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优秀论文:用师德撑起教育蓝天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德育工作优秀论文:用师德撑起教育蓝天

编辑:制度大全2022-03-0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之所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学生把几年、十几年的生命时间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学校、教师就有责任去珍惜别人的生命,浪费别人的生命时间就是罪过。所以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再次,关爱每位学生。作为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孩子,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孩子时,孩子小小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如今,网络上关注度最高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29岁正是年轻人享受花样年华,实现人生理想的大好时光里却因车祸瞬间挽救学生身受重伤,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至今躺在重症监护室没有苏醒,或许这一辈子都有可能不会醒来,我想她的这种用生命去爱学生的精神是任何人都超越不了的。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这不就是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篇2:讨论回归生活世界在德育工作中具体涵义是什么?

讨论“回归生活世界”在德育工作中具体的涵义是什么?

发布者:林秋霞

让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

--------新课标学习体会

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是生命,德育是灵魂。这是因为教育不仅承载着促进学生认知的自由发展,而且也承载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发展的双重任务。近年来,受整个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我们教育工作者也产生了诸多茫然和困惑,需要我们做出新的思考与选择。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碰撞焦点很大程度集中体现在应试的功利性与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回归上。教学中,我们虽然竭力借助教材内容,深挖其中德育教育因素,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了系列德育教育,但却常常是习惯性地给教材生硬地乱贴一些“政治标签”,随意放大德育教育功效。学生在学习教材时,受特定的教学环境氛围感染,大都能受到感性的思想教育,接受并认同正确的道德准则,然而却没有被真正内化成现实的理性行为准则,在生活中往往出现诸多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双重人格。思品教学中,对那些道德两难判断问题,几乎100%的学生都能够做出准确无误的是非选择,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合理判断,甚至常常滑向错误一边;工作中,每每在教育犯错学生时,他们往往都能够知晓自己所犯“错误”与正确行为之间的差距,也深知“是”与“非”的界限,可“错误”却依然屡屡上演,令人感到无可奈何。

为什么在学校、在课堂上是非观念泾渭分明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判若两人呢?

问题的症结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形成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却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造成学生生活智慧的枯萎贫乏,从而使学校德育教育主要停留在应试的“知识性”与特定的“德育情景”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碰撞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合拍,使我们的德育教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陷入低效的尴尬境地。

因此,结合本次学习,加上多年教学实践,让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的确是一条走出当前德育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近年探索中,个人认为以下方法可行。

一、劳动体验。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父母对孩子重在知识与才艺方面的培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较为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勤劳节俭等方面的培养教育,花钱大手大脚,只要有消费动机,几乎从来不去想钱花得应该不应该。关键是学生还没有体验到钱是父母辛苦工作、劳动换来的,对货币的等量交换价值还没有切身体验。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了围绕“一元钱的价值”的系列体验活动:要求学生在三天内每人独立赚取一元钱,讲述自己这一元钱赚取的来历,并对自己赚取的这一元钱如何消费作出计划安排,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故事讲给大家听。只有学生自己有了切身的体验,才会将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内化为深刻的自我教育,才会自觉地节约用钱,有意义地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二、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是道德的载体。小学生的道德形成也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他们虽然年龄尚小,但也是独立的社会的人。从小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是多年来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当他们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身边成年人的夸奖赞誉时,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做有环境素质公民的自豪。时间长了,学生们良好的环境道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人家长的环境行为,出现“小手拉大手”的喜人现象,这无疑也为社会形成健康文明之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调查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要变成一种能力,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在“做中学”。结合教学,可以大胆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围绕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也很好地发挥了思品在与生活密切联系中的工具性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才干,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内化了思想品德,效果作用明显。

四、参与活动。学生都是有着独特个性品质的鲜活生命体,在学校这个小社会、大舞台里,亲历着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分享着成长的快乐与艰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全人格,是品德教育的良好途径。给学生一个创意、一个要求、一次机会、一点鼓励,就会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淀的感性经验完全释放出来,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造活力。

五、兴趣活动。儿童与成年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兴趣爱好。社会为成年人提供了各种兴趣活动场所,但适合孩子们活动的天地空间却极为狭小,限制了他们兴趣爱好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在我们这样落后的山区县,可供学生爱好兴趣进一步得到发展提高的场所和资源就更为有限。因此,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在生活中开展兴趣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对兴趣发展多样性的迫切需要,也使学生潜能得到多渠道开发,有利于其心智的健康发展。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潜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挖掘、怎样去激活这些有价值的“矿藏”。

学习新课标,要先改变教学观念。如果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能摒弃浮躁的“教育功利主义”思想,把培养“健全品德的人、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如果我们全社会都能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构筑起关爱的环境,那么今天,我们给学生的是一缕阳光;明天,我们将收获无数灿烂的太阳!

把生活还给孩子!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孩子的眼睛充满灵性!

篇3: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之我见

文章交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既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可见,习惯培养对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因为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种品质,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关键就在于激发起学生的内驱力,即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位受教育者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我们二七区多彩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有人说素质教育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是唯人发展的教育,因而,也就是个性发展的教育。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尊重学生,发现个性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各自的差异,他们的身体素质、发育状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等都各不相同。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说:“更好的教育是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自私,也不是自我中心,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每一个儿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提供教育措施,更好地测量评价他们,让儿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潜能”。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被更大地提高起来。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文学,具有文艺创作能力;有的学生喜欢数学,能迅速准确地解答数学方面的习题;而有的学生则喜欢文体活动,在文体比赛中能拿到名次。因此,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如我们学校的李平伟同学,他的语数英成绩较差,甚至有时不及格,但是通过我和他聊天、谈心,我了解到他就喜欢体育,每天放学他都积极练习,于是我鼓励他大胆去拼搏,在运动会上屡次获奖。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个性特长

学校应为学生们开辟丰富多彩的学科教育课程和活动兴趣项目,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的个性得以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身价值,获得成功的自信与快乐,使其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如在作文大赛中,李雯、刘一帆、刘璐、刘瑞芳等同学脱颖而出,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赞扬,在讲故事比赛中,郭鸿冰、李雪晴、刘涵帅等同学初露锋芒。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了发展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

三、因势利导,培养特长

俗语说:“指有长短,树有高低”,此话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差异,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个个都能成为天才,我们也不可能将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天才,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适合他生存和发展的潜质,而我们教师就要发现、诱导、培养他们的这些潜能,并使其大放异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一技之长,给予极大的关注,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培养其特长。

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每一朵花都如牡丹、芍药那般光彩四射,其中还有带刺的玫瑰,有迟开的花蕾,有受过生活伤害的花瓣……不管学生是什么花?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资质上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学生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篇4:教师谈高考作文这适合教师写论文不适合学生写高考作文

(以下文字都是诚心之语,没有讽刺之句。)

没有亲眼看到贵州、甘肃等地(非河南、安徽等地所用)所用的**年全国卷2的作文,网上流传的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字三种形式的内容,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对于这个题目,我的观点是:这道作文题适合教师写论文,不适合学生写高考作文,它披着新课标的外衣,蒙住了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双眼,让他们或无病呻吟,或大说空话套话;但是,这道作文题也正是用新课标之剑刺中了应试教育的软肋,让应试教育尴尬无比,无地自容。

还是重点说一说这道作文题不适合学生写作的原因吧。

其一,课堂有效教学方面。什么叫“课堂有效教学”?学生会知道吗?绝大多数学生一定不会了解。这明明就是教师论文的术语,即教师教学要有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等等。把学生陌生的术语放在这里让学生写作,我认为是不太合适的。

其二,从学生时间和教师及家长层面来看,大量阅读和社会实践进行得并不太好。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应试教育(也包括披着素质教育、新课标外衣的应试教育),由此引来的后果是:绝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没有时间实践或大量阅读。就县级高中而言,学生从早晨近六点到班,晚上近十点就寝,一天所有的课堂自习和课前自习加起来,也不过是100多分钟,这些时间里,学生要做的事情是尽量完成各科作业,哪有时间去阅读、去实践呢?有人会提到周末,我可能坐井观天,从没有见过舒舒服服过每周只上五天学,两天周末的高中学校。有的学校一周只过一天周末,有的学校两周过一天周末,有的学校一个月过一天周末。而周末的时候,学生多带着一些作业回去,教师也根本没有意识去让学生实践或阅读

篇5:小学课改论文小组建设是简约课堂导学案教学成败关键

本学期我校在简约课堂的模式下进行了以导学案为依托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在各学科的课堂上展开来。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学案导学体会。

初始在班级中实施简约课堂,最大的难题就是小组建设。小组建设并不是单纯的把几个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这是我在进行了一周课堂改革后得到的结论。由于缺乏科学的小组建设,没有合理的小组成员分工及有带头作用的组长,小组内没有组规和集体合作精神,种种问题的出现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开展甚至影响了学习效果。有的学生不配合组长工作,有的学生甚至要求退组。因此,我在班里整整待了两天,观察学生座位分布,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询问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想要跟随的组长。重新进行了小组建设。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组。每个组都有英语学习优秀,擅长组织的学生,也有一到两名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利于学生在进行语言操练时两人或多人交际和互动的需要。

二、明确小组分工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轮流担任一定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或给每个同学编号,1,2,3,4……号,这样更便于老师课堂上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全方位的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活动中,让每个人充分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会评价。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习惯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序状态,学生之间进行实质的互动合作,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各种常规习惯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序表达等习惯的培养。对于能够认真倾听和评价的小组成员进行小组加分奖励。

四、进行组长培训

一个好的组长能够带动大家的学习热情,组织组内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进行小组建设的同时,我还特别在课下进行了组长的培训。如组织语言的培训,展示介绍的培训,组内组规订立的培训等。

五、进行小组文化建设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小组成员进行自我介绍,并制定组名,口号,将每组的成员和成绩都设计在一张纸上,作为成绩单。每堂课小组获得的奖章就盖在成绩单上。一段时间以后进行小组评比,表彰优秀小组,张贴优秀小组照片。以此带动各组学习积极性,鼓励取得成绩的小组。

通过小组建设,导学案课真正的在英语课堂中开展,发挥了成绩好的同学的优势,帮助提高了成绩差的同学,带动了同学之间学习的兴趣,也加强了同学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小组建设是简约课堂导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