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建模活动心得:反思中成长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新课程改革建模活动心得:反思中成长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3

新课程改革建模活动心得:反思中成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参加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建模活动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课改实践活动中,我从课改之初的抵触、迷茫到课改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努力思索、亲自实践;从备课时的千头万绪、无处下手到课堂模式的初步形成;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但掩卷沉思更多的是收获。是课改促使了我个人的专业成长,是课改让我真正体会课堂的欢乐;是课改让我的教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下面,就是我在这一年课改活动中的几点做法和反思。

一、课改模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归纳提升-当堂检测”只是“六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应用程序。事实上,根据具体内容不同,我会根据某一课时教材的特点而采用一些变化的形式。如分两次自学,两次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最后当堂检测;又如,先交流合作,汇报展示,再自主学习、汇报展示最后当堂检测;还有先自学一部分,展示一部分,再自学一部分,展示一部分......最后当堂检测等变化了的结构,但不管怎么变,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这是一条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这是一条暗线,表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反思以上我的做法,我认为优点是避免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使各教学环节的过度更加的流畅,避免了为完成教学环节而教学的填鸭式做法。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课程的难度,使学生们接受起来更容易。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是课堂环节相对较散,给人一种忙乱的感觉。今后,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还要多下功夫进行处理,以求达到更完善的效果。

二、教学环节的深入挖掘

首先,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都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之上确立的,既不降低难度也不拔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每节课给出学习目标之后,我都让学生默看一遍或全班同学齐读,让学生们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自主学习环节,利用大屏幕展出自学的内容,并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必须写清楚自学的方式和内容(或范围)。例如,“阅读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再例如,“观看演示实验(或视频),回答下列问题”;“阅读教材26页“欧姆定律”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等,让学生既明确了自学内容,又明确了自学方法。学生们按照要求静下心来自主学习课本、观看实验(视频)、动脑思考,完成导学提纲的相关题目。

第三,合作交流环节,根据我校班额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前后桌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问题的设计也是通过深入挖掘教材,针对教材重点、难点而设计的一些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或习题让学生们讨论或探究。

第四,汇报展示环节,我通常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学了书上的例题,在汇报展示这一环节,分别给出“已知电压、电阻,求电流”、“已知电阻、电流,求电压”和“已知电流、电压,求电阻”这三种类型题来考察学生的自学效果,然后挑出有代表性错误的学生答案用展台展出,引导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已见,说出错因、更正的道理。最终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以后的运用。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归纳提升环节,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采取学生脱稿总结,其他同学补充完善的方式。学生们总结的可能不如老师的好,但可以给予完善,这样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会得到更快的提升。

第六,每堂课的最后我都会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与学习目标的要求设置检测题,进行当堂测试。测试题尽量覆盖当堂所学知识点,难易适度,适当拓展延伸。答题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答完老师出示答案,学生互批,及时反馈,查漏补缺。以此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解题能力。

反思以上我的做法,我认为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们多了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到张扬,能力有了发展。我也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从以前的演员转变成了现在的导演;从权威变成了学习者的挚友;从评价者变成了参与者。我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师生关系从以往的"先知先觉"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我不再只是告诉学生们问题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然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老师给出自学提纲以后,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照要求阅读教材后回答问题,而是简单的在书本上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完事大吉,至于答案的出处及原因根本不关心。这样的自学,根本培养不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只能让学生们答案找得更熟练而已,完全违背了我们的培养意图。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自学提纲时,尽量避免一些学生们不通过思考就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出现。比如,在《现代的顺风耳--电话》一课中,关于电话的工作原理这一知识点,自学提纲可设置为:

1、电话是利用()将人们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

2、最简单的电话由()和()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分别是?

3、对照课本图10.1-3谈谈电话是如何工作的?

这样的设置更符合自主学习的本意,而非简单的填空题;在汇报展示环节,还不能完全的放手让学生去说,当学生展示的不完整或说的不到位时,急于去纠正、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变学生讲为老师讲,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而且受课时限制,在课堂内容较多的情况下,给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时间不够多,不能做到照顾大多数学生。

另外,我认为存在问题最多的仍然是合作探究环节,主要体现在:

1、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2、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最高?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一些后进生就借此机会唠闲嗑、在底下看课外书、发呆、无所事事等,这样的合作学习反而给他们提供了自由散漫的机会。

关于以上两个问题,我认为解决的根本措施还在于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在分配学习小组时,应该请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尽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才能达到“兵教兵、兵带兵”的目的,否则只会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2、教师加强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管理,改善的不仅是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们在讨论时,老师一定要密切观察每一组的讨论情况,观察学生们是否真的进入了讨论状态,哪一组的讨论遇到了问题,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更好的完成合作学习。

3、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即教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要先沉下心来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再拿出方案进行解决。这样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更加的有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改的过程中,我犹豫过也困惑过,但我坚信,任何新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新问题,不能浅尝辄止、遇难而退或穿新鞋走老路,只有不断地实践、思考、总结才能逐步完善。而我愿意做这个探路者。

篇2:课程改革反思:让学生真正乐学的新体验

课程改革反思:让学生真正乐学的新体验

斗转星移,不知不觉中我校全面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已有半年的时间了。曾经认为课改只是耽误时间,无成效的无用功。可这次的学校进行的大刀阔斧的课改令我有了深刻感触,由被动的心态中转变过来。真正体会到了课改为我的教学带来的翻天覆地的转变。

记得去年10月份,在全市数学初一新教材有效教学的研讨会上,我和十九中的王老师分别出课。我的课题是:百分数应用题。这是原来小学教材中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接受知识更容易、更乐学,我费尽心思在课堂的新颖度上下工夫,第一次备课以后,自己觉得不太满意,但是也没有太好的创意。还有几天就要讲课的时候,陪儿子看电视时,突发奇想重新推翻原来的想法,把动画明星喜羊羊和灰太狼搬进了课堂,成为教学的主背景,一开始就由同学们齐唱动画片中的主题曲进入,整个课堂中的问题也围绕这两位明星进行,课件设计的生动,活泼。

我都为能有这样的创意而不由得佩服自己。上课时学生表现得积极踊跃、兴奋开心、互动的效果也非常好。初中的乏味、呆板的数学课变得生趣盎然,很适合刚入学一个多月的初中生。但我自认为感觉良好的这节课却未收到我所期待的高评价,曾经对我就评价很高的孙维涛校长觉得我的课是在穿新鞋走老路,进步太小,缺乏素质教育的新意识,而十九中王老师的课,有自己学校的模式支撑,新课改理念好,特别符合现在新课改的要求。这次活动后,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一堂课如果没有好的素质教育理念和优秀合理的教学模式支撑,你在费多少心思恐怕也难以走出局限。

紧接着,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推进,让我做实验教师,六环节备课真是巧妇无为无米之炊啊。逼得我觉睡不好,饭吃不香,脸上又冒出了不少小痘痘。无奈箭在弦上,没有后路可退啊,冲吧,失败了,总结经验,多听听成功教师的课,王廷义老师的语文,刘霞老师的生物,成型的模式可以在各学科之间彼此借鉴分析,取长补短,令我受益匪浅,崔秀兰老师学生能力培养上的侧重训练更为我敞开了一扇窗,军事化的训练给新模式进行了另一角度的诠释。终于在今年5月末刚刚进行的数学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代表学校出的《余角和补角》一课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赞赏和同行的一致好评。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我在新模式研讨课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

讲公开课时煞费苦心,平常课了有时又坚持不下来了,习惯去穿新鞋走老路。可是当我看到同组几位老教师的表现时我不得不汗颜了,马威主任下载题与课件的速度最快,刘明琴老师最好学、这一学期她的进步最大,赵翠芬老师进入课改的角色特别快,我们初一数学是她首先在平常课堂上开始使用新模式的,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退休的老教师,使用课件教学的频率最高。相比之下我这个年轻教师就要略逊一筹了。

经过反思在后半学期的新模式备课中,当大家多数在备教案上下工夫时,我们组则是从课堂环节的总引领上多琢磨,用课件规范了讲课的模式,每个人在备课过程中不得不加深了对六环节的理解与感悟,即使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但当他们用好课件尝到甜头的时候,大家取得的收获就更加明显了、这样的备课不但使我们组同仁快速的进入了角色,而且为整个数学组积累了最有价值的备课资源,今后涉及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在备学生,研究学生活动上多下工夫了。

进入本学期以来,我看到了同组同事们对待新的备课方式已驾轻就熟,完成任务既快又好。新初一同事向我们寻求备课资源时,我们已有一堆成型课件备他们下学期参考使用,心中那份骄傲自豪自不言说。

更为主要的是,通过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增强,曾经授课的一言堂模式被改变,自学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看书,如何找到书中叙述的关键所在,随后老师予以强调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合作探究时班级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讲授知识,在给别人讲题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对问题挖掘的深度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而听讲的同学可以从不同层次上获取自己所疑惑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讲题的与听题的同学同时都受益,刚开始时,学生感觉很好的并不是很多,很多同学只会做题不会讲题,症结出现后,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平常是怎样讲题的,并在汇报展示环节中侧重那些不太爱发言或表达能力不强的好学生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已经能有四分之三的同学可以在合作交流中获益。这不仅在新课上效果有进步,在习题课上更有效,当课程进行一段后,在学生不存在更集*性问题的情况下,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答疑,很多问题都得以及时解决,归纳提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加深训练。上课时只要老师管住自己的讲课冲动,很多事就可以了。课堂就成为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生成的空间。

学生由爱听到乐听乐讲,变被动为主动,每个人都成为小老师,这样就好似为后进生安排了一大堆小家教。即使是班级最差的一名学生,每节课都能有些小收获的。这样积少成多就不至于使他们掉队的太严重。班级形成了互助互学的氛围,成绩提升的就快了。现在不但我班的成绩稳居学年前茅,而且可喜的是我所带的课任班级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从学年的第9名跃居为现在的第2名,这正是课改为我铺就了一条进步之路。新模式课改的实践也真正实现了教师的轻松备课,学生的开心上课。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深刻的感触,每一届下来,我们所面临的学苗都有着本质的变化。可是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现实,只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法,让教学更吸引人,让学生更乐学,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学这项工作何尝不是这样呢!一成不变的教学是无法适应学生的变化的!课改的道路是艰辛的,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这一神圣又有奉献意义的职业,就让我们用不悔的劳动、辛勤的汗水去获取教与学的双赢吧!

篇3: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体会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体会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一个多月的实践,我有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搞好师生关系,是做好实验的良好开端

教师与学生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上课将不再会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以学生为发展中心

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培养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自主学习、研究学习。

如:教学声母、韵母,绝大部分孩子都能看到便发准音。课堂上就先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预习每课内容,然后再把每一项"搬"到黑板上,一一来考他们,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并能专心听别人读得是否正确,是否比自己好。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当与孩子交往时,孩子回答问题表达不清楚、语句说不完整时,教师的一个点头、微笑、一句话的点拨、一个示范动作等都能给孩子以启示,使孩子受到感悟进而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

四、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有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能自由参与创新时,被鼓舞和被信任作重要的事情时,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所以抓好这些契机也便抓住了孩子。如:课堂上鼓励他们当小老师,不时的给他们一句表扬的话和一个小礼物,课间穿插游戏缓和气氛等效果极好。

五、教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座位的改变有利于孩子间的研究性学习,增加了孩子间的交往,学会了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教师的教也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篇4:选修课心得体会:选修课的那些事儿

选修课心得体会:选修课的那些事儿

此时此刻坐在这里,内心是忐忑不安的。昨天晚上答疑的时候,甘世康老师联系我,说是让我今天在教师大讲坛上讲一讲关于选修课的开发。接到这个任务可谓是诚惶诚恐。感恩学校信任的同时,考虑到时间仓促,自己才疏学浅,无法胜任这个任务。

昨天前天,学校组织了部分老师去雁荡,进行了选修课程开发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温市教师教育院的副院长郑平教授给大家做了条理清晰、风趣幽默的讲座。各位老师都学到了很多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我现在再讲关于选修课的开发,实在有班门弄斧之嫌。因此,我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开设选修课的一些感悟,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课程缘起:

其实选修课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大学里都有上过选修课。大学教授的教学理念走在学科前沿,科研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这些教授的科研成果有一部分就转化成了选修课,因此大学的选修课异彩纷呈。所以鉴于自己水平有限,还没有完全独立开发课程的能力。我当时选择开设选修课,就把目光放在了当年大学所学的课程和研究方向上,有点投机取巧,但也算是学以致用。

(俗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所以,推荐各位老师去收集一下各个大学的选修课程,尤其是名牌大学,像北大和南开的选修课纲要都集结成书的,或许会有一些启发和思考。当然,只能找到简介,具体的教案是没有的,因为这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

当然,大学里学过很多选修课,就像文学专业能开设的选修课程就非常多,各种名着的解读,各个时代、国别、流派的文学赏析,朗诵、阅读、写作、辩论这些技能应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高中生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当时在选择时,权衡了很久。最后决定开设《东西方神话研究》,这个课程我在大学期间学过,后来读研究生时跟着导师继续研究。应该说是比较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是我的研究特长。

另外,选择开这门课,个人觉得还是比较符合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中的两点:具有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学生。因为,神话兼具文学审美价值和史学修养积淀,对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是有所帮助的。神话研究运用的是比较文学的理论,探讨世界各民族对自然、社会认识的差异,理解文化冲突,拓宽视野。

二、实践整合

**学年,我工作的第一年,上交了一个课程介绍,拟定基本的框架,就把这个课开起来了,一共有70多位学生,有点喜出望外。后来一问学生才知道,基本是冲着神话二字来的。神话故事是比较有意思,但是神话研究就不是那么有意思了。一讲故事,学生马上就有精神了,一进归纳提升,涉及到各种理论,学生就开始走神。其实不能怪学生,都说理论是灰色的,更何况这些人类学、伦理学的理论生僻枯燥。

所以在上课期间,我不断调整上课思路,删减掉一些死板的理论,回避一些不适合在高阶段讲的现象,力图让这门课程具有人文气息,又不失趣味。

就这样,这门课程上了整整一个学年,两个学期,有些焦头烂额,但是也收获不少,在实践和尝试中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课程。

20**学年,深化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选修课开设已是大势所趋,选修课的开设更加规范,除了课程介绍,还要有完整地课程纲要。那个选修课程纲要,我光看到表格就头皮发麻。因为它让我想起求学阶段写过的两次毕业论文的悲壮的开题报告。课题的选题缘由、开发背景、成效等等,就和论文的可行性论证是一样的。刚开始我是把这个纲要晾在一边,迟迟没有动工。后来,区里要申报精品选修课程,我也没有行动。给自己的借口是,哎,课程还没完善,还不够好,不好意思拿出去。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字,懒。在甘老师的鼓励,确切的说,应该是催促下,我静下心,把纲要写好,把课件和教案整理一下,就送出去了。拿了个区三等奖回来。平平淡淡的,小有点庆幸,好歹也是个奖项。

评奖评完了,课还是要继续上下去的,为了能对得起那批选课的孩子们,我都得继续完善我的课程。于是,在小修小补中,教案和课件又改善了不少。这学期,温州市第三届精品选修课程评比继续进行中。而我并没有当回事,因为这个课程已经评过了,而且只是区里三等奖,怎么好意思送到市里去?这时,甘老师就给我打电话,说还有一个申报名额,要我根据要求整理一下材料,然后上报。在犹豫中,陈旭涵老师及时推了我一把,说,有什么关系呢,东西都是现成的了,你就打印一下资料就好了,纸张油墨还是学校出钱呢,说不定还有惊喜呢虽是一句玩笑话,但让我释怀。结果真是惊喜,获得了市二等奖。

三、从开设到开发

开设选修课不难,但是开发选修课这应该是一门专业和严谨的学问。目前我自己能做到的只能算是开设,离开发课程还有很长的距离。

1、大型企业中有这个一个词,叫研发团队,或是叫科研团队。一个新产品的诞生,是需要团队的协作与共同努力。大学里的科研项目也是一个实验室的成员在群策群力。但是目前中学的选修课程开发基本上是单打独斗的,课程质量尚且不说,从我上课的经历来看,个人开发的课程实施很脆弱。就是,只有你一个人可以上。我们都是人,都有个头疼脑热的情况;我们不是神,也没有分身术,出差在外,你的选修课的学生怎么办?在上课的班级自修?去图书馆?且不说课程进度的问题,学生走班管理制度在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盲区,这些学生怎么管理,上升一下,这也算是一个安全隐患。

但是,如果是团队开发的话,那么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能提高课程的质量,还有便于学校的管理。至于怎么实施,需要倚仗领导的智慧了

2、关于选修课程的开设,目前的实施方案也是老师能开什么课,学生就选什么。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在吃老本。所以真正的课程开发,而不是开设,还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以上我的一些感悟,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深觉有愧,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5:市里开课心得与体会:名词性从句复习备课与磨课

市里开课心得与体会:名词性从句复习备课与磨课

有机会上市里的公开课,一定要认真对待,由于白天学校工作繁忙,我的备课主要在晚上进行,下面是名词性从句这节课成型的过程,几个晚上的辛苦付出之后,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这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与鞭策。

第一天晚上

决定要上名词性从句的复习后,我最早开始考虑的是应该复习名词性从句的哪些考点,连接词、时态、语序、语气是我最早考虑的四个点,打算四个点都涉及,重点讲连接词和语气。初定下来后,就开始考虑用什么话题,作为高三的语法复习课,轻松、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来想去,决定用微博这一话题把整节课串起来,于是上网查了很多微博的消息,特别是上英语网站,了解很多关于微博的话题,下载图片、文章,不知不觉已经很迟了。

第二天晚上

资料收集好后,开始正式坐下来备课,理出了一条思路:学生下课做一个关于微博的调查,里面设计诸如你是男性、女性?你知道微博吗?你有微博吗?你每天花多少时间上微博?你觉得通过微博你最想了解什么信息?微博有什么好处等等共8个问题。用我的调查表的前5个问题设计5句话,里面含有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以此来提出需要复习的语法。用我的调查表的后3个问题编一篇文章,设置名词性从句的6个错误让学生改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名词性从句的主要考点,这里我设置了连接词错误、名词性从句的主谓一致、主从复合句的时态、语气、it的用法,语序一共6个错误,想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错误。主谓一致、语序问题、语气问题、it用法四个问题各设计一张幻灯片,简单讲解,用姚晨的微博内容设计连接词的用法,重点讲解,最后用我自己的微博让学生句子翻译,最后让学生自己写微博,话题随意,用上一句名词性从句。这是第二天的备课......

第三天晚上

晚上和同学中的高手交流了一下,同学说做的很好,很不错。于是有信心决定给吴志荣老师看一看。吴老师的回复:思路清晰,话题具有时代气息,但是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Oh,mygod!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那说明很多东西需要推倒重来。这时候觉得,要做好一件事情,好难。非常感谢吴志荣老师的指导,我熬到2点,终于重新来过。。。这次,备课的重点主要落在连接词上,主要关注what/that;whether/if;what/whateverwho/whoeverwhatever等同类词与nomatterwhat等同类词的区别,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并设计了很多学生活动,包括选词填空、完成句子、替换、讨论判断、观察探索命题特点等。

第四天晚上

让人尊敬的吴老师打来电话,说郑老师要求语法的讲解要以文本、语篇为基础。啊喔!我文本、语篇肯定关注的不够。怎么建构语篇?如何从语篇中来,到语篇中去?脑袋想破以后,做了以下改变:把姚晨的微博内容编成一个篇章,设计连接词的选词填空,把我的微博从句子翻译改成在篇章中翻译其中的5个句子,翻译好后让学生朗读。学生写微博这块,给出一个新闻(篇章),让学生根据新闻写微博,用上名词性从句。

第五天晚上

下午在平阳中学的附属中学11中上了课,名师工作室的同学给我评了课,非常认真、细致,大家一致的意见是觉得不错,大的框架可以,需要小细节的精细。另外,吴老师指出,重点已经把握的很好,但难点还没有突破。所以回来后,我又有事情做了......

第六天晚上

what/that,who/whoever,whatever/nomatterwhat这些难点如何突破?思考,解决,睡觉......

六个晚上备了一堂课,所有的感受归为一点,做个老师难,做个好的老师很难,做个好的英语老师难上加难。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但是,上课后,郑老师对我的表扬,让我有信心下次做的更好......我相信,Nopains,nogains。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