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案教学走向何方》反思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学习《学案教学走向何方》反思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5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学习了《学案教学走向何方》专题文章,老师教研组学习积极性高,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学案的使用进行了剖析与讲解,并提出了困惑和疑问。

我的思考是:如何用好学案,学案给课堂教学带来哪些好的变化?使用学案遵循这样的环节:首先,走进教材。根据学案预习要求初读教材,了解文本,从而完成结构化预习;其次,深度学习。根据学案问题对文本深度学习,发现、生成并解决问题;最后,拓展延伸。根据精心设计的学案上的问题来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进行多元训练、评价。只有教材和导学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才更有效果。学案导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借助学案能自主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低效低能的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会了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深度的结构化预习。有效课堂上,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权力、争辩的权力、出错的权力、自我评价的权力、质疑问难的权力。学案导学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空前高涨,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了!这就需要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所以使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不管是设计学案和用学案导学来上课,都要求我们老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驾驭学生课堂的能力。我将继续在摸索中前行,敢于创新、肯于钻研、勤于思考、善于反思、掌握方法和技巧,力求能对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运用自如,给学生鲜活而有价值时光。通过学习,对导学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成为我教学的好帮手。

篇2: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南关小学马立芬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人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

案例描述

一、学前准备。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2.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3.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4.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半小时呢?……5.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6.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1.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3)65040=2600()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2.第二关:选择超市。(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见图3)(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A、100000B、10000C、1000(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A、3B、4C、5(4)50840,它们的积是()A、2320B、20320C、2032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2400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案例反思:关于这个案例我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2.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篇3:创设情境和新课导入法教学案例反思

创设情境和新课导入法教学案例反思

通过改行两年多的教学和观摩市级优质课,我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

从复习旧知识来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并且在发现新问题时就让学生明白要探究的目标。这种方式是很多老师常用的导入法,让学生自己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巩固了旧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明确了新受内容的重点和任务,从而学生们也会在懂与不懂之间积极寻找问题、探索答案,这种方式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运用了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就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引发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利用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要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探究来让学生们交流和完善。利用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欲。

四、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或身边的某一现象导入新课,让他们在学习新受知识前就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师问:这是什么?生:手机。师:你见过和老师一样的手机吗?你怎样才能看到老师手机背面的图案?……学生顿时会情绪激昂,抢着回答……

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解决怎样观察物体这一问题。

五、用提问题方式导入新课

提问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通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有的教师就喜欢通过提出问题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就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怎么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六、利用故事或谜语来导入新课

利用故事或猜谜语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的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如在教学镜面对称时,我先让学生来猜谜语:你走他也走,你笑他也笑……猜猜看,这是什么?生抢答:是镜子。那么,镜子和数学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知识,由此引出新课。

七、利用多媒体、插图导入新课

在我们所用的新教材中,大多数的内容与练习都体现了图文并茂的这一特点。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导入新课。如可根据插图做成动画课件,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对课件进行改动等,利用电视、幻灯与录音等手段加上老师的语言与生动的画面相结合,就会让学生走入情境中。简明的图画与逼真的形象,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灵活多样的导课方法,在我们小学数学中是不可缺少的,要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就要先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像我这种改行不久的年青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完善教法,才能不断的充实自我,用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篇4:实施导学案收获和反思

导学案曾被《中国教师报》给以关注和肯定,各种媒体和版面对导学案的教学效果给予关注和肯定。现结合自己的一些实施过程和想法,趁此机会予以梳理。

我们学校曾在上学年实施过导学案。从使用导学案来,从开始时自己的不适应,学生的迷茫,到现在的渐渐有所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反思了很多。简单总结下自己的的几点感受,为后续的学习的顺利开展铺垫道路。

初期接触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具体实施满腹疑虑。真的不知道自己改从哪里入手,自己又不懂怎么在课堂上驾驭导学案,尤其是面对一群9岁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们生性活泼,让他们安安静静一节课都自己思考问题再讨论交流,想想就觉得困难重重。还好在娟姐的带动下,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开始了初期的摸索。

第一节课,带着疑虑开始了导学案的第一次尝试,本来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一动手却一节课怎么都完不成。接着别的老师交流使用的效果,商讨改进的内容。慢慢的一节课、一节课,学生动手多了,思考多了,才发现有了导学案自己说的少了,学生慢慢也适应了这种模式,每节课上也开始自己给自己学习进行达标检测。虽然目前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但尝试总归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很多我们预想的学生自学能力其实也是我们脑海中的禁锢,放手尝试才让改革愈发焕发出新的生机。

之前在马寨一中也听取了2位老师的导学案讲授,学生的参与率明显比“讲授式”多了更多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也在导学案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接着在听课后的教研中,各位老师也针对自己的困惑和疑难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我对如何开展导学案有了清晰的认识。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就是学生的引导者。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虽然中间出现的问题重重,但尝试-反思-改进,这样的流程下来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方法的获得。所以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老师们的尝试和辛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即便辛苦也幸福!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体系的主要支撑点之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因此导学案的实施也是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了一种尝试的方式,只有重视这种方式,才能形成高效课堂。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