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延伸角色游戏别样美景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结:延伸角色游戏别样美景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1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小结:延伸角色游戏别样美景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娃娃家”是他们所喜欢的一项角色游戏,这项角色游戏的特点在于有助于幼儿在

这个游戏中体验角色,在自我成长与角色体验中提升个人的素养。例如广受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娃

娃家,但是传统的娃娃家不论是环境创设还是游戏形式,都比较单一,没有全面调动幼儿的能动性。在

此结合我在构建“娃娃家”角色游戏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索,以构建幼儿

所喜欢的“娃娃家”区域游戏活动。

明辨之:云在青天水在瓶――现状思考

小班开学伊始,我就精心创设了娃娃家这个区角,里面有丰富的成品和半成品,但是我在实际的观察中

发现,每次角色游戏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娃娃家进行简单的切水果蔬菜的活动,其他幼儿也没有投入过

多的注意力。

这一天我又看到童童和牛牛在娃娃家进行活动,牛牛拿着蔬菜说:“给娃娃吃点东西吧。”童童把娃娃

带过来,牛牛说:“蔬菜还没有切呢?”牛牛去找切蔬菜的工具,找完工具又找锅铲去“做菜”,比较

简单的游戏,两个小朋友手忙脚乱,正在“做菜”的时候,牛牛很快被边上正在玩其他区角活动的小朋

友喊了过去,这时只剩下童童一个人,童童一个人忙着给娃娃试衣服。很快区域自由活动的时间结束了

,娃娃家区角显然受到了冷落,没有得到幼儿的强烈反响。

慎思之:站在天平的两端――深度分析

我对于上述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娃娃家角色游戏游戏成效不高的原因,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一是环境创设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娃娃家的环境创设方面没有足够吸引幼儿,仅仅靠放一些材料,有些

幼儿还不会进一步开发这些材料。

二是小班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比较匮乏,所以导致了在游戏过程中游戏经验的缺乏,导致游戏过程中比

较单一和简单。

三是教师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也稍显不足,教师一般是仅仅作为观察者的角色,有的教师会使用指令式

,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的单一形式也导致幼儿动手能力和思考探索能力的缺乏。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点,我豁然开朗,“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

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

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

要,严谨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所以我想到,在整个娃娃家区域指导的过程中,教师

需要扮演一个引导性的角色,帮助幼儿把精彩的游戏开展下去。

笃行之:为有源头活水来――策略例谈

结合上述分析,我认为教师在科学的指导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更为精彩的、合理的娃娃家角

色游戏,如下:

1.丰富生活经验,创设和谐角色游戏环境

基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所以我在引导幼儿参与娃娃家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注重丰富

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带小朋友们体验一下外面的生活,组织幼儿去附近的超市、菜场买菜、买东西,

或者吃饭。班级中有的小朋友家里有两三岁的弟弟或者妹妹,我让家长可以带“老二”来幼儿园玩,多

一些这样的生活情境,可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其次,和谐的区域环境是力促幼儿在娃娃家区域中开展交往的前提。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的,通过环境的影响,幼儿会自主得到教育。当前来说,有一些幼儿到了小班阶段依旧在交往方面出现

一些障碍就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联系,一般来说,交往方面存在障碍的幼儿多半是家庭因素

引起的,有的幼儿长期被长辈“圈养”在家,由于对于幼儿过度保护,所以事事都为他代办、包办,久

而久之,幼儿与外界接触的少了,依赖心理也就越来越严重。在幼儿园,区域环境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

的一个重要环境,通过这个区域环境,联系着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纽带,区域环境也是外界世界的一个窗

口。所以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和谐的区域环境,首先以和谐的区域环境来吸引幼儿的目光和兴趣。教

师在创设区域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对区域环境进行布置,让区域环境自觉吸引幼儿。以“娃娃家”区角

为例,使得这个区角环境呈现真实性和趣味性,先从环境角度进行创设,比如结合这个区角的社会姓特

点是角色体验、职业体验、照顾别人,所以我在区域环境布置中融入环境要素,比如娃娃的衣服、床品

、饮食等。

2.创设间接的情境,迎合幼儿角色游戏需求

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对于环境创设的需求,是力促幼儿参与娃娃家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环境创设

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贴近幼儿生活的需求

社会性角色游戏的开展要贴近幼儿生活的需求,幼儿在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幼儿来说,

角色游戏是幼儿所喜欢的,因为这些角色游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也要将与

生活需求相适应的角色游戏呈现给幼儿,比如针对娃娃家,放一些小衣服等材料,这种贴近幼儿实际生

活的需求,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会投入较大的积极性。也会乐于在角色游戏中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合作

2)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在角色游戏的进行中,不是任意时间都可以参与,而是要合理安排,否则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对于角色

游戏失去兴趣。在构建娃娃家游戏中,时间的安排上分为两大块,一是闲暇时间,二是自主时间。在教

师的指导方面,可以分为观前指导、个别指导、个案指导三个方面。

在具体的知道中,我还通过邀请大班哥哥姐姐来游戏,让大班的孩子作爸爸妈妈、小班孩子作宝宝

之类的游戏活动,这种真实场景的构建,间接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情境。

3)构建故事情境,全面激活幼儿能动性

在娃娃家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充分激活幼儿的能动性,主要通过故事情境的方式。比如让幼儿们给娃娃

家想一个名字,招募娃娃家名字,孩子们想出了“快乐之家”“幸福之家”“小熊之家”等等有趣的名

字。

基于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熊之家”这个名字,我后来借助故事形式,比如结合小熊的一家,把娃娃家

设置成小熊的一家,里面有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先以故事形式上一个语言课,我们认识到了家中

的一些角色。随后伴随着故事情景的深入,小熊家庭成员发生了变化,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可以通过递

进式加以更进,比如小熊家里有客人来了,这次来了一只麋鹿,再过几天,熊宝宝突然生病了,需要熊

哥哥来照顾她哦。随后引导幼儿们进行区域互动,比如熊宝宝生病了,就要去医院看病,怎么去医院这

个区角看病呢,比如小熊想买新衣服、想吃东西,怎么去超市买呢?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引导,比如提

出一个问题让幼儿一起想办法,或者只是默默地提供一个简单的材料,也或者可以和幼儿合作一起解决

问题。

3.提升游戏内涵,适度渗透素养培育

当前来说,结合我们教学的小班幼儿的教育情况来看,幼儿的交往能力现状主要呈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交往范围小。小班幼儿的交往范围一般也就局限于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平日外出的机会比较少,加上多

数幼儿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所以幼儿交往的对象一般就是自己的老师和家人。交往机会少。大部分幼儿

都是来自于“3+3+1”的家庭结构,父母一般都忙于工作,无暇带领幼儿外出交往,幼儿一般由长辈看

护,这就导致了幼儿的交往机会比较少。交往技能差。在调查中我发现不少幼儿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

礼貌待人,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争抢、哭闹等偏差行为。针对幼儿在娃娃家角色游戏中呈现的一些问题,

我结合娃娃家游戏活动,进行了素养的渗透。

首先,在多彩的娃娃家区域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能力。合作分享是学前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

目标,不少幼儿因为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里,所以性格中缺乏合作分享的意识,作为教师,要引导幼

儿积极投入合作分享,合作分享的意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以灌输,始终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不断得

到成长与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我引导孩子们结对子一起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展合作和交流。

在一起游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分享合作会获得一些成就感,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分享。比如娃娃

家游戏中,谁扮演宝宝爸爸、谁扮演宝宝妈妈,通过感受不同的游戏角色,引导幼儿之间的交流、分享

与合作。

其次,在多彩的娃娃家区域游戏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信心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在幼儿时期就

应该注重增强幼儿的自自信心。在幼儿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幼儿会形成比较自卑、含蓄的性格,不善于

跟别人交流,课堂上提问时也从不愿意主动举手发言,问及原因是担心说错话,这种就是没有信心的表

现,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增强幼儿的信心,比如娃娃家游戏中,我适度进行表扬,比如某某

小朋友很会照顾人哦、某某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等等。

再次,在多彩的娃娃家区域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文明素养。文明礼貌是幼儿的一项基本素养。现如今

不少幼儿都是来自于“3+3+1”的家庭模式中的,这些幼儿得到了长辈无止境的宠爱,使得他们过着衣

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家长坦言幼儿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形成

比较自私的性格,将平日的文明礼貌等抛掷脑后。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应该从小

培养幼儿知礼的性格。在多彩的“娃娃家”区域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会不自觉说:“谢

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会自觉忘记了很多规则和理念,

在游戏情境中形成自觉的文明素养,这也是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打下扎实的基础。

4.开展“娃娃家”区域创新的活动评价

在幼儿参与“娃娃家”区域的过程中,教师的有效的、人性化的评价是一个有力的杠杆,教师只有开展

创新的活动评价,才能引导幼儿全面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投入到角色游戏中来。有时候我遇到

一些幼儿,在娃娃家的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不自信、害羞、怕说错话,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互相抢玩具而

打架,对于这些时常会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师,要适当介入,偶尔也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自己,幼

儿可以通过自己来处理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交往的经验。

领悟之:黄沙吹尽始得金――远景展望

总之,对于幼儿区角活动来说,小区角里也有蕴藏着大学问,在整个娃娃家角色游戏中,我认为教师的

有效指导不可或缺,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挖掘了娃娃家游戏活动的无限潜力,在挖掘过程中,幼儿们

发现游戏活动别有洞天。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领悟,小区角里也蕴藏着大学问,在今后的教学

中,我会不断挖掘,以延伸角色游戏的别样美景,让孩子们更简单、更快乐。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2:总结: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总结: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是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因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物代物,能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的直接信号刺激,进入假设想象的世界,所以说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对孩子而言,游戏是真实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的统一。现实生活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物体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但幼儿未来的生活不应该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简单重复,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发展游戏内容。观察中发现,很多孩子在游戏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就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的过程,游戏中替代物的使用,就要运用创造性设想。我们在观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一些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大多时间停留在对一些现成材料的机械操作等表面层次上。为此,我们在角色游戏中减少了成品玩具材料的投放,提供了大量的半成品,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玩具的用材(如:各种纸质材料、泡沫塑料、海绵、彩带、吸管、各种碎布、花片等)分放在我们称之为“百宝箱”的材料箱里,游戏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寻找、制作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新。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的创新能力逐渐发展,创新意识更加强烈。比如:在我们开设的游戏“美美服装店”中,顾客们觉得服装款式、数量都太少,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于是,我便鼓励服装店的孩子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服装。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出谋划策,自己设计了各种漂亮的款式和美丽的图案。就这样,许多款式新颖的服装在孩子们的小巧手中诞生了,如:背带裤、公主裙、超短裙、吊带衫等。因为服装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都很投入。接着,我们一起分工合作,从画、折、剪、贴等幼儿都积极参与并达到了超出预料的效果。最后,当一套套款式各异、色彩鲜艳的服装挂进“美美服装店”之后,深受广大顾客们的喜爱,服装店也因此更加热闹了。

可见,孩子们在自主参与游戏材料的制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幼儿看到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创新意识也因此而更加强烈了。

二、巧妙参与幼儿游戏,注重游戏过程的互动性,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杜威强调:“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该是“自上”的指导者,而应是游戏伙伴,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产生互动。在游戏中,幼儿往往会寻找替代物来解决困难,而替代物的巧妙运用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当幼儿在使用、制作替代物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及时参与,帮助幼儿巧妙使用替代物,并启发幼儿一物多用,指导幼儿为自己的游戏设计、创作简易玩具,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但教师如何参与幼儿的游戏也是值得研究的。

首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因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只是主导,如果在游戏中教师想好主题、定好情节,幼儿只是按规定去表演,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干扰太多,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我们不应该让“主体”成了表演的工具。当幼儿自发进行有主题、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时,我们不妨“静观其变”,不要任意打断、介入,就让幼儿的游戏在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生、发展、结束。因为,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他的创新意识极易被某件小事物启发而生。

其次,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游戏情境指角色游戏进行的物质环境状况与心理气氛,它包括人和物这两大因素。游戏的主题只规定了情境的总趋势,情境的具体细节是受游戏开展的时间、空间及游戏者个体特点的影响的。在角色游戏中,情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情境的作用,创设出可以启发幼儿想象的情境。如:给“娃娃家”打电话,告知“妈妈”请全家人外出吃“肯德基”或去游乐场等。但是,在幼儿游戏前,教师应尽量少讲,“讲”的时间多了,“动”的时间就少了;讲的规则多了,幼儿自由发挥的余地就少了,客观上限制了幼儿的想象。

再次,我们应持多样的指导方式。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教师可在游戏开始和结束时、游戏中出现危险情景时、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不良的行为问题时,适时地介入并加以指导。如:在“小熊医院”游戏中,我们发现有的“病人”没有挂号就去看“医生”,就告诉他们“看病应先挂号”。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当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很随意地拎着“娃娃”或拖着“娃娃”的脚走路,就装作听到了“娃娃”的哭声,启发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行纠正。这些介入都能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有所帮助。另外,教师可以以指导的形式,设置疑难情景,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主动克服困难。例如:“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能马上再玩下去。”“你有什么好的经验要向大家介绍?”在无人发言时,教师可以引发幼儿思考解决问题,如“我们下次游戏还需要什么呢?”“还需要添置些什么材料呢?”等等。当幼儿主动提出新的游戏内容时,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创新,可以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充分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玩:“小熊超市”的游戏时,服务员大声喊着:“快来买啊,新鲜的蔬菜、水果!”但是也见没几个“顾客”去买,我便请服务员去问问“顾客”为什么不来买。原来是“超市”里的蔬果品种不够多。于是服务员便用橡皮泥制成了各种蔬果,又叫卖起来:“快来买呀,有苹果、梨、西瓜很多很多呢。”果然,“顾客”们纷纷来到“小熊超市”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

可见,如果教师能巧妙参与幼儿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与孩子产生互动,更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积极的评价,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

评价是角色游戏中的一个重头戏,是一个发挥游戏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角色游戏中老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所被评价的幼儿对自己产生不良评价,从而影响其行为和以后的发展,更不利于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正确使用评价语言,对幼儿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例如:在一次游戏中,一个小朋友把“娃娃家”的床和桌子搬来搬去,弄得整个“娃娃家”都乱七八糟的,或许有的老师观察到这一现象时会不问青红皂白地上前及时制止,但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孩子这样做或许有他自己的想法,何不站在孩子的立场,听听他是怎么想的呢?我当时的做法是:首先问清楚他这样做是想干什么。当我得知他是想重新设计“家”的样子时,便鼓励他并帮助他一起设计了一个“新家”。看着他满意的笑容,我想我的做法是对的,孩子的创新意识可能就是在这一瞬间的鼓励与表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因此,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因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并进一步得到强化。

总之,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多变的各种挑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有可能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生活的强者,因此,今后我们仍将在幼儿最喜爱的角色游戏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让我们一起努力!

文章来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3: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浅谈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语言指导

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创造性较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受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此时,教师恰当的语言指导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品质、促进师幼关系的融洽、推动幼儿认知与社会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语言指导极为重要。

在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情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伍德研究发现,如果教师指导语言运用不当,会打断幼儿的游戏;如果教师能有技巧地询问相关问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则可使语言指导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直接决定了幼儿的游戏主题能否顺利发展,也决定了教师的介入是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是挫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教师在游戏中的语言指导是否合理,关系到幼儿自身积极主动性、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运用不同类型的语言,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还能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有技巧地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使教师与孩子的对话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达到教师预期的目的,让幼儿的游戏更好地进行呢?

一、多用鼓励式语言,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式语言通常是以老师鼓励的语言形式出现,目的是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违规行为,我们在指导时不一定直接指出来,可以多多采用一种鼓励式的正面语言,把希望幼儿出现的行为要求提出来,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如:有一阶段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游戏时幼儿的行为不尽如人意:游戏结束后不会将玩具放回原处、掉在地上的玩具只当没看见、游戏时遇到困难了或者与同伴发生争执后,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只会找老师求助或告状……一次,游戏才开始不久,就有小朋友来告状了:“老师,他们又买了好多东西送到我们家来了,弄得我们家里乱七八糟的。”循声望去,只见娃娃家地上、桌上、床上都堆满了东西,简直无处容身。见此情景,我来到娃娃家微笑着鼓励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家的人都很能干的,等会儿我来你们家做客,相信你们一定会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果不其然,还没等我迈出娃娃家,孩子们就动手整理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娃娃家就变得干净又整洁了。

可见,我们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如果多采用鼓励式的正面指导语,帮助幼儿明确该做什么、怎么做,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游戏行为。

二、适用提问式语言,启发幼儿的游戏思维。

提问式语言可以启发幼儿的游戏思维。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把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如果我们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能适时、适当地运用提问式语言,将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游戏进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游戏中,对于不需要幼儿思考或努力尝试即可回答的问题,我们应尽量少出现,如“这是什么呀?你在干什么呀?”等,老师应根据幼儿游戏开展的情节,当幼儿需要帮助或有指导的必要时,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如:“你跑来跑去是在干什么呀?(用于了解游戏的情节)”;“点心店里除了厨师和服务员以外,还有谁呢?(当幼儿发生争抢游戏角色的时候)”;“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学会用替代材料)”;“妈妈除了烧饭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坏人呀?(用于帮助幼儿对妈妈以及警察职业的进一步的了解和关注,达到丰富游戏情节的效果)”等。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会反映出自己原有的经验,老师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经验,使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得以整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当老师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不要一厢情愿地进行直接指导,可以问问幼儿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老师的帮助,如:“你有什么需要帮助吗?”“要不要我来帮助你?”等。老师在游戏中应适当运用提问来帮助幼儿主动提取已有的经验,用于新的、或不同的情景中,要注意根据幼儿游戏的情节发展需要,根据游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把幼儿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功效。

三、慎用建议式语言,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

建议式语言指导是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指导方式,指的是教师运用询问或者陈述的方式,向幼儿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儿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建议式语言的指导具有非强迫性的特点,即教师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儿按照老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给出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幼儿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拒绝的自由,而且语言中暗含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建议式语言有时很容易演变为指令式语言,所以我们在指导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为了尽快达到目的而出现一些指令式的语言,要慎言慎行,巧妙运用。如:当发现娃娃家的孩子试图把刚买来的菜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如果老师介入时直接对幼儿说:“不要把菜放在桌上,放到冰箱里(或别的地方)去。”这种不可选择的指令式语言较为主观,虽然老师的目的是达到了,可是幼儿的意愿却被淹没了。要是我们能够在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脉络,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将会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比如,老师此时介入时不妨采用这样的建议式语言来指导:“我觉得如果你们把菜放在冰箱里或者放在旁边会更好些!”中班幼儿毕竟是以行动思维占主导,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情节,还让幼儿感觉到了自主和尊重,能比较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指导。

四、巧用指导式语言,形成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中班幼儿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他们可能还会模仿一些不良现象,这时教师不能随便评价,而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指导式语言的运用要在对孩子进行充分的观察后,巧妙地运用,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如:孩子们在玩“爱心医院”游戏时,有个“病人”前来看病,原因是感冒了,有点咳嗽。于是,小“医生”随手拿起针筒就在病人的脖子上扎针,像这样的游戏行为完全是不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的,但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们认为身体什么地方生病了不舒服,就应该在什么地方“施药”。我当时看见了并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而是在孩子游戏结束后,将这样的游戏场景让他们再现了一遍,并在再现过程中结合了我的一些语言描述,然后问孩子们:“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是不是看你哪儿不舒服就在哪儿打针呢?”孩子们纷纷摇头说:“不是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说:“医生是在屁股上给我打针的。”有的说:“医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针的,还要吃药。”……在这样的场景下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幼儿把各自看病、打针、吃药等零散的体验与同伴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去碰撞自己已有的游戏行为,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条线,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源泉”。

每一种语言指导方式的使用都有较强的情境性,因此,老师必须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情境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并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在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时,灵活运用指导语言,抓住适当的时机,加以点拨、启发、和引导,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游戏指导的有效性,而且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