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学生主题班会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学生主题班会

编辑:制度大全2023-08-26

知行学堂诚实守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诚实守信,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少年儿童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我们少年儿童自已的一份责任,从小事做起,用诚信立学,用诚信立行。

3.感受他人诚实守信的事例,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课件,《狼来了》视频,“好孩子要诚实”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

知行学堂传文明,传统美德润人生,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经典文章,传承中华美德。

一、诵读经典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以信者,诚言。

------(战国)《荀子大略》

不忠不信,何以立于天地之间?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二、高唱歌曲《好孩子要诚实》

小花猫喵喵叫,喵喵叫

是谁把花瓶打碎了?

爸爸没看见,妈妈不知道

小花猫对我叫,喵!喵!喵!

小花猫你别叫,你别叫,

是我把花瓶打碎了?

好孩子要诚实,有错要改掉

小花猫对我笑,妙。妙。妙。

三、观看视频《狼来了》

四、讲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卓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吃了。

五、谈感受

1、刚才我们观看了视频,听了小故事,大家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谁先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呢?

2、指名发言。

六、做一个承诺

我愿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学生;坚持诚信立身,诚信立学,诚信立言,诚信立行;保证遵守校纪班规,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刻苦学习各门功课,模范践行《行为准则》;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砥砺诚信品格,塑造诚信人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亲人,服务社会!

七、送一份吉祥。

送出“诚信徽章”

篇2: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观、四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理解认识“五观”;二、教学内容;“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观、四个认同)

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理解认识“五观”、“四个认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会感恩祖国。

二、教学内容

“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四个认同”,是马列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四个认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

“五观”内容规范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四个认同”教育是“五观”教育的升华和具体化,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又一创举。实践证明,“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极大地增强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总结

通过本节班会课,我们学到了祖国的一些文化知识,初步理解了“五观”和“四个认同”,以及更进一步了解了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将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的幸福生活,我们将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感恩祖国。

体会一:

对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

对祖国的认同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学习四个认同心得体会二:

一、“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四个认同”具体指的是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反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英勇地反对沙俄入侵;各族人民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各族人民积极支援抗日战争。

(2)维护祖国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③要同“三股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④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坚持国际利益高于一切。

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五.观

党组织负责组织、机关成员的政治思想、单位重大事件的抉择。对单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的说它在单位中是统帅、是灵魂。新时期学校建设中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组织的抉择稍有不慎,将会影响学校的全盘发展,更有甚者会影响一代或几代人的前途命运。面对知识经济到来的新形势,学校党组织务必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强化“发展性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引导全校师生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为社会的发展积极做好人才储备。为此,学校党建工作必须把好“五观”。

体会四:

一、“四个认同”内涵是什么?

(一)对伟大祖国(中国)认同的内涵,什么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伟大祖国认知心理趋同与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1、正确认识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祖国与国家的关系。祖国与国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二是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民族与国家,是既有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社会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民族和国家都是从部落发展起来的。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国家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主要是以领土、国民、政府、主权为构成要素的政治单位。民族是国家形成的要素,任何国家的国民或公民都是由某些民族的成员构成的,没有民族及其成员构成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国家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载体,任何民族及其成员都必须依附于一个国家,没有国家的民族及其成员也是不存在的。民族成员既属于本民族的个体,也属于本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个体。当作为国民或公民个体时,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三是正确认识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四是正确认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的法律上是在195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我国1954年《宪法》用了公民一词,但直到1982年《宪法》才确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并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第一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涵义。《辞海》中对“公民”是这样定义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可见“以天下为天下,一个公字,将民的视野打开,权利定位他有权过问天下事、国家事,有权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他的天地是国家、是社会。一个公字也包含了公平、公正、正义。”

公民是公民社会所专有的,他是与专制社会的臣民相对的。

所以,公民是以社会和国家公民成员的身份而存在,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义务的社会人和政治人。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涉及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牢固树立五个意识或观念。

一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国家利益意识实质是国家核心利益意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团结稳定是国家核心利益。

二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观念。新疆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三是民族依附意识。

四是国家法律高于一切的观念。国家先法法律高于宗教教法的观念。

五是公民意识。由于公民是个人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身份,围绕着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公民意识的具体内涵就相应地体现为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意识,在我国就应该体现为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意识。

(二)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内涵。

什么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认知心理趋同与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1、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包括历史上曾经出现而今已经消失了的诸民族的总称,现在则是指生活在中国境内的56个兄弟民族,以及散居海外中华儿女的总称。

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从一个古代自在(指处在自发斗争阶段)的民族实体变成为一个近代自觉(指处在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的斗争阶段)的民族实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民族识别工作,确定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个民族都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从此,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又由许多相互不能分离的民族组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2、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或观念。

中华民族意识,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个“元”(成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接触中逐渐熔铸和孕育形成的对中华民族的总体认同。中华民族意识,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以及对中华民族存在、发展、安危、利益等的认同和关切,它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反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心理特质,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一是“大一统”观念。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高度认同,主要奠基在于“大一统”的观念。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名词,并得到民国创始人孙中山的大力倡导。孙中山在1912年1月1日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称,要“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里提出的汉、满、蒙、回、藏“五族”,并非特指五个民族,而是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的泛称。在今天的中国,“五族”一词已被“中华56

个民族”或“中国人”的提法所替代。事实上,在“中华民族”名词提出之前的古代中国,尤其是秦汉之后的古代中国,无论是汉族,还是曾经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以及聚居边疆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就自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中国的一部分,主张“大一统”。这种“大一统”观念虽然是随着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的实践不断加深的,但从它产生之后就较为普遍了。

二是民族平等意识。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根据这一原则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民族平等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

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四是利益一致意识。

(三)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

1、什么是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指对中华文化认知心理趋同和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什么是文化?大多数人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文化广义的解释。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文化”。另一类是对文化狭义的解释。认为文化是指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即“观念形态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在为经济社会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不断开辟着自身发展的新领域。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现代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由思想家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现代文化,是现代中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文化,又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或观念。

一是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观念。

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年版,第14页。中华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各民族相互联系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吸纳了汉族文化;汉族文化吸纳了少数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相互吸纳的;中华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多元一体性。

二是中华文化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观念。中华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意识。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其中包括合理引导民族意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觉意识。大力繁荣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善于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着力推进文化创新,着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和文化形式创新;着力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形成新疆新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新疆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内涵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心理趋同和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完整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gg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在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理解这条道路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一条基本路线”,这是走这条道路的总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一个总体布局”,这是走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一个发展目标”,这是走这条道路的宏伟蓝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2、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或观念。

一是高举旗帜的观念。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者说这面旗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

二是根本保证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新疆各民族团结和谐、文明进步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新疆与祖国内地紧紧连在一起。

三是坚定不移的意识。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昭示;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为什么要增强“四个认同”?

为什么要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有两个因素处于支配地位,一个是“四个认同”认知对象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因素,一个是对认知对象的非认同、反认同因素。这里主要谈一谈对认知对象的非认同、反认同因素。

这里的认知对象就是指伟大祖国――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里非认同、反认同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上三个重要因素

(二)“三股势力”的加剧渗透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从一直在解决而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或彻底解决的问题看,新疆意识形态

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三股势力”的加剧渗透。

一是在西方敌对势力支持纵容下,境外“三股势力”气焰嚣张。

二是在宗教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支撑下,“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十分活跃。

三是在高压威慑的态势下伺机作案,境内“三股势力”呈现新的活跃态势。

篇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

“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华好少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班会

双城市希勤中学

主持人:

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完善自我,做一个爱国、乐学、克己、利人的文明学生。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二、板块一爱国篇

1.播放一组图片,以歌曲《龙的传人》导入“爱国”主题;

2.齐诵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感染爱国情怀;

3.讲述历史上爱国主义人物的故事;

4.展示课前搜集的爱国主义名人名言;

5.小结过渡下一版块。

板块二敬业篇

1、什么是爱岗敬业?

2、作为一名学生你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呢?

3、敬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4、针对媒体中的几个观点发表个人见解;

5、主持人小结。

板块三诚信篇

1、多媒体播放诚信故事视频,然后谈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谈谈什么是诚信?

3、完成调查问卷,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实例,谈谈个人感悟;

4、主持人小结,指出“诚信”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都极其重要,肯定勇敢正视自己的错误是向文明迈出的一大步。

板块四友善篇

1、多媒体播放课件:动物搞笑视频,并谈谈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2、说说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都发生过那些团结友善的事情,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是自己轻身经历过的;

3、趣味问答,体会团结友善的内涵;

4、主持人小结;

5、深情地合唱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6、班主任总结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篇4:毒品预防教育教学主题班会案例

毒品预防教育教学主题班会案例

毒品近在咫尺,请勿掉以轻心

――中小学生对毒品要防患于未然

设计者:浙江省丽水中学

一、活动目标

1、让全体学生懂得毒品的危害,号召全体学生自觉提高警惕,远离毒品。

2、培养青少年禁毒意识,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真正做到提高警惕,珍爱生命,预防毒品。

二、活动前准备

(一)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收集文字、图片、视频信息:

1、毒品类型及毒害

2、个案:你们所知道的吸毒人员及目前状况

3、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诱因

4、如何防范青少年吸食毒品

(二)“毒品近在咫尺,请勿掉以轻心”禁毒签名横幅

(三)多媒体设备,教师准备的四个主题的课件、知识抢答竞赛、竞赛获奖证书。

三、课时:

40分钟

四、班会活动过程

(一)以“丽水青年志愿者“6?26禁毒”宣传长跑活动”的录像资料开始本节班会课。

(二)主持人:毒品是社会公害之一,在沿海地区的辐射下,我市毒情呈现出“暗流汹涌”之势,尝毒、青少年吸毒等现象日渐明显。到目前为止我市在册吸毒人员1400多名,青少年就有885名,占据了70%左右。禁毒民警介绍说,按照国际惯例,实际吸毒人员是查获人数的6到7倍。仅莲都区就查获未成年吸毒人员28名,其中在校学生13人,涉及学校5所,其中以女生居多。禁毒是一场人民战争,从小学生到普通市民,都需要认清毒品危害,也需要一些发现、识别吸毒人员特征的知识,以更好地保护家庭成员免受毒品危害,真正做到提高警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三)第一小组代表讲解有关毒品类型及毒害

(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与文字、语音资料)

1、美丽的罂粟,是罪恶的根源。

2、介绍毒品的种类、危害及识别。

附有关资料:罂粟

(PapaverSomniferum)为一年生植物,花为蓝紫色或白色,罂粟花落后,在顶端结成椭圆型的果实──罂粟果。取罂粟果划破表皮,会流出乳白色的果汁。果汁暴露于空气后干燥凝结,即变成褐色或黑色,这就是生*。生*经过提炼生成*,*再经化学药物提炼即生成*。

毒品是指*、*、甲基苯丙胺(“*”)、*、*、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比饥饿强十倍的欲望获取,从而引发罪恶行径);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3.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生戒断症状;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几种常见的毒品:新型毒品“麻果”、米达唑仑(罗氏蓝精灵)*、*、*、可卡因、*及其衍生物、*、*、安纳咖(*)、*(俗称“嗨粉”)、*、盐酸二氢埃托啡、苯环已哌啶(PCP)等等。

(四)第二小组代表讲解个案:你们所知道的吸毒人员及目前状况

主持人:我市青少年吸毒已经呈现出高发态势,主要是因为好奇、时尚、赶潮流等因素造成,而老乡带老乡,被朋友拉下水吸毒的也占到很大一部分。

个案1:有个戒毒医生,看到很多人努力戒毒白废以后,想确认毒品是否真的就无法戒断,自己做了尝试,虽然他的敬业精神让人佩服,但他同样为社会创造了一个病人,而无法自治。

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你强制自己不吃饭(*),你看你能坚持几天,而如果是毒品上瘾,它将是你饥饿时对食品渴望的10倍,而这个时候你是否还能坚持下去!总之,你可以对很多事情有好奇心,生命,科学,艺术,技术,体育.,但不要对毒品有好奇性,更不要尝试,这种念头想都不要想!!!仅控制自己不去好奇还不够,你周围的社会埋伏的危险可能就在你楼下,你上学路上,你原来的同学中间。

个案2:6月23日,市区厦河商城一名年轻男子因注射*过量而昏迷……该男子年仅19岁,大学生未毕业,原因在一次老乡聚会上品尝了*,一发不可收,以致后来吸食“*”、*、*、*,进而注射*,为了筹到毒资,趁父母不在家,变卖家中物品,甚至扒窃、偷盗,踏上一条不归路,从而引发上述事件……

个案3:观看CCTV《艺校毕业的漂亮女孩迪厅染毒》影片。

(五)第三小组代表分析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诱因

1、有许多未成年人涉毒犯罪,是从吸毒开始的。在深入接触这些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后,王燕芬认为未成年人吸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抽着玩玩”、“尝尝新鲜”,

“时尚、赶潮流”,以为“吸一口没关系”,却不知不觉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2、1人吸毒可“传染”5人,如老乡拉老乡,老手传新人,男子诱女性,被朋友拉下水等

3、借助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一些青少年试图借吸毒逃避现实,寻求解脱。这种不积极的心态,其结局只能是登上“死亡快车”。

4、赌气或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干,我偏要试试”的逆反心理,不服气、不甘心、不认同的较劲心理,在许多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你说毒品可怕,我就不怕;你说毒品难戒,我就吸一个给你看,正是这种逆反心理,促使一些年轻人自己跳进了火坑。

5、受毒贩引诱;学生在考试前服用止咳水如何提神等。

主持人: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毒品,这个曾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创伤,从*到现在的新型毒品,目前我国面临的毒品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六)第四小组代表分析如何防范青少年吸食毒品

1、让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特点和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2、提高自尊心、调节情绪、面对压力、对待挫折等心理健康知识,一旦遇到无法排解的事端,首先要设法寻找正确的途径解决,而不能沉溺其中自弃,自暴自弃,更不能借毒解愁。

3、针对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是新型毒品传播高危点的事实,青少年学生拒绝进入歌舞厅等治安复杂娱乐场所,远离吸毒人群,自觉抵御新型毒品的诱惑。

4、慎交朋友,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提高警惕,采取坚决拒绝的态度,不轻信谎言。

5、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6、不要滥用药品(减肥药、兴奋药、镇静药等)。

(七)全体学生做禁毒宣誓,并在“毒品近在咫尺,请勿掉以轻心,我能做到”禁毒图片上签名。

禁毒宣誓内容:

(1)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摒弃不良的生活习俗,做到“不让毒品进我家”,人人争当“禁毒卫士”,不接触毒品,不接触吸毒人员,不刻意模仿不良嗜好,不轻信盲从他人的诱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2)自觉远离毒品,不吸食、不传播毒品,不轻信毒品有治病的功效,增强社会责任感,发现吸、贩毒、种植毒源等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3)树立远大理想,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刻苦学习,陶冶情操,确立远大理想,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健康的行为抵御毒品的侵害,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好公民。

(八)知识抢答竞赛、并发放竞赛获奖证书

1、毒品,是指*、*、甲基苯丙胺(*)、----、*、----,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可卡因)

2、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治疗。(戒毒)

3、毒品具有的4个基本特征是:-------、耐受性、-------和危害性。(依赖性,非法性)

4、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5、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6、以下吸毒行为中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是:(C)

A.鼻吸入毒品

B.静脉注射吸毒

C.数人共用注射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7、《国际禁毒公约》规定的毒品是:(A)

A.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B.麻醉药

C.麻醉药品

8、国际禁毒日是:(B)A.6月6日

B.6月26日

C.6月16日

9、吸毒危害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吸毒过量还会造成什么后果?(A)

A.突然死亡

B.休克

C.暂时昏迷

10、吸毒会导致生理机能发生紊乱,生理和心理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是:(A)

A.自伤、自残和自杀

B.自伤、自残

C.自杀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禁毒英雄是(B)。

A.文天祥

B.林则徐

C.岳飞

12、“禁毒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毫不手软。”这段话是(C)说的。

A.xxx

B.江泽民

C.胡锦涛

13、《禁毒法》规定,

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D)

A海关

B公安机关

C边防

D邮政企业

14、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B)。

A一千元以下罚款

B三千元以下罚款

C五千元以下罚款

D一万元以下罚款

15、我国《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B)。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16、国家确定的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企业的提取加工场所,以及国家设立的麻醉药品储存仓库,列为

目标。(C)

A、省级重点警戒

B、国家普通警戒

C、国家重点警戒

D、国家特殊警戒

(九)班主任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感恩父母的一种方式,是对热爱、关心、爱护你的亲朋好友的一份回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寻求刺激,赶时髦。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时刻铭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毒品近在咫尺,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患于未然,一失足成千古恨。

教学反思:生命在毒品侵蚀下很脆弱,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告戒我们,要珍爱生命,慎重交友,要用一种健康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面对压力,远离毒品。经过本节班团活动课的开展,学生在学习、生活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禁毒是一场持久战,绝不能掉以轻心。

篇5: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三

河西堡第三小学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班级

三(1)班

参加人员

全班同学

活动时间

5月22日

活动地点

教室

主持人

活动主题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2、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活动过程及效果

一、观察各民族照片。

二、领悟道理。

三、加深认识。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五、教师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保卫中华的事迹。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班主任

记录

“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2)班

活动目标:

1、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2、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3、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4、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民族照片。

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主持人:对――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持人: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领悟道理

主持人: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主持人: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2、主持人: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主持人: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3、主持人: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深认识

1.主持人: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主持人: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听故事:(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4.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主持人: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你从“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队会中,你懂得了什么?(生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保卫中华的事迹。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

二0**年五月二十二日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