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建立良好班级常规之我见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结:建立良好班级常规之我见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1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之我见

班级规则又称班级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进行各种活动时要遵循的某种秩序,包括教育常规和行为常规,其中行为常规又包括幼儿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幼儿行为规范、值日生制度、活动区规则等。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常规是做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需要,是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它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它对于班级保教秩序和幼儿发展自身,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在我们的幼儿园当中,有那么一些常规培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有的教师属于自由放任型的,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有的教师属于严格型的,对幼儿行为进行严格控制,不允许孩子这样那样,要求孩子必须是“我说你做”,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有的教师因为过分强调常规,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导致真正的教育活动时间所剩无几。还有那些刚走上幼教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她们往往不知如何建立良好常规,经常出现状况如:老师只管自己上课,孩子们有的说话、有的走动、有的坐在位子上发呆;午睡时,好多孩子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入睡,有的甚至没睡。

从教二十多年的我,深知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从一开始,他们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制约,他们必须学会遵守规则的约束。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常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应从小班幼儿抓起,从幼儿第一天入园抓起。下面我来谈谈一下几点有效的方法:

一、常规培养应从入园时开始。

当孩子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告诉他们“做什么,怎样做”,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并且第―次的印象会成为良好习惯的开端。因此,我们着眼于老师教幼儿学,把常规教育于丰富有趣的生活内容之中,有序、有趣的内容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服从常规要求。比如:用短小的儿歌、游戏、音乐等多种手段来教孩子如何上课、吃饭、午睡、排队等,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让幼儿理解并执行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转换指令,养成好习惯,做到进出活动室慢慢走、不奔跑、不互相追逐;见到老师会问好,与教师一起收拾玩具,与同伴愉快地游戏等等。每一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

二、给与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三、随机教育,巩固养成。

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是老师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个途径,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每次让小班的孩子在户外集合时,孩子们总是我行我素,而且慢吞吞的,甚至不听老师的口令。这时我们就利用“红绿灯”的游戏,让孩子们看着老师手里的红绿灯,来驾驶自己的小汽车来排队集合。(小汽车笛笛笛,红灯亮了,停下来,绿灯亮了,向前开)同时还可以变换角色,如:小飞机(我的飞机就要开,呜呜呜呜,飞到队伍快集合,快快快,小鲤鱼游啊游,快快游到妈妈旁,快快快),这样孩子们既能听清老师的口令,又能又快又好地排好队伍。在组织幼儿进餐,除了要让孩子们在整洁、安静、愉快的环境中吃饱、吃好,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餐能力,例如:“今天菜多香啊!绿绿的青菜和红红的胡萝卜是小兔最爱吃的,还有香香的鱼是小猫最爱吃的。我们小朋友呢?”、“什么都要吃!”还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又如教育幼儿节约用水,我们向幼儿讲述了《水龙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说说怎样节约用水。活动后,班级中每位小朋友都很自觉,每次洗手把水龙头拧得紧紧的。同样,在入厕,饮水、午睡乃至自由活动的前前后后,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文明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教师都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我们经常说:“孩子们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其原因,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在家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在幼儿园,孩子们为什么能够形成不挑食、准时睡觉等好的行为习惯,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严格的规范,教育的一贯性。而在家里即使制定了一些规定,也由于父母娇宠惯养,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这些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所以,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有效的家园沟通,延续幼儿园的某些常规制度,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提醒纠正。

五、建立有效信号机制。

我们在长期的常规培养实践中以方便、统一、易实施为基础,坚持使用多种信号机制,建立班级常规文化,主要有:1、口头指令信号。通过口头指令信号,直接告诉幼儿该做什么;2、铃鼓信号。铃鼓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可快可慢,可轻可重,可敲可摇,在它的多种变化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解放老师的嗓子,更可以达到培养幼儿多种良好习惯的目的;3、音乐信号。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播放音乐,让孩子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产生愉悦、饱满的情趣,并逐步知道听到某一乐曲,就明白该干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熟悉大量的歌曲和乐曲,享受音乐的熏陶,另一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收特定的信号,形成良好的习惯;4、肢体语言信号。老师可使用自身的肢体,做出不同的动作,用肢体提醒幼儿,用眼睛与幼儿对话。如队列训练时,老师通过不同的手势可以让幼儿完成不同的动作。

六、发挥评比激励作用

值日生是一个光荣的职务,是老师的小帮手。幼儿园的值日生活动总是受小朋友欢迎的。每次要当值日生时,他们都会自豪地向同伴和家长说:“今天我当值日生了!”当他们带上值日生标志时,显得尤为自豪。我们在常规教育中,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开展轮流当值日生活动,让值日生协助监督和管理。我们请的值日生是能遵守规则、又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小朋友。在当值日生的这一天,值日生不仅要管住自己,同时也要督促同伴遵守规则。如培养孩子良好入厕习惯时,我们请值日生看好,检查小朋友是否拥挤,是否正确洗手,是否将水龙头关紧等。餐后,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漱口的习惯,我们请值日生检查孩子是否都漱口了,提醒没有漱口的孩子及时漱口,并让孩子弯下腰轻轻放杯子。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值日生的指导和督促下得以改进,良好的习惯也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还在每周五进行“五角星找朋友”的评比活动,让孩子们说说一周内发生各种好事或自己进步的事,比如:上课不开小差会举手发言了,吃饭快了、不挑食了,能独立午睡了,做操认真等等,谁进步了谁就能贴一个五角星以此奖励。这个“五角星”在孩子们的眼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孩子们为了得到这个“五角星”,不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消失。

最后,我要对大家说,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不怕烦,有耐心,教师应做“有心人”,把握好常规教育的度。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常规培养,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小结:讨厌午睡

小结:讨厌的午睡

新的学期开始了,班上的孩子成为了幼儿园里最大的人,长大的孩子们总会给我带来开心和烦恼。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痛,这群调皮的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一进午睡室从东跑到西,在床上打滚等。不一会儿告状声连绵不断,谁在推人,谁还没脱衣服,谁又在讲话了。老师大声喊也不起效果,帮这个盖被,又帮那个,边劝说着,想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还磨磨蹭曾的。可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午睡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既然午睡对于一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大班后的孩子显得更活跃,更不想睡觉。于是我决定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对幼儿园午睡这一环节进行加强管理和引导。幼儿园的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可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束缚了讲话、活动的自由。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趁老师没看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对于这一现象,我采用了给孩子3分钟时间,3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让孩子把要说的话在这3分钟内讲完,要做的事情做完,之后必须安静下来,准备入睡。所以当我们感觉到孩子们太烦、太闹、太吵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们、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们,孩子们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我这样执行了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午睡前的时间明显利用的更合理了,入睡时间比之前更快了。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篇3:小结:面对新入园孩子分离焦虑老师该怎么做?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面对新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老师该怎么做?

孩子开始崭新的幼儿园生活,离开家,进入了陌生的环境,孩子们总是有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哭闹、认生、胆小、喜欢自由走动、不喜欢集体游戏与生活。这主要是分离焦虑的表现。面对如此混乱的场面,作为一名许久没带小班的成长型教师更是束手无策。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节,情况已基本稳定。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教师心态要好

自己作为人母的我,自己的孩子多哭一会就会心烦。开学第一天,孩子一进教室门,这个哭脸就拉得老长老长的,甚至还有几个孩子是破天荒的大哭。就一、二个小朋友的哭闹也就讲就过去了,但一半孩子进行哭泣,而且哄了这个哭了那个,哄了那个哭了这个,这样我想会使我们老师慢慢的感觉自己的身心无力,甚至会心烦。所以,作为新小班的老师,我们首先要放稳自己的心态,以耐心为主,安慰为主,把孩子一个一个的安抚好,稳定下来,尽量减少孩子的哭闹现象。所以面对新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老师的心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二、转移幼儿的注意

我班孩子在入园几天后哭闹的孩子逐渐增加,而开学哭闹的孩子则已稳定了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开展一些小活动。但是活动一定要生动、有趣、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以此转移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慢慢接受集体生活,暂时忘掉分离的情感。

三、家园合作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有一些家长一来园就跟老师交流自己孩子在家的表现:如从来不睡午觉、不吃饭菜只吃零食等等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我觉的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避免分离焦虑,所以家长要配合教师在家做好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让幼儿每天逐渐养成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习惯作息。让其尽快适应,让其健康成长。

分离焦虑是幼儿园新生常见的问题。教师只要争对孩子自身特点应对分离焦虑的问题,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健康的快乐成长。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4:小结:培养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小结: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将严重影响幼儿以后的成长与发展。现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对他们总是百依百顺,事事包办,过于溺爱,过分满足他们的要求,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通过平时的带班和与家长来园、离园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发现班中的幼儿在饮食行为习惯方面更是存在诸多问题,如:挑食,偏食,孩子中有的只吃蔬菜,有的只吃肉,有的只吃饭不吃菜,有的不爱喝汤等等;部分孩子特别喜欢吃零食,使得他们不能按时进食、进食不定量;个别幼儿爱吃汤泡饭、吮饭、吃饭时拖鞋、用手抓菜、不会握调羹、等待老师喂饭;除此之外我们的幼儿大多是来自于外地的,班中一半孩子都是租借房子,本身的住房环境不理想,致使孩子缺乏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孩子们的坐姿,吃饭的形象都很差。而本地的孩子在家都是由大人喂着吃,有的甚至还要家长追着喂。

根据以上情况,本学期初,我们制定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的课题,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班级幼儿身上存在的一些饮食陋习,为幼儿健康、安全、愉快的成长奠定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方法:

一、采用对比法,让幼儿直观感受。

看电视是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因此,我们用相机将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和良好饮食行为拍下来,放给幼儿看,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吃饭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形成自我教育。

观看不良行为习惯的照片。因为在电视中看见了自己和熟悉的同伴,孩子们很兴奋,气氛活跃。在幼儿观看照片后,我提出三个问题来引导幼儿发现照片中的不良饮食习惯。第一个问题:照片中的宝宝在干什么?第二个问题:他们是怎么吃饭的?第三个问题:这样吃饭好不好,为什么?孩子们都能说出这样吃饭不好,并用简单的语言说明理由,如:会肚子疼的,会生病的等等。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浪费宝贵的粮食。

观看良好行为习惯的照片。同样先让孩子们观看,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使孩子知道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饮食习惯。

这类活动可以多次进行,分阶段地让幼儿观看相同的照片,老师引导地语言逐渐减少,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发现问题,从中了解孩子们是否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融入多种活动。

1、与故事、儿歌相结合。

通过故事《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们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在吃饭时有意识的关注自己的桌面是否整洁。饭后,孩子们高兴地对老师说:“今天我没有漏嘴巴,下巴上没有洞洞。”说明孩子们从中体验到了吃饭不撒饭粒的快乐;通过儿歌《不挑食》,孩子们知道了要向儿歌中的小熊学习,荤菜、蔬菜都爱吃。我还让孩子们边念儿歌边配上夸张有趣的动作,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小班幼儿最喜欢做游戏,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对游戏更投入。针对班上部分幼儿不会正确使用调羹的现象,我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引导幼儿用三个手指握调羹,喂娃娃家的小娃娃们吃饭。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孩子们学会了握调羹的正确方法。

3、与生活活动相结合

在活动《吃点心》中,让幼儿观看了自己在吃点心时的照片,并通过讨论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需要改正,再出示大班幼儿正确的吃点心方法,让幼儿对照照片讲述吃点心时应注意什么;通过活动《漱口》,使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漱口、擦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逐渐养成清洁牙齿、讲卫生的好习惯。

4、创设“比比谁最棒”专栏

在教室的墙面上布置“比比谁最棒”专栏,当孩子在饮食方面取得进步时,在他的照片下方贴上一个笑脸,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孩子们不断改正饮食陋习,争做吃饭小明星!当然每个阶段所定的目标都是不同的,如:刚开学时,班里哭闹的幼儿较多,部分幼儿依赖老师喂饭,我们就给自己吃饭的宝宝贴上笑脸;等到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可以独立吃饭后,再进一步提出要求,不做漏嘴巴的孩子能得到笑脸。就这样,根据幼儿表现逐步提高吃饭时的要求,使幼儿慢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家园合作,共同引导

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家长的积极配合同样非常重要。通过教室外的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一些饮食方面的知识;借助家校互动的平台,将孩子们在学校的饮食情况告知家长,与家长交流。家长们在来园、离园活动时也会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把孩子在家吃饭的表现告诉老师,发现问题时大家一起讨论想出解决方法。这些都是家园合作的体现。

继续努力的方向:

1、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成,因此必须要持之以恒,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将有关饮食方面的习惯、营养知识以不同形式向幼儿展示,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2、对于不同的幼儿,要有针对地进行指导,不断总结,调整引导方法。

3、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依赖于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要加强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向家长宣传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各种食物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使他们主动与老师配合,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篇5:小结:谈QQ群在班级和家庭之间作用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谈QQ群在班级和家庭之间的作用

在一年一度的期末优秀班级亮点介绍中,小四班关于“QQ群在班级与家长间架起桥梁”让我印象深刻,并且深受启发。联想我们小五班成立以来,每个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的配合,许多活动都无法圆满完成。但是,在学期初,除了小朋友对于新入园的陌生,家长对于这样一个新班级以及自己的角色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老师与家长之间难免出现一些小冲突,家长的不理解也曾经一度让我们两位老师感到沮丧。回想起来,是班级QQ群的建立让我们度过了这样一个“磨合期”。就像现在流行的QQ聊天,的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幼儿园就创建了一个老师们的QQ群,不管有什么通知、公告或是有些什么事情,都可以在QQ里一览无遗,既方便又经济。但是在班级中建立QQ群的确是一件新鲜事物,以往领导也并不建议和提倡,因此我们也没有在家长会中提出建立QQ群。直到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反思,从而改变了班级传统的管理方式。

事件描述:在开学后一段时间,我们照例在班级中发起了“家园论坛”活动。经过班级两位老师的商讨,我们将主题定为“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在论坛中,我们通过观察孩子们在幼儿园第一个月午餐的表现,将就餐情况分为三类,一类是挑食现象比较严重的幼儿,一类是不爱吃饭的幼儿,另外一类是边吃边玩习惯差的幼儿。同时强调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必须做到家庭和幼儿园步调一致,希望家长在家也能够让孩子独立就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请家长畅所欲言,将如何培养幼儿就餐习惯的方法写在论坛表格内。我们将“家园论坛”发到每位家长的手中,意在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就餐表现的同时,希望听取孩子们在家就餐的情况,家园合作,一起讨论适合孩子的方法。但是,谁料效果却并不理想。我们在无意中得知,家长们私下建立了一个QQ群,并在上面或多或少表达了对“家园论坛”的一些意见,如有的家长说“老师最好让家长在家里教会孩子们吃饭,这样老师就不用教了”,也有家长说“这个东西这么麻烦,都不会写,我就当没拿到过,不交了”,还有家长怀疑孩子在幼儿园根本没有吃饭,一回到家就要吃零食……果不其然,到了上交论坛的时间,只有一部分家长准时上交,回收率特别低,还有两位家长只在表格中填写了幼儿名字和班级,余下内容皆为空白。对于家长的表现,我们两位老师既心痛又焦急,同时也看到了如今家长素质慢慢成下坡路的趋势。

我们两位老师商讨之后,立即在傍晚召开了家长委员会会议。对家园论坛的回收率情况进行了说明,告知了本次家园论坛提出的意图,同时希望家长委员会成员发挥带头作用,鼓励家长将所思所想写在论坛上,遇到问题能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另外,首次在家长委员会中提出建立QQ群的建议,听取成员们的意见,共同分析QQ群的利弊。第二天,我们又与建立QQ群的家长进行了当面沟通,提出了让我们两位老师也加入群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QQ群多于家长交流,为发布通知和信息提供方便。家长当即表示与老师的想法一致,建立QQ群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家长之间的交流。进入群之后,我首先向家长们宣传了建立QQ群的正面影响,希望家长能够合理利用QQ群,我们也会将幼儿情况及时地反馈在上面,同时一些班级温馨提示还请家长随时关注。就这样,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和管理的班级QQ群正式成立了。

一开始,我们思考是否用固定的时间段来和家长们交流,但实际操作后不久就发现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上网时间、有空闲的时间也不一样。于是我们改变了方式,随时开放QQ群,只要谁有空在线,谁就可以和我们交流。如此一来,我们班的QQ群活跃了很多,在使用过程中也的的确确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和好处,具体事例如下:

1、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更好地促进沟通

通过QQ聊天,老师的形象不再变得生硬,一些家长也不再拘泥于隔阂,交流变得轻松和主动。这种现象最能在平时较为沉默的家长身上反映出来。我们发现,在QQ群里表现活跃的大多是那些平日里不爱讲话,只埋头顾着接送孩子的家长,更多的是那些见了我们还要显难为情的家长,他们在QQ群中一改以往的沉默与冷淡,显得十分热情、主动。如我们班赵艺天的妈妈就是这么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天天通常是由爷爷奶奶负责接送的,妈妈偶尔来接时也是一言不发,我们与她交流她也只是轻点下头,特别腼腆。没想到,她不仅在QQ上主动和我们进行交流,还能详细询问儿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以及一些育儿方法。从她的反馈中,我们得知天天在家中说自己从不睡午觉,让他们感到比较担心。这让我不禁感到诧异,天天的午睡习惯是比较差,但是我们两位老师和保育员每天中午都交替巡视和观察,尽量保证让每位孩子能够入睡。特别是天天这样不爱睡觉的孩子,老师都会特意坐在他的小床旁边,轻轻拍着他,直到他入睡才起身。我将情况告知了天天妈妈,她也意识到孩子可能因为好玩而撒谎了,希望老师能够理解,在家也会进行适当引导和教育。

正是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不需要面对面,才使得家长能毫无拘束地和我们交谈,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

2、公告栏温馨提示,提高工作效率

创建QQ群不仅能促进沟通,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既方便高效又经济实惠。我们可以借助公告栏张贴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并且作出一些温馨的提示。比如说三八节到了,我们就会在公告栏里祝所有的妈妈们节日快乐;春节到了,我们就提前祝愿全体家长新春快乐。不仅能让家长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还能借机提醒家长通过节日对孩子进行关爱的教育。有时候我们在搞主题教学活动时,需要家长配合带一些相关的资料或材料,我们也会在公告栏里通知大家。就像这学期开展的角色区――娃娃家开放活动,不仅需要家长提供一些娃娃家布置的材料,如布娃娃、小衣服、洗漱用品等等,于是我们就在QQ群里向家长“求助”,得到了积极响应,有不少家长还将家里的娃娃照片传上来,询问是否符合要求。还有一位家长提供了彩墨的打印,为活动室环境布置提供了帮助。

3、架起沟通的桥梁,让互动更顺畅

QQ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教学,有效地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创设更好的沟通桥梁,促进家园互动。我们在网上下载一些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QQ上张贴出来给家长们看,方便指导家长对孩子开展良好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协调,而且使用QQ进行交流比起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等方式显得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更便于家长接受。还有日常活动中的照片我们也会定时上传到群空间,让家长更直观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在本学期的亲子运动会中,有两位家长还自告奋勇担任摄影师工作,记录下孩子们的比赛情况,将照片上传,方便大家留下难忘的记忆。11月份举办的亲子科技小制作活动也让我印象深刻,家长们一开始在群中积极讨论参展的作品,然后在制作过程中不时将半成品晒出来,得到大家的意见之后进行了多次修改。大家纷纷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在上面,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竞争模式,俨然成为了科技实验室。

最后,我想说,也许很多老师已习惯于传统地开展家长工作,一开始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何不妨运用新科技、新方法来为我们的家长工作打开一片新的广阔天地,为家园联系的方式增加一座新的沟通桥梁呢?通过QQ群的合理运用,我们消除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隔阂,通过及时沟通,及时解决新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多交流,不仅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双赢”。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