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和培养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和培养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5

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和培养

途径及策略的研究

摘要:当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教育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信息爆炸要求教学内容不断变革不断更新,吸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使学生具有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与能力。信息多元化则要求开拓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必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策略

一、目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1、技术能力水平欠缺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网络知识普遍比较抵,老年教师队伍中有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计算机,更谈不上应用它去处理日常工作。网络知识严重缺乏,不能很好的利用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个年龄段的老师由于过去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而信息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信息面不够广泛,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就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有很熟练的信息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上学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定式授课方式。

2、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

从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到我们的教育领域,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和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的有部分老师上课,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甚至离开了这些就不知道怎么上课,有些老师上课就是一个PPT反映到底,和学生没有任何的交流。关键的问题,一旦电脑不能启动,音响没有声音等一些简单故障他们都不能解决。

3、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无论是培训教师还是他们工作中都要有硬件的支持。硬件设备的配置会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城市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是落后的,多数是滞后于社会其他相关产品、网络速度的快慢和稳定性等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工作和上课需求。电子形式的教学文件便于存储传输和交流,现在已经被广泛采用。有一部分老师电脑甚至都不会用,对网络的利用更是一筹莫展,主要原因就是硬件设备滞后造成的。

4、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些老师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更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在他们的观念中学习信息技术手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困难,甚至是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在学校要求授课要有课件时,常常看到的简单文字和图片的堆砌就敷衍了事。“收集教育教学资料”虽然已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应用方式,教师还不能充分认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性。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不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许多教师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因。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及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实践信息教育

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基础和关键所在。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重视程度。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识不够超前,信息素养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直没有作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能力加以硬性规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少教师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思维能力,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培养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加强培养教师信息素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基本能力训练,通过计算机进行阅读,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制作教案、总结、论文等,提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计算机对日常事务的管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3、加强教学应用能力训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训练。由教师通过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从而选取学科教学中某一适于整合的课题,作为教学任务。从制订整合方案,到应用信息技术作出整合的成品(课件或学件),并付诸实施。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教师会感受应用信息技术的酸甜苦辣,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增长应用信息技术的本领。

4、加强教学科研能力训练,教师经过一定的基本能力训练和教学应用能力训练后,应注意对训练过程的评价和反思,从而真正把现代教育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使信息技术能力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的思考,选择某一教改课题进行系统的实验和研究,通过有机渗透信息技术进行研究,高效地获取问题的答案,同时信息素养也会更加提高。

5、加强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职能,这一职业职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对新教师的需求量也相应的增大,把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纳入新教师职前培养内容体系之中,在教师职业的入口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培训,对提高新教师的信息素养无疑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进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课程的培训。

6、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

教师进行本科、专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和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的进修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行短期培训;借助学校的计算机中心组织教师进行校内的信息素养培训活动,包括学校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或教学研究等;教师通过网络、阅读等途径进行信息技

7、自发研修,强化知识储备

自发研修是指在职教师为了教学和科研需要,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力而自发地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和进行相关研究的活动,包括利用闲暇研读有关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书刊,自行参加有关的专业培训或业务研讨会,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发表教学成果等。自发研修增强了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迫切感,很大程度推动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8、培养情感意识,营造良好心态

信息意识作为信息素养一个重要部分,为了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教师要营造敢用和想用信息的心态。而信息情感主要偏对的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与兴趣。所以教师要在内心打破信息技术的神秘感,树立敢用、想用意识。目前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设备仍然是比较贵重的设备,而信息技术硬件及软件的安装和启动看上去十分烦琐和复杂,无形中给人们一种压力,因此不少人容易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所以,教师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动手操作等方法,逐步消除神秘感,树立敢用意识。此外还必须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想用意识,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保持强烈的敏感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挖掘信息、利用信息,并有效地应用到自己教学实践中。积极参加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公开课、展示课和科研课,调动积极主动的信息化教育情感,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9、加入教研、与时俱进,提高信息能力

教师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棘手问题,并且积极选择某一教学改革改课题进行系统的实验和研究,通过有机渗透信息技术进行分析,高效地获取问题的答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不段提高教师对信息的索取、加工、管理、评价等能力,进而提高教师信息畜养。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为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而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为了适应未来的专业发展,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

篇2: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提要: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其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骨干引领作用的发挥,迅速提升这一群体教师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本文以教育技术“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论述依据,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入手,结合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重点阐述了培养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策略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特别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迅速提升信息素养尤为重要,然而在农村小学骨干教师中,40岁左右的中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他们当中许多人虽有着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信息素养较低严重制约着他们教育教学水平的再提高和骨干引领作用的再发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让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成为信息时代的"名师",我们课题组积极开展了市级教育技术“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下面结合农村小学中年骨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阐述一下其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初稿)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是这样的:“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四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指信息能力。”

篇3: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构成和培养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指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理论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一、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的必要性1、科研素养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当前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相对滞后,必需加强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而进行教育改革,必需教育科研先行,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素养,因此教师的科研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2、教师的科研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必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科研素养既是一种实践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也是教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决定着一位教师是否能从事教育改革的科学研究,是否能开创性地高效性地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3、科研素养是二十一世纪专家型教师所应具有的素质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不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一个教学的研究者。他们必需能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教学的研究和实验,才干在反思中发展,在研究中提高。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科研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基础,是21世纪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二、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特点1、潜在性教师的科研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人的潜在能量之中,当人们进行科研时,这种内在的潜能就转化为实际的能量和外显的行为。2、积淀性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有一个知识积淀、积累、不时内化,逐渐发展的过程。3、敏感性长期的学习和知识的积淀,使之对教育信息较为敏感,较为容易接受新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的问题的发现和教育现象的观察,对教育动态、趋势的分析,具有较敏锐的眼光,这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4、实践性实践性一方面是指教育科研素养必需通过科研实践外化,另一方面科研素养必需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形成发展和提高。5、综合性教育科研素养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的理性思维、实际操作、科研组织和管理,文字叙述和表达等多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表示。三、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主要构成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剖析:1、教育科研的理论素养(1)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方法学(3)学科理论(4)相关学科理论2、教育科研能力素养(1)发现问题的能力(2)信息收集和处置的能力(3)科研规划和组织的能力(4)开拓创新的能力(5)撰写科研优秀论文的能力3、教育科研的道德素养(1)求实求真、脚踏实地(2)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严谨(3)尊重人格、作风民主(4)批判继承、大胆创新四、培养和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根本途径1、在教育理论的学习在中提高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逐步积累和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觉努力的学习教育理论,并把理论的学习和日常的教学实际和科研活动相结合,才干不时的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有了扎实的理论素养,教育科研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才有稳固的基础。2、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同任何人的能力一样,只有通过实践才干体现和发挥出来。经过实践的锻炼,才可能获得更多的经验和体验。才干学会和掌握小学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并通过科研报告和优秀论文的写作提高科研素养。只有这样,才干逐渐的完善自身。3、在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发展学术交流能使自身的信息更丰富,拓宽思路,增加了见识并且能了解和掌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交流有助于吸收众人之长,或借鉴他人的教训,或受他人经验和方法的启发,达到增强科研素养的目的,而且通过合作研究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带动。

篇4:信息技术文化视野下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信息技术文化视野下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文化视野下,采用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在总结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思路:针对小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增强信息技术应用,使得信息素养文化内在化。

关键字:文化视野;小学生;信息素养

1、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它已经超越了纯技术的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是一种知识的文化、技能的文化。[1]这也意味着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工具论向信息技术文化论的转变,信息技术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成为现代社会人必备的技能。小学生是接受基础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对象,在这个时期的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领进门”、“个性塑造”和“文化内化”,其中“领进门”和“个性塑造”是达成“文化内化”的基础,而“文化内化”是“领进门”和“个性塑造”两个层面本质的升华,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单纯地等同于上信息技术课,不能被理解为是一种有关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而是应该定位于服务学生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使学习逐渐形成对待信息技术的正确态度,领悟到的信息技术方法,才是最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未来。[2]从这个角度上理解信息技术文化的目的,与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并将这些能力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能力。[3]可以理解为,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文化形成的途径,而信息技术文化的形成是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此,本文以小学生为对象,尝试探讨信息技术文化视野下信息素养的培养,基于这个目标,在厘清信息技术文化与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本文将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当前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现状如何?二是基于文化视野下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思路?

2、信息素养的定义与内容

以文化为主线,贯穿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信息素养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分析研究之前有必要了解和分析其定义与内容。

2.1、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篇5: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课堂教学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专家:张玉彬

课题: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张玉彬老师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感悟最深的教育理念: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自已的教学课室,也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课堂改变孩子的命运!教育要不断地反思,‘’以生为本‘’不是口号呀!老师要尊重孩子,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所以高孩子一头。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我们的课堂里和课堂外都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把一个阳光心态带到校园里,带到课堂上,带到孩子在校的每次瞬间。教育是激发孩子的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充分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和自豪感,最大化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讨知识的动力和能力,使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阳光心态,自尊心,自信心,教学,课堂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