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几点思考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几点思考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5

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以往已经大为不同。现在的课堂上出现了游戏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把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在游戏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气氛中学会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会利用各种辅助道具,使教学更为直观,例如多媒体教学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强化课堂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因此,教师会适当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其思维能力,为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在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优美语句时,要求学生圈画出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小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动口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为学生之间的友谊打下基础。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建立“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如今,通过新课程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小学语文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新课程理念仅停留在认识上。

课改的核心是运用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观念。如今,我国各校都对教师有组织的进行了定期培训,在各个方面都投入很大,希望通过进修学习使教师对新理念有较深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着“形似而神异”的现象。

例如,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探究式教学变成了问题式教学,没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也没有组织学生交流问题,而是设定出一些无趣的问题,由此看出,这并不是老师缺乏创新意识,而是其对新课程理念仅仅停留在“认识”上,没有将理念和教学行为统一。

(二)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不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在课堂上讲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问的学习方式。但是,有的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单纯追求形式,会失去语文的本位。

还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合理运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使教室成为了老师和优秀学生的舞台,弱势学生得不到展示,7终只会“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使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三)缺乏课堂教学反思与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对课程的准备和设计更为重视,需要教师注意自己在课堂上对于新理念的理解,并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倡导探究精神。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较弱,并存在程式化倾向,并不能将教学反思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良好的联系起来。

篇2: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的主阵地,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回归语文的本真是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效率重要前提。在语文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学生能力不足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从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解决的具体办法如下:

第一、改变“以人文性为主要任务”的课堂教学为“以语言文字综合性运用为主要任务”课堂教学,淡化语文课堂对文本的分析,强化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二是实现教学内容选择的转变,从教“语文课程的非本体”到教“语文课程本体”;三是实现教学手段的转变,从课堂上“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四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转变,从课堂上“分析课文内容”到“学会语文方法”;五是实现教学评价的转变,从“老师教过了”到“学生学会了”。实现了这五个转变,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实现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一来,学生的写字能力问题,阅读能力问题,习作能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举个例子说明:

四年级上册21课《搭石》,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3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根据五个转变,对教学目标加以改变: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等词语。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汉字“涨”“惰”注意书写笔顺;“猛”“稳”注意汉字结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乡亲们的心灵美,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背诵文中精彩段略并抄写下来;用句式“……不管……只要……一定……”写一段话;学习作者第4自然段中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心灵美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写出发生自己身边故事。

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发生了变化,重点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写生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再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乡亲们的心灵美,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把好的段略背诵下来并抄写,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还要抓住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彩片段进行仿写训练,做到读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把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转变为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过程。

第二、加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有课堂延伸到生活。首先是开展大阅读活动,组织教师少布置作业,精布置作业,给学生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增加课外阅读量,通过阅读积淀学生语文积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其次是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篇3:班班通为我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契机

“班班通”为我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摘要】: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班班通”也为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键词】:教学手段师生关系丰富激发兴趣

“班班通”的配备,为我的教学和我自身的成长所带来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我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收获:

一、“班班通”为我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当今社会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班班通”的配备,使多媒体和网络一下子覆盖了所有教室,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在教学中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激发起所有教师探索的欲望。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在还没有普及“班班通”的时候,老师只能借助书上的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经验匮乏,所以不管教师如何引导和描述,学生还是不能够体会那些美丽的自然景象。可是,现在我们的“班班通”实现之后,我就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利用flas动画给学生演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来感知: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雷雨前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接着便是雷雨交加;雷雨过后高挂在天空的是那美丽的彩虹,人们耳边传来阵阵蛙鸣,人们眼前是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的美丽画面,从而体会雷雨为人们的生活所增添的乐趣。

再如:“班班通”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小学1-6年级的所有课文都在上面,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通道,在讲六年级的朱自清所写的《匆匆》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将三年级的林清玄所写的一篇课文《和时间赛跑》给搜索出来,让学生进行写法的对比,同是写珍惜时间的文章,不同的作家所采用的写法是不尽相同的,但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知道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要每天和时间赛跑。

另外,我们如今的教材,在教学理念上更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在教学方式上弱化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我们的教材已向我们呈现一种立体化的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中有许多多媒体教材需要演示。“班班通”也为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便利条件。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发挥了极大的创造力,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广大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

二、“班班通”丰富了班级德育教育途径

低年级学生活泼、爱动是他们的天性,文字不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再加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管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于是,我就充分利用“班班通”这一资源,在中午学生到校之后,我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励志方面的“名人读书故事”视频,来激发、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班级纪律也得到了保障。中队会上让学生通过“专题教育”这个栏目,了解一些有关少先队的知识、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观看一些安全方面的教育视频)、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知识……

自从“班班通”的实现,我们班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比原来更宽了,读课外书的欲望更强烈了,对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更爱惜了,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更知道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了……

下午预备铃声响过之后,我会借助“班班通”将学生所学过的歌曲的伴奏点出来,给学生的歌曲配上优美的旋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的节奏感,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的旋律之美得到更高的认识,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篇4: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必将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必将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摘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现行的语文教学方式面临变革。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是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直接关系着新的语文教学方式的构建。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享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其实,信息技术如果合理地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课堂改革

古代的私塾教育,基本上是学生自己读书,先生进行适当点拨。没有系统,科学性也不强,效率自然也不高。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一个老师教几十个学生,老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然后,再辅以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听讲的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变得被动,感到压抑,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于是,有人说,如今的语文教学出现了尴尬的局面。因为,它既不想回到自由散漫、毫无秩序的农业社会,也不想要工业社会所带来的固定的模式化教学。[【1】116-117]我认为也是这样。那该怎么办呢?改革!唯有改革才是语文教学的出路所在。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探索,并且努力构建信息社会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将会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信息技术对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促进作用

尽管语文教学内容和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但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讲,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比如“解题、介绍作者、背景知识、分清段落、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这一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依然出现在当下很多老师的语文课堂当中。这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格格不入。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下是我在语文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方式上的有益尝试。

在教授《斑羚飞渡》一文时,进入课堂之初,我即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一些有关于动物生活的温馨、和谐的图片,激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而后展示猎豹捕捉羚羊的图片,告诉学生动物也和人类一样,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特别是生存的危机,从而引出本文斑羚飞渡的故事。学生便对文中的斑羚到底面临怎样的生存危机,又发生了何种惊心动魄的故事充满好奇心。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顺利更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我一边播放动画一边让学生复述情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授《安塞腰鼓》一文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壮阔,不管老师分析得多么井井有条,学生读得多么津津有味,我想学生的感受终归是肤浅、抽象的。倒不如直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舞蹈的视频,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下,再辅以老师引导下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不同角度的赏析,学生的收获才是具体而深刻的。在教授《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我将不同种类的云的图片汇集在课件中,学习文章之前,先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判断该种云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学习文章之后,又根据文章中所介绍的知识来重新判断。学生不仅熟悉了内容,而且增长了见识。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以上的课例中,我实际上是把学生带入到再现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中学习、体会,接受美的熏陶。这样的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怎能不喜欢,怎能不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拓展语文课堂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学科教学往往知识容量大、跨度广,需要学生调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知识来理解教学内容。而通常由于受到知识结构、年龄、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学生对于某些教学内容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从横向和纵向上拓宽、拓深课堂内容,以达到更有利于教师传输、学生掌握或接受知识的目的。而信息技术恰好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这一要求,它可以打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我在教授《故宫博物院》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详尽地领略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宏大壮丽和层次井然,我将介绍故宫的纪录片搬进了课堂。相当于我和学生们一起来了个“故宫一日游”,如果没有信息技术,这是远远不可能达到的。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利用网络进行作文。首先,这一次作文的完成方式不再是单纯地只用纸和笔,而是用键盘输入本次作文内容,利用网络发至班级QQ群的文件夹。然后,作文也不再只是我一个人评阅,凡是班级QQ群成员均可对任何一位同学的作文畅所欲言。当然,我也会将正确、合理的点评适时地发布在群里。没想到,大家在群里讨论得可激烈了,或许是平时在课堂上碍于脸面,不好意思对某位同学的某篇文章进行当面点评,现在到了QQ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甚至把在网络上的争论延伸到平时的谈话中。这种为了学习而“面红耳赤”的场面,正是我一直所期待的。将语文课堂搬进互联网,学生在“资源共享”、互相争论的过程中,既清楚了本次作文的基本要求,又丰富了语言积累,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如能有效利用,定能大大拓宽语文课堂。比如我在教授《智取生辰纲》一文的前一个月左右,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阅读《水浒传》里面的有趣故事,观看《水浒传》的电视剧视频。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一些人物便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上,只需要我稍加引导、点拨,学生便能通过讨论自主归纳出人物形象。

篇5: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吉林省榆树市聋哑学校王东亮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儿童的语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语文教学是提高特教整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语文能力,一向是特教教学活动的中心课题。语文教学对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说、读、写、思维、智力、个性的发展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目前特教听障儿童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学体制、教材、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阅读和写作的关键作用;从整体出发,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来取得特教教学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特教听障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一、特教听障儿童语文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㈠、意义

特教听障儿童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听障学生具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文能力的任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首先,掌握语言文字,是使听障生适应社会进行交际的需要,是取得社会平等地位和权利的重要条件。其次,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的工具,语文能力是提升耳聋学生思维水平和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再次,掌握语文工具,有助于提高听障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㈡、目的

《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进行发音、说话、看(听)话教学,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具有初步的看(听)话、说话能力和阅读、作文能力”,意思是向学生进行最基础的语言文字教学,一方面进行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教学,另一方面使他们具有看(听)、说、读、的初步能力。前者是基础知识教学任务,后者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与他人交往是不可能的。按照现代意识的标准来衡量,对于一个听力正常的人来说,应付一般日常生活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个听力障碍者,尤其是自动丧失听力且较严重的人,他们首先失去的是四种能力中的两种基础能力,因而,即使应付一般日常生活也是有困难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听障学生获得语文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日常生活。

在完成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力,这是有机的统一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实现的,学词造句、看图说话写话、分析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等,都包含着发展思维和智力的内容。马克思曾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听障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发展语言思维能力的过程。如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写话,从“谁”“做什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相互关系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年级看图学文,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高年级的看图作文,要求根据图面上的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去展开联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到更高的程度,学生的智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