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认真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总结:认真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1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总结:认真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幼儿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形式、途径。

一、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从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动的安排,都需要我们精心地设计和安排。区域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每一个区域设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促进幼儿某些方面的发展。区域设置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让幼儿掌握有规律的活动安排。要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区域设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动一时兴起而设置区域。区域活动的设置要能成为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给幼儿机会来自主地决定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我遵循《纲要》精神,从幼儿的实际和兴趣出发,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主题活动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游戏活动环境,开设了“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阅读区、涂鸦区、娃娃家,音乐区”等,并给这些区域起了幼儿易懂的名字,如;“玩具吧、动动手、淘宝屋、想一想、试一试、小舞台”等。创设的这些区域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投入了相应的材料,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保证每天游戏活动时间,并随着活动的开展根据幼儿活动的效果不断去补充或更新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区域是自选活动,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他们可以轻松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幼儿的意愿、兴趣可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极大调动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操作摆弄、动手、动脑。精心设计、安排布置的区域为幼儿创设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极大的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同时更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其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而定:

各个区域中材料的选择与提供,要与其特点、范围以及目标相符合,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要避免材料投放的随意性、盲目性或无目的性。我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注意力差。活动开展中我发现我班大多数幼儿对美工区很感兴趣,他们在里面任意涂鸦、玩橡皮泥、粘贴等等,但是也发现他们持久性差、手眼不能协调一致;小肌肉群发展缓慢、社会知识经验欠缺等等,而美工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坚持力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因此我也将美工区作为一个重点区域来设置安排,在设置面积上相对其他区域要大一些,重点对美工区进行观察----记录---反思---实践---总结,从而使我在区域游戏活动经验方面得到了不少的启示。

美工区的教育功能是由美工区活动材料来承载的。这样,美工区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的教育价值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美工区活动开展初期我为区域投放了大量的材料,我想丰富的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因此在投放了美工区基础材料如: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橡皮泥、各种彩色纸、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等的基础上,又大量的投放了各种动物、水果小模型(塑料)、画板、画夹、勾线笔、画纸、小印章、花纸、各种即时贴;还有各种半成品如“用于幼儿连线、涂色的模拟画”、“用各种硬纸板做的水果图形”、“裙子、衣服”、“自制玩具”等等,尽我所能的为区域增添材料。每次活动幼儿看到花花绿绿的这些材料高兴得不得了蜂拥而至,由于平时我们对幼儿的常规训练比较重视,虽然材料多、人相对也多,但幼儿活动秩序还是很好的,玩过后材料整理的也较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确发现“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来讲为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大都是我精心准备的,当然希望幼儿多玩、充分地玩,以使这一材料尽可能多地被利用。同时我也知道要善于深入发掘、利用现有材料的潜在价值,但的确有的时候,按着常规的玩法,幼儿玩了几次后,便对这一材料不再感兴趣了。如: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新投放的材料刚开始时幼儿很是喜欢,都争抢着来摆弄它,可慢慢的来的幼儿少了,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碰了,我就随时忙着准备新材料。频繁地更换材料,抱怨幼儿的注意转换太快,操作活动持续的时间短。对此我显得很是无奈,有些不知所措。我也知道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除了会增加我的工作量外,还反映了教育资源的低效率利用。

为此我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反思、思考、总结,如果材料本身没什么问题的话,应采取正确的处理策略。

如:我设计了一个串珠子游戏,在刚刚投放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去玩过,过了几天就没有多少人去了。于是我注意观察到他们串珠子长短不一样,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我就问:“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引导他们去观察,他们发现有的穿的紧,有的松,当他们发现这个秘密之后,马上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我又问:“除了这个原因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接着又有人去串珠子了,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说因为有的珠子大、有的小、有的穿珠子的线长、有的短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提高了玩法的难度,或变换引发新的玩法,重新唤起了幼儿的注意。

如:阿峰很认真地在穿木珠。由于他手上的线有一个头掉了,软软的的线怎么也穿不进去。我在一旁看着没说什么,只是朝他笑笑。他试了四五次,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把线的另一头提起来看,继续穿,终于成功了……;还有的幼儿珠子穿了很长当他高兴地把它提起来时珠子却全掉了下来,原来有的线的尾巴上没打结,有的打了结可结很小,而珠子孔却很大,这时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引导他自己去发现原因。吸取教训,当他穿了一大串,就及时鼓励“你穿了这么多呀!真象一条项链。来,借给代老师戴一下好吗。”当珠子戴在我的的脖子上时,孩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多得意了!当看到幼儿的操作失败时,我没有马上去纠正,而是耐心地等待,用微笑去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最后,当他的成果挂在脖子上与其共享成功的快乐,这对幼儿又是一次莫大的鼓舞。通过以上由材料的玩法引导到对材料特征的认识探究上所采取的方法,不仅可使幼儿学会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深入认识与玩法相关的一些材料特性,使幼儿对有关该材料的知识有更多的体验认识,从而较充分地发掘、利用了现有材料的教育价值。也使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再如:幼儿对涂色很感兴趣,可对水彩笔的运用方法掌握不好,当他们发现用水彩笔涂色时纸很容易破,就不再选用水彩笔涂色了。还有我为他们准备了很多半成品的硬纸板水果图形,本意是想让他们描外形、涂色,可是他们控制不好硬板纸,描图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因此对此也失去兴趣,对那些连线拼图画画等更是如此。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小印章、粘胶贴、撕纸、油画棒、彩色纸、橡皮泥、花纸等这些材料却很感兴趣,他们用油画棒涂色、用粘胶贴粘画、用小印章印画、用小手撕彩色面条、撕花纸上的棒棒糖、小熊、用橡皮泥团、揉、捏包子、饺子,再用模具印饼干、动物等等。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及时进行了调整,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合幼儿的才行,因此不再只注意把眼光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见的空间环境变换上,而是避免材料的简单重复,缺乏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区分。材料、玩具本身会给幼儿某些线索,暗示玩具的完法,幼儿自身能力及对材料玩具的理解会产生不同层次的游戏行为。因此我们要使材料具有层次性,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本学期对材料的投放上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1、活动的材料应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能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提供具有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层次性的材料。

3、要结合近期的主题活动内容、教育目标来创设环境、投放材料。

以上原则充分尊重了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关注幼儿活动时的兴趣、活动的持续性、是否掌握了材料的运用方法、在游戏中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具体的一些问题,这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实效性,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再如:叶江浩取了一小块橡皮泥,拿出泥工板玩了起来。他先把泥掷了一会儿,使劲地把泥掷了几下后,觉得不是很粘手,就取出了一块泥防在了手心里搓圆,搓了几下他觉得满意了,于是放在泥工板上搓长条,他两只小手的手心使劲来回搓了几下,觉得一边有点粗,并在粗的这边再搓了几下,觉得满意后就给它团起来,然后竖着给它站立起来,在我们成人的眼里可能他做的什么都不像,可孩子们却说出了它像许多什么什么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我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落在孩子“做得怎么样”、“像什么…”上,而更多地是再关注孩子“是怎么做”的,他是否掌握了材料的运用方法才对。

因此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的教育价值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还考虑到软硬材料的搭配。如:软材料,在美工区、建筑区都铺上了地垫,当幼儿进入到这些区域时有一种舒服的感觉。硬材料的投放科学,美观、合理,富有教育意义。另外我从本班幼儿整体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幼儿个体的个性发展,个体差异上出发,我个人总结出从“低起点、慢速度、多落实、高效率”着手,“不求“物”多,只选择那些适合幼儿的、幼儿感兴趣的、对幼儿发展有实效性的材料及活动形式,“低慢多高”的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要使活动取得实效必须师、生都参与其中,且进行有效的互动,

要使区域活动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就必须积极地参与其中,且师幼相互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区域活动开展时,幼儿可以主动学习和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幼儿可以从与他人的相互交流中、从对目标和事件的直接体验中,以及从对经验的逻辑思维中获得知识。教师则是提供有助于幼儿获得经验的环境,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过程,聆听幼儿的想法,帮助并引发幼儿思考,通过提出适当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去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提问是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所做所想为前提的,而非生硬地主观地介入,所提问题一定是从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中产生出来的。尽量避免用下达任务的方式发问,如“按照颜色来分”“用数字来表示”等,最好是以启发式方式来提问,如“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给我演示一下好吗?”等。在区域里我们充当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是和幼儿平等的交流对象。另外要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必要时教师要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激励、扩展活动。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与幼儿交流。只有这样,才可能与幼儿产生积极且有益的互动。

如: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班幼儿年龄小,活动时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和他人交流,玩橡皮泥自己一个人玩,一个人在那粘粘贴贴,可是不一会就不想玩了,活动持续时间很短,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我会适时介入,“你的包子、饺子做的真好,教教我好吗?”幼儿兴趣会被再次调动起来。或在他们做了很多包子、饺子时我会引导“我们把这些东西送到娃娃餐厅去好吗?”还有做的漂亮的裙子、衣服、帽子、腰鼓、沙锤等也鼓励幼儿送到表演区去表演,自制的玩具也放到了玩具吧里…..。这样幼儿、区域间都互动了起来,幼儿再也不是独立游戏,而是相互交流配合、互相帮助。区域之间再也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使得活动区域内容更加丰富,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在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坚持力、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活动我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常规培养是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帮助一些幼儿选择活动内容外,还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重要、个别指导。给每个幼儿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尤注意对活动进行有效的总结评价,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评价主要以区域活动之后的讨论或谈话方式进行,要留出一部分时间与幼儿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我引导幼儿回忆刚进行的活动,让幼儿以各种方法再现相应的活动经验。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描述来总结幼儿获得的关键性的经验,并选取典型的事件和经验,结合幼儿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帮助幼儿学习和体会如何更好地使用物品和材料,如何更有效地选择活动和解决问题。要尽可能给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且对幼儿的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而不单单是说一些“很好、很棒”等简单的语句。

如:只要幼儿一动手画画,我就认真地对其欣赏,给予真心的称赞,于是幼儿一画起画来浑身是劲,乐此不疲。我还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展示板,隆重的推荐幼儿的作品,及时地介绍有创意、有特色,有进步的幼儿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每次幼儿完成作品后,都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互相观赏和介绍。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提升自我感觉,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还经常开展一些绘画比赛活动,并给予“帖笑脸”作为奖励,每个孩子都有个获奖的理由,如“颜色奖”、“图形奖”、“涂色均匀奖”……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兴致盎然,绘画技能也逐渐得到进步。再如:在画太阳活动中,我提出问题“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我们以前吹泡泡时发现太阳光还有什么颜色呢?”使幼儿了解太阳光有七种颜色;当幼儿了解了的时候,我及时的加以肯定,结果就发现孩子们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我又提出问题:“太阳是圆圆的脸吗?我们怎样打扮太阳呢?”孩子们开始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上面添画上花边就像花朵的花型脸、或加上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等等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样子。虽然他们画的只是简单的图形但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做画,而且画得非常开心,还添画了草地、花朵。在互相观赏时,孩子们喜形于色,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互相评论着墙上的作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孩子们的进步由衷的感到高兴。

另外我对每日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都有记录,记录所观察到的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根据这些记录再对照着预先设定的目标来评价区域活动的结果,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按领域或按幼儿发展的方面分成具体的内容或指标,相对应去评价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情形。从平常区域活动的经验中总结、探索一些其他的评价方法:如区域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是通过自我的评价和反思来解决。不管是什么方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思区域活动,找出在安排、组织、指导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避免和改进。

另外在开展区域活动开始时我便把“区域游戏活动的常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良好的常规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游戏,但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则。此外,逐渐培养幼儿爱惜玩具材料,活动完了,会收起来放回原处。不仅做到整洁有序,而且学会合作、分享、轮流、等待不争抢、……。虽然我班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作品显得很单一,幼儿间相互模仿,动脑、创新不够;在游戏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我们准备的材料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等等,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幼儿在愉快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我相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随着游戏活动不断的深入开展,也通过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一定会使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真正的能收到实效,使得我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水平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总结: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总结: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区域游戏是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一,区域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区域活动的需要,还有益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探索来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可以起到培养良好情绪、形成一定行为习惯、促进幼儿活动能力提高的作用。区域规则作为教育手段,可以起到规范引导行为方向,促进幼儿活动质量,提高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作用。因此,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不仅影响幼儿的社会性适应,也将影响一个人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我们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将有助于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比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较差,区域游戏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好奇心强,随意性大。作为教师,要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的各项技能,因为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对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呢?

一、利用各种标记图,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他们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动,因此,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耐心。小班孩子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不喜欢硬性的说教,比较青睐于用实物的方式理解事物。玩游戏时,孩子心里知道规则,但常常会忘掉规则。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利用各种标记图为媒介,让标记图和孩子们说话,让他们在和标记图的互动中,以愉快自主的方式,比较轻松地接受和理解游戏规则。如:在开展阅读区游戏时,我们和孩子一起商讨制定需要遵守的规则与要求,并根据大家讨论出的这些规则要求,老师再和幼儿一起用图片的形式将这些规则一一画下来。如:画一张张开的嘴巴上打一个叉叉,代表“不要大声说话”;在一本书的旁边画一只手,代表“一页一页翻看”……这些图片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由于这些规则是孩子和老师共同讨论、制定出来的,因此幼儿更容易理解,并且更乐于接受。这些温馨的规则图片张贴到相关区域后,幼儿时刻都能看到,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游戏规则,而且美化了区域环境,给予幼儿随时必要的提示,让幼儿遵守规则变得自主,遵守规则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了。

一般的区域游戏时常受投放材料、场地布置等限制,因此都有规定参加的人数,而小班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特别严重,不管别人是否已经在这个区域玩了,这个区域也已经人满为患了,还是喜欢一窝蜂地去争抢。如:在“玩具大家玩”的主题中,我们开设了“卡通尼乐园”游戏区,并在该区域中投放了很多玩具,有毛绒的、遥控的、电动的、充气的、拖拉的、上发条的等等。这些玩具有的是小朋友自带的,有的是幼儿园提供的。种类繁多的玩具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每次玩区域游戏时,孩子们总是一窝蜂地往“卡通尼乐园”游戏区挤,时常是人满为患,也是场面最为混乱的地方(玩具扔满地、玩后不会送回家,玩玩具时有的孩子不会轻轻拿、轻轻放,争夺、独占、损坏玩具的状况时有发生。)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一些游戏标记图,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明确游戏规则,学习爱护玩具、“玩具大家玩”、自己收拾、整理玩具等,体验游戏的快乐。如:为了让幼儿明确“卡通尼乐园”游戏区的参加人数,我们就在“门口”粘贴了几只小脚印,并告诉幼儿:去“卡通尼乐园”玩的小朋友必须把鞋子脱了放在上面,如果小脚印上放满了鞋子,其他孩子就不能进入“卡通尼乐园”玩了,这样一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游戏区人数的规定问题。每当有孩子不脱鞋子或还有人要进入该区域玩的时候,其他孩子就会提醒他:“你不能进来了,没有小脚印了!”针对孩子在游戏中乱扔玩具、不会轻轻拿、轻轻放,争夺、独占、损坏玩具等状况,我们一方面及时给予制止、引导、教育,另一方面运用标记图给予幼儿正面引导。如:将班中孩子一起友好地玩、会合作玩玩具、游戏结束后一起收拾玩具等画面打印出来后张贴在游戏区,以暗示、提醒孩子向他们学习,让幼儿在与标记图的互动中理解游戏规则,并逐渐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习惯。

各种标记图的巧妙运用,让我们教师省去了不少苦口婆心,同时还帮助幼儿理解了游戏规则,使幼儿遵守规则变得自主。

二、采用多种指导策略,促进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每一个幼儿的动向,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对那些表现好的或者是有进步的幼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摸一摸他的头,投以赞许的目光,或翘翘大拇指,给他额头上贴个小五星等,以进一步提高他的积极性。如果哪个孩子违反了规则,则应马上提醒他,引导他注意规则,鼓励他向旁边的好榜样学习。通过指导,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每一个孩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及坚持性都比较差,尽管每次玩区域游戏时,我们都反复强调规则,幼儿也明确了要求,知道该怎么做,但在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因此,如果我们在指导幼儿玩区域游戏时能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加强对幼儿具体行为的指导,不断地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那么,幼儿的规则意识一定能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得到强化。例如:玩区域游戏时,要求幼儿安静地进行活动这一点,小班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往往会将之抛于脑后,对此,我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吵吵闹闹的声音偷偷录制了下来,游戏结束讲评时放给他们听,让大家听听这是什么声音,这样的声音大家是否喜欢听?很多孩子在听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捂住了小耳朵,我顺势问他们为什么要捂住耳朵,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太吵了!太吵了!”“我的耳朵不舒服!”“吵得我的耳朵都快聋了!”……我告诉他们:这个声音就是我们小朋友刚才在玩区域游戏活动时发出来的声音,由此帮助幼儿明白大声说话、吵吵闹闹的声音不好听,同时向幼儿讲解噪音的危害及安静环境的好处,让幼儿知道自己以后玩区域游戏活动时应该保持安静。幼儿在游戏时,为了让他们能较好地控制音量,我们在指导时对孩子进一步提出要求。如:讲话时只讲悄悄话,如果是和旁边小朋友交流,声音只要能让他听清楚就够了,不能给其他人(包括老师)听到。有了老师的这些具体到位的指导要求,幼儿做起来就容易多了,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小班孩子易记易忘,有时我们在观察指导幼儿游戏中发现一些好的言行想让他们在讲评时讲给大家听,但是真的请他们上来讲的时候很多孩子却显得很茫然。他们往往讲不清、记不住自己刚才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语。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幼儿游戏情况随时用手机及时拍摄录像或照片,讲评时,就借助录像、照片等媒介,引导孩子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X小朋友是怎么玩的?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帮助幼儿回忆、讲述区域游戏活动中的情况,并正面引导孩子向录像、照片中的孩子学习,模仿他们好的言行表现。在评价过程中再次强化规则要求,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可见,如果教师在指导幼儿玩区域游戏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仍将努力而为之,逐步培养和监督幼儿遵守规则,以增强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3: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交往能力培养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交往能力的培养

个案背景(个案资料):

果果,女孩,四岁半,独生女,性格内向。

现状分析:

果果,在幼儿园不爱说话,特别是老师在问他问题的时候从来不回答老师的问题。无论老师怎么样问问题,果果就是一问三不知,不仅不回答你的问题,而且还喜欢把自己的脸转到一边,通过了解,我们知道了果果爸爸妈妈上班比较繁忙,果果是奶奶带着长大的。平时在家果果的奶奶很少喝果果交流。

观察实录一:

这学期刚开学的一天,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来到了幼儿园里,每位幼儿都要向老师打招呼问好,前边的几个小朋友都向我问好,只有果果没有。我说:“果果,早上好孩子!”果果就把头转向了一边,果果的奶奶看到了这种情况,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就对我说:“季老师,这孩子在家还挺开朗的,挺皮的,一见外人就有点不想说话了。”我说:“没关系慢慢来呗。”奶奶说的话听了几遍才明白,因为奶奶说的话都是方言。

随后孩子们进入区域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进行操作,我看了下果果,只见她站在益智角,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去选择哪一个,之后她锁定了纸杯电话,她拿起纸杯电话观察了一下,左手拿一个右手拿一个,没几分钟她就把纸杯电话放了下来,又地拿了一个七彩板开始操作起来。这时旁边的两个个小男生也在玩和她一样的七彩板,只见旁边的两个小男生讨论着、交流着,只有果果一个人一点声音都没有。我悄悄的来到了他的身边,轻轻问:“果果,你玩的这是什么呀?”他看了看我,又把头低下,什么也不说了。

案例分析:

果果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很少听到她和别的小朋友交流说话的声音,学习活动中也很少发言,极少参加语言互动,两个原因:

一个是个性的胆小,平时奶奶带的比较多。

二是平时和家人都是用方言交流,果果的奶奶方言特别重,不太会用普通话交流,造成了和小伙伴语言交流的障碍。

策略运用:

我开始注意这个胆小不爱说话的果果了,我也知道不论在这个孩子身上运用什么方式方法,都不能着急,因为孩子胆小的性格导致这个孩子很敏感,不爱交流说明孩子缺少心灵上的关爱。

1、在平日里,我每天都会多和她用普通话聊一聊,和她沟通时我讲话都很慢。

学习活动和角色游戏中我注意引导她用普通话表达一些事件,逐渐让她消除了语言交流障碍。

2、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以兴趣点为突破口转移幼儿的情感,知道果果非常的爱画画,而且每次画画都十分认真,也非常好看。

3、家园紧密配合,我与他的父母商量,让他们尽量多与果果交流,能让他交流的过程中能保持高兴情绪。不要让他感到孤独和焦虑。

观察实录二:

角色游戏开始了,今天果果选择了自由人,她先拿着一个购物袋,一个人走来走去看了很长时间没有买一样东西。这时,销售员欢欢主动上前去问:你要买什么?果果没有说话,拿着袋子走开了。整个游戏中果果拿着购物袋一个人转来转去,不买东西也没有和同伴说过一句话。结束音乐想起时,果果很快的把购物袋叠放整齐的挂在了挂钩上。

案例分析:

下午角色游戏时果果听到放音乐然后把购物袋叠好放回原处,这些都说明果果的有自主收拾东西的意识,可是在扮演自由人的角色中,可以发现果果不爱和同伴们交流,也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去交流。

策略运用:

1、爱心交换信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果果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她交流得多了她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句惊人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

2、多鼓励她,激发她和别人交流的愿望,让她明白有些事情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要通过交流,体验一起=合作游戏的快乐。我还特意去找果果共同完成一些操作活动,让果果明白合作是件愉快、

观察实录三:

今天的角色游戏中,果果选择了加工厂的工作,制作彩蛋。因为画画本身就是果果的强项,只见果果自信满满的拿着画笔,画了起来,像模像样的制作起来,看着她的一个个成果,心里美滋滋的。这时,养鸡场的老板陈春宇拿来了没有加工的蛋,陈春宇说:“今天的生意太好了,加工好的鸡蛋都卖光了,麻烦你们把我这些鸡蛋加工一下,一会我来收哦,谢谢了。”果果看着陈春宇脸带笑容的说了句:“好滴,老板你放心吧,这些我都做好了,你拿走吧,你把没加工的放这里吧,我来加工。”在制作期间,我发现果果自言自语的说:“要不要换一个材料来装饰呢,我来去找找........”

案例分析:

果果已经愿意和别人去交流了,虽然这次是陈春宇主动去和果果交流的,但是能看出她现在慢慢的喜欢和别人去沟通了,这一点真的让我感受到了果果的进步。后面果果在加工鸡蛋中想到了换一种材料,可是这时的果果并没有去和旁边的小伙伴商量,只是自己一人自言自语,这一点说明果果的主动性还不够。

策略运用:

1、细心发现亮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2、用耐心期待蜕变:

果果的性格转变了,变得稍微活泼开朗了一点,但他的主动交往能力和主动表现能力还较差,因此幼儿的这样的转化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步效果:

果果的性格转变了,变得稍微活泼开朗了一点,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果果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但是果果在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还需加强,集体活动时不敢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游戏时不愿意当领导者,总爱躲在别人的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面对困难时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过的玩具、游戏。在活动总选择比较容易的项目,逃避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活动,等等。

观察实录四:

通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现在果果每天来幼儿园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了,这一点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今天下午我们开展了角色游戏,游戏开始前,我和小朋友们商讨了一下上次玩角色游戏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讨论最后,我邀请了果果来说一说自己上次玩角色游戏时遇到的困难,她说:“上次我的角色是奶牛加工厂的加工人员,我在制作牛奶的时候,发现牛奶洒到了地上桌子上,孩子们纷纷讨论着,孩子们带着自己讨论的方法进入了游戏,今天我特意观察了下果果,只见果果选择了有机蔬菜店的收银员(收银员有两个),果果穿上自己的服饰,就在这时出现了一点小插曲:衣服后面的带子她扣不好,于是自己尝试了很多次,可是依旧扣不上,我看着她有点着急了,可我还是没有上前去帮助她,只见果果看到旁边的另外一个收银员正在扣自己的带子,她认真的看着,自己尝试了两下,最后还是自己扣上了,接着就是两个服务员分工的环节了,只见果果拿着扫码机,看样子他很想扫码收钱这个工作,另一个服务员也很想扫码收钱这项工作,都不是太愿意去理货、宣传这项工作。这时两个孩子争了起来,可是果果本身就是内向胆小一点,只见另一个服务员就要获胜了,果果很委屈。这时我以小顾客的身份走进了有机蔬菜店,这是我那了一个萝卜,问:这个多少钱啊?两个服务员一起说起来,于是我说:你们到底谁是收钱的呢?他两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是我、是我、是我。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说:这样吧:小顾客来时服务员应该说的话,你两谁说的好,谁就去做扫码收钱的工作。于是果果很自信的说出来了。另外一个服务员,默默的走到了货架旁收拾起来。这点让我非常开心,果果在公平竞争中获胜了,我悄悄的给果果竖起了大拇指,只见果果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案例分析:

游戏开始前,我让果果说说自己的困惑,就是想给她多一点的机会再集体面前大胆说话。游戏时因为这是果果第一次当服务员,自己也做了一点准备,虽然在自己扣带子的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但是还是自己解决了,当然我多么希望她主动地去请教别人,多喝别人沟通,她看着别人主动学习这一点非常好,他看着别的小朋友,在自己尝试很多次后,最后还是成功了。在后面的角色分工中也出现了问题,可是这次需要她主动去沟通、商量时、她还是犯了难,她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争辩,这时我介入了他们,只是想让她知道自己很棒的,因为一开始我就知道果果很相当售货员,上个礼拜活动结束后,她主动地自己学习了很长时间售货员应该说的话。这时个小小的竞争我想让她知道自己是很棒的,获得自信。

策略运用:

1.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放手培养,帮助孩子学会竞争。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的、非常自信的。老师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帮助孩子在某个领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另外,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如:在角色游戏时,我不失时机的表扬他,每当他得到表扬时,他总会流露出一股很自豪的神情。慢慢地,其他的小朋友也对他刮目相看了,获得自信。

2、鼓励教育孩子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享受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孩子总是希望受到大人的夸赞,我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无论果果做什么事,善于对他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还充分利用各种途径,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使孩子多获得成功,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3、正确评价孩子。

如果孩子从老师那里常常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相反,如果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时否定的,孩子的行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训斥,他便感到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行为变得无所适从,畏缩胆小,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因此,我用积极的、肯定的态度来对待果果,对他有进步的行为表示肯定,并让家长对他的好的行为也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现在,我开始发现他的眼神里渐渐没有以前那种畏缩的神情了,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的笑声也越来越响亮了。

观察实录五:

通过这段时间在角色游戏上的观察,我发现果果敢于大胆尝试自己没玩过,而且都是自己很感兴趣的角色。

今天开展角色游戏时,后来的两次角色游戏我明显的发现果果的合作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一次是果果选择了奶牛加工员这一角色,在加工牛奶的时候,因为装奶自己一个人很难操作,于是果果和另外一个加工员商量了一下,两人一起合作完成一杯杯牛奶,第二次果果选择了奶牛场的老板,她不但热情的招待着自己的顾客,在看到没人时,她还主动和旁边另一个工作人员商量怎样去宣传,后来他们商量决定要去问一问别的班级老师需不需要牛奶。就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班在游戏结束后,决定在下一次的角色游戏中增添送牛奶这一角色。

案例分析:

从近两次的角色游戏观察,果果真的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从一开始的不爱说话,到现在的能主动和别人商量事情,主动选择自己喜欢,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去做,而且在第二次她选择奶牛场老板这一角色游戏中还生成了一个新的角色,这都是我没想到的。

策略运用:

教师要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众所周知,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因为在角色游戏开始前,幼儿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商量游戏的内容,分配角色,规定角色规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在游戏进行中,幼儿必须注意他这个角色和别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以保持双方的协调一致。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越轨”行为时,别的幼儿就会加以提醒,并“强令”其纠正。幼儿就是在相互监督中训练自己的交往合作行为,并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整个游戏过程的需要。

教育成效:

最近果果开始越来越活泼可爱,也喜欢和老师小伙伴交流互动,由原来的沉默寡言到倾听小伙伴的交谈再到参与同伴的游戏,经常听到他开心地和小朋友说话。随着时间的流逝,果果交流的问题得到了改善,看到他一天天在进步,看到家长眼里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的心里感到了无限的欣慰。

教育反思(教育启示):

其实,在教育上,老师只要能做个有心人,关注每一位幼儿,我想,再难教的孩子也会教得好的。通过对果果的引导教育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只要抓住了孩子的兴趣,以孩子的兴趣点做为突破口,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听话、那么的可爱,那么的优秀!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去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兴趣点。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同伴、老师、父母亲的关爱,感受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拉近了和周围人的距离,建立与他人交往的自信心,木然的表情脸上在已渐渐淡去,灿烂的笑容悄然挂上了果果的脸。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篇4:幼儿园区域游戏随笔:今天谁来玩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幼儿园区域游戏随笔:今天谁来玩

连续几天,区域游戏中的建构区都人员爆满,常常超出规定的6个人。大家都对游戏同样地充满期待,而参与人数又是有规定的。既不想浇灭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又不能制定了规则而不去执行,正当老师都左右为难时,这群聪明懂事的大班孩子们,让我看到了他们自己的不同解决方法。

第一天,老师刚说完“开始”,建构区里一下子挤进了8个人。孩子们自己嚷着“人太多了人太多了”,而后其中几个孩子开始说道“晚来的人去选别的游戏”。最晚来的力力听到后主动离开了。而这时矛头一致指向了第七个来的豆豆,豆豆涨红着脸,一个劲儿地说“我没玩过这里呀!”其他人齐声说“我们也没玩过呀,那你明天来玩呢!”豆豆憋了半天的“小金豆”终于掉下来了,但还是不肯走。正当我都在发愁怎么办的时候,钰钰主动说“那算了,今天我让他吧!”说完,主动离开去看书了。今天,钰钰的表现让我和其他孩子一同看到了什么是“谦让”。

第二天,尽管之前的谈话中已经强调了关于建构区的人员要求,但这次还是涌进了七、八个孩子。大家也说不清谁先来谁后到,也都不肯定让。这时,经常做小老师的辉辉提议道“我们来点兵点将吧”,其他孩子一直同意。点了两圈,两个被点到的孩子尽管有些不太开心,但还是“愿赌服输”了。最后一次竟然点到了辉辉自己,只见她爽快地说“好,我离开”,说完,潇洒地去玩其他游戏了。我想,这一次,这群孩子的集体表现,证明了什么叫“遵守规则”。

到了第三天,老师依然没有介入,只是在旁观察者,但我没有再看到建构区里因为人数超员而再起*x。我想,或许是因为在这两天的游戏讲评中,有些孩子知道了“玩过这个游戏的人可以去试试别的游戏”;或许是有些孩子明白了“像钰钰那样互相谦让真棒”;也可能有些孩子发现“那个手工小闹钟我还没做过呢,快去做一做带回家”;或者有些孩子理解并督促自己做到了“这里人满了就去选其他游戏吧”……不管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原因,我看到了孩子们在这一个片段中的成长,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想法触动着我,也影响着他们自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圆满地解决了“今天谁来玩”这个问题。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