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幼儿园表演游戏存在问题及策略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总结:幼儿园表演游戏存在问题及策略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2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总结: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表演游戏能促进发展幼儿的集体观念,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融入了想象的表演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正确的指导,能够使幼儿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在游戏中得到发展。表演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往往由于老师在游戏中的过多干涉,限制了幼儿主体性发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幼儿园表演道具匮乏、数量不足、单一,游戏空间狭小。

多数幼儿园表演游戏均存在道具匮乏、数量不足、单一的问题。幼儿表演时缺乏必要的装扮,造成幼儿表演时角色感或角色意识不强,经常是表演草草而过,降低了表演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游戏环境空间狭小,其主要原因并非完全是实际空间较小,而是一些教师缺乏对游戏环境进行必要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由此造成表演空间不足,幼儿表演时缩手缩脚,无法大胆想象,原本需要创意的表演游戏因环境的束缚而变得呆滞。

二、游戏过程缺少必要的开展程序。

由于游戏过程缺少必要的程序,幼儿也就失去了游戏的“支架”,不知道各时间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也就很难看到幼儿认真准备、装扮和身临其境的表演。有的时候,幼儿虽然也有一脸的喜悦,却不是来自表演的体验,而是来自违规嬉戏或恶作剧的快感。

三、幼儿游戏表演缺乏技能的支撑。

观察时,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幼儿的表演都是呆滞站立、毫无表情地念台词或对话,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表演,台词念完了,游戏也就结束了,于是游戏又重新开始,重复多次以后,幼儿就觉得表演游戏枯燥、乏味。

四、教师指导不到位。

教师以集体活动的形式组织幼儿表演游戏时,一种会将孩子分成若干组,独立表演。另一种会请个别孩子表演,其余孩子观看。这两种组织方法分别存在弊端:一方面,全班幼儿虽然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组,但在有限的活动室内,缺乏独立的空间进行讨论。若干组幼儿同时进行故事表演必然相互干扰影响。同时,教师顾不过来,没有精力一组一组指导。这时候的幼儿就会无所事事,或者打闹。另一方面,教师对表演过于控制,幼儿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跟着教师指挥统一进行表演。由于游戏时间的限制,往往多数幼儿因缺乏参与的机会而失去耐心。

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以下尝试,颇有成效。

一、精心设计,为幼儿创设童话般的表演环境。

道具、场景的提供是表演游戏的物质基础。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表演游戏也一样,不能缺少道具、服装和场景,合适的道具是表演游戏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它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与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游戏情景中进行表演。以往在每次表演游戏前,教师会根据表演的作品来确定需要哪些道具,在指导游戏前还要反复交待幼儿道具的摆放位置与使用方法,幼儿只是被动接受,不利于其主体性的发挥。比如,表演《三只小猪》时,我播放了《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改讲为看。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下,看故事更给人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幼儿看到了三只小猪和大灰狼的形象及动作、看到了稻草的柔软、看到了砖头的坚硬。不仅听到了故事角色的对话,还跟着音乐的情绪体验着轻快与紧张。一遍看完孩子们意犹未尽。

此外,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表演空间和场地。如表演游戏《小熊请客》,幼儿创设了两个场景:大树下和小熊家;当狐狸和第一只小动物说话时,小熊也正在家里打扫收拾整理;当狐狸敲小熊家的门没有回应时,狐狸“生气地”直踹大门,为幼儿创设了童话般的表演环境。

二、建立必要的“表演程序”,为游戏推进创造条件。

表演游戏是依据剧本发挥想象进行表演的,它带有一定的表演色彩,比如角色分配、角色装扮、道具准备、场景布置和出场顺序、台词表述以及谢幕等,这些是表演游戏的基本流程。因此,根据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流程,我和幼儿共建立了游戏的“表演程序”:第一,抓角色特点,放细枝末节。角色塑造是表演游戏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中的难点。要想塑造好角色,重要的是要理解角色,角色的外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发展、情绪情感变化等。人物了解越全面、充分、深入,表现角色时才会更有兴趣、变化和创造。如,故事《小熊请客》,老师说小动物说话的声音一样吗?狐狸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尖的声音,细细地。意在为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角色塑造作铺垫。第二,抓故事脉络,对话复述。故事的表演游戏是剧本。所以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线索。

三、增设技能课程,为幼儿的表演提供支撑。

兴趣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倘若幼儿缺少必要的表演技能,也将影响表演的兴趣和热情。如:表演《小熊请客》时,游戏目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完整地进行表演。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能大胆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学习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经过培养,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更浓,幼儿已能按意愿选择角色,合作游戏能力逐渐提高,会协商,轮流扮演角色。但幼儿还不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表情,幼儿乐于参与创编活动,但还只处于初级阶段,都有待于继续培养。

在表演活动中,孩子们的表演内容是定期更换的,当孩子们对某一个戏剧主题已经非常熟悉时,教师只要出示剧中的几个标志性的场景或道具,他们就能按指定主题进行表演。如,当老师提供树林、房子和三只兔子的头饰时,孩子就知道今天表演的是“小兔乖乖”;当教师提供池塘和小鸭的头饰时,孩子们就会去表演“迷路的小花鸭”。出示一个新的道具促进情节的发展。有时幼儿的表演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出现停滞,老师可利用道具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他们创编新的情节。如在“餐厅的故事”中,教师出示了一根拐杖,让幼儿猜测谁来到了餐厅,孩子们一下就想到来了一位盲人,于是关于盲人走路、点菜、与店中服务员交流这一系列的探索与表演又开始了,使原来的戏剧情节得到了新的发展。

四、加强指导,为幼儿的表演增添乐趣。

有效的指导不仅可以提升表演游戏的质量,也让幼儿切实体验到表演的乐趣。表演游戏在表演时是要根据自己对作品、角色情节的了解,在语言、动作上进行想象、创造,增添改动,所以它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如:表演《金鸡冠的公鸡》时,因为故事里有许多小动物,每一个角色有好几个头饰,孩子们会不时地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有两只画眉鸟,可故事里只有一只”,个别幼儿还会因此与小朋友争论不休,致使游戏无法进行。又如,在表演中最难的就是要记住不同动物的出场顺序。我们发现,有些幼儿由于记不住,就采取跳过的方式,这一点说明幼儿缺乏拓展故事情节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有效的点拨,就是要在孩子的问题情景一旦产生时,老师要能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孩子提出的有两只画眉鸟时,我们就问孩子:“画眉鸟出现过几次,它的家在哪儿啊?”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想到了,有可能是树上,房子等等。由此可以帮助孩子拓展出新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解决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孩子们的表演更加充实丰满。

虽然表演游戏只是一种游戏,但它却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使得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很好发展,让幼儿放松自由的游戏,了解了介入时机后,教师该以何种方式指导幼儿进行表演呢?第一是角色介入,即教师扮演剧中的某一角色与幼儿互动,这种方法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的疆离,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在表寅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回立,也有助于教师较准确地了解每个幼儿的戏剧表达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第二是“坐针毡”,是指教师扮演某一角色制造戏剧矛盾,从而引发幼儿的思考与表达。如在“大树与小鸟”中,教师扮演猎人,引导幼儿一个个向猎人询问,猜测猎人来到森林里的目的,通过不断地问与答,使幼儿对猎人的装束、动作、意图有了深刻的了解,为幼儿更好地把握剧中人物的特点提供了帮助。

简而言之,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丰富多采,尤其表演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是幼儿园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再现该文艺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除了扮演角色之外,还有歌舞、打击乐等自娱自乐的形式。选择表演游戏作为发展幼儿创造力的载体,是因为其内容广泛,种类多,材料广,具有调动幼儿想象空间和可创造因素,有随意和非现实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幼儿园教师应更好的指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总结:幼儿园童话剧表演指导策略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总结:浅谈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指导策略

童话剧是幼儿喜欢的文学样式,它独特的艺术形式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幼儿的童话剧表演呢?我认为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幼儿通过“模仿表演”的方式进行指导

小班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作复杂的理解分析,只能从事物的表面去理解。他们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我在指导小班幼儿表演童话剧时,虽然用语言一遍遍的指导孩子怎么演,但是始终发现孩子进入不了角色。

我发现小班幼儿在看一些动画片时,会模仿动

画片里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我抓住幼儿爱模仿的这

一特点,采用通过“模仿表演”的形式来指导幼儿进行童话剧的表演。这里模仿的资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网络视频。比如在指导小班幼儿进行童话剧表演《拔萝卜》时,我先在网络上找到《拔萝卜》的表演视频让孩子们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对故事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会不自觉地学习和模仿人物角色的语

言和动作,并运用到自己以后的表演中。二是来自教师表演。在幼儿表演前先由教师担任角色进行表演,幼儿在观看老师表演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老师在表

演这个角色时是怎么做的,对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上下场的路线、所站位置等等都可以从中得到学习。通过模仿老师的表演,促进了幼儿的表演能力。

二、中班以“分段指导”的方式进行指导

中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教师应抓住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在指导幼儿表演时,采用“分段指导”的方式。

例如:在指导童话剧《三只蝴蝶》时,我把故事内容分成三段,第一段三只蝴蝶在花园里快乐地玩,第二段下雨了三只蝴蝶寻求花朵避雨,第三段雨停了三只蝴蝶又快乐地玩耍。在进行第一段表演时我让孩子想象自己就是一只蝴蝶,自己会怎么玩,老师让幼儿发挥想象,并在音乐背景下做动作。第二段是童话剧表演的重点,我先教会幼儿角色之间的对话,接着让幼儿学着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在学会对话的基础上让一组幼儿表演红蝴蝶,一组当黄蝴蝶,再由一组幼儿扮白蝴蝶,红花、白花、黄花、太阳公公、雨等都可根据需要,让若干幼儿分别担任。在这种表演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台上或台下的感觉,一些胆子小的孩子能够比较放松地进入角色。

三、大班以“小组表演”的方式进行指导

大班幼儿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较有“主观”,幼儿已经具备了合作表演的能力,在童话剧活动中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目的性和组织性。教师应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采用“小组表演”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请小朋友根据故事内容的发展进行表演。

如:故事《金色的房子》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有一座金色的房子,小动物们很想进房子却遭到女孩拒绝。后来,小女孩看到草地上小动物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后,知道了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拥有快乐。在讲完故事后,引导幼儿讨论作品中角色的情感变化,从而帮助幼儿把握角色性格发展的线索。在这里讲评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为同一角色的幼儿提供互相交流和影响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表演能力。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童话剧表演时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要充分发挥幼儿在表演中的主体作用,

让幼儿在童话剧表演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3:在表演中深爱各自角色幼儿园老师教学经验

在表演中深爱各自的角色幼儿园老师教学经验

前几天当我拿到**年十月份的《幼儿教育》期刊时,我随手一翻,就看到了在教育经验的一栏中,有篇文章的题目很有趣,题目是《从“大灰狼”到“灰太狼”》,一下字就想到了卡通动画中的角色,那时,我就在想“大灰狼”怎么会变成“灰太狼呢?他们两个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带着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那一页,最终找到了答案,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写于江苏省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一位老师,由于班里举行庆“六一”的亲子活动,朱老师编排了一个《小兔乖乖》的童话剧,由于要分配角色,朱老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对孩子进行了一番分析后,大家都有了各自的角色,这时,只有杰杰对自己扮演“大灰狼”的角色而感到不满,原本以为老师借来大灰狼的服饰,孩子会喜欢这形象的角色,但却出人意料,杰杰不但不喜欢,还继续坚持不要演大灰狼,从孩子的话中知道,孩子不喜欢大灰狼,因为它是大坏蛋会吃人。后来,经朱老师的改编,把童话剧的题目改成了《喜洋洋和灰太狼》,故事内容一样,就是名称改变了一下,这次,老师不再分配角色,而是从分析人物入手,问起孩子们最喜欢谁。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没有一个喜欢灰太狼的。在朱老师的带动下,问起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你们觉得灰太狼有吗?”孩子们都纷纷举手了,原来,灰太狼最喜欢听她老婆的话,每次抓羊,都会想出很多办法,虽然没被抓到,但他还是坚持着。它的优点顿时被班里的孩子所认可,这时,杰杰似乎领悟到了什么,终于同意了这个灰太狼的角色,但他坚持演不要吃羊的狼。就这样,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尽情的创造,赋予了童话剧更多的元素和意义。在演出那天,连杰杰的妈妈也想不到孩子会表演的这么棒。看到这里,我也深为他们的表演而感到开心、快乐。

从中,我看到了这位老师的用心所在,在表演中她寻找到了一个让孩子喜欢表演角色的方法。其关键在于让孩子理解这个角色,大胆开心地去表演,而不是刻意让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倘若老师给孩子分配到哪个就让他表演哪个角色的话,这样只会太拘束于幼儿,因此,就会出现孩子争着、吵着要去演大家喜欢的角色。当然,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故事,都会有两个正负角色,这样才能衬托出主角的品质。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要打动孩子,让孩子心服口服的接受自己的角色,只有通过老师的开导或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只有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去探索了,他们才会发挥出角色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