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电子工业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23-04-25

电子工业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一、废水来源

主要是电子元件,其中以电路板为主要生产对象。

在生产电子元件过程中,该企业会怕排放有机废水、酸碱废水、含氟废水。

二、废水水质

废水种类水量m3/h

PHCODmg/L

SSmg/LF-mg/L

BODmg/L有机氮

mg/L

磷酸盐

mg/L

酸碱废水

120

2-10

<50

<30

含氟废水

25

8-9

250

200

600

(续上)有机废水

65

2-3.5

1200

40

500

200

1800

三、出水水质

1、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2、达到行业标准

4、达到企业标准

四、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酸碱废水处理原理

酸碱废水是废水处理时最常见的一种。废水处理中酸的质量分数差别很大,低的小于1%,高的大于10%。酸碱废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需经适当废水处理方可外排。对于酸碱废水处理,考虑到经济原因,该类废水处理应该首先考虑中和处理。而中和处理应首先考虑以废治废的废水处理原则。如酸、碱废水相互中和或利用废碱(渣)中和酸性废水,利用废酸中和碱性废水。在没有这对碱性废水进行中和时可首先考虑采用酸性废水的中和治理。本污水处理工程,再生酸碱废水中的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量相当,可考虑中和再加酸或加碱处理,使出pH达到6-9。工业上一般用采用液碱处理酸性废水,硫酸和盐酸处理碱性废水。硫酸价格较盐酸便宜且对废水中的重金属能起沉淀的作用,因此本工程考虑用硫酸处理中和后的酸碱废水。

工艺流程图

2.含氟废水处理原理

当前,国内外高浓度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数种,常见的有吸附法和沉淀法两种。其中沉淀法主要应用于工业含氟废水的处理,吸附法主要用干饮用水的处理。

沉淀法是高浓度含氟废水处理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加药剂或其它药物形成氟化物沉淀或絮凝沉淀,通过固体的分离达到去除的目的,药剂、反应条件和固液分离的效果决定了沉淀法的处理效率。

化学沉淀法主要应用于高浓度含氟废水处理,采用较多的是钙盐沉淀法,即石灰沉淀法,通过向废水中投加钙盐等化学药品,使钙离子与氟离子反应生成CaF2沉淀,来实现除去使废水中的F-的目的。该工艺简单方便,费用低,但是存在一些不足。处理后的废水中氟含量达15mg/L后,再加石灰水,很难形成沉淀物,因此该方法一般适合于高浓度含氟废水的一级处理反应,很难达到国标一级标准。

铝盐除氟法是在水中加入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等的铝盐混凝剂,利用Al3+与F-的络合以及铝盐水解后生产的A1(OH)3矾花,去除废水中的F-,效果不错。由于药剂投加量少、成本低,并且一次处理后出水即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铝盐混凝沉降法在含氟废水处理中常作为二级处理反应。

吸附法是将装有活性氧化铝、聚合铝盐、褐煤吸附剂、功能纤维吸附剂、活性炭等吸附剂的设备放入工业废水中,使氟离子通过与固体介质进行特殊或常规的离子交换或者化学反应,最终吸附在吸附剂上而被除去,吸附剂还可通过再生恢复交换能力。为了保证处理效果,废水的pH值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5左右,另外吸附剂的吸附温要加以控制,不能太高。该方法一般在工业含氟废水处理中用于末端的保护措施,效果十分显著。

含氟废水中F-离子浓度为600mg/L,浓度较高,应考虑采用钙盐+铝盐二级处理反应除氟。考虑到反应后形成的CaF2较难沉淀,如果只做一级沉淀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本工程采用二级反应+二级沉淀去除废水中的氟离子,活性炭吸附作为保障措施。

工艺流程图

3.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

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膜材料(干膜或湿膜)、显影废液、油墨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高浓度有机物废水主要来自褪膜废液、显影废液和首次冲洗水。因其COD浓度高也称为有机废液、油墨废水。

脱膜、显影废液应首先采用酸析处理。酸析反应控制pH值3~5,具体数值可现场调整确定。设定的原则是去除率提高平缓时,不再下调pH值。酸性条件使得膜的水溶液形成胶体状不溶物,通过固液分离去除。

酸析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可采用生化处理,也可根据情况采用化学氧化处理。

高浓度有机废水生化工艺基本流程

好氧处理须注意控制进水浓度Cu<5.0mg/L,可以将破络后的络合废水进入好氧池一同处理,通过排泥量控制混合液中的Cu<20mg/L。

高浓度有机废水基本处理流程

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水力停留时间(HRT)宜24h以上,投配负荷:(2.0~3.0)kgCOD/(m3?d)以下。

高浓度有机废水好氧处理HRT宜16h以上,投配负荷:(0.3~0.6)kgCOD/(m3?d)。

除高浓度有机废水以外的其它含有机物废水,可直接采用好氧生物处理,HRT宜12h以上

参考文献

1,于洪臣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维护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出版

2,沈耀亮

王保贞《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一一理论与应用》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李琪,王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前景产业导向.经济学家,20**,(5):50-54.

4,杜兰英,夏文伟.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生态经济,20**,(7)79一82.

篇2: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

核心专业:数控加工技术

申报单位:湘潭县就业职业技术学校

项目负责人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湖南省中职专业(群)师资培训班

二○**年八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1

(一)建设背景1

(二)建设基础1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2

(一)建设基本思路2

(二)建设目标3

(三)预期效益4

三、重点建设内容4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4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6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1

(四)教学团队建设14

(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18

四、主要保障措施20

(一)组织保障20

(二)制度保障21

(三)过程管理保障22

(四)经费保障23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现今国家推行“工匠精神”,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已在进行之中,湖南也同时提出了“1274计划”,制造业出现了大批的技能技术人才空缺。

2.湘潭市是湖南省的老工业基地和长株潭城市群的主体城市之一,拥有17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其中既有大型军工企业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南机械厂,也有被誉为“中国机电产品摇篮”的湘电集团公司。近年来,湘潭市政府提出把湘潭打造为“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发展战略,创建和引进了一大批新型制造企业,制造业成为湘潭高新区和九华经济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德国工业园、双马生态工业园、天易工业园等新兴工业园区的主体,制造业日益成为湘潭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如何培养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对接省市产业、行业链,满足新型智能制造的要求已成为中职院校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建设基础

湖南省经济贸易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79年,1996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校,省级示范校,2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省示范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通过建设,实现了专业的快速发展。

1.通过“模块化”的课程建立“做学教”一体化教学体系。以“模块化”课程为导向,建设一体化教学教室,方便学生“理实一体”吸收知识:理论教学完毕后,进行机房仿真练习,最后进入实训车间实操,巩固新知。

2.以就业为宗旨,拓展校内“工学结合”和校外“2+1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以真实的企业加工零件为实例,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建立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车间并以此为依托,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突出“工学结合”;在校外,推荐二年级学生进入联合办学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性的顶岗实习,收获工作经验。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校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专业方向定位太广,不够精细,近年来什么专业火爆好就业就办什么专业,这对我校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局限。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1.对接智能制造专业,调整专业结构。

预计撤销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2个专业,保留原有三个专业。

2.依据行业建设专业群,共享教育资源。

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开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专业核心课程;撤销、改造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室和计算机实训室,对接机械加工实训室,购买、改造新型智能实训设备,打造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3.深度对机电专业各个职业岗位,细化专业方向

进一步细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进一步细化为机械制图、机械加工、机电维修等岗位方向;电气可细分为电气设备布线、电气设备调试与维修、电气设备装配等岗位方向。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重新组建以数控加工技术为核心,机械制造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为支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发挥集群效应,促进优势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群内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对接湘潭市的制造行业,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技术人才。到20**年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成为对接产业、省级优秀、市级领先的特色示范专业群。

2.具体目标

(1)对接长株潭“两型示范区”特色产业和湘潭市智能制造业――高端数控加工和机器人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共同构建的产业集群。

(2)优化专业结构,撤销、整合一批专业,为专业群服务。

(3)制定三年计划,培养一名专业群带头人,开发特色教材及特色课程,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

(4)完善“校企联合办学”制度,通过企业力量,建设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设备,优势互补,将学生推出去顶岗实习,突出“工学结合”。

(5)强化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为建设专业群保驾护航。

(三)预期效益

1.本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能够很好的对接长株潭两型示范区和湘潭市的区域经济建设及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集群的发展。

2.建成、整合一批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师资队伍、课程、实训车间和设备。预计培养1名专业群带头人和3名专业群内学科带头人;改革和开设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学科课程若干;整合、扩建2个实训车间;购买若干新型实训设备。以此提高办学实力。

3.建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优化成为“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全面仿真练习+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1.专业结构调整。

(1)开展长株潭两型示范曲产业行业调研,对所需技能技术人才的趋势和发展进行评估。长株潭地区以工程机械为龙头的机电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机电产品、汽车机电产品等产业也在不断的兴起,因此,对相关行业产业进行充分的调研,把握岗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服务产业。

(2)整合一部分不符合现代制造业的专业,撤消部分不符合学校发展的专业方向。专业设置的重复,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专业发展方向模糊,偏离岗位需求,为此,充分分析专业发展前景和基础,整合共享资源,去多取精,促进专业发展。

如何培养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对接省市产业、行业链,满足新型制造的要求已成为中职院校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2.专业群构建。

近年来随着机械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对接行业产业相关岗位。我校现有的工科类专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在校人数1500人,计划到20**年,整合专业资源,对接地区产业,改革专业设置,将机械类专业优化,撤销计算机专业和汽修专业,保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彻底改变了过去几门课自成体系,知识重复交叉,理论繁杂的局面。专业设置见下表:

专业群

序号包含专业建设规划保留撤销时间调整时间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

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4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20**

5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

表3-120**-20**年专业建设规划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校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创办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生活条件优越,间间教室装有空调和多媒体,学生宿舍全部装有空调,现有在校学生1500多人。从办学以来,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职教规律、富有职教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就业渠道畅通可靠,社会声誉不断上升,多次受到省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1)形成了“校企一体、产教并举”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联合湘潭市职教中心其他成员单位、湘潭九华工业园和天易工业园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共同办学,积极探索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紧密合作的“校企一体、产教并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各学校企业的统筹下,整合校企教学资源,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各个成员单位,开展多元化、深层次合作,先后与博世汽车、上海大众等7家大中型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安置协议。本专业在合作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1438名,占专业人数的99%;搭上就业直通车的学生1322名,占毕业生总数的91%。

(2)构建了“专业+车间+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通过与各个组成成员单位的企业合作,对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行业产品生产的市场需求、合作企业技术手段和生产规范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初步形成了“专业+车间+项目”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获得“双证书”的毕业生达到100%,其中获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达92%,技能抽考合格率达100%,学生技能竞赛成绩屡创佳绩

2.改革课程体系改革

(1)建立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岗位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考核标准,分解职业能力,形成基本素质和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体系。

根据能力目标,形成三个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文化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共享课程模块,如图3-1所示。

文化素质课程模块的教学,以校园文化、素质培养社团为依托,主要在课堂与社会实践岗位完成;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按照“工学交替”方式,在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机电一体化能力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工厂和实习合作企业完成课程模块的教学,根据机电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项目、机电产品制作、工作任务为载体展开教学,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

图3-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与吉利汽车、湘潭瑞龙机械有限公司、长沙福田等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电气控制与PLC》、《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门优质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建设架构见图3-2。

课程建设思路为:

①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②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

③结合生产实际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

④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

⑤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图3-2核心课程的建设架构

(3)改进教学方法

①课堂与实训室(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

②以实际机电一体设备(系统)应用功能与组装调试为依托,重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③核心职业能力,设置单独实训环节,强化训练。

3.开发了内容比较丰富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

学校已建成了运行流畅的校园网并连接到了每间教室和所有办公室,搭建了方便快捷的数字化管理与应用平台。拥有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含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介绍以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几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学视频等。实施数字化教学手段,引进了宇龙仿真教学软件,数控技术、机械CAD。实现了数字化教学,其他课程均有挂图、模型和音像视频资料,每间教室均安装了高清的投影设备,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职教新干线上开通了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实现了教师上传教学资料,学生上传学习资料,并通过职教新干线开展空间教学,初步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建成了本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将已有的专业带头人教学资料、微课以及精品课程教学相关资料上传共享,为相关学校同类课程教学提供共享资源。

4.打造了“功能完备、数量充足”的实践教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560多万元充实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7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有机械制造综合实验室、PLC实训室、高级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单元、数控实训室等5个实训基地及2个计算机操作室和1个仿真模拟室。每个基地分设专业教室和教学车间,拥有千元以上设备280多台/套,万元以上设备43台/套,共有工位800多个。实践性教学课时达到专业总课时的50%以上,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实训基地课余面向学生开放,并安排实训教师和工人师傅进行指导,周开放时间近20小时。依托成员单位,在7个合作企业分别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有生产性实习岗位300个。

序号名称实训项目适用专业工位数开出率

1机械制造综合实训室机加工机械制造60100%

2高级电工实训室装配钳工机械制造120100%

3数控实训室数控加工数控专业40100%

4仿真模拟室数控仿真、模型数控专业200100%

5计算机机房CAD、绘图机械、数控200100%

6电子实训基地PLC、单片机电子120100%

7PLC实训室电焊、气保焊、氩弧焊机电60100%

表3-2机电技术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⒈建设内容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校企联合、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机制。增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鳞选出好的企业在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校内实训实验场所的建设:引入体现先进制造技术的加工设备,新建和扩建数控加工实训、高级电工实训基地、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基地等,将其建设成具有

“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四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⒉建设措施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利用企业的综合生产制造资源及人力技术资源,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专业教师不定时到公司生产见习,参与工程技改项目,并把实际项目演变为学生课程设计题目,提高师生的工程能力。在现有12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建8个,使校外实训基地达到20个。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共建企业化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运作,创建良好的生产实训环境。加强机加实训中心、数控实训车间等已有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制度与管理模式的建设,以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已有实验实训条件基础上,重点扩建PLC实训室、扩建高级电工实训室、扩建机械制造综合实验室、扩建电子实训单元,新建电子装配实训室、新建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训室、新建电力电子与变流技术实训室、新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等,以达到校内生产性实训达到80%,可同时容纳500人实训,每年培训人数600人以上的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实训车间建设设备配置见表4.4-13。

⒊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

单位:万元

序号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内容经费预算

分年度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财政

行业支持和院自筹

20**年

20**年

20**年

1扩建校内实验室与实训室扩建与完善实验室4个,扩建完善校内基地2个

2新建校内实验室与实训基地新建实验室7个新增校内基地1个

3校外实训基地新建校外实训基地8个

622206

小计

表3-3经费预算与建设进度计划表

(四)教学团队建设

⒈建设内容

专业群带头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1名专业群带头人,培养3名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6名骨干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本团队的双师型教师达到80%。

兼职教师的聘请:聘请企业行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按省级教学团队的标准继续建设好教学团队,使本团队能在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科研等各方面作出表帅作用。最终使本专业教学团队跨入省级教学团队的行列。

师德师风建设:提升道德素养。坚持隔周二教研学习的良好传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讨论,引导教师强化“育德厚人”意识。通过多种活动,引导教师在政治思想,学识学风,为人处世等各方面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与专业发展的楷模。

⒉建设措施

专业群带头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从现有队伍中选拨1名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和业务学习,成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带头人。专业群带头人负责指导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业务和实践,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和产品开发任务,负责引导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专业学科带头人指导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教科研任务,在教学工作起到龙头作用,独立开展课程建设。对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按考核标准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特别是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采取项目合作、下厂锻炼、产品开发、国内外进修培训等各种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重点高校引进本科以上学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或机械电子专业毕业的学生2人,从行业引进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2人充实本专业教学团队。使本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80%。通过培训和锻炼使双师型教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实践、科研能力。

兼职教师的聘请:校企共同搭建师资共享平台,实现人员的共享、共管、共建。每年按专兼职1:1的比例聘请兼职教师(不少于14人)。聘请兼职教师每年兼职教师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任务60学时以上或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聘请高技术专业人员开设机电类、信息类先进技术讲座2场/年以上。逐步建立兼职教师师资资源库,科学管理,合理调派,将聘用机制纳入产学合作内容。

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强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础上,重点挑选理论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合作意识强的兼职教师作为本团队的有力补充。不断的改进、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和考核评价评准,根据本团队成员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调整、优化教学团队结构。使本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师德师风建设:以*x理论、“****”重要思想和*****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学习先进典型,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制度。严格按照教育局考核评估的要求,制订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健全并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制度,认真开展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和家长评议、学校综合评议等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把师德师风考核评估同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师德师风档案,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绩效分配、职务评聘、评先评优、聘任(聘用)、派出进修等的首要内容,坚决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表3-4计划培养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⒊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

单位:万元

序号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内容经费预算

分年度资金投入

市财政

学校自筹20**年20**年20**年

1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2人

14644014

2骨干教师培养培养7人

22877220

3双师素质教师双师型教师达80%

151122213

4引进教师引进4人

402204

5校企师资共享兼职教师14人/年,特聘专家1人/年

小计

表3-5经费预算与建设进度计划表

(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主动对接机械制造产业,将校企合作深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企业的设施设备、技术力量、岗位设置、工作任务和管理机制满足学生学习、实训、实习、就业的需要以及教师换岗实践、技术服务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遴选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确保校企合作持续有效运行。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巩固与5家企业的合作关系,更换2家合作企业,新增2家合作企业;与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与湘潭九华经济开发区和湘潭天易工业园各1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稳步推进订单培养。

(2)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完善董事会结构;成立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修订校企合作章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修订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工作导向课程和校本教材。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

(3)校企合作交流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合作交流机制,畅通校企互派和交流渠道。每年选派4名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2个月,并从企业遴选4名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职任教。

2.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1)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实现实训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标准,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和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

(2)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试行与工学结合模式相适应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

(3)将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引入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监控体系,改进与完善学生能力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以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为核心指标,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技能、素养为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和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

3.统筹发展机制建设

依托机械制造产业和湘潭九华工业园、天易工业园、双马工业园等企业,巩固与5家企业的合作关系,更换2家合作企业,新增2家合作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将合作企业建设成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对口就业基地以及教师跟班实践和技术服务基地。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项目专业群建设顺利进行,保证各项建设任务实施到位并如时、如质、如量完成,学校将采取以下系列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特色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策划、协调、计划调控、检查督导、人事安排和经费保障。下设4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各项建设内容的具体实施: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一组,专业科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由分管副校长牵头;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为一组,由教务科和专业科共同负责;教师队伍建设由教务科负责;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由专业科负责。

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共11人组成,其主要任务:一是协调和解决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办学的具体问题,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和拓展合作单位;顾问委员会聘请7-9名行业、企业人员组成,对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等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方案,同时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特别是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向学校进行反馈。

3.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公办室由教务科和专业教研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编制和协调年度分项目建设计划,督促、检查子项目建设的实施进度,起草子项目建设的有关规章制度,检查有关政策及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定期汇报建设情况,组织交流,进行总结。

4.成立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针对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成立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分项目建设内容任务的分解、建设进度的调控、建设质量的测评和建设经费的管理等具体事务。

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及主要负责人如下表所示:

序号

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负责人

1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工作小组

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作小组

3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小组

4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小组

5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工作小组

6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小组

7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小组

8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小组

表4-1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及主要负责人列表

(二)制度保障

1.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已经出台并正在制订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学校改革发展,支持“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促进校企合作、落实普职教分流比、落实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等方面。

2.制定《特色专业群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学校出台《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机构与职责、建设项目实施与督查、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考核与奖励、罚则等内容。

3.制定《特色专业群建设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学校出台《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管理体制、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决算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

4.建立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实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各项建设内容确定具体责任人,落实到人,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调动项目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

(三)过程管理保障

1.建立项目建设例会制度。每周召开工作例会,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研讨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布置下一阶段建设任务,保证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由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及聘请校外专家组成专家评估组对项目建设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绩效评估与考核,提出评估意见和改进建议。按照动态管理原则,对完成情况好的项目及责任人,学校给予奖励;对于执行情况不好的项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

(四)经费保障

本项目共需建设资金720万元,筹措有渠道,来源有保障,使用有监控。

1.资金筹措

省级专项经费:475万元。市、县级配套经费:湘潭市教育局已承诺配套100万元,其经费配套来自职教和民教双线;

企业赞助:目前已有5家合作企业承诺赞助55万元。学校自筹:90万元。

2.资金管理

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学校已制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草案)》,明确了管理体制、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决算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确保建设资金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省级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董事会预留建设经费。按计划学校需自筹资金90万元,学校党委会已经商定,预留建设资金40万元,确保资金来源留有余地,按时到位。

篇3:大学生冬季长跑比赛活动方案

某某学院20**年大学生冬季长跑比赛活动方案

为响应党的“**大”报告中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号召,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通知》,号召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以“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文件精神,展示我校体育教学、训练成果,推动我校“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繁荣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兹定于20**年12月15日举行*师范学院20**年大学生冬季长跑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及地点

(一)比赛时间:20**年12月15日(星期五)下午13:30

13:30―14:00

甲组女生组(普系)

14:10―15:00

甲组男生组(普系)

15:10―15:40

乙组女生组(体院)

15:50―16:30

乙组男生组(体院)

(二)比赛地点:平原路校区内指定路线(线路图见附件2)

二、承办单位:体育学院、田径与体能训练协会

三、比赛距离:男子约5000米;女子约3000米

四、参加对象及参加办法

(一)参加对象:*师范学院全日制在校生

(二)参加办法:由各学院选拔身体状况健康(无病史记录)的男生和女生各10名参赛。

五、报名办法:12月7日(周四)12:00前将纸质报名表及参赛队员的意外伤害保险单报送到体育学院117(北)办公室范威克老师处。办公电话*,手机*(小号622)。电子报名表发送到邮箱:*

六、竞赛办法:按田径竞赛规程总则的规定,根据中长跑的项目特点执行。

七、录取名次和奖励办法

1.男女个人成绩各取前60名。

2.每圈比赛设1个圈数卡片领取点,每个参赛学生在比赛中都要领取相应的圈数卡片,男生跑三圈共3张、女生跑两圈共2张,每个完赛学生获取名次卡一张,第一名为60分,第二名为59分,第三名为58分……以此类推。

3.获男女个人前60名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第1-10名颁发“一等奖”荣誉证书,第11-30名颁发“二等奖”荣誉证书,第31-60名颁发“三等奖”荣誉证书。

4.比赛设男、女团体奖和精神文明奖。各学院参赛队员个人名次积分分男、女相加即为各学院男、女代表队团体积分。团体积分一、二名者为“一等奖”,三、四名者为“二等奖”,五至八名为“三等奖”。对组织有方、积极参与、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精神风貌的学院给予“精神文明奖”奖励。

5.参赛队员如违反规定、弄虚作假(如接力、乘车等),则取消个人名次录取资格和学生所在学院团体奖。

八、注意事项及要求

1.参赛代表队自行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如比赛期间出现伤病等问题,均由各代表队负责。

2.各学院必须组织参赛学生提前半小时到达比赛场地,进行检录。

3.各院系须自备运动员号码布(高20cm,宽24cm),运动员号码分配区间(见附件1)。

4.运动员必须将两张号码布用别针将四角缝在运动上衣的前后,并在比赛期间始终保持这一状态。

5.到达终点时必须领取终点名次卡,无终点名次卡则不予记录成绩。

6.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必须持本人的圈数卡和名次卡到记录处登记成绩(圈数卡不全者不予记录成绩)。

八、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师范学院体育活动指导委员会

*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篇4:某乡镇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督执法方案

某乡镇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督执法工作方案

各村委会、驻地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安委会关于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指导意见,加强我镇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的指导意见》、《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关于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有关规定,切实保护广大从业人员健康权益,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努力为我镇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权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是宣传教育一体化。将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职业健康知识纳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等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平台和载体,广泛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利用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职业健康专项宣教活动时宣传安全生产相关内容。二是培训一体化。在开展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矿山、金属冶炼行业领域的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时,将职业健康培训内容一并纳入其中。同时加强对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中的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关于安全和职业健康培训将合并进行;专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将不定期单独组织。三是监管监察一体化。编制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安全生产监察执法计划、安全生产常态化督查方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时,将职业健康工作一并纳入其中,同步部署和落实。在实施日常安全生产监管检查督查时,同步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情况,并将检查中发现的职业健康问题及时通报、移交给本部门的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同时将职业健康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四是考核目标一体化。将职业健康监管执法的情况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考评内容。镇政府将进一步明确、细化各级职业健康监管任务,科学设定职业健康项目考评分值,实现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双促进。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实施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制度,创新监管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的高度,切实统一思想,加强督促、协调,确保一体化监管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有序落实。

(二)科学筹划,明确责任。推行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制度,能有效实现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融合、整合,优化提升监管效能。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职业健康的归口管理和统筹协调。其它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与健康“一盘棋”理念,按照“管安全必须管职业健康”的要求,主动抓好分管行业内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努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结合实际,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对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并及时向上级安全监管部门汇报。要把推进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工作与推进职业健康监管力量建设、职业健康相关基础建设及其他改革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促进职业健康重点工作的落实,不断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水平。

*镇人民政府

篇5:村支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

村支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村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教育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范围

*村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间是从20**年3月开始至9月结束,参加人员范围是:*村村干部及全体党员。

二、把握活动总要求和目标任务

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的总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聚集作风建设,认真查找并解决村干部和党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农业合作社管理进一步规范,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目标。

三、抓好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环节

(一)加强学习教育和思想理论武装。统一发放《中国共产党党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材料等,引导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

(二)组织一次“讨论式”支部学习会。结合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村党支部组织开展一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的“讨论式学习”。集中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讨论环节将*牛羊补贴和凝华路的建设将会给村名以后带来怎样的发展,作为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讨论,研究解决村名的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会议要求在学习结束之后撰写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三)进行一次高质量的党课教育。3月下旬,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邀请镇党委领导,就*村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央“八项规定”,如何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高层次、高质量的党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真查找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差距,使山门村党员干部和全体党员接受一次党的群众路线和作风建设的再教育,以正确的群众观和良好的作风推动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重大实践。

四、抓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

(一)认真进行自我查摆。坚持把自己找,作为查摆问题的重点。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党章、廉政准则、改进作风要求等规定,深入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主动从深处、细处查摆问题,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奠定基础。

(二)开展谈心谈话。支部书记与班子成员、党员逐一谈心,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谈心谈话,查找问题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三)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每位党员都要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的方式,全面认真查摆自身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对照为民务实清廉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对照检查和自我剖析。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必须由自己动手撰写,对照“四风”查找的问题要具体明晰,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并报支部主要负责同志审阅。

(四)召开组织生活会。根据部署要求,党支部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指导思想,对照检查材料,开展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五、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

(一)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针对活动中查找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长期自觉的行动。

(二)开展集中治理。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的突出问题,要以整风的精神,围绕“四风”,按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分类进行集中整治。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照海城镇规章制度的要求,针对本村在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完善和修订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制度落实,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要建立健全既管用、又能长期坚持的制度,固化作风建设的成果,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为反对“四风”提供制度的保障。

六、加强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领导

(一)成立机构,明确责任。成立*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从严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用好的作风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确保活动质量前提下做到勤俭节约。

(二)领导带头,示范带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要原则,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要带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带头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身作则带动党员自觉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三)抓好结合,突出特色。深入开展本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既要认真落实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坚持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不能少、基本任务不变通,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做扎实。又要结合本村实际,在解决作风、民生等问题上下功夫,使“自选动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