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经典课堂案例分析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名师经典课堂案例分析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6

名师经典课堂案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听了名师课堂之后,感触颇深,触动很大。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课堂风格,都有自己的上课特色。细细品味每节课,在不同方面都能给我带来冲击,带来感悟。

一、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古罗马一位诗人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评价语是一门艺术。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中的这一教学片断:

师:想想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祖国的

篇2:小学教育案例分析你计算时3跑哪去了?

中午午饭后,我到同事办公室找点东西用,刚推开办公室门就听到同事歇斯底里地喊,“你计算时的3呢,3跑哪去了?给你讲了好几遍就是不会做!”进去后看到一个五年级女生低着头手里攥着笔闷不吭声做数学题。同事说昨天讲的题目到现在还不会做,着急,就把学生留在办公室辅导,可是叫到办公室后又讲了一遍还是不会,就烦了。

出了同事办公室,我在想虽然是把学生留了下来,可是没有耐心、没有俯下身子慢慢用心讲给学生听,而是通过大喊大叫的粗暴方式把答案告诉孩子一遍,她怎么能会,怎么能明白。我们有时遇到学生不会做题目,确实沉不住气会向学生乱发一通火。可是仔细想一想,有用吗?孩子的题目就能会做了吗?不是应该静下心,柔声细语地认真给孩子讲清楚,她才懂吗?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这样的现象却很常见。

我们认真思考都会发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是有区别的,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强理解的快,有的接受能力差理解的慢,我们要学会正视孩子的差距,并能从内心真正接受孩子的差距。对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要耐心辅导,我们应该给她们更多的关爱才能引导她们一步步慢慢成长并跟上脚步。

篇3:小学教师观摩数学名师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观摩数学名师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南关小学郭素花

5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全国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黎城研讨会,听了全国名师李小春、张琪等几位老师极具特色的课和讲座,也由衷佩服这几位老师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本次观摩,我对数学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从两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学观念的感想

1、数学是实实在在的,以前的课改看见了这节课气氛真活跃,真热闹,也有小组讨论,也动手操作了,表面感觉和传统的教学大不一样,热热闹闹的,确实改了。听完李小春的优质课,我感到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在表面,而在于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比如:学前的准备,把书放好,把文具摆整齐,强调坐姿,鼓励孩子上课放松,积极回答问题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数学课。

2、用发展的眼光看数学,看孩子,李小春老师的“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数学只局限在一堂课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就是关注孩子的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孩子。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拓展性因素,展现数学的内涵与魅力。

二、教学方法上的学习

1、创设有效的情境,享受鲜活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些活动,感受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就要以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知识

篇4:听名师讲座收获用快乐心态面对教学

周一是一周新的开始,今天来到学校,面对各种工作安排,要是以前的我会非常烦闷与苦恼;但是,上周六在新教师培训上听过周慧玲教授的讲座之后,我会用愉悦的心态来面对工作上的各式挑战,因为周老师让我明白了

凡事心态很重要。

周老师,一位六十六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传播教学理念,分享自己几十年宝贵的教学经验,我真的很佩服周老师的乐观心态和无私精神,同时我也从周老师身上学习到无比可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周老师认为教师应该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她提倡做一名快乐的老师。周老师提出了经典的教师快乐之道:快乐是人性、情绪、责任、态度、感觉、道德。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快乐,用愉悦的心情度过每一天是最幸福的事情;同时,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具备调节情绪的能力,用自己的愉悦情绪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的确,一位老师一堂课的情绪会影响到一个班级五十多位学生的情绪状态,这一点值得引起教师的重视。就像周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把快乐作为自己的职业习惯,我会用这句话时刻鞭策自己、调节自己,不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到自己的教学以及学生。

其次,在班级管理方面,周老师认为班主任应该讲求方法,因为“生命不在控制,在与点燃”。听了周老师的这句话,我感慨颇深,因为作为班主任的我在班级管理方面一直在“控制”学生,总是会以命令的语气告诉学生“你必须怎么做”“你不应该做什么…”,而我往往忽视的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如何教学生做事情。我觉得在今后的班级管理方面,我应该给学生一些空间,多放手给班干部,让学生学习如何自己管理自己。此外,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第一次:第一次回答问题;第一次上台演板;第一次参加体育比赛;第一次实践活动…。的确,有时候在老师看来很正常、普通的一件事情对学生来说确实一次新鲜的体验。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期我们班的第一次外出实践活动,当时在去活动地点的路上,坐在校车上的学生显得很亢奋,毕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集体外出活动。当时由于激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说话,而一贯要求上课安静的我有些受不了,就重申遵守纪律,要求学生不允许说话。现在想来,我觉得很愧疚,因为我剥夺了学生分享旅途心情的权利与机会,摧毁了他们的第一次;如果有下次,我一定会好好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话题让他们在旅途中畅所欲言,我也会以享受的心态加入到他们讨论的行列里来,因为我想在他们美好的童年记忆里留下绚丽的色彩。

此外,周老师也向我们透漏了快乐的秘诀:凡事往好处想,往开处想。短短的一句话,分量却相当重。是呀,如果我们具备一个这样的乐观心态,学会调适自我,快乐就会时刻伴你我。当感觉到工作繁琐,任务量大的时候,我们应该感激自己有工作可做,享受生活的充实;当感觉工作单调、乏味时,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有所改变;当自己由于工作失误而受到别人的提醒时,我们应该感谢别人,因为别人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有所提高而费心了;当学生犯错时,为老师制造麻烦时,我们更应该感激,感谢学生让老师发挥重要作用,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也锻炼了老师的工作能力。这就是快乐的秘诀: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吧,快乐其实离我们很近,我们要学会去靠近快乐。

回想起周六的讲座,我感觉意犹未尽,周老师的话语还在我的耳边回荡,虽然双休没了,但我觉得能听到周老师的一番讲话,真的很幸运。除了教学方面自己收获很多,从周老师身上我也学会了很多有意义的生活启示:所谓命运,就是命在天,运在手,迎着光明向前走。无论怎样,我会时刻用这句话来鼓励、安慰自己:用快乐的心态来面对工作,用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挑战,用乐观的心态来调适自己的生活,因为我想做一个像周老师一样积极、乐观的人,享受教学、享受生活。

篇5:由一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谈新课改几点思考

由一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谈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朱嘉鼎高艺庄浪县第四中学

摘要:

信息时代,语文课堂最大的变化是“白板”代替了“黑板”,即电子白板代替了传统的黑板,以及由此而来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向课堂渗透。信息时代,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上,就是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弱化其政治倾向。语文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从各个侧面开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1]。语文课堂的主体是什么?应该是文本,是对文本里语言符号的解码,是对文本的解读。

关键词:新课改传统现代文本

“新课改”从口号提出到今天贯彻实施,这期间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分歧,有争议,也有共识。伴随着国家一轮接一轮的课改实践,在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中,每位一线教师也自觉或不自觉的卷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之中。今天,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课改绝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课改已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这个“必须”,不是领导的行政要求,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为了很好地贯彻和执行新课改精神,今年七月份市里专门组织了一次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

首先,这次“名师讲堂”教学观摩活动聚焦的焦点是“课堂”,即通过一堂具体的教学实践课,引发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的思考。这种以“实践”为起点,从具体的“课堂”开始,通过课堂教学阐发和思考“新课改”理论的做法是科学的,这种做法避免了由“理论”到“理论”的局限,将参与者的理论基点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这种以“参与者”的视角践行理论研究的作法改变了以前单纯依靠理论说教的课改培训模式,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新课程理念上的一次超越,这种模式,从感性出发,从具体的“课堂”出发,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听、去看,然后去思考,这种“新课程”培训模式很接地气,是所有老师的理论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础。

其次,从课堂呈现的范式来看,这堂公开课起到了“观摩”的效果,给人以启迪和反思。这次观摩活动由市里一位老师上沈存文的名篇《边城》[2],教学设计如下:

在学习目标上,设计了三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这一大的目标下,又设计了三个小目标:

1.了解沈存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把握作者在《边城》中极力要表现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边城》题目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创作目的。

在过程与方法上,设计了两点,即:

1.美读课文,咀嚼品味小说的一般意蕴,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启发点拨,合作探究,完成文本中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上,设计了以下两点: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操。

2.了解古老民俗及其丰富内涵,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