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3篇)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3篇)

编辑:制度大全2022-10-21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近日工作之余,认真地阅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这本书针对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深刻地剖析了在工作中“责任胜于能力”的行为准则,获得了一些收获。

在这本书中,对责任做了非常精辟的阐释,责任首先是一种使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使命。事实上,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首先会失去社会对他的认可,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甚至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

工作意味着责任。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就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就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反之,不能承担起自己责任的人,就会懈怠自己的责任,就可能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别人带来生命的威胁。从这个意义来看,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即使每天在做的是日常一般性的工作,都要看重自己的工作,进而增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更值得信任。同时,也会因此得到更多人的信赖,更多地把握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机会和能力。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更是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作是为自己做的。

责任胜于能力。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一个人能力强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在工作中创造更多价值。

而一个愿意为事业全身心付出的工作人员,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当然,责任胜于能力,并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责任感而无能力的人,是无用之人。而责任需要用业绩来证明,业绩是靠能力去创造的。

责任体现忠诚。忠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一种对职业的忠诚,是对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一旦养成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感,我们即使面对逆境,也会鼓足勇气;面对诱惑,也会不为所动。会克服艰难险阻,执著勇敢,发挥潜能,奔向成功并乐在其中。当我们对职业怀感恩之心,对职业的忠诚将变成自觉的行动。对职业的忠诚,也将唤醒我们的责任感、自信心,激发人格的力量。我们会因为要担负的责任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会调动起所有的潜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责任不允许寻找借口。借口与责任心有关。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是从来不找借口的。即使工作遇到困难,他努力寻找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认定了目标后的百折不挠。而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尽力就可心安”,而对于完不成任务,因为找到了自以为合情合理的借口,可以向领导交差,就放弃了追求成功的努力。

学习使我懂得:工作意味着责任,工作呼唤责任,工作需要忠诚,工作要做到更好。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近日,单位开展全员“读书谈体会找差距”活动,我认真阅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书中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责任、忠诚、能力为重点,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其深刻的内涵,浅显易懂的道理,特别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阐述了忠诚与责任的深刻内涵、责任与能力的辩证关系,以及责任感对培养道德品质、对工作成效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使我深受教育。现实生活中不乏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可真正能负责人的、能将责任作为义务的人才却寥寥无几。如今的工作中太多的只是借口、抱怨和不满,而这些人的结果往往也是以失败而告终,正如书中所说“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成就。”只有责任与能力并有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如果一个所谓的人才对待自己的工作只有能力而没有任何责任心,那么他的工作再努力其业绩也不会有质的提高,更不会出色。每天也就是枯燥的重复着机械的工作,然而只有将责任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运用自己的能力与激情去努力才能产出最高效率,才能释放出自己的巨大潜能,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充满活力,使工作生动而有趣。责任是一切行动的根源,是工作效率的基础,只有具备了责任心的工作才能出色,也只有具备责任心的人才能胜任。

人处在社会的角色不同,所肩负的责任也不同,有家庭的、社会的、工作的等等,但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它,扛着它就是扛着生命的信念,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以前的工作,由于年龄较大一些,而且我也满足于现状,我认为工作是责任,常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在执行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书中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正是因这句话让我彻底觉醒,我要改变、我必须改变,现在,我彻底改变以前那种消极的态度,以一种全新的富有激情的、具备责任感的精神去投入工作、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去实现自我。因为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关键是你是否主动,只要你想做、你愿意做、你就会做的很好。就象书中所说“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热情就如同生命。凭借热情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把枯燥无味的工作变的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你、支持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我们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珍贵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责任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个人从事工作的基本准则,最起码的敬业精神;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一个人对工作态度的基本准则。同样一个调查问题,让不同的三个人去做调查结果,由于责任心的不同却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反馈。关键就是你有没有责任心,我想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聘用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作为公司的一名领导干部,即使他的能力再强也不会录用。就象西点军校要求的那样: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好军官;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是优秀员工;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要想工作出色你就必须加倍努力,要想工作卓著,你就必须富有高度的责任心,否则只是一个空想而已。

热情来源于我们对工做的责任感,其实成败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在于你是否去做了,你是否用心去做了,你是否负责任的去做了。书中说“一个员工能力再强,如果他不愿意付出,他就不能为企业实现价值,而一个全身心愿意为企业付出的员工即使能力稍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当企业将一个团队交给你来带领,如果你全身心的投入的去带领,运用你的能力极具责任心的去带领你的团队,去奋斗,去努力那么你所得到不仅仅是整个团队的信任,更是成功的阶梯;而当你漫不经心的,没有责任心的去带领你的团队那么你将失去的不仅仅是失败,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责任首先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位成功大师说过“认清自己在做什么,你就已经完成一半的责任”,责任不是与身与身俱

来的,它是一种态度,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是尽职尽责的重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的我将立足本岗,脚踏实地、勤奋苦干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工作,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富有责任,让自己的表现缔造出色,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干,去努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实现公司的愿景,从自身去体现公司的价值、实现公司的价值。加强自身品德、素养从而让自己具备做一个企业领导干部的优秀品德,更高素养。

书中说“团队最需要的是成员们的协作和彼此的责任感,只有这样团队的目

标才能最终实现,团队的成功靠的是成员对团队的责任感,成员的成功靠的是彼此的责任感”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关键是你如何的去发挥,如何去调动,如何去以身作则,如何负起你的责任。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能不能领导好一个企业,首先取决于他的责任与能力,责任决定工作,决定成果,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让我们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甚至更多的责任;为了自己,为了荣誉而努力,对待工作是全力以赴,满腔热情;为责任而工作,就是为自己,为将来而努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直致卓越,全力以赴,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让努力成为一种习惯。努力工作,忠诚于企业,在捍卫企业荣誉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荣誉,自己就向成功更迈进了一步。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

8月6日我有幸聆听著名培训专家张戴金讲师关于“责任胜于能力”的精彩讲座,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得当的教学方式对责任胜于能力的深刻剖析在我心中引起强烈震动和共鸣。在此感谢公司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责任以及责任为什么胜于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将有莫大的帮助。

工作既意味着将有责任的产生。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在日常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可能会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并尽可能完全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反之,不能承担起责任的人,只能一味推卸自己的责任,给别人带来麻烦的同时,自己的工作也可能举步维艰。长此以往,失去的东西将远远大于当初承担责任付出的代价。从这个意义来讲,虽然我只是公司及其普通的一员,即便每天做的都是一般性的日常工作,也将重新审视,看重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工作,进而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公司发展前进贡献绵薄之力。

责任胜于能力。在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中,责任经常被忽视,人们总是片面地强调能力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力强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他不愿意付出,没有责任心,在工作中就不会创造多少价值。而一个愿意为事业全身心付出、有责任心的人,即使能力稍逊一筹,创造出的价值或许要远远大于前者。当然,责任胜于能力不是对能力的否定,一个只有责任感而无能力的人,是不会有多少作为的。

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品质的体现,是一种态度,同时责任与忠诚也息息相关。忠诚是一种对所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富有责任感的人对其事业也一定是忠诚的,能够做到忠于职守,这种人即使身处逆境也会鼓足勇气,面对诱惑也会不为之所动。他会很好的克制自己,执著勇敢,激发潜能,奔向成功并乐在其中。工作中若我们富有责任心,那么忠诚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也将唤醒我们的责任感、自信心,激发人格的力量。我们会因为要担负的责任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会调动起所有的潜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做的更好。

缺乏责任心与借口并存。承担责任意味着不允许寻找借口。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是不会找借口的。即使工作遇到困难,他寻找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需要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而不是绞尽脑汁的找借口,这样的人往往会成为领域的成功者,其所作为必为他人所敬仰。而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尽力而为”,对于完不成任务,因为找到了自以为合情合理的借口,即可向上级交差,放弃了追求成功,终将与成功无缘,或者说若想成功必然会走更多曲折的路。

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一个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当然更值得信任,同时也会因此更能得到他人的信赖,能更好的掌控自己命运。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更是对自己负责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责任二字放在心中重要位置,当做我做人的准则。我将勇敢地担负起责任,认认真真地做好分内工作,高质量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篇2:《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让真诚成为师生之间的桥梁――《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春花秋月总能引发诗人的感怀,而寒来暑往却能激起老师的惆怅,在周而复始的疲惫、迷茫、失落中,我们能否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学勇气,像优秀教师那样――把心灵献给学生吗?

漫怀着一分教师的执著,拜读了帕克帕尔默教授的著作《教学勇气》,让自己的心灵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他的天赋带领我们进入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以他足以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之旅,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从智力、情感和精神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如浴春风,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面对教师心灵的迷失,帕克.帕尔默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化学、宗教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很多观点都给我震撼的感觉,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体会。帕尔默认为教学的困惑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自我认同的分离,而当分离产生后,面对源自内心的恐惧,教师只能在面具后隐藏,与内心隔离、与学生隔离、与学科隔离、与同伴隔离……此刻,教师深感疏离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离”。所以,帕尔默呼唤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坦然面对恐惧,积极重建联系,在“共同体”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也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教学的勇气。我惊叹作者从自己做教师的角度出发,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中获得的心得通过许多真实的教学故事,生动地为我们一一展现。身为教师的我也进行了一次认识自我心灵的旅程。而且读到一些地方,我心中就会不自觉地发出一些共鸣:“教师的内心有一个警卫,守护着自己的个性,把有损我们自身完整的任何东西拒之门外,把有益于我们自身完整的一切东西拥入怀中,”“教师需要找到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并认真地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

我们要学会去倾听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这样有一天学生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是尊重真实的自我。“是你深沉愉悦与外部深沉渴望之间相遇交融的圣地。”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我们需要找到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并认真地接受内心的指引,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回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使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的对话中,当换回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时,依靠内心的导师赋予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要想成为学生都喜爱的教师,就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学习中、活动中、生活中的。教学中就更离不开教师的赞美与给予,教师还要做到给予不吝啬、赞美多一些,班级管理中处处体现出人情味。

做了十多年的教师,多了几分感慨和执著,时常也会抱怨我们的那些“来自地狱的学生”。领略了帕克帕尔默教授的经典论述,使我豁然开朗:“来自地狱的学生”不是天生就是那种样子,而是被他或她所不能控制的环境造成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款待产生一个更亲切地款待教师的世界。第三,源自心灵地融入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我们只有存在于这种共同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之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

“一切阅读都是以自身底色作基础。”能够进入心灵的阅读才是愉快的有效的阅读。当我们把自己自身的独特优势整合于教学中,教学于共同体中,在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发挥出有效的教育力量,体现出我们教师应有的价值。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就更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这些儿童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灰色儿童”,这些孩子学习上较吃力,自己有一种被遗忘,被排斥的感觉。他们这样心理上的弱势需要,更多地被外在的极端行为所掩盖,因此愈加敌视教师,无视学校纪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歧视、轻视、藐视这群儿童,在生理、心理上多关心和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与信任,使他们走出自己的世界,打开内心那扇脆弱的门,去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

我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用心去触及每一颗幼小的心灵,使他感觉到我的关爱。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碰到过一位体弱多病的有“颠病”的男孩,他爱说谎且经常不做作业。父母不管他,因为他有病,所以他还有弟弟和妹妹,每次考试也是不合格。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丢弃他,尤其在他发病期间,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孩子温暖,使他信任了我。他开始和我说心里话,做错事能主动和我承认错误,我逐渐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使这位孩子在小学里健康地成长。其父母对我也感激不尽。

赞美、夸奖是孩子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任何孩子都需要在承担一定的责任时得到鼓励和帮助,教师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例如:“真棒!”“你干得太好了!”“老师相信你!”“你能行!”……

当我们找学生谈话时,那含笑的目光,会使他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当学生课堂上因紧张而回答不出时,微笑对他是一种激励;当学生因犯了错误而惴惴不安、手足无措时,笑容对他来说是一种谅解;当学生做了有益的事时,笑脸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奖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笑颜会给他增加信心力量;当我们和学生一起闲谈、游玩时,我们的欢笑就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教师的微笑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我想这就是一位教师的幸福所在吧。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某个学科、乐于帮助人们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教师的。但由于常年遭受“恐惧”,使很多人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学热情受到挫。我认为,要战胜“恐惧”,唯有与学生、与同事真诚沟通,才能释放心灵,因为心灵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

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心灵引导的过程,而心灵引导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仅仅学生要遇上合适的教师,教师也要遇到合适的学生。在这种心灵相遇的过程中,不仅显示出教师的素质,也引发出学生的素质。但现实是学生很难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的机会,而教师也没有选择自己学生的余地。但我相信,教师与学生能够彼此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只要在这既定的师生范围内做到真诚沟通,彼此调适,互相适应,一定能战胜彼此的“恐惧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当然作为教师负有更多的责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开放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此时进行心灵引导,才能产生优秀的教学,才能使教学富有实效性,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素质全面的人才。

篇3:少年中国说读后感

《少年中国说》读后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这一句句振奋人心的呐喊深深的刺进每个青少年的骨子里,当然我也不例外。你是否还记得,以前旧中国是弱小的,根本无法抵抗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特别是在清朝末年,中国内忧外患,中国的国门被撞开了。外国侵略者讥讽我们中国为“东亚病夫”,一个多么屈辱的名字啊!

这是,梁启超先生站出来了。他代表我们全中国人的心声,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依据,愤怒的加以反驳。梁启超以奔放的热情,大声高呼: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救国家民族为水火之中。整篇文章读来,荡气回肠,富有极大的鼓励性和感染力。

现在中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沉甸甸的使命,梁启超先生理想中“少年中国”基本成形,那么作为一个少年中国的少年怎样做才能够配上这光荣的称谓和这美好的时代呢?

首先,我们青少年要设立远大的志向,设计出未来的蓝图。我们现在正处于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一轮初升的红日,也是容易迷茫,没有方向感的时候。所以,我们要有坚定地目标和信念,立志为祖国建功立业,维护祖国的荣誉。

其次,我们要有文章中积极乐观的精神,有进取心和创造力。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我们是初生的红日,才华横溢的河流,,我们对这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总想凭自己的本事改造它们,有时对一切都感到不顺心,我们是热情的化身,进取的源泉,雄心壮志的出发点!今天的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将实现雄心壮志的路途。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最后,我们要带动他人也加入“少年中国”的行列,正所谓“今日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是一个硕大的群体,只有群体的力量强大了,民族才能复兴。建设少年中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像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帮助年迈的老人过马路,等等,都能体现出少年建设美好中国的坚定决心

《少年中国说》给予我莫大的鼓舞,看这篇文章后,我们谁不热血沸腾?谁能不对祖国美好明天充满希望?中国明天的希望是我们青少年身上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祖国的美好明天,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4:数学老师《分数大变脸》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教改实验校编写的《分数大变脸》一书,感慨万千。殷都实验校打破了学校教师对学生一贯的传统评价模式,在学生评价分面做出了巨大的突破。

一、书中提出的“无分数评价”操作很具体

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评价制度的改革是风向标,是领航的旗舰。书中通过大量的事实具体阐述了“无分数评价”,即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不唯分数,并且从操作层面详细解说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观念上,淡化分数;从操作上,等级取代分数。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期中、期末各类测试,无论是口试、笔试还是其他考核、考评,一律不出现分数,取代分数的是A、B、C、D、E等级评价和各类标志。用一系列配套的评价措施和方案,全面地阶段性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

该校的整个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考试、考核、考评。“考试”在这里是“大考试观”,泛指一切测试,关注平时、关注过程。一般指主要学科的书面测试,比如语、数、外的课堂检测、作业练习、单元检测、期末测试等。期末学科测试试卷,用星级、均差、研究错题、激励性评语来展示。“考核”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书面考试的单项考核,比如语文学科的普通话、朗读等。“考评”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量化的考查评定,除考试、考核内容之外的情商素养,即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四项内容。

二、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四清”有弹性

“四清”指:堂堂清、作业清、单元清、期末清。

“堂堂清”:(1)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检测题;(2)对于堂内确实“清”不了的学困生,只要尽力了,允许有学不会的,但要做到心中有数。

“作业清”:主要从作业的改革方面进行,减少刚性作业、增加习性作业;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实践作业;减少课后作业、增加课前准备;减少课本作业、增加课外读看作业。教师要关注学生差异,注意分层次进行,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设计合理的作业,避免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容量巨大的现象,不能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业中的问题,尤其是错题,一定要使学生通过评语明白错误的原因,彻底解决。

“单元清”:单元检测+单元知识数。单元检测允许学生重考。

“期末清”:诚信考试+密封反馈+亲子互动;命题权力下放学校、下放班组。成绩不理想,允许学生再考。

在考核方面,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所学内容设置单项过关卡、各学科单项绝活、发放各种喜报。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以点滴进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三、书中有两种评价模式值得借鉴。

一是较为自由的学分制,只要考满一定的学分就可以认定你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业,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其特长才有可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可以避免考了80分还想90分的弊端。

二是较为统一的标准式。即按我们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开设的学科分为基础科、选修科、特长科。基础科只要求达标,选修科、特长科可以尽情地发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且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给学生的自由发展留有可能。

读完此书,我认为该校在学生评价分面确实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心中还是存有一些疑问。

1、书中很少提到对教师的评价,如果对教师的评价没有改变,其他一切评价都是徒然;

2、以往的考试评价制度失误在哪里呢?是不是分数制约了学生素质是全面发展?取消分数就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了吗?那么无分数评价和有分数评价又有多大区别呢?这能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吗?考A等的和考D等的比,考D等级的同学依然会感觉不如别人,自尊心会受到打击。考A等的学生想要保住A等的成绩还必须努力地去学习。重点中学的招生依然会按等级的高低择优录取。这又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些地方的实践证明,等级制比分数制更加残酷。

有分数评价也有它的合理性。一位同学考试考了40分,老师就鼓励他,好好学,不要放弃,下次争取考50分。同样是不及格等次,但两个分数看出了学生的进步。给老师、家长以明确的学习成绩信息。如果学生这次考40分你给一个不及格等次,然后要求他下次要考到及格等次,这样的要求似乎太高了一点。所以说分数评价比无分数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

3.不管是有分数评价还是无分数价,教师的课堂评价及随机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使用丰富的、激励性和发展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彼此情感间的交流。比如,一个亲切、鼓励的眼神,细微有效的动作,热情洋溢的表扬语言,都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老师的“没关系,老师想你是不小心说错了。”“仔细想,你一定会说出来的,老师相信你。”“你是很棒的。”……都能让学生感到别人对他的尊重,从而诱发学习热情。如“你真行”、“你大胆发言,积极动脑,一定会成功”、“这样下去你会越来越优秀”等,或用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抚摸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与赞赏,改变过去不加思考、脱口而出,随意性无效夸奖,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认真的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如何合理、有效化的评价学生,不让成绩成为阻碍学生成长的绊脚石,怎样才能给他们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值得研究。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评价孩子,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和研究。

篇5:中学语文老师工作反思:别让责任心成为一句空话

很多如我一样,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十来年的老师,在每年工作总结和反思的时候,内心深处往往会有一种隐秘的理直气壮:“可以说我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但我一定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我们总认为,每一次披星戴月的早来晚走,每一次废寝忘食的批改作业,每一次语重心长的学生谈话,我们都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的位置,我们总以为,把时间和心思都用在了教育教学上,我们就应该是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了。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让“有责任心”成为一句空话呢?扪心自问,一下真正有责任心的语文老师,是不是应该已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了呢?

首先,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是充分备课的老师。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要备《课程标准》,要备单元目标,要备学情。备课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梳理和罗列,更多的应是对学生学习的方法的研究。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自己也经常忽略学情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我想这应该是制约自己更大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是目标明确的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文本的特点,要明白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培养什么情感或品质。教师要思考用什么办法指引学生到达这些目标,以及如何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在最初的阶段我也是不能理解“学习目标”的重要性,总想着我自己心里有就行了,没有细化解读,没有具体呈现,没有检测评估,让学习目标成为空头条目,导致的课堂无序与泛化,如今这才意识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第三,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是摒弃课堂浮华、追求课堂实效的老师。每一个孩子的青春年华都是美好的,是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的。我们作为孩子的引路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节课的效果决定孩子一节课的收获。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是书声琅琅,可以是激烈讨论,可以是大胆质疑,也可以是静悄悄,但所有的形式都应该是为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都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次和学生一起学习贾平凹的《风雨》,这篇文章有一个突出的写作特色就是运用侧面描写,我把这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就定为“理解和运用侧面描写”。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把风雨中的那些事物改为第一人称来读,真切地去感受风之大、雨之猛,学生在朗读和聆听的过程中笑的人仰马翻,可他们在笑声中却记住了什么是侧面描写。接下来我们又静悄悄地去模仿作者的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班上的一位同学,以突出自己所写同学身上的某种品质,安静的氛围中学生又学以致用。我恍然大悟,其实,这样的课堂挺好。

最后,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是“百科全书”似的老师。语文既是基础学科,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不仅不能回避语文教学中的其它学科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对文本的更好理解。比如,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华南虎》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仅仅去读文本,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华南虎的象征意义,这时候就需要语文老师像一位历史老师一样向学生娓娓道来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讲《公共怒触不周山》,我们要懂天文、懂地理。讲《音乐巨人贝多芬》,我们要懂音乐。讲《河中石兽》,我们要懂物理。语文老师的魅力是从做一本“百科全书”开始。

语文教学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希望和同伴一起努力,做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要让“责任心”落实在平平常常的教学行动中,展现在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中。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