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天空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德育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天空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25

德育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天空

同学们常把自由看作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把获得自由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德育可以给人自由。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道德是乐园,它指出哪些地方可以光顾,哪些事情值得去做且更具有价值。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德育的自主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德育效果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师生才有真诚的沟通。这是营造良好氛围最不可忽视的一点。

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思维和触角便能多角度地伸展,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并利用《素质报告单》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要学会参与。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同时,还必须积极融入到学生中去,直接参与学生的活动。这是师生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的一切手段和技巧,离开了这一其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二、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德育的主体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激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内化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在德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亲自体验、感受教学过程,领悟道德观念,让他们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的过程。约翰·洛克讲:自由并不是每个人的为所欲为。人的自由是在一定规则内的自由,人们只有在掌握这些规则之后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在德育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讲有趣的故事,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学生讲妹妹用口红擦脸,涂成了大花猫;有的学生讲包饺子时,包成各式各样的小动物,妹妹专挑这些特殊的饺子吃......学生讲的都是真实的故事,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辨析哪些行为是好,哪些行为不好时,设计如下几组情境让学生来演一演。①妈妈生病时,小明只顾自己玩,不帮妈妈拿药还说没看见;②小红在家认真做作业。妈妈下班回家说太累了,小红主动帮妈妈揉揉肩;③电视广告:小男孩看到妈妈帮奶奶洗脚,自己也端来水帮妈妈洗脚。学生在对比中得出要孝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自身实际,学生说出应如何对待长辈,自己还存有哪些不足,以后应该怎么做。学生了解知识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中去。

宽容、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基础。“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十分丰富和复杂的世界。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就会发出一种独特的音响。

三、发挥图片因素,激发学生德育的创造性

在德育活动中,老师给学生提供多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触景生情,图片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感染性。教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些情感的激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出示三幅图片。图片一:出示两个无家可回的孩子,手中拿着空碗;图片二:一次洪水后小朋友无家可回,失去了家园;图片三:地震后场景,一片凄凉,房屋倒了儿童都无法上学。观看图片后,学生发自内心对那些孩子表示同情,为他们的遭遇难过。自己与图片中的孩子相比较,现在的生活真是多幸福。在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图片因素优势过程中,道德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德育的能动性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德育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老师让学生说说长辈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想说的真多。有的说下雨了,忘了带伞,妈妈给我送伞,回到家时,发现妈妈衣服都湿透了,我却没有被雨淋着;有的说在生活中,奶奶不吃瘦肉,把瘦肉给我吃,她却吃肥肉;有的说家离学校很远,有一天烈日炎炎,爷爷送自己上学,当到学校时,爷爷大汗淋漓,衣服湿了。学生讲的是身边中的点点滴滴小事,从中可看出长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很多。自然引入到家庭中,小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可以帮妈妈洗衣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学会骑自行车,不要父母接送。此时老师勿需多语,学生就明白了道理。德育老师要努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善心、每个学生都有潜能、每个学生都有改变、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生理需要,确定德育内容,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同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德育教师要将关注班级里的留守儿童,要将不同类型的监护人分期办班,在办班过程中,同家长交流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的状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德育之花在孩子心里绽放。

篇2:小学生德育教育心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学生德育教育心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这样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在我们当今社会不妨视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在语文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对德育教育有一点肤浅的体会和认识,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首先,我利用语文课固有的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我在教学《黄继光》这一课时,通过范读课文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学习黄继光叔叔为了战友的安危,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和平年代里,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又比如在教学《劳动最有滋味》这一课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从而尊敬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劳动换来的钱,才花得问心无愧。在背诵课文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切实体会到“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马马虎虎必须另做一回,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细细,做得妥妥贴贴。再比如在教学《小珊迪》时,教育学生要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等等。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德育教育可谓无处不在。

其次,配合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记得有一次,我们班获得了全校纪律卫生评比的流动红旗,当流动红旗挂在班里后,同学们都很高兴。我先是表扬了全班同学,指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我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清楚,虽然流动红旗挂在了班里,但是我们仍有不足之处,要戒骄戒躁,总结不足,发扬长处,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样,学生在取得荣誉后能及时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至于在荣誉面前迷失自己。还有一次我们班与四(2)进行拔河比赛,我班学生使足了吃奶的劲儿,手掌都被绳子磨红了,终于胜利了。在赛后的总结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在集体生活中,大家必须心往一块儿想,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儿,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前段时间学校大队部举行争“国情章、家务章”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加深对国旗、国徽、国歌的认识,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结合建国五十周年的阅兵式,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正一天天强盛,让他们从内心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在争“家务章”时,通过让学生观察父母一天的生活,体会到父母一天的辛劳,要学会体谅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诸如扫地洗碗、收拾房间等等,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在平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整洁,上课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参加义务劳动时,跟学生一起动手,顶着烈日,坚持到最后。无论课堂内外,都以平等姿态与学生交流,即使在批评他们时,也注意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动作,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要时刻注意不要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

篇3:信息网络技术与中学生德育教育

浅谈信息网络技术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它正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有充分发挥它的积极的一面,摒弃消极的一面,就能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例外。因为中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极易受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让学生认清网络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结合信息时代的新特点,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认识网络,更要正确认识网络中的信息的道德范围,使学生积极正确、健康地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技术网络正确德教教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中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但是,它也有可能影响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学校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充分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初中生正是由少年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要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扬长弊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引导中学生正确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

从小学进入初中个体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熟,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尤其在独生子女的环境下,学生的自治能力差,但好奇心又很强,判别是非能力差,对于网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虚拟世界,什么是现实的生活;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利用网络对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网络道德的新的途径。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道德教育结合

(一)利用信息技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利用网络、教育媒体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面对道德教育在局部中学生身上的缺失,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直接面对才是最有效的途径。中学生阶段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已经初步形成,在自己人生观的基础上,对一些社会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见地,所以家长、学校、老师都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包容他们的偏激与过激。尤其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因害怕学生沉迷于网络而阻止他们接触,这种作法就像用塞堵的方法来治理洪水一样,溃堤是早晚的事。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利与弊,抓住合理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

(二)将信息网络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工具

以往开班会需要同学们有纸笔收集记录所需要的信息;需要同学们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全部的设计,如果班级缺少绘画和板书的人才,就会使班会在设计的第一关面临困境,使班会的召开在导入阶段出现问题,同学们也会因题材少,时间短收集不到班会所需的材料,而使班会的德育教育的目的大打折扣。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以上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比如,班会的题目设计可以利用网络已有的素材进行电子板的设计,以丰富多彩画面和字体展示班会的题目,使同学们在视觉上焕然一新,使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到题目设计中来,增加了全员参与的可能性能;在素材收集上就变得更加广泛和快捷,同学在课余时间就可以收集班会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影音素材,使班会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生动,使德育教育更富有直观性和有效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班会的德育教育功能从直白的说教,变成声形并貌,更直观,更具体,更利于学生的信服,更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就必须使学校与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信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成熟,校讯通这个名词应运而生。现在我们充分的利用网络,建立起了学校家长沟通另一渠道----校讯通。以往我要与家长沟通只能通过打电话,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或者召集家长来学校,才能做好学生的相关的教育。而现在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借助校讯通这个平台,通过短信和聊天的形式进行快捷有效的沟通,即减少的互动的时间,又减少了开销,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搭建起了沟通的高铁,快速而方便,而且更加的经济有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强有力的引导和监督,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遵守网络道德观念的形成,有效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

1、首先,要在中学生上网中使他们知道,怎样利用网络、正确对待和处理网上信息,有效的摒弃不良的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和道德观念,不为不良信息影响。

2、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使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不受不良的信息的诱惑,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的道德规范,不因迷恋网络和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做一名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3、再次,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

(三)抓住时机,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上网,并在上网过程中指导他们什么的信息是有益的,什么是不良信息,判别是与非,不因好奇去接触不良的信息,利用社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利用网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对学生进行直观的说明和教育,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和道德观。

(四)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有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信息,也有大量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信息“垃圾”;既有真实有效的信息,也有虚假骗人的内容,许多缺乏自律的中学生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学生学习的认真态度。所以,面对大海一样的信息,学习者必须学会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

1、采取多种方式加以引导

道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预防陷阱,消除网络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价值观,从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美丑、善恶、是非等各种各样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中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而耽误了学业,因此,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抓住中学生的心理及时进行引导,因此,我在学校的网站中上传了德育教育这一栏目,对学校里出现的好人好事大力宣传,正确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网络,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信心。

2、树立正确的网上道德,规范网络行为

道德往往要在教育过程中才能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网络道德也不例外。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网络道德规范的研究和探讨。针对这一点利用学校的网站开设了素质教育这一专栏内容,让学生在充分认识网络行为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掌握对网络资源的正确使用方法。由于学生处在新的网络环境中,信息交流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的巨大的改变,原有的道德准则已不在足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例如有的学生利用网络私自篡改别人的软件,搞搞恶作剧等,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建立网络道德行为和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增强网络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能力,使其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总之,学生的道德意志相对薄弱的群体,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容易在网上产生不道德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因此我们始终要保持对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真正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并协同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教师更要注意学生道德意识的提高,从而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开始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自觉地与不良行为作斗争,才能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3)日第1版

[2]杨健.网络道德教育热点中的思考.中国教育报.**(6)

[3]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国教育报.

[4]王新礼,周桂珍[M]教育学.

篇4:小学德育工作优秀论文:做一名使学生喜欢称职教师

长白县教师进修学校隋丽环张灿红

调入教师进修学校,离开讲台已有四个年头了。这几年来,也很少听到“老师好”这样的问候了,说句心里话,还真的很失落。也许这就叫人们常说的“当你失去时才觉得她的珍贵”吧。我想凡是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的同仁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感受。下面我就谈谈在二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的一些感受,愿意与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分享。

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学生喜欢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的教师,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而一名教师面对学生有一张诚挚的笑脸和一句温馨的叮咛更是一种美,是一种永恒的美,当你走进课堂,不管有多大的烦恼,露出你的真诚笑脸就一定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平时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所以只有把教师的爱注入学生的心田,学生的爱才会从心底向我们缓缓流淌。

1.多给学生一分热情和真诚──年轻真好

我是8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我县一所农村中学任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那时我21岁,有着非常高的工作热情,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请教,与老教师们相处的也非常融洽,那里的学生家境都不是很富裕,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都很困难,但他们都很淳朴、很善良,我很快就爱上了他们,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深知爱学生是我的职责,甚至我常常与学生同睡一铺炕,同吃一锅饭,同玩一个球,同跳一根绳,当有的学生交不起学费时我就替他们交上,当有的学生思想出现波动时我就耐心开导他,当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时我就鼓励他……实例略,我始终清楚的记得当时化学课中学的一些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方程式等)因为杂、乱所以很不好记,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做游戏,搞竞赛等,其中有一节化学自习课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所学知识加深巩固,他们很愿意上我的课,学习兴趣非常高,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在我执教期间,连续三年的中考成绩都名列前茅。我也因此而获得了省优秀教师的称号。我的付出和努力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们对我的信任,赢得了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也赢得了他们对我的爱,所以在他们毕业时很多学生每人送我一个笔记本,在第一页上都留下了他们真诚的话语和祝福,这些本至今我都保留着,我觉得这是我一生中非常珍贵的东西,我会永远珍藏着.那时我年轻,那时我热情,那时我和学生之间没有距离,所以那时我敢说:“因为我年轻,所以我富有;因为我年轻,所以我自豪”.在这里我也很想告诉那些职业倦怠的青年教师们,别吝啬你的灿烂的笑容,别吝啬你的爱,都奉献给学生吧,你得到的将是别人偷不去的愉悦啊!

2.多给学生一分宽容和理解──做一个老顽童

后来,调入了我县县城一所中学,这一干就是20年,不知道应该说是蹉跎岁月还是岁月蹉跎,时光就这么快,一晃就已经不再年轻,可以说在这所中学我也算是老教师了。年龄促成了我和学生之间出现了距离,代沟也就随之而来,怎么办?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新课改,而我又是一个不甘于掉队的人,当时我就告诉自己,调整心态,把心态尽最大努力调整到最年轻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从我个人来说,在我做学生的时候,我也喜欢面带笑容走进教室的老师,而不喜欢一副“长白山式”的脸的老师;我也喜欢善解人意的老师,而不喜欢“只会训斥”的老师,所以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都会面带笑容。虽然我年轻时的那种灿烂的笑容已经无法给予他们,但是我可以送给他们慈母般的微笑,这微笑可以消除那种恐惧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再加上课上、课下与他们交流、接触、互相了解,渐渐地他们非常愿意跟我说心里话,就这样师生间的感情很快建立起来了。

还有一次我教的学生中有几个学困生,干脆我就称他们为“皮蛋”吧,有一天竟然提出让我领他们去打台球,说起来这也只是四年前的事,他们的要求让我出乎意外,我说我连台球亭在哪都不知道,可他们说::“我们知道”。当时我想如果我拒绝的话,他们一定很失望,我知道这些皮蛋其实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我确实又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其实他们不就是想让老师领他们去玩一次吗?瞬间的犹豫之后,我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面对这些皮蛋,我常用的方法是多与他们沟通,在沟通中让他们意识到我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这样无论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他们都会乐意接受,通过沟通我可以了解他们成绩落后的原因,自然就会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过去,我说该回家了,就这样孩子们一个个就像小鸟一样回家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我的脚步也轻快了许多,好像也年轻了好几岁。我想对于这些皮蛋来说,他们学的课本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多少年以后可能已经记不得多少了,但是老师给予他们的教导,老师教给他们的做人的道理,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忘,所以我想老教师年龄大,不可怕,只要心别老,虽然我不能给他们灿烂的笑容,但我可以送给他们慈母般的微笑;虽然我已经不能再与他们同跳一根绳,同玩一个球了,但我可以为他们做一个忠实的观众;虽然我不能跟每位家长通电话介绍孩子的学习情况,但我可以经常在他们的试卷上,他们的作业上写下我对孩子的鼓励和赞赏,这就是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发出的感言,如果教师能多给学生一分理解和宽容,如果教师能多给学生一分热情和真诚,那么学生能不喜欢你吗?

3.教师要爱憎分明──多给学困生一点爱

爱憎分明,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是人格魅力的体现。前面我也提到了学困生,在这里我还要提,可以说学优生是在赞扬声中长大,他们饱受着很多人的宠爱和呵护,而学困生呢?他们是在责骂声中长大,他们经受着冷眼和责怪。在学困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他能得到的本能的父爱和母爱之外,他还能得到多少呢?所以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困生的关爱,做到不袒护学优生,不歧视学困生,如果学优生犯了错,照样光明正大的批评指正,决不宽容。对于学困生要尽量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觉得能挽救一个学困生,才是教师的伟大之所在,最差的学生恰恰需要最好的老师。记得有一天,一个学生突然不不舒服,吐了一地,就在大家都感到很为难的时刻,有两位学困生急忙站起来帮助给打扫了出去,而那些老师眼里的学优生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一个个捂着鼻子,一脸很反感的表情,在平时还有些学优生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也不爱给成绩差的同学讲题,特别自私,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感触很深,如果这样下去,未来的社会会怎样呢?所以当时我就表扬了这两位学困生,同时我也批评了那几个学优生,我就教育他们要学会关心、帮助别人,要学会感恩,光学习成绩好那算不上是一个优秀的中学生。.我还常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送给他人玫瑰,自己留有余香,当你能为别人讲一道题时,你千万不要觉得浪费了你的宝贵时间,,你不会有什么损失的,不会耽误你的学习的,相反,你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当你能为别人做一点事情的时候,你的内心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就这样,很快在后来的学习当中,这两位学困生竟然学习起来非常认真。可能他们能感觉到老师有一颗不偏的心,有一颗公正的心,而且在课堂上出现了互帮互助的氛围,学优生也愿意帮助学困生讲题了,看到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对教师提出过这样的忠告:“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多年来,我始终认为在老师眼里的差生其实只是学习成绩差,可其他方面不一定差,现在差,可将来不一定差,我们在座的大部分老师都曾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事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如果我们教师能多给学困生一点关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那么你就会爱上这些学生,这样师生间有了感情,缩短了距离,教师讲课学生容易接受,消除了心里障碍,所以学生自然就喜欢上你的课。也许这就是我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如此关爱差生的原因吧!

当然,我们除了爱学生的同时,同样也需要“严”字当头。当学生犯了原则性的而不可饶恕的错误时,我们做教师的决不能“心慈手软”了,我用这个词也许不恰当,事先声明可不是打学生啊!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以理服人,以教育为主。千万不能因此而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避免适得其反。作为教师一定要处理好“严”与“爱”的关系,真正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篇5:老师对小学生德育法制教育方面演讲稿

老师对小学生德育法制教育方面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普法工作的重大意义。我演讲的题目是:“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的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也许有些人对此会不以为然,认为人应该拥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来决定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一个有规则、有规矩的社会中生活,你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这样的自由吗?当然不能!做为一个社会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所拥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如果没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也不会拥有自由。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想象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么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既然法律是如此的重要,那我们就应该要遵守法律,遵守规则。

我想通过这么一说,大家都了解了守法的重要性了,那接下来就应该要学法了。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讲道理,如果我们人人不讲理,那我们的国家将是怎样一副场面,这个国家怎能还称其为一个国家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质,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好好学习它,还要合理的运用,才能更好的遵纪守法,维护自身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朝着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方向在努力。国家一直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地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并且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执法机关,普法的意义则在于能促使执法者更公平、更公正、更合法的行使自己的工作职能,惩治违法犯罪份子,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多年来,我们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好像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样,有很多原来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如今都能运用法律来寻求一个说法。随着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的开展,使得人民群众逐渐接受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并自觉自愿地运用法律。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并且从事着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我没有什么更好的心得,我想普法宣传教育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效,总结其中的一条经验,那就是大家都懂得了“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应该会有很多人同意我的这个看法吧?有句古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点滴小事,积累成山。别看这“学法用法,从我做起”,说着容易,可要真正做到,还是得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觉悟的。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情,它正是你素质修养的体现,或许在不经意间你就做了一个好公民,也或许在不经意间你就违反了规章制度。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当你在过马路的时候,你有没有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呢?“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规定你有没有铭记在心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体现公民的素质和修养。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学法用法,遵守法律,进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会形成大家都来学法用法,大家都遵纪守法的大好局面,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有越来越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活动就会大大减少,人民群众就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我们的国家就会逐步成为健康、文明、法治的国家,这不正是我们普法的目的所在吗?

孩子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请记住“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生,演讲稿,法制教育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