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十三中“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总结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京南十三中“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总结

编辑:制度大全2022-05-17

京南十三中“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总结

课堂教学如何改革?这是当前学校教育最核心的议题之一。

我们知道“医生的真功夫是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是在课堂上”,课堂承载着学生的发展,也承载着教师的发展。

我们认为,课堂改革不是抛弃传统,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课堂活力,追求课堂的有效。我们所向往的“有效课堂模式”肯定不会是治愈一切的灵丹妙药,但必须是从“解决问题”出发的,要有实用价值;必须是一种“方法论”,代表着根植一线的教育实践而呈现的真知,因为任何好的理论离开了“方法”,都犹如鲜花失去了水分;必须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而有必要建立在传统教学基础之上的大胆创新与变革。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举办首届全国“让课程走进学生的生命?自主课堂”研讨会,特邀请省市内外等一线名特优教师同台献技,以“同课异构”形式,展示不同教学风格与不同教学设计下的自主课堂实况,引导教师反思比较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而达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

同课异构活动,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和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根据对内容的不同理解、策略的不同选择、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此项活动可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加强对教学设计等层面的关注,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

短短一天,呈现的是一场课堂教学的盛宴,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纷纷用“精彩”、“享受”、“充实”、“不同的风景”、“不一般的收获”等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精神上如何用自己的灵魂去感召学生,达到一种精神上的相通共进;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如何切实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寻找合适的角度;教学方式上如何更加经济实在,使学生学有所得;宏观把握上如何使自己的课更具发展力;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使课程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33名教师、10名学科专家的精彩展示,让我们感受到了“同一个素材,不同的解读和设计;不同的解读和设计,又有着同样的精彩。”

一棵树改变不了空气,只有森林能改变气候。变则通,通则达。我们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后反思,从而形成我们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和学科教学能力(PCA)。我们知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创生具有发展力的课堂教学,任重道远;我们相信,践行有效教学理念,创生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就一定能走上一条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提升、学校卓越发展的通衢大道!

篇2:《认识钟表》同课异构总结

《认识钟表》同课异构总结

有幸能在这次同课异构课中与同事们进行学习与交流。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应具备的好习惯,和老师面对同一课题,不同老师展现不同的教学风采,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授课的内容是《认识钟表》。《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学中,杨兆英老师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猜谜语导入新课----去钟表店认识各种钟表(电子表)----学习钟面知识----认识时刻----学习计时法---动手操作(拨时刻)----情景练习(珍惜时间)等;王瑜玲老师的教学流程做了很好的改良,具体安排如下:猜谜语导入新课----学习钟面知识----(情境中)认识时刻、学习计时法---动手操作(拨时刻,修理钟表,)----情景练习(时间观念的培养,珍惜时间)等。通过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展示、汇报交流---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一上课我们就利用课件通过猜谜语并且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整节课以老师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面,修理钟表等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新课标理念。同时,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注重了学生“认真倾听、说完整的话、组内合作、交流达成共识、认真书写以及写规范字等好习惯的培养。

3、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课件,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12个大格、分针和时针。并且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索,总结出整时的认识方法: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通俗易懂。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由于我们对学生不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学生无所适从。再就是,认识时针、分针时,让学生分辨不够深入,致使学生表达时刻时不够熟练。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部分学生语言描述不完整,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如不会用刚学会的方法(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认读钟面整时。

2、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多,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特别是杨兆英老师的课是在10月份进行,学生对合作学习还没有形成思维意识,王瑜玲老师的课在11月份,合作效果稍好,合作中,学生粗略地进行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对所学知识不够深刻,更有的同学,说着说着就说到与课题无关的事情去了。

3、在上课过程中,由于两位老师都是新进老师,课堂常规与教学能力有限,有“拔苗助长”的倾向,重点难点突破力度不够。同时老师一心想着按自己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背离教学设计的问题,采取避而不理或是绕过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杨老师的课堂,学生认识12时时,说出了120,老师没给出反应。王老师的课堂,一个学生说捡到一条项链,老师说下课再说。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争取做到都能得到突破。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爱上老师,爱上数学课堂。

篇3: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听课人:王延捍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李蓉老师和郑首才老师两人开展课例教学。再进行反思、课例点评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也会以此次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