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有感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参加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有感

编辑:制度大全2022-05-02

参加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有感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发表主题为《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的演讲

20**年11月9日到11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众多来自国内外的心理学界领袖级专家、顶级学者齐聚一堂,会议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塞里格曼教授在内的国内外专家轮番登场,围绕“积极心态成就幸福中国”这一主题,关注国人“幸福”。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ertinSeligman)和劳拉·金(LauraKing)。与传统心理学只关注人的弱点、致力于修复损伤不同,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关注人的优势,给人以力量,让人对生活中最好的东西感兴趣,在关注病人的同时,努力让正常人的生活更美好。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终身教授彭凯平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更好地推动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应用,促使国民对幸福有全新的认识,从而最终实现由幸福的国民个体组成的幸福中国的建设。

此次大会感受颇多,尽量录得以下精华与大家分享:

针对“应试教育让学生不幸福”的问题,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认为追求分数与追求幸福可以不矛盾,因为幸福因人而异。对于喜欢考试的学生来说,好的分数就是他的幸福。所以我们要找到每个人幸福的来源。一刀切是偷懒的做法。

针对“如何改变学生的缺点”的问题,彭凯平教授认为,科学研究证明,教育对人能改变的只有30%-40%。所以,丢掉“我的教育会改变孩子”和“唯教中心”论的想法,了解孩子并顺势而为,发扬他的优势而不是改变他的劣势,帮助他而不是控制他。

针对中国有不少家长喜欢管学校,逼着学校按照他认为对的教育理念去工作。彭凯平教授认为:这是太自信的表现。教育是一门专业,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尊重教育的科学性、技术性。作为家长,你可能在你的工作领域非常卓越,但你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另外,家长也应该超越“自我中心”意识,尊重其他人的孩子,不要强迫别人的孩子去接受你觉得好的教育。教育部门应该用大气和硬气回应家长的霸气。最后,教师、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培养学生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愿,民主、平等。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MihalyCsikszentmihalyi用“Flow”形容一种特别专注于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工作时达到的幸福酣畅的状态,这是人类所追求的真正幸福的体验,翻译为“福流”。根据积极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在福流状态时的身心快乐是最有意义的,也是最高尚的。福流的状态体会得越多,我们的幸福指数就越高。

【丹麦人的幸福-东西方幸福对话】--MadsBab(筹建中的丹麦幸福中心主管),丹麦是调查中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国家,MadsBab提到丹麦的教育:中小学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轻分数重激励,鼓励儿童自我智力的提升。在课堂上,既定事实(例如概念)无需过多讨论,更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每天早上老师会将一天的课程大体安排告诉学生,之后学生有三十分钟时间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密切关注,及时介入,“积极的放松”。

推荐书目:

《真实的快乐》马丁·塞里格曼着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学习乐观--成功人生的第三个要素》新华出版社出版

《积极心理学》任俊着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2:参加初中教学研究合作发展联盟活动有感

参加初中教学研究合作发展联盟活动有感

  2023年10月6日,在洪斌书记、韩主任的带领下,我与我校三位老师启程前往银川十八中学参加宁鲁苏青豫五省(区)际2019初中教学研究合作发展联盟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同题异构”。我所展示的英语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英语Goforit》八年级上册Un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第一课时。与我同组上英语课的有来自银川、西宁、以及济宁的另外三位老师。五天的行程,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满载收获而归。借此机会,我就自己的开课情况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行前准备

  1、认真研究课标及教材

  由于此次同题异构的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的,而我们学校所用的教材是牛津英语,当我接到开课任务,拿着银川十八中寄来的教材的时候,感觉很陌生,甚至有些无从着手。但定下神来,我想我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研究人教版的课程目标。只有明确了课程目标,才能有效地设计教学。教材的不同还体现在编写体系的不同。人教版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都是整个单元话题的导入,形式上是听说课,这也考验了我驾驭不同教材的能力。另外,我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他们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也要有所预测。

  2、精心设计教学及课件

  有了之前的准备,我开始构思这节课该如何设计。最后决定以“我”作为一个来访者参观银川来串联各个教学环节,通过一条主线,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随后便着手搜集素材,如听力录音、课文图片、幻灯片素材、视频拍摄、学生活动材料制作等等。经过几日的苦思冥想,终于完成了整堂课的教案,制作了幻灯片,打印了学生活动材料。为正式开课前的试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积极进行磨课和讨论

  试讲选在了9月27日,在初一(3)班进行。外语组的领导和老师们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试讲课,并且在课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我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到教学活动的细节处理,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深表感谢!讨论使我获得了更多灵感,也为这次开课增强了信心。我利用假期对教学设计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二、活动过程

  本次主题活动在银川十八中进行。学校虽然不大,但秩序井然。10月8日上午,我们在学校礼堂听了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研究》的讲座。整整两小时,孔教授围绕“有效”这个关键词,给老师们介绍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有效地课堂教学,如何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并指导老师如何研究课,如何写案例。讲座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当天下午,学校安排所有开课老师与借班的学生见面。教室虽然不宽敞,但干净整洁。学生尤其可爱,眼神里透着质朴。我去班级的时候正是他们的午休时间,我与几位学生作了个别交流,大致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水平,再向课代表布置了几项任务。幻灯片也顺利地调试好了。一切准备就绪。

  10月9日上午,四节同一主题的英语课一一呈现。我的课被安排在了第二节。其余三节课我也都有幸观摩了。六十多人的班级学生容量,加上二、三十位听课老师,教室里被挤得水泄不通。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完成。此时的我也如释重负,享受着压力释放后的轻松惬意,也期待着能从下午的研讨活动中学到更多。

  下午的讨论气氛热烈。参与人员有各省市外语教学方面的专家、四位授课老师、银川十八中外语教研组的老师,还有银川其他学校的听课老师。首先由开课老师轮流自评。然后分四人小组展开讨论,总结开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每组推荐一人发言。最后由专家点评。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反思,结合专家、老师们的点评,来谈谈这节课的得与失。

三、课后反思

  本堂课整体来说定位准确,符合听说课的要求。能充分利用课本、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且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循序渐进,过渡自然。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了学生从“不知”到“知”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板书设计合理。我个人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课前充分细致的准备。备课时,既充分研究教材,又考虑学生的既有水平。当然,学生是活的,课堂上总难免会有预料之外的情况发生,这也需要凭借平时的教学经验来做现场调控,而非机械地走教案。

  虽说优点得到了专家和听课老师的肯定,但也一定是有不足之处的。比如学生的课堂操练活动可以开展得更充分些,课文练习的一些细节处理上可以再细致些等。专家的点评也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有助于提升我的教学水平。他们对如何上听说课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一堂课听说课要保证有20至25分钟听的过程。老师要利用听力材料来做听力训练而不是简单的听力测试,换句话说,就是要提供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没听懂的地方要予以有效地指导和疏通。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建议还有:教师要注重学习策略的引领和指导,跳出学科教学看教育;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多样性,适度拓展;降低“预设”的比例,提高“生成”的比例;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丰富,增加描述性的评价等等。其它三位老师的课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她们的一些做法也非常值得我学习。比如学案教学很有系统性,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等。

  五天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凑,在学习交流之余,我们还有幸领略了“塞上江南”的风土人情,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是不虚此行。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相信我校老师们提升自我的热情不会终止。我也会把这次活动的资料整理并保存,希望对明年参加济宁站活动的老师有所帮助。

篇3:鞋蒲小学“成长智慧课堂全国特级教师观摩会有感

鞋蒲小学“成长智慧课堂”全国特级教师观摩会有感

**年4月23日,鞋蒲市小学举办了第五届教科节系列活动之二--“成长?智慧?课堂”全国着名特级教师数学教学观摩会。

作为东道主学校,我们年轻有为的政教处副主任夏明艳老师率先给在座的老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植树问题》。在整节课中,夏老师围绕“画图--找规律--推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培养和运用。

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全国特级老师朱乐平给大家带来的两节根据不同理念设计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商场里的衣服琳琅满目千变万化,而我们的《分数基本性》的教学设计虽然能够在网络上查找到上千个教学设计版本,每个版本却总是有着类似教学处理方式。因此对于同一节课,要研究不同的教学设计。”这是朱乐平老师做提倡的教学研究。朱老师能把同样的一节《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展示出来,真是令人由衷地佩服。这不是一般上公开课的老师能做到的,也是他们根本不敢尝试的。我觉得朱老师的前后这两节课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能给学生提供具有探究意义的练习题。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有趣,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就是为我们服务的。

在朱老师的课里还有一个亮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倾听习惯的培养。在每次学生回答以后,朱老师总会问全班的学生:“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听明白了吗?你们听懂了吗?”然后让其余学生有充分的回想、思考、再回答的时间。我听过很多公开课,能这样反复的问学生是否已经听明白的老师实在不多。课堂上朱老师的问题设计的简练、用词准确,让学生一目了然,他非常尊重学生的回答,哪怕是学生答错了,也从不打断,而是通过让其余学生之间多次的回答之后再说明理由。这样的好老师,学生能不喜欢吗?

“成长

篇4:听《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讲座有感

听《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讲座有感

───听君畅谈,风生水起

按理,教书13载,听的学术讲座数以百计。再听讲座,已经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淡定沉静,甚至有“曾经沧海、巫山不再”的怀疑决绝。但是听了李玉上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李玉上老师的《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内心不觉思潮翻滚。倒不是因为其年届五旬、仍风度翩翩的儒雅风度,也不是因为其校务缠身、但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在是李玉上老师的《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纲举目张又条分缕析,让我能够对自己整个教学生涯进行清醒回望和深刻检省。

这种回望,催人奋进。李玉上老师说,要探新知、明新理、探新得;要做长者、学者、仁者、智者、勇者和治者;李老师还说,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个“精”字;在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个“活”字;在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中要把握一个“润”字......。当李老师把浸润着智慧和哲思的观点一一呈现出来时,我由开始的疑虑、不解到后来的欣然点头。跟着李老师的演讲,十三年教学生涯就如一条蜿蜒的小溪,曲折而清晰。

曲折的是,一路走来,坑坑洼洼、深深浅浅,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泪水。喜悦、泪水此起彼伏、蜿蜒逶迤;清晰的是,乘着《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的小舟,逆流而上,何处有暗礁、何处是港湾;何处有陷阱,何处是正途一目了然。有时,不经意中,遵循了李老师所说的某一观点,于是成功了;有时,走在一条相反的道路上,于是失败了。坐在偌大的会议室,回望十三载的教学生涯,我从来没有如此的清醒,我的内心也从来像现在这般充满奋进的力量。

这种检省,让人顿悟。李玉上老师说,我们要拥有教学理想,理想虽然太虚空,但它却如朗朗明月照亮我们的内心,牵引着我们不断前进、默默坚持。检省自己十三年的教学生涯,有的只是茫然,茫然于“备课、上课、看作业”的周而复始,茫然于“无惊涛骇浪,亦无万千宠爱”的短暂人生。教学理想如神秘“UFO”,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却至今仍是传说。

而李玉上老师却用自己三十年的工作经历,用“一名农村普通中学的语文老师到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湖南省第二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专家”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理想之于人生的重大意义,教育理想之于教育的非凡作用。李老师还说,我们要播种教学幸福。课堂教学要给予学生“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沉迷,要给予学生“三月不知肉味,又三月不知水味”的痴迷。也许,世界上幸福的定义有多种,但在此刻,我以为,教师的幸福就在于此,在于学生对你课堂的沉迷和痴迷,这是一种类似“明星拥有粉丝”的幸福。

对于我们的掌声,李老师淡然一笑。可我想说,您用您的《烛光萤火》(李玉上老师着),让我们《走出迷惘》(李玉上老师着),在教学工作中《不让精神再流浪》(李玉上老师着)。

篇5:看《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感三篇

观《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感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刚刚上映。这是继去年中纪委推出《永远在路上》之后的又一反腐电视专题片。**大以来,纪检监察系统在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拍苍蝇打老虎一个接一个。此次“打铁还需自身硬”更加明确的指出了党员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这是对其最基本、最为首要的要求,彰显我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承诺。

这部专题片通过采访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余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剖析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变化过程,中央纪委严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严防“灯下黑”的众多细节首次公开,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刚刚结束,几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坚守职责定位,带头执行党章党规党纪,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建设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现现今,反腐已经到了攻坚期,越是面对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新挑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越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强自身建设、坚决清理门户,强化自身监督,打造刚正不阿的纪检监察队伍。只有将自己置于全党、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决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警示片,彰显的是反腐信心和决心。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纪检监察干部,都要吸取教训,摆正自己的心态,以此为戒,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既道出了新形势下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坚决态度,又强调了新时期对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新要求。

思想过硬。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要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依靠方针,密切联系群众,以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勇争第一的精神;就是思想境界要高、理论水平要高、工作标准要高。只有思想过硬,才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才能亮身份、展形象、做好表率、当好带头人。

作风过硬。就是思想作风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工作作风高效、务实,拼搏进取;生活作风严肃端正,健康向上。就要做到戒私心,去贪欲,经常自省,提高道德修养,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远离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作风,杜绝哗众取宠形式主义作风,警惕奢侈腐化的享乐主义作风。

能力过硬。能力是成功的关键。上山打虎要力量,下海擒蛟需技能。要想工作能力过硬,首先是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提升素质;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潜心钻研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履职尽责的“突破口”,当“内行”不当“外行”。只有工作能力过硬,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展现作为,才能抓出水平、干出精彩,也才能把虚招使实,把干劲用足,切实做到打铁自身硬。

锤炼内功----观《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感

“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须自身硬”,这是党和人民对纪检监察队伍的要求,也是习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承诺。过往警示教育的每一例,都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思想涣散,在金钱与利益面前失了党心,民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而今播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将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纪检队伍中极少数褪变为腐败分子的案例公之与众,要求从严治党把自己摆进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控机制,锤炼内功是关键。

一、信念坚定,坚守理想,争做纪检主流队伍的主流

纪检干部肩负党和人民赋予执纪监督的重担,对党忠诚、干净,远不是入党时手握拳头的铮铮誓言,而是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不辱使命的执纪。以哪一种身份被记住是广大执纪干部自己的选择。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不断强化学习,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学习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基,铸牢政治定力这块“压舱石”,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做习总书记讲话概括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不断锤炼内功,争做纪检主流队伍的主流。

二、守住寂寞,甘于清贫,争做纪检队伍真正的脊梁

执纪监督的权力赋于你寂寞的坚守,清贫的执着,任何外因都不能成为贪腐的借口,任何的侥幸心理,心态失衡,都会是此岸与彼岸的分水岭。每一个所谓的圈子在你迈开腿,张开嘴时都将是被人围猎的对象。做为一名纪检干部,要时刻警醒办案纪律,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美色所获,在工作中,始终讲原则、讲纪律、讲品行、讲奉献、讲能力。摒弃私心杂念,对己清正,守住寂寞,甘于清贫,管住小节,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争做纪检队伍真正的脊梁。

三、尽心履职,常态问责,做党章的忠诚执行者和坚决捍卫者

纪检队伍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强化责任担当,找准职责定位,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尽心履职,常态问责。抓住突出问题,主动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真正把监督责任担起来。日常工作中严明纪律规矩,抓早抓小抓严。用党的“六项纪律”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把管和治更多体现在日常,实现管党治党“全面”和“从严”的有机统一。真正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执纪监督的重托,做党章的忠诚执行者和坚决捍卫者。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