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学期计划》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食育学期计划》

编辑:制度大全2023-06-03

排子坪小学食育课程计划

一、情况分析

由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吃饭已经不再只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生活方式疾病问题、饮食安全问题、食品传统与文化的继承问题、文化冲突引起的农业贸易摩擦问题等等,都使得许多有识者对食育的必要性开始关注。因此本学期我班新添了一门食育课。

儿童现状:

1、儿童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现象并存。一方面,儿童的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另一方面,营养过剩问题同样存在。

2、蛋白质和无机营养素的摄取量明显不足,其中锌、铁、钙缺乏较高。

3、饮食习惯更是令人担忧,儿童挑食、偏食、暴饮暴食、拒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非常普遍。学校体检龋齿人数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龋齿除了口腔没有及时保洁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过多食用精细食物和甜食造成的,成天拿蛋糕当主食,喜吃甜食的;还有些孩子只喜欢吃肉,不吃菜;有些只吃菜,不吃肉的;口渴了只喝碳酸饮料喝不惯白开水;饥一顿、饱一顿,三餐没规律的,饿了就吃零食;嗜食烤制、腌制、深加工食品,不知道这些食品里含了多少食品添加剂、致癌物质。还有就是对食物的浪费,不喜欢吃的就扔、就倒,造成了大量食物消费。要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在提倡德智体美劳育同时,提倡食育。有效的食育应该从儿童开始。所以说幼儿园开展食育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工作思路

通过营养知识的普及,以及通过科学合理的喂养,家庭及社会的影响,让孩子们从儿童时期逐渐对一系列健康美味的食物形成牢固的印象,并逐渐把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对健康有益的食谱和摄食方式,变成自己固定的生活习惯,自觉地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3、主要工作

(1)每周开设一节食育课,教师针对儿童的发育特点制定食育课教案。

例如儿童对色彩敏感这一天性,把食物按天然颜色分成五色,即白、黄、红、绿、黑。白色是指主食米、面及杂粮,是提供热量的食物。黄色代表各种豆类和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质,其中又以豆腐、豆芽菜等最易消化吸收。红色代表畜禽肉类,含丰富的动物蛋白及脂肪等营养素。绿色代表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提供人体所需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等,以深绿色的叶菜最佳。黑色代表可食的黑色动植物,如乌鸡、甲鱼、海带、黑米、黑豆、黑芝麻及各种食用菌。

在食育课上用食物的图片来教孩子们辨别食物的五色,引导他们每餐根据五色食物原则来搭配膳食。

(2)先教孩子什么是健康的和不健康的食品,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和危害,然后再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食物,用一些奖品来激励。

(3)教师给孩子们上餐桌礼仪课。

餐桌上铺上漂亮的餐布,最好色彩鲜艳点,这样能增加食欲,教一些基本的餐桌礼仪,可以培养孩子专心吃饭、喜欢吃饭的习惯,这不仅是食育,同时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培养孩子选择食物的能力和了解什么食物有益于健康的能力,把食育的理念植入他们的脑中。

(4)提倡“体验式食育”。

即让孩子和家长或老师一起走进菜场、厨房、农田,接触最本真的食物。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家里都有小菜园,让孩子跟着父母亲手实践,种些小青菜、蕃茄、豆夹等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这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蔬菜的生长方式、营养成份及对身体的好处,然后等蔬菜成熟后,亲自采摘,有可能的话指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烹饪,让孩子们品尝自己亲手种的蔬菜。建立起“孩子”与“食物”的亲近感,培养孩子对食物的感情,逐渐改正一些挑食、偏食、浪费食物等不良习惯。

(5)经常开办家长营养讲座。

幼儿食育是否有成效,家长是一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生长的第一生长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营养教育观念和方法与学校应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幼儿食育更有成效。开设家长营养讲座,把一些基础营养知识和儿童的食育知识传播给家长。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的作用下,在幼儿教学中融入食育。

食育课程工作计划

广河县排子坪小学

20**.4.23

篇2:第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第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付之于教学实践。我校校本课程活动也积极投入课改,并探索符合学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课程内容设置、学习活动方式改变、评价标准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断创新。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由校长室→教科室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为学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兴趣的培养、技能特长的锤炼不断努力,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而积极探索。

二、确立目标、制订计划。

1、确立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将被分为选修校本课程、必修校本课程两类。必修校本课程直接反映我校课改效果和办学特色,每班每周将开设两节校本课程,课程列入课表;选修校本课程共开设6个小组,被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各活动班组都要结合课改要求,及所带班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扩大视野,动手动脑,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兴趣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制定计划

各辅导老师要在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结合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及班组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在制订计划前要反思上学期活动课存在问题,考虑好改进方法,再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成果展示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活动目标时,要写清质量目标、效能目标,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标要合理可行,并在活动过程中体现。

活动内容与方式这块要围绕目标,写清开展哪些活动及活动进程,通过什么方式方法、采取哪些措施来达成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特长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协调发展而服务。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组织竞赛、汇报演出、作品展览、档案袋展示等,各辅导老师可结合组特点在制订计划时指明。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要让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活动计划与奋斗目标。活动计划制订好后上交教科室审核、修订后,作为教师校本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全心服务、打造品牌。

要围绕学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质量提升这个核心,确立服务观念,以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对待工作,以爱心、真心、诚心面对学生。

1、辅导老师要提前5分钟到岗,预先准备好活动器材、工具等,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建立点名制度,每次都要确保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缺席的学生要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协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学生活动期间辅导老师须自始自终担任组织指导工作,活动巡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坐堂批改作业或干其它有碍于指导工作的事。

3、要确保每次活动课的质量。严格按照计划内容上课,同时要发挥创造性,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可结合趣味游戏、趣味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活动情趣,吸引学生,留得住学生。要能让学生在活动课上形成的兴趣和热情扩展延伸到课外、家庭,使校本课程更富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1、辅导老师要做好活动班组学生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去专用教室上课的小组,辅导老师更要加强管理和教育,不得随便动用室内物品,一经损坏、遗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辅导老师责任。活动结束,要做好室内卫生打扫,门窗关锁工作。

2、分层管理,提高质量。由校长、教科室人员组成管理层。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教科室审核各活动班组计划及班组学生名单,然后由教科室对照计划及小组名单监督检查,记录情况。管理人员还要以参与者、研讨者身份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和活动组老师一起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好部分班组老师的课,做到对组内每位老师平时的活动质量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五、多元评价、严格考核。

1、校本活动课的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于重视结果评价,对学生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上。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重视过程与成果呈现两方面。过程评价将从态度、责任心、事业心、常规管理、课堂质量几方面入手;成果显现通过现场展示、实际操作、竞赛评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应资料、档案袋检查、学生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方法考核。

六、日常工作安排。

1、学习校本课程计划,结合实际在两周内制订好计划、落实好各小组人员,第二周正常开展活动。

2、加强过程研讨,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管理层教师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4、校本课程期末考核工作。

5、学生考核评价工作。

说明:专职老师所辅导内容作为工作内容之一,成果显现作为重要考核依据。所以除学校安排这些训练时间外,自己还需利用时间进行训练,以保证学生特长、技能形成。

七、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硬笔书法

大阅读(普通话)

2、选修课程

责任教育等

篇3:市中学学年课程计划

市中学20**学年课程计划

一、学校的背景分析

市中学是新区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地处功能区镇,学校初创于1958年,经历了县初级中学、县农业中学、县中学等几个发展阶段,1994年改为现名。20**年成为新区素质教育实验校,20**-20**年度被评为市新区文明单位。

学校坐落在镇工业开发区,占地25052M2,建筑面积16732M2,绿化面积4513M2,是市绿化合格学校。支持日常教学的理、化、生、美术、劳技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另建有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阶梯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和计算机房等功能性场所。学生活动场地有250M塑胶环道和人工草坪球场,二个标准化篮球场和一个排球场。学校建有达标的图书馆,藏书达38000多册,学校校园网站开通,广播系统形成网络,班班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到位。学校的硬件建设,能满足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需。

学校现有四个年级,27个教学班,906名学生。全校教职工88人,教师数为80人,党员36人。中高级职称比例63.75%,区骨干教师比例12.8%。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41人、二级教师27人、见习教师2人。少数民族教师1人。市名师后备2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骨干教师8人,校级骨干教师(含市名师后备、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6人。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师生比基本趋向合理。学校是新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学校,20**年被评为新区文明单位。目前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师生比基本趋向合理,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学校学生家长约48%为镇本地居民和农民,约52%为外来农民工。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家长占学生家长的绝大多数,家长们教育子女尤其是辅导子女学习的能力较为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形成。目前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比例在逐年递增,办学压力也在随之增强。

(一)优势分析

1.学校自创建以来一直受社发局、教育局、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学校建校近五十年来,形成了“勤奋、踏实”的优良传统,学校办学成绩显着。

2.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办学思想端正,贯彻“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思想,主动发展意识较强,抓科研,促教改,重实践,求发展。

3.学校的中层干部是一支年轻有为、富有朝气、勇于改革,对新事物接受较快的成长中的干部队伍。

4.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勤奋工作、爱岗敬业,教学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5.学校十分注重校风(勤奋、守纪、求实、创新)、学风(诚朴、主动、乐学、善思)、教风(严谨、博学、宽容、益智)“三风”建设。

6.学校的“风筝节”活动和“教学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篮球活动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学校是新区体教结合学校。师生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逐年提高。

(二)存在问题

1.学校生源情况比以往有所下降,主要是外地生源急剧增加,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家长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与学校的配合度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

2.师资数量逐年改善,但中青年骨干教师偏少,初级职称教师居多,教师的专业发展还不平衡,专任教师中学科构成不合理,有结构性缺编现象,导致某些课程开设质量不高。

3.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学校地处农村,许多农村及外来民工学生的家长受到习惯势力与家庭经济的限制,在个人素养与培养子女的方式方法上缺少有系统的培训,学校能提供的帮助有限。

4.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型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差,自主发展的意识弱,学校在动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方面必需投入大量精力,但缺乏有效性。

5.学校的管理网络已基本磨合形成,但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不够,领导力还须进一步提升。

6.学校由老校舍改建而成,学校内部各教育功能区域布局不合理,容易对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带来冲击。

二、学校课程目标

(一)学校发展的总目标

学校遵循国家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刚要,结合学校实际,以“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多元发展”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课题,构建起以“德育为核心,兴趣为先导,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质量为生命,主动发展,多元发展”的育人模式,进一步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守纪、求实、创新的良好学风,具有良好德行、有责任心、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潜力开发的行为规范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纯朴、善良,学会尊重他人,有社会责任心。

2.具有一定的表达、阅读、写作、逻辑思维、审美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风。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水平。

5.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技能及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成为既具有健康体魄,又有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三)教师专业成长目标

1.教师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会解读教材,在此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作出自己的贡献。

2.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会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3.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

4.教师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善于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5.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以此熏陶学生,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职责。

(四)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学校将依照市二期课程改革的要求,设置学校的课程。规划学校课程设置时将充分考虑和兼顾到三个维度:知识分类维度、认知形态的维度、学习要求的维度。具体设定方案如下:

1.基础型课程

开齐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国家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

2.拓展型课程

以有学校特色的《风筝艺术》、《主题学习网站》、《篮球与健身》等课程的实施为基础,进行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其次,从《实用写作》、《生活中的科学》、《初中数学单元分层练习》等方面建立起校本课程,并将普及面从特色兴趣班向课堂教学班渗透,最后,加强各学科拓展课程以及活动类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潜能的进一步开发。

3.探究型课程

以社团活动、信息科技作为突破口,关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所体现的创造能力。

三、学校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一)市中学20**学年课程计划表

年级周课时课程、科目

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备注

(二)说明:

1.本课程计划根据市20**学年度初中课程计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需求与学生实际做适当调整而成。

2.九年级生命科学第一学期学业考试前安排6~8课时集中复习。艺术课:八年级开设音乐、美术;九年级开设音乐与文学鉴赏。

3.六年级的2节信息科技课,其中主要时间上信息科技课,部分时间学习有关《主题学习网站》的探究性课程。

4.《心理健康》探究型课程主要安排在预备年级,主要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和社团活动进行。

5.学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

20**学年第1学期中学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汇总表

序号课程名称适用年级执教老师备注

(三)学校德育课程

1.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课程

在确定具体的上课内容后,要对班主任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来保证专题教育课的规范化、系列化和实效性。

专题教育课程

(每周1.5节,每学期约24节,主要通过班队会课、晨会课和午会课)

年级专题课时安排

2.节庆活动

仪式名称对象时间负责部门教育目的

重视开展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这些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并以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保证落实。

“三·五”学雷锋主题宣传、雏鹰假日小队开展各类学雷锋活动。进行道德、人格、品德教育

“三八”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为师长、父母做一件事、献一份礼。感恩教育

“三·一二”植树节宣传、认养小树活动。环保教育

“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阅读历史、了解历史、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教育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升旗仪式教育、宣传画廊、主题班队会、与父母共度佳节了解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培养爱国情怀

“六·一”儿童节校文艺汇演、班级联欢等欢庆自己的节日,体会童年的快乐

“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宣传、入团仪式、与军队开展联谊活动了解历史,树立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情怀

3.校园文化

名称时间和对象教育目标

校园文化课程

校本节日

风筝节

4月,全体参与

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进行各种文化的熏陶。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赛意识,健康的心理,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提高综合素养。

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采用校内外结合的活动形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设计和规划。

实践内容(时间)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负责部门

说明:

(1)春秋游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一学年中用1天时间,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设计和规划。

六年级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增进热爱家乡教育。

七年级感恩教育:感受战争残酷,增强国家意识。

八年级自救自护:珍爱生命教育。

九年级理想信念:创新探索教育。

(2)国防民防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我校广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学习掌握必要的国防(民防)知识技能。

活动项目延伸教育活动评价

1.紧急救护演练:火灾逃生、止血包扎、麻袋灭火、心肺复苏、处理煤气事故等。

2.素质拓展基地活动。

3.“十四岁生日”主题晚会:学生联欢活动,读家信、吃生日蛋糕、

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位学生撰写一篇活动心得,每班出一期专题小报,进行一次班级社会

实践活动的总结。

由政教处评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与班级进行表彰

(3)学农活动

每学年第一学期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为期2天的学工、学农活动,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创设条件。

(4)军训活动

在六年级和八年级中开展规范有效的军训活动,使学生从小树立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在军训中培养严格的纪律观念和热爱集体、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培养不怕困难,勇于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预备新生行为习惯教育及军政训练安排(其它年级为行为习惯教育)

预备年级

8月24日8:00-8:20分班集中

8:30-9:30军事队列训练

9:45-10:45班务、学习中学学生须知

8月25日8:00-9:15军事队列训练

9:30-10:45班务、学习中学学生须知

8月26日8:00-9:15军事队列训练

9:30-10:45班务、学习中学学生须知

每学年第一学期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为期2天的军训活动,地点一般安排在校外实践基地。

(5)影视活动观摩系列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宣扬爱国主义、励志成才的电影,每学期不少于4次,并通过影评、演讲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影视文化氛围。

(6)社区服务、社会调查活动系列

社区服务:通过设计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关爱身边的长辈做起,培养学生尊老爱的优良品德,一学年安排2天。

社会调查: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初,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社会调查,自选课题、拟定调查提纲、选择调查对象、撰写调查报告等,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

(7)团员假日小队活动

在团总支的培训、指导下,每个班级各自组建小队,设计活动方案、队标等,遵循“队长轮流选当”,“辅导自聘特邀”,“活动按需开展”等原则在小区、街道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学年总课时达2周左右,见下表:

活动内容活动时间评价

1.社区服务(社区环境整洁、美化的宣传和公益劳动等)

寒假、暑假及节假日

社区、家长、学校综合评定,评出优秀“雏鹰假日小队”。

2.社区帮因(帮助社区内有困难的队员、对孤老和离退休老干部、福利院老人进行慰问与服务等)

3.社区文化(参与纳凉晚会,开展外语角,书法,绘画,手工、读书等技能学习活动)

4.其他(夏、冬令营活动、参观、考察等)

四、学校课程实施与评价

1.完善课程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成效

针对学校实际,制定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工作要求,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教师教学研究课申报要求,教师撰写教案规范,教师完成教材评价、教学反思的规定,教师执教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相关要求。重视教材的“优化处理”。教师在执教基础型课程新教材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在深入研究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体系、内容、能力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取舍。2.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组建以校长为责任人、由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教师要确定自己的近期、中期发展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努力方向,在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能力。统一规定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从制度、时间上保证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各教研组每学期结合本组急需解决或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选择进行重点研究。加强网络教研,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借助新区《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系统平台,继续落实《中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互动,教师的工作态度、学生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的过程性监测、反馈和调控,及时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订新对策。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要求,以保证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实施并强化班级整体学习水平评价,严密监控教学质量。

考试课程的班级整体学习水平评价主要是结果评价,含平均分、优良率、合格率和偏差率四项指标。由教导处实施各教学班自预备年级进校到初三年级的全程教学质量监控。监控项目为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科阶段测验、期末考试成绩,采取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态势的评价。

考查课程的班级整体学习水平评价,其结果评价主要含优良率、合格率两项指标。凡进行市、区统一学业考试的课程,考试情况以区统计数据为参照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方式参照考试课程简化处理,既进行绝对评价,也进行相对评价。考查课程一般以过程评价为主,重点关注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情况。

4.开发课程,资源共享

为保障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教育的资源,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倡导教师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开发、积累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配套练习等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实、完善学校网络教育资料库;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学校先进设施资源,使之为各类课程的教学服务,特别是为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服务。

5.探索评价创新,促进学生发展

认真做好《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实施工作,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除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可举行期中、期末考试以外,其他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或考查;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采用开卷形式(或以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应加强动手实验能力考查;信息科技、劳动技术、体育与保健(体育与健身)、音乐、美术只进行操作、应用、实践性的考查。

6.德育工作贯穿教学各环节

深入贯彻实施《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科普活动和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文的精神,开设好廉洁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民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和环境教育等专题教育,开展专题教育的安排和要求已在课程计划中提出。

加强中学生时事政策教育,保证每周1小时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和相关的专题教育,可利用校班会、实践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校要确保每学年不少于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其中课程计划内课时安排每学年至少2周,其余在寒暑假、双休日或放学后完成社会实践的总量,主要以社团活动的方式组织管理。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

五、学校课程管理与保障

(一)课程管理

1.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校长(助理)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和其它行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级课程管理工作小组。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校长与教导处和教科室共同承担设计和开发学校课程和监管课程实施中的各项具体工作,分管教学校长(助理)协助校长开展工作。

2.制度落实

(1)学期结束前召开一次学校课程管理工作小组扩大会议,听取多方面意见,商讨开发和完善学校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事宜,学期末课程管理工作小组总结本学期课程实施情况,并布置下学期课程改进、开发和实施要求。

(2)在新学年开始前,课程管理工作小组有关人员向教师解读新学期课程计划,统一思想。

(3)严格执行《中学加强教学基础管理的基本要求》、《中学教师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保证课程教学按计划运行和实施。如:教学四认真、定期教案检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抽查,质量监控等等。

(4)加强常规检查,要求教师严格按学校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不随意增减课时,不随意挪用课时,如有严重违规将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5)不用课余时间安排全班学生集体补课,控制作业量,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教辅材料的使用由教导处进行控制和管理。

3.保障措施

(1)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使教师多元发展。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为学科领头羊的学校中坚力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

(2)开展教育科研,建立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形成学校、教科研室、教研组为结构的三级管理机制,引领和帮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教科研制度,形成“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主题”的势态,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

(3)主动发展,科学管理。不断研究学校工作,把握校情,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和推动教职工的自我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建立党支部保证监督制度,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分层管理,责任到人,提高课程实施的执行力。

(4)对三类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的保障。严格按规定课时组织教学,不能把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课时挪作它用,对违规现象给予处罚,实行课程实施、教育效果和绩效奖励挂钩。

(5)完善学校计算机课程管理系统,严格教师病假、事假调课制度,教导处要与年级组协调好课务安排,严禁教师私自调课,保证《课程计划》规范、有序、有效地实施。

(6)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尤其是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和软件的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7)通过设立专项奖金不断完善学校三类课程建设,鼓励更多的老师进行课程开发,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8)完善学校课程实施的监督机制。建立校务会的监督系统;建立教师和教代会的监督系统和建立部门的专项评价指标。

附:

学校网址:z

校长:z电话:z

分管教学校长助理(联系人):z电话:z

邮箱:z

教导主任:z电话: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