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1)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二、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如何

篇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察评价量化表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指标内容评分讲课教师讲课教师讲课教师讲课教师讲课教师学习目标1、符合“课标”的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的有机统一。2、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ABC1086学习内容1、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优化教学,整合教学资源。2、设计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数学活动。20**12学习过程与方法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2、教学中能体现新教学模式,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处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有资金短缺学习活动。3、结合学习活动适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4、教学中“导、学、赛、评、练”五字授课方式体现得当,不摆花架子。403224教师素质1、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准确生动,演示规范,板书工整。2、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和随机调控能力。3、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学形成个性特点与风格。1086教学效果1、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2、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3、教学反馈及时、处理得当,全面达到学习目标。20**12合计得分评课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篇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课课链接学用链接”课题研究计划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实验,初步用生活化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假如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若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方式,这些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2、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3、构建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使用对比实验、经验总结、调查研究等方法:

对比实验法:同类班级对比实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合作能力等方面对比,分析实验效果。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注意一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验过程中,有计划有总结。争取在各阶段做好课题研究的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

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教学效果的测量,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试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测。小学数学教研组二0一0年九月

篇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考虑力或太过玄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同学,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代替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同学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2、研究价值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局部,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集中同学注意力,点燃同学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同学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同学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和推动同学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同学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同学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研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启发诱导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同学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深刻领悟,追根究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揣测何处为同学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示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基于此,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同学掌握学习发明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需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规范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防止“假提问”给促进同学思维带来的阻碍作用。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解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和其他教师的优秀教案,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战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和其分析。

2、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同学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同学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需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同学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同学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技巧和战略的研究。

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同学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学会掌握课堂提问的时机,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同学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和战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五、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方法

2、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并采用录像技术、案例分析、同学访谈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数学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时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检查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和分析。

(3)制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学习新课程下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理论知识。

(2)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实验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操作步骤。

(3)每学期初学习钻研、制订计划、研讨全学期实验目标和重点方法等。

(4)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互相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撰写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优秀论文、案例。

(2)自测、讨论、总结。

篇5: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议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新民学校黄洋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梦想,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所在。因为它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追求。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是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应该说班级授课制教育教学都是以统一的教材为载体从人的实际出发而实施的。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上一定要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如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设法解决同一问题。哪怕有的学生想出了一个笨拙的办法,也要给予夸奖鼓励。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即使是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其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因此,课堂上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那将会趣味盎然,不觉得数学抽象枯燥而产生畏难情绪。同时,还应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准确把握重难点,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否则,一刀切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二是真正转变教师角色,做到因学而教。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这就好比是电影导演一样,教师通过自己艺术化的服务工作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要避免放羊式教学,就是说演员的一举一动是在导演的掌控之中,哪怕是课堂生成,也应是教师所能驾驭得了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能力培养和目标达成的契合点。换句话说,教师要为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准备好“垫子”。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找到课堂秩序和情绪体验的融合点,通过语言评价、进程推动等使秩序要求与情绪表达处于一个平衡点上。

三是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通过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培养、锻炼、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教学24时计时法,课堂情境告诉学生:两个人相约8点见面结果没有按时赴约,为什么?(原因是没有说清楚是早是晚,都误会了。)这就激起了内在学习的动机。因此,创设新奇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课堂上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来研究长、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在各小组动手测量记录、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有兴趣地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借助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估计百米短跑有多长,推算几个百米是1千米?课件演示公路上车辆经过1千米路面上里程碑的过程,还可以演示200米操场跑道,跑几圈就是1千米?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回忆经常走的路从哪儿到哪儿大致有1千米。由此可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

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板书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掌握了知识。

四是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生教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地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且根据年龄特点和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发挥好教材的知识载体功能呢?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