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常规培养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大班幼儿常规培养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2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大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良好的常规是保证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能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大班的孩子正处于转化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是大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孩子的常规教育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言语律己。在平时的活动中,可以发现老师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要耐心说教,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我们班这几天在进行活动“我升大班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升大班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的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只有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才能是做个好孩子。过了一个长长的暑假,我发现有部分孩子的坐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的时候喜欢把脚放在椅子上。谈话活动中,我告诉孩子:“女孩子如果这样坐的话是很难看的,一点都不像个小公主。”我要求孩子眼睛看着老师,特别是良良、彬彬等几个小朋友,上课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管不住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在上课不要乱插嘴,说话前先举手。我感觉常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如果小时候老师就对常规工作抓得紧,孩子就能逐步养成良好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能带到大班、小学,甚至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并要求孩子轻声说话、不插嘴、轻轻摆放小椅子等,老师首先要做到,老师也该轻声说话、倾听孩子说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也要规范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要求孩子在学校里要做到“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要仔细听别人说”,那么,需要家长在家里也注意培养孩子,我发现,现在很多孩子在大人和大人说话的时候乱插嘴,很多大人也不及时对孩子指出,这样的话,对孩子倾听的能力势必有所影响。所以,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常规习惯,家园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在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以表扬为主,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在老师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良好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小结:大班说常规培养策略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大班说的常规培养策略

一、讲故事或谈话

每个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活动中,我都努力寻求有效的策略,以激发幼儿对讲故事活动的积极性。策略一:提问。故事讲完后由讲故事者提问,如:“我讲的故事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呀?”等,并根据其他幼儿的回答进行判断,如:“你讲得很棒。”“你说的太好了!”等。同时也鼓励听的幼儿发问或质疑。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使幼儿更好的理解了故事内容,而且使听者更专心,讲者更自信。为幼儿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创设了机会。策略二:评价。在幼儿讲述故事后,我留一段时间,先请幼儿自己说说“你哪儿讲得特别好?为什么?”再请其他幼儿说说“你觉得他讲得好吗?为什么?”最后教师结合个体讲述故事的真实情境进行评价,考虑到统一的要求,同时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以肯定鼓励为主,适当提出下次讲述需要提高的地方,一般提出的要求是个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在这样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不仅为同伴间互相学习创造了机会,而且对提高每个幼儿的讲述能力和信心也是有积极作用的。策略三:奖励。奖励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幼儿参与讲故事活动。每次讲故事后,我除了采用幼儿喜欢的☆作为统一评价的媒介,同时我也采用红五星、苹果等可以粘贴的奖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讲述情况选择喜欢的奖品。在实践中我也发现幼儿特别喜欢自己选择小奖品进行粘贴。我想在奖励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目光、表情、语调、动作等,以更好地表达对幼儿的期望、赞许、鼓励等,从而调动幼儿对讲述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幼儿情感和发展的需要。

二、本子的记录。

有的时候我们利用“信息”告知家长记录内容,有时是直接给孩子完成口头讲述作业的任务。当孩子按时完成,带来幼儿园后,我们一般都打星给予积极评价,完成出色的不忘写上简单的评语,如:“看来你活动中听的很仔细!加油”。“你讲述的真完整。好样的,孩子!”等激励性语言。不管是记录的本子还是书写的本子,我们除了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而且使孩子感受到记录和书写的乐趣。使孩子主动地来获得良好的习惯。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3:大班幼儿常规培养中存在现象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大班幼儿常规培养中存在的现象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无论对于班级保教秩序,还是对于幼儿发展自身,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及教育的手段,常规的培养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大班幼儿马上要进入小学,如果幼儿能在常规方面有很好的习惯,那么他进入小学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到底什么样的常规真正适合大班幼儿的发展,如何引导幼儿由“要我怎么做”变成“我要怎么做”,让大班幼儿真正成为常规的主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们观察了大班组的幼儿常规,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过分限制――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老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求幼儿将小手整齐划一的放在小腿上坐好,如果有的幼儿小手离开了膝盖,老师又会再次强调。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生理上讲,幼儿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如果我们“强迫”他们规规矩矩,不跑不跳,他们的动作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他们的性格也容易变得忧郁、孤僻、缺乏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幼儿是在活动和操作中认识周围世界的,如果我们总要求幼儿老老实实地坐好,他们怎能去真正接触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

2.言辞不当――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幼儿有违反常规的行为经常会大声喝斥,如果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会使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上也会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

3.强调指示――缺乏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往往会对幼儿进行命令性的指示,如吃饭不能说话,上课要坐好,睡觉时不能发出声音……小朋友们总是在“我说你做”中建立起各项常规,老师的话成了他们心中的“圣旨”。幼儿虽小,但与成人一样同样有自尊心。如果老师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师”这一角色的优越感去压倒、管住他们,从而使幼儿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这样环境中培养的幼儿会缺乏主见和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素质是极不相称的。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