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尝试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尝试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5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陈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北关小学

论文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的教学尝试:构建和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孩子树立自信心;确立榜样陶冶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孩子学有目标;搭建尽情渲泄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孩子摆脱心理压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这里所说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及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地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为人们重视的程度是与社会的发达程度相关联的。一般来说,社会发展的程度愈高,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愈大,心理健康的问题就愈突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的中小学生有相当数量的存在各种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众所周知的“马家爵事件”以及屡见不鲜的中小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的报道,让我们肩负教育责任的各科教师感受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所能完成的,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的尝试是:构建和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孩子树立自信心;确立榜样陶冶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孩子学有目标;搭建尽情渲泄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孩子摆脱心理压力;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孩子们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一、构建和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教学中,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帮助他们在学习上下工夫,帮助他们分析造成学习障碍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试想,一个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一个极少享受过成功喜悦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长大之后,有一个“自信”的形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呢?可实际情况又是:一个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能力优劣悬殊。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说,往往更是缺乏自信。他们害怕上课回答问题、害怕做作业,其关键就是对自己不自信。为此,我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问题有深有浅,作业有易有难,任务有轻有重,难度有高有低。比如,课文学完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来设计安排作业,使他们都有作业并都能完成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各尽其能,特别是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时,教师还可以把本单元将要测验的内容告诉学习困难学生,并告诉他们,老师将重点检查你们。我想,学生在课外一定会认真复习老师即将检查的知识,因为又有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呢?

二、确立榜样陶冶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歌颂具有良好、健康心理特征的人和事的课文,像《蓝树叶》,《校园里的画》,《蜜蜂引路》,《丰碑》《放弃射门》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利用这些人和事,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学习《蓝树叶》,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学习《校园里的画》,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学习《蜜蜂引路》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丰碑》,懂得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学习《放弃射门》学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体育精神等等,引导学生把这些人和事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形成了健全的人格。这样的方式会收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篇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的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感知语言,并在感知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语言的本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3:巧用多媒体渗透转化思想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巧用多媒体渗透转化思想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化。而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使数学知识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通过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效率

转化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化,“逆向转化”与“化异为同”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需遵循的根本策略。化简、化同、化归、因果转化、数形结合、一般到特殊的转化、直接与间接的转化、已知与未知等方法都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使数学知识形、色、声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感官性极强。通过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一、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要从计算教学着手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内容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如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等,它是一条有形的线索。另一条是隐线,如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它是一条无形的线索。有专家曾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记,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们终身受益”。因此我们说,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但在知识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从最简单的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比如:在学习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过程中,我应用多媒体出示习题的计算过程之后,让学生观察、思考:上面几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有什么变化化吗?经过同学们的思考、交流、总结得出:(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2)“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可见“转化”在数学学习中是很常见的,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

二、掌握转化的方法离不开用课件辅助新知教学

转化的思想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它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转化策略,使学生初步掌握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求积问题时,往往要用到课件辅助新知教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形式把新学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配上色彩、声音、动作等,巧妙地显示出图形之间的转化过程,学生会终身铭记这个过程,这也就达到渗透转化思想的目的。比如:

篇4:校讯通在家校教育中作用及教育理念渗透

浅议校讯通在家校教育中的作用及教育理念的渗透

摘要: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所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他们当前考虑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学习和生活中的这个为什么,那个什么原因,对新鲜事物了解很是迫切。网络解决了很多认识上的问题,同时也让很多学生迷失了方向,所以学生教育成为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校讯通”平台担当了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小到“家庭作业的发布”,大到“紧急通知”,“安全问题的宣传”,“新教育理念宣传”,“家校沟通”,它都能满足需求,它是个方便、快捷、能互动的好平台。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家校沟通;教育理念的渗透

近几年来,中国移动通讯开办“校讯通”业务,逐渐的走入学校生活。而“校讯通”系统正如其名,校-

篇5:阅读小论文阅读教学中美育渗透

阅读小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美育也称之为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的理论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进行着审美教育。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出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就是要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祖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的美的教育。小学生的美育主要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教育的形式体现。但是其他学科的教材中也存在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挖掘教材中美育因素,进行美育渗透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小学语文教材有典型的人物事迹,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语言、强烈的抒情色彩,蕴藏着很大的审美价值,最能感染和净化儿童的心灵。所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审美元素,深入挖掘教材的审美的结合点,进行美育渗透,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与德育、智育和体育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体,所以我们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进行美育渗透,潜移默化地进行美的教育。

一、利用教材的情感资源,调动审美感知

人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小学语文有许多很有意境的记叙文,这些记叙文中有许多可探寻的意境,由于学生小,感情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教学中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刻感知发掘美育因素,调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进行美的熏陶。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其中一段“人们的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悲痛感人的场面是作者感知的真实体现,教学时我先放录音在哀乐中范读课文,接着引导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反复诵读、品味,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思维活动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深情地感受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感知。

二、利用教材的诗情画意,启发审美想象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人的一种重要创造力,常言道:诗情画意,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优秀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合作交流的过程,自主学习的探究,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李白的《从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的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句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意境。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心情“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什么景色?(2)作者是这样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3)你当时的心情怎样?经老师点拨不少学生用第一人称想象出来下面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一个浪花滚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再见呢?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