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师随笔我们还能坚守些什么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课改教师随笔我们还能坚守些什么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7

当今的教育,课改口号满天飞,但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浮躁,不跟风,不随波逐流。应做实的教育,不做假的教育。踏踏实实做好分内之事才好,不能因为新课改提倡“生本位”,我们就不提“师主导”了;不能因为新课改提倡“学为主”了,我们就不提“怎么教”了;不能因为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我们就对传统的“讲授法”望而生畏了;不能因为批评一些过头的应试教育,我们就不敢考试了。“非左即右”式的极端的思维方式不可取,“墙倒众人推,破鼓一起锤”的从众心理也要不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本色。教育的规律是朴素的也是简单的,但却是实用的,需要我们理直气壮地坚守。每一位教师都是国家和民族的一分子,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一份责任,别说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如果每一个人都尽一份力,就足可带来一些改变。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

篇2:中学课改随笔高校课堂感想

什么是高效课堂?百度百科是这么定义的: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是学生乐呵呵迅速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它不是一种模式,更不是哪一种模式能代替的。

近几年来,各地出现了很多高效课堂的模式,从学生"自导自演"的杜郎口模式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学生主导的永威中学到昌乐二中271课堂,再到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乍一看上去眼花缭乱,其实这些高效课堂的模式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更注重学生的预习,更注重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想让自己的课堂高效,是每个老师的期待。可怎么做才能让课堂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是学会某一种模式吗?在我看来,绝不是。我们要在“百家”的基础上去反思探索,实践出适合学情和自己教学实际的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它不一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也不一定每堂课都一样。但无论怎样变化,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那么,学生如何预习呢?预习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新课前,教师要积极引导大胆放手发动学生去自学,去探究,使之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投入积极自学求知的状态。使学生达到自学求得,自求得之。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能全力以赴地去探究去发现去把握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只有这样的预习,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谈独家之道,为在课堂上精彩展示做准备。

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快乐、我展示

在高效课堂中展示的主要任务是交流预习所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生生、师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由于课前(预习)给了学生充分准备时间,在字词句上,在基础知识上,吃透了,学生能在知识与能力上拓展和迁移,创造性发挥、创新性的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大教育局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抽机诱导。”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致力于“导”,在学生的展示交流中教师也应及时适当的进行引导和点拨。

第三个环节:知识内化,生成个性

主动、有效的学习是学生提高能力,内化水平生成个性的前提条件,学生主动参与有效的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构建创造了条件。教师要十分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构建,为学生个性学习的生成创设新的平台。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生生、师生共同讨论,在教师进行点拨下,学生在展示交流反馈中,不知不觉把教师期许学生掌握的学习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生成自己的个性化见解,逐渐形成学科素养。

实施高效课堂是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承载这教育的发展与未来。作为教师,从教几年来,我也一直在为堂堂高效而努力着,有经验也有教训,深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3:小学语文课改随笔期末考试变变变!

昨天一早便得到消息,语文期末考试形式同以往有所不同,在最后的笔试环节之前增设了口语的测试,即:背诵每个年级的必背古诗、口语交际、朗读课文。此种形式无疑对孩子进行了更全面的考查。

想起我班孩子素日里那么的娇羞、内敛,不禁忧思起来。

在办公室,与同年级的慧一起商量口语交际以及课文朗读的具体内容,最终定下了两篇要求背诵课文的片段,因为要求朗读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所以找来我班的彬先试水。

彬显然紧张到不行,背的滚瓜烂熟的课文,此时照读竟都读不顺畅了,连舌头都打了结,语速快的如同撒缰的野马。如我所料,心理因素是我班孩子的软肋,如不能及早得以平复,看似白送分的口语测试是必定要一塌糊涂的。

下午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了朗读的指导,个别抽查的情况来看,读顺基本不成问题,但是有感情朗读以及何处停顿学生还是极欠火候。

想到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忽略了这个环节,很多时候,只是简单走一下朗读的形式,学生读的平淡无味时,我也会下意识的说一句,读书应当有感情。可?如何有感情?学生始终还是不得要领。

你看,连期末考试的形式都在革新,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是否仍在闭门造车,是时候该变一变了……

篇4:课改随笔再谈导学案式教学

“导学案式”教学在我们中心校已经推行数年了,但不可否认,自推行之初至现在,我们的很多学校、教师都对其一直有抵触情绪,对其效用也有诸多怀疑,因而在导学案的推行及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多是流于形式,不催不动,推推动动,真正在此方面用心的学校和老师可谓是屈指可数。

值此情形,本周,臧喜宾校长再次推荐大家学习中国教师报发表的:《导学案是干什么的?抓住三个关键点你就明白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对我们的学校教师使用导学案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让我们更清楚地明白“导学案”的作用。

文章从三个方面告诉我们研究导学案要抓住三点:第一是导学案出现的背景是生本课堂,第二是要抓住导学二字的本质。第三:“案”是“导学”的载体,不是核心。三个关键点旨在告诉我们:“案”只是“导学”的载体,不是核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然而,目前,在我们许多老师的课堂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师本课堂,一味“灌输”的现象,课堂上,老师不住地讲(问),孩子们被动地听(答),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若借助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完全可以改变此现象。有老师说导学案会限制自身课堂优势的发挥。岂不知,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学才是中心。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在学生身上,课堂才会有效果。因此,编制一份有效的导学案,应是目标明确,宜于操作,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其设计是突出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其“导”是指要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而如何“导”,却需要我们教师用心研究!因此,优秀的导学案是能帮助我们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当然,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式”的教学过程中,受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对导学案的运用的影响,会存在一些不恰当之处,如:“导学案式”教学有些教师上成习题课;部分学科或课型使用“导学案”教学有些牵强;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的问题等。因此,“导学案式”教学也非常需要教师真正理解,灵活运用,不可一切照搬。前期,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学科教师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时,只是借鉴别的学校教师共享的导学案,缺乏必要的修改完善补充,因此,用起来当然不会得心应手。然而用心的老师,则善于借鉴已有的“导学案”进行补充完善,要加强“二度设计”。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预先设计好的“导学案”或教学设计,由于学情的变化,在课上使用时,教师需要随时对已设计好的“导学案”或教学设计进行适调整,做的随学而变,因学而变。这样的导学案教学才会有效果。

总之,个人感觉,导学案“用”与“否”,最关键是我们学校管理者的思想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要转变!唯有转变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大胆尝试,努力实践,才会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会使我们的学校充满无限生机!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