间位置方面,指两个物体的交界处,如两台设备之间交界处,车间与车间之间的交界处,立体交叉作业中的上层与下层之间交界处,运输或搬运中两条运输路线的交叉处,车间、厂房、厂区出入口处等均属于空间结合部。从更微观的角度来说,像电线接头处,电线与开关的连接处,机械零部件处等也均属于空间交叉结合。工艺方面,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原材料的下料到生产出产品,通常需要许多工艺流程,有的工艺流程之间还需要对材料或半成品进行转运,这样各工艺流程段之间就构成了工艺交叉结合。作业区方面,指两种性质不同的作业区域之间的交界处。作业场所布置中,通常将相同性质的作业集中在同一区域,一个作业场所可能有几种性质不同的作业区域,这样各个作业区域之间就构成了作业交叉结合。

软交叉也称为工作交叉,主要是指由于时间、工作职责、管理职责而引起的交叉结合。时间交叉是指两段时间的交接时刻。由于作业不连续形成的时间段变化而出现。如作业中的交接班过程,开、停工过程,设备重新启动过程等均属于时间交叉结合。工作、管理交叉结合的主要再现有:人们管理中通常采取划分区域,分片负责的方法进行管理,各个管理区之间形成交叉结合;不同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交叉;不同部门对同一项工作分工的职责交叉;出租与承租之间的职责交叉等,都属于软交叉结合。

交叉结合属于突变点,具有不连续性。在系统能量流动、物质流动和信息流动过程中,交叉结合处相当于一个转运点,容易造成能量、物质和信息的逸散。交叉结合处通常是系统比较薄弱的环节,可靠性较差,容易触发事故。电气事故中很多是由于连接部位不可靠引起的,机械运行中,也常出现由于零部件连接失效或破坏、松脱而引发事故。交叉结合处是系统从一种状态转入另一种状态的转折点,由于状态参数的突然变化,也常诱发事故,对于办交叉结合,常因工作、管理职责不清而形成工作、管理的“肓区”或“真空”区。因此,交叉结合处是一个危险区域,容易引发事故,必须加强过程监控管理。

2.交叉结合的控制与管理方法

(1)技术控制法

根据交叉结合处特点,可采用以下控制技术措施。

①隔离防护法:采用隔离装置,如防护网、罩、护栏等将交叉结合区域范围加以封闭隔离,防止人员进入交叉结合区而发生事故。

②限制法:交叉结合处是能量、物质、信息的转运点,通过降低物体的运行速度,可降低其危险性。如搬运设备进出车间出入口时降低速度运行。又如车辆通过交叉道口时慢速行驶。

③分流法:即在能量通道上采取措施,设立安全通道,防止人员进入能量通道上。如在运输交叉口处设人行天桥、立交桥,人车分道,防止人与车、车与车相撞。

④联锁法:即通过在交叉结合处装设安全联锁装置,当人员进行交叉结合处时,使运动物体不能进入。

⑤警示法:可采用两种警示法:一是在交叉结合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牌或安全标志照明;二是设置声、光报警系统,人员一旦进放交叉结合处,系统就发出警报,提醒人员迅速离开。

上述方法可组合使用,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

(2)管理控制法

①实行定点、定人管理:根据交叉结合的危险性等级,对危险性大的交叉结合应指定专人管理。尤其是对于管理交叉结合类,一定要明确交叉结合区域界线,明确管理范围,实行包干制,避免出现管理盲区。

②加强对交叉结合及其防护装置的安全检查:管理人员应定时检查交叉结合的异常情况,以及防护装置的有效性。尤其是设置声光报警系统的交叉结合,应经常检查报警系统是否有效,其灵敏性如何,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报警系统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③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宣传教育:让作业人员了解交叉结合的危险性,避免进入危险的交叉结合区域,或减少在危险交叉结合内逗留时间。

④明确职责:明确交叉结合相关单位、部门、人员的职责,督促各方面认真旅行职责。

⑤指定人员监护:对于危险性较大的交叉结合,在特定时间里指定专人进行监护。如道路交叉道口,在上下班时人员车辆集中,为避免事故应指派专人进行监护。

3.共同区域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协调

不同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区域内作业的交叉结合如果协调不好,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施工作业时,由于是两个平等的法律主体关系,其中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不能直接以行政管理的方式去影响另一方。因此,只能通过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方式来协调两个平等法律主体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在生产经营活动或施工中,各方应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4.项目承包的安全协调

《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不定期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等经济活动中,常存在很多事故隐患,有些承包单位或个人由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在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没有得到保障而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通常,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没有资质的承包单位或个人,其经营成本要比正规的单位要低。因此,有些生产经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压低工程项目承包费用。或提高场所、设备出租的费用,而把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这些承包单位或个人在经营活动中,也不采取安全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许多正规生产经营单位也存在各种形式的“外来施工单位”或“挂靠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有的单位“以包代管”,甚至与承包方签订“生死合同”,忽视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协调与管理,因而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方面的事故教训很深刻,需要法律加以规范约束。因此,《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要求:

(1)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2)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2.4过程确认制

过程确认制是根据人们有意识行为中常用的“判断、确定、行动”的思维方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过程管理方法。它要求人们在做出某种行动时,应首先进行分析判断,确认没有危险或有害后再响应。它既可以用于宏观过程的确认管理,也可用于微观操作的确认。尤其生产经营活动中,过程确认制要求人们把“判断、、确定、行动”作为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作业过程中按一定确认方式进行操作,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1过程确认制的构成要素

没有确认通常是在无意识或低水平意识状态下发生的。例如因烦恼和心事而走神;因没有积极思维产生的遗忘、主观臆测等等。因此保证确认的基本要求就是使人从意识或低水平意识状态转变为积极的思维意识上状态上来。

图2-6过程确认制的构成要素

确认是人大脑对事物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确认者对被确认对象(事物)的认知过程。确认者总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来对被确认的对象进行确认。由此可见,确认是由一定的要素构成的(如图2-6所示),其构成要素包括六个方面:

1.确认者

就是对事物进行有意识的认知的人,如作业中的操作者,生产管理者,安全管理者等。

2.被确认对象

就是被确认者进行认知、分析的客观事物系统,如一台设备,一个作业系统,一个生产系统,一台装置,一个部件等。

3.确认内容

就是确认者对被确认对象所要认识、分析、了解的某方面的信息。一个对象包含很多信息,但确认者并不是对所有的信息都要确认,而是根据行动目标要求,有目的地认知其中的部分信息。例如,一台设备有生产方面的信息,如每小时能生产多少产品,产品的质量如何等;有安全方面的信息,如是否存在爆炸危险,是否会出现漏电等。对于生产技术人员他所要确认的内容主要是产品方面的信息,而对于安全人员来说,确认内容则是设备安全方面的信息。

4.确认时间

确认者对被确认对象进行认知的时刻。如当一个人要过马路时,他才去确认马路是否安全。又如,设备在启动前需要确认,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时或不定时的确认。

5.确认的方法

即确认者为了准确认知事物所采用的方法。如人们在堆放物体时,为了确认是否放稳,常常在堆放完后再用手去摇一摇,以确认是否稳定。又如,人们上街购物时,为防止遗忘,常常在出门时自己默默的提醒自己别忘了购买某物,或写在纸条上。对同一确认对象,不同的确认者采用的确认方法不一定相同。

6.确认程序

确认是一个过程,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图2-7所示,确认者首先检查或观被确认对象,然后进行确认,思想进入一种有序的思维过程。如果被确认对象处于安全状态即可执行,否则应先排除不安全因素,再次进行确认,直至对象是安全的才允许执行。

图2-7过程确认制的程序

4.2过程确认制的实施方法

确认制是一种严密的过程管理方法,应根据生产系统的特点,划定被确认对象,指定确认人,规定所要确认的内容和时间,制定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与程序,最后加以实施,并形成制度化。

1.被确认对象的划定

被确认对象划定的原则是:

①凡是可能发生误操作,而误操作又可能性造成严重后果的,都应制订并实施可靠的确认制,例如开动、关停机器和固定设备;驾驶车辆;开动起重运输设备;危险作业;多人作业中的指挥联络;送变电作业;检修后开机;重要防护用品(防毒面具、安全带等)的使用,以及曾经发生过误操作事故的作业等。

②要有层次性,从宏观到微观,逐层划定,如按作业程序来划定,或按项目执行程序来划定等。

③被确认对象要明确,最好与操作的操作范围一致。

被确认对象划定的方法是,首先对生产系统进行调要,了解生产系统的特点、工艺流程、设备情况、作业要求等。然后进行系统分析,按作业程序或作业方法或其他方法,将生产系统划分为各个单元,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被确认对象。

2.指定确认者

根据划定的对象指定相应的确认人,包括操作者,指挥者和管理者。对于一个岗位有多个人轮班的,每个人都应是确认人。

3.规定确认的内容和时间

应根据被确认对象及作业特点来设定,可参考下列方法进行。

(1)作业准备的确认:作业人员在接班后应进行设备、环境状况的确认。如设备的操纵、显示装置、安全装置等是否正常可靠;设备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原材料、辅助材料的性状是否符合要求;工器具摆放是否到位,作业场所是否清洁、整齐;材料、物品的堆放是否妥当;作业通道是否顺畅等等。一切确认正常,或确诊可能有危险而采取有效的防止对策后才允许开始操作。作业准备的确认可以和作业前的安全检查结合起来,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

(2)作业方法的确认:即按照标准化的作业规程,对作业方法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才允许启动设备。

(3)设备运行确认:设备开动后,应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进行确认。如运转是否平稳;有无异常的振动、噪声或其他任何预示危险的征兆;各种运行参数的显示是否正常等等。设备运行确认也可以与作业中的安全检查结合,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应根据需要在整个作业期间进行若干次。

(4)关闭设备的确认:与开启设备的情况相同,应按照标准化作业规程关闭设备的作业方法操作,确认后才允许关闭设备。

(5)多人作业的确认:如系多人协同作业,则在开始作业前,应按照预一的安排对参加作业的人员、人员的作业位置、作业方法、指挥联络形式、作业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对策进行确认,确认无误才允许开始作业。

4.确认方法与程序的制定

应根据确认者的特点、思维习惯、作业方法、设备的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有效的确认方法:

(1)检查表确认法:将要确认的内容事项制成表格,作业过程中按表所列内容逐一确认。

(2)流程图确认法:将要确认的内容事项按一定的顺序绘制成流程图,使用中按图示确认。该法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且不容易出错。

(3)监护指挥确认法:对于危险性较大或人员较多的作业,同业务熟练的专人监护指挥,按监护者统一指挥、确认。指挥者主要通过手势、声音、应答反馈等方式进行确认。

(4)模拟操作确认法:对于复杂重要的工作,在采用上述确认方法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时,可实行模拟操作确认。经过模拟操作,确认无误后才正式进行操作。模拟操作最好实行操作票制度,即把正确的操作步骤、方法写在操作票上,逐项核对、确认,然后进行操作。必要时,应该由两个人同时进行确认,即一人监护,一人操作。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实物模拟确认法,即制作一个与实际系统相似,并与实际系统联系的实物模拟系统,它能反映实际系统的状态。通过对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来检查实际系统所处的状态,确认安全、正常后再操作实际系统。

篇3:商场施工治安安全责任书

商场施工治安安全责任书

第号

工程部负责人:职务:

单位:

施工队负责人:职务:

单位:

为了保障施工的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确保LH商厦与施工队不受损失,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经协商由施工队负责人与LH商厦工程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签订此责任书。

1.凡在LH商厦施工的施工队,必须经过工程负责人认可,其所施工的范围,进场的人员,施工的时间必须得到安保部同意。

2.所有来LH商厦施工的施工队,必须在工作开始前24小时,将进场施工人员名单、施工方案、施工时间、是否需动用明火、是否需进出设备或进出柜台等细节,报安保部审批。报批内容包括对突发事件处理及消防事故的扑救措施。

3.施工队负责人需对所属施工人员加强管理,并在派驻LH商厦施工之前进行安全教育,在施工期间由负责人监督执行。

4.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服从在场执勤安保的管理,施工人员须列队进出(夜间),所进出设备及材料、货柜架须服从安保的检查。

5.夜间在施工现场工作时,由安保为施工人员划定活动区域,禁止自行走动,触摸与施工无关的商品及设备。

6.施工队如一项工程需数日完成的,必须在队长以外另指定一名安全负责人,全面负责治安消防工作,该人需在安保部备案。

7.施工队员须妥善保管好自己携带的财物,并由施工队长或安全负责人经常对员工进行法制教育,确保无盗窃、破坏等治安事件发生。

8.凡到本商场施工人员,出入大门时主动出示证件,各专业工种施工人员应随身携带有关证件、凭证上岗,接受检查。

9.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法律教育,对违法乱纪、屡教不改者,由LH商厦安保部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公安、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10.本责任书由LH商厦工程负责人和施工单位监督执行,施工结束协议终止。

11.本责任书一式二份,签订双方各持一份。

LH商厦安保部(章)施工单位(章)

负责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签订日期:20年月日

填写说明:

1.本单编号

2.申请单位名称

3.作业负责人签字

4.作业人数

5.作业时间,按年、月、日和时、分填写

6.防火措施内容

7.申请作业内容

8.按地区号+电话号码

9.具体作业地点

10.商场监督防护人员

11.安保部意见签字

12.安保部盖章

注:存根安保部保留,下联由作业单位保留,以备检查。

篇4:商场施工防火安全责任书

商场施工防火安全责任书

第号

安保部负责人:职务:

单位:

施工队负责人:职务:

单位:

为了保障施工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本市有关防火安全责任条例的管理规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经协商,由工程负责人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订本责任书。

1.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施工队的安全安保工作由队长负责,并与本队工作人员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批评,把安全安保工作贯彻施工始终。

2.施工队应制定"安全防火制度",由队长负责监督执行,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和问题应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应立即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并上报领导部门。

3.施工时,必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易燃物品,动用明火事先到商场安保部办理"动火证",作业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有专人负责看管,作业后认真清理现场,不留火种。

4.施工现场的灭火器材必须放置在明显位置,不得挪用围挡。

5.保证施工安全用电,各种电器的安装必须由正式电工操作,严禁乱拉电线和超负荷用电,下班时对作业部位进行安全检查,拉闸断电。

6.严禁使用电炉、电取暖具、室内照明禁用碘钨灯,各种照明灯必须与易燃物有0.5米的距离。

7.施工队应指定一名人员负责日常安全安保工作,施工人员应妥善保管好私人财物,严禁私拿公物,未经批准不得动用与本工种施工无关的设备、材料等物品。

8.凡施工所需的各种用电设备及动明火,须在使用前向执勤安保说明大概使用原理并做好防范措施。施工人员须随身携带各种特殊工种的上岗证、许可证,以备检查。

9.对施工队中有违反本责任书者,安保部将做出必要的经济处罚,对情节严重触犯法律者,送公安机关处理,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10.本责任书由商场安保部和施工单位监督执行。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施工结束责任书终止。

11.本责任书一式二份,签订双方各执一份。

LH商厦安保部(章)施工单位(章)

负责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签订日期:20年月日

篇5:商场引进厂家防火安全责任书

商场引进厂家防火安全责任书

第号

部门:班组:

责任人:职务:

为维护zLH商厦分店内部正常工作秩序及社会治安,确保国家集体财产及人身安全,根据政府有关规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凡与本公司引进的厂商须签订本责任书,在签订责任书时,厂商所在部门应向联营厂商介绍本公司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及防火安全制度。

二、引进厂家应按照本公司有关法规的要求认真执行。

三、引进厂商在本公司经营期间需指定一名安全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防火工作,如有人员变更,应重新到安保部备案。

四、引进厂商在本公司工作期间应遵守以下规定:

1.厂商员工上、下班一律走员工通道,着工装,佩带工卡上岗。严禁将手袋、食品等与营业无关的物品带入卖场,进出卖场应主动出示工卡或临时出入证,接受安保人员的询问和检查。

2.不得在卖场内会客,货场内夜间不得留宿,营业终结后要按规定统一离场。

3.保管好本单位的商品销售票据、印章、贵重物品要加锁,钥匙要有专人保管,做好班前、班后的安全检查和清点、交接工作。

4.本公司内的安全疏散通道、消防栓、灭火器材、配电电盘、电器设备、空调机房门前及防火卷帘门下均不能堆放商品或设置摊位。

5.卖场、库存区、施工现场不得存放超量的易燃易爆商品,库内不得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库内装临时电源,使用各种电器需向本公司有关部门申报,存放的商品与墙、柱、梁、顶、灯具、烟感探头的距离不得少于50CM,与喷淋头的距离不得少于90CM。

6.需使用电源的商品,电源线、插座开关等必须由本公司电工装接、不得擅自安装、挪用、改变电器设施,营业终结后应切断电源,店内严禁吸烟。

7.使用明火需更改布局、装修改造工程等,必须由所在部门人员到安保部申报,经工程主管和安保部批准后方可施行。在营业中确需使用的电热设备(如:电饭煲、烘烤器皿、电取暖器等)应向安保部申报、备案,并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发生火灾。

8.引进厂商的经营使用区域为该厂防火安全责任区,厂商对其责任区内的防火安全工作负有全面的责任,如因安全工作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及不良影响,引进厂商应负有全部责任。

9.引进厂商必须接受公安、消防、安保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对上述部门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厂商必须按要求及时整改。

10.对本公司配置在引进厂商防火责任区内的消防器材,厂商应爱护使用,如发生丢失或人为损坏,造成的损失由厂商赔偿。

11.引进厂商必须严格遵守上述规章制度,同时对所属员工也要进行教育,要求其遵守执行。

五、本公司安保负责检查本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责任书的厂家及个人,安保部有权视情节进行处罚或建议取消在本公司的业务活动和经营资格。对触犯法律的单位和个人送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六、本责任书由本公司引进部门(甲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与引进厂商(乙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订。

七、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备案,本公司安保部一份备案。

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执行。

甲方单位(公章):乙方单位(公章):

负责人:负责人:

签订日期:20年月日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