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听课感悟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听课感悟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7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听课感悟

上个星期四在长坡中心学校听了肖晓东老师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y又是一次好的学习机会,肖晓东老师的课非常成功。首先说好的方面:1、整堂课步骤清晰紧凑,每个环节衔接紧密,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2、借助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再到脱离实物思考,说算理,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3、善于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看看谁能得到这次机会?老师觉得很好,你们觉得呢?同学们真细心。4、巩固练习部分设计巧妙。

不足的方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在学生说算理时,最好说清楚把36分成几和几,再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在老师问不够减怎么办时,学生都能回答说退位,肖老师当时说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那用哪些工具可以帮我们计算呢?我觉得改成这样会更好一些:你们真棒,可是是否正确呢?用哪些工具可以帮我们证明呢?3、巩固练习部分如果能鼓励学生说算理,用多种方法计算会更好。

篇2:班主任工作感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工作感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是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班主任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加强自身修养的关键是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

班主任树立的威信应从三方面努力: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二是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三是具备应变的多种能力。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具备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二、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师爱是一门艺术。要拨动性格各异的、活生生的孩子们心灵的琴弦,所需的“指法”就更为复杂、多样,更为不易。一个真正懂得师爱艺术的教师往往自兼“多职”

篇3:《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读后感悟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读后感悟

自从事教师这一行业,愿望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够独当一面,受到学生喜爱、家长认可的优秀的教师。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学修养,这与爱读书、常读书是分不开的。有句话说的好,“读书学习是教师永远的备课”。同时,言传身教,我们教学生读书,当然自己要先读书。在这个学期,我阅读了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彬福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这本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许多素质:热爱语文教育,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职业信念和追求,视语文课堂教学为一种生活,教书育人;自觉提升专业素养,具备足以从事教学活动的专业技能;善于借助教学科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收获;有面对问题和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有敢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的胆识;有善于运用智慧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追求;有坚持真理、不断创新的品格等等。要想都做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起码对于此时此刻的我来说还需要历练。

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首先,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教师。所谓有思想,就是有自己的信念,有语文教学追求目标。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体现着一种理论或理念,不管行为者自觉不自觉。我需要不断提示自己在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自我学习,提炼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其次,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善于积累、习惯自我反思的教师。这里的“善于”和“习惯”两个词不容易做到,都需要下些功夫,而这正是优秀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所谓“善于”,指不仅注重积累,而且“会”积累,会用自己的眼光识别有价值的东西,并将之熟记在脑海中。所谓“习惯”,就是已经成为一种自觉,只要上课,之后都会“回想”“总结”其中的优劣得失,坚持那些合理、有效的行为,修正那些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做法。

书中对于语文教师应该读的书给出了一些指导意见。语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读六类书。第一类是语文教育史,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个学科的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加清楚哪些是需要传承的精华,什么是要剔除的糟粕。第二类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一些学习理论足以引导我们去探寻语文学习的规律,去回答“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语文”的问题。第三类是文学作品,它们是语文教师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爱读书,不仅要反复读名著,也要关注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文学研究的动态,还要阅读新的文学创作,吸纳多元的文学作品。第四类是语文学科教学论,选一种比较具有权威性的进行精读,以便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形成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五类是专业杂志,关注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第六类是杂书,虽然不直接与语文教学相关,但是触类旁通,读得多了也会受到启迪,同时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开阔见识。

这本书给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在我未来的教学生活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争取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语文教师!

篇4:学习老师读书感悟读《困惑与执著》有感

从师范毕业至今已经13个年头了,这些年里再也没有上学时的那种读书劲头,把求学时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全丢掉了。自从踏入学校的工作岗位开始,就越来越没时间阅读,越来越不喜欢阅读。阅读是需要时间的,可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就觉得缺乏闲暇,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工作时间早已经侵入闲暇甚至休息时间,为了工作疲于奔命,在这样的倦怠状态下,哪里还会产生读书的欲望?这样说或许是为自己开脱,实际上这也不能成为我们不读书的理由,只要有决心有计划,总会挤出一些时间来读书学习的。还有就算有了闲暇时间,也未必就会读书。闲暇时,我们可能是玩游戏、看电视上网或者进行生活交际等。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为什么那么的不爱读书,为什么那么的不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呢?读了《困惑与执着》一书中的关于苗校长的“执著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后,我明白了个中原因:

一是我们缺乏专业的引领。

工作这些年了,一直不知道教师到底是怎样成长的,也不知道领导眼里的专业发展的好的老师是以何定位的?稀里糊涂的就看着极个别老师前进的背影了。到了**年的暑假开学后,新换的苗校长说要让老师们专业发展,要提高老师的幸福指数,至今已经四年了,校园里的“泉”文化、“专业发展共同体”“苗蔚林语文工作室”、“省农村语文课程基地”等校园文化气息就非常的浓厚。校长为了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他想了许多办法,比如要求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研讨沙龙,进行读书奖励等。一个学校的校领导能够不仅仅把眼光集中在应试成绩上,而同时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还有理由不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吗?至此也终于明白教师该如何成长了!

二是我们缺乏阅读的需要。

我们每个人所带的科目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迫切需要大量的阅读。有的老师的工作简单,就是研究题目,应对考试。这种简单的技巧并不需要丰富的阅读做支撑,阅读远不如大量地做题来得更加有效,也更加节省时间。新课程实施以后,作为语文老师开始被迫阅读,因为我们不阅读,就无法应对自己的教学。但这只是教学的需要,想要专业更好的成长,必须去阅读一些专业的书籍。我们在关注专业成长时,也才明白校领导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是煞费苦心,有了这样好的专业成长得氛围,我们还有理由不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吗?

我们的人生毕竟是自己的。我们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我们实际上就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我们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我们自己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校领导的各种方法的激励引领,那也只是一时的被动的前进,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学校提供的良好发展空间,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专业成长,也不枉费校长的执著精神!

篇5:《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学习体会

《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的学习体会

目前,课改正在蓬勃开展,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目标采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原先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3、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改的理念还有很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课改非常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我从在情境中体验、在生活中体验和在应用中体验三方面来讲。

一、在情境中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所以,我们教师要力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是能直接为生活服务的。数学新教材十分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依托这一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的培养。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只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数学之中,也使学生感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的为学生创造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我突破常规教法,没有在新课开始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而是课前要求学生跟随家长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自然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轻轻松松地学习了新知识,从而找到了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可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众多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现实的、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与现象,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众所周知,数学中概念课一般难教,特别像重量单位这样看不出、听不见的,学生更是难以掌握,如能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也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因此,在“克和千克的认识”这一课中,我采用了“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1克和1千克重的物品,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都有重力,有的物体重一些,有的物体轻一些,使学生对看不出、听不见的重量能够用手或其他部位的感觉而感受到,体验并比较什么“重”,什么“轻”。接着,教师请学生一手拿1千克的物品,一手拿1克的物品,感受一下他们的不同,使学生进一步对“1克、1千克”所代表的实际重量有一个亲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在课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寻找千克”的活动,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在校园里或家中,在商店里或市场上,寻找哪些东西重约1千克,在下次课上汇报交流。这样的活动,除了可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在应用中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课堂上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利用学生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所以,除了把生活引进课堂,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之外,尤其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以外,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时时学数学、用数学,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去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观察能力,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样观察,抓住要点,通过自己的“看”来接触没有学过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学”去接触社会。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新学知识的拓展。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习题: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和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应用中体验数学,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应用能力伴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得到发展。学生有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后,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自觉地希望补充更多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与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总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学生对概念就会有较深刻的理解,也会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而加强合作交流,重视应用,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数学,体会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