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22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教学设计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一起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我校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从自我反思、示范引领、同伴互助、行为跟进多维度、全方位建构“发现问题--提炼专题--理论支撑--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理论提升”六步专题教研模式。下教学设计记述我校音乐学科的一次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专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一、过程描述

(一)以问题为引子,确立专题

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来自于教学中的困惑与发现。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已知水平动身,课堂教学倡议采用活动途径,通过感受、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现在,活动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活动教学的胜利实施成为衡量课堂教学优劣成败的重要标尺。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时推进,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从活动开展内容上看。

(1)活动没有紧密围绕认知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造成对学生的误导,使其不能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

(2)活动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没有调动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从活动开展进程上看。

(1)活动操作步骤欠考虑,使教学活动无法顺利、有序开展。

(2)活动指导不到位,教师对学生不是控制太多,使其丧失活动主体性,就是放任自流、由其随意瞎闹。

(3)活动组织不合理,造成活动中个别学生唱“独脚戏”和全体学生“大合唱”的情形,没有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空间。

以以上问题为引子,我校音乐教研组确立了研究专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二)以理论为支撑,提高认识

为了让教研组成员尽快进入研究角色,我们积极组织理论学习,首先明确了何谓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即指以在课堂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建构具有教学设计性、发明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体验、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考虑、主动探索、主动发明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音乐素质全面提高。

通过学习摘录理论专著,网上浏览、搜集专题研究信息,掌握学科前沿动态;通过开展专题沙龙形成共识;通过观摩名师教学录像获得启迪。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对研究专题的认识。

(三)以课例为载体,研究分析

课堂教学是教学问题发生的场所,以课例为载体,有利于聚焦课堂,实践研究。

1、听课观察,发现问题

教研组采取集体备课,分层突破的方式,确定讲课人,一起分析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敲定教学活动环节,制定听课观察表,分工合作,摄取教学现场的信息,为交流反思环节做好铺垫。

2、评议反思,分析问题

反思评议是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听课后教研组成员通过授课老师的个人反思,同伴评议、查找问题、发现闪光点,依据听课出现的学生表示、教学目标达成度来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有效?教师发言积极,针对性强。

3、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评议后,教研组长和时归纳总结,对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二、活动反思

1、教研活动由展示向诊断转变

学校的教研活动在很长时间内是一种展示、一种扮演,听课者往往是作为欣赏者,教师的评议也往往是好话多批判少,使教研活动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我校的专题教研是力求把展示转变为课堂教学的问诊,教师有研究的专题,课前有备课,课上有听课分工,课后有评议反思,针对性强,教学活动是验证课前的集体备课预设,又是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的活动,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集体问诊。

2、教研活动在教师对话、交流、反思中提升

教研活动的过程,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观察和理性分析的过程,教师在对话、交流、反思中诊断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的群体智慧被激活了,教学的灵感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生。

3、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专题性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学设计智慧的生成,教师吧反思的效果和时的记录下来,进行修正,在实践中再检验,在验证中提高反思能力,撰写教学设计,促进专业发展。

篇2: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有效性教学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三维目标。促使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课件打出字幕: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接下来播放灾后损失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由于对这场大地震学生们非常熟悉,就使得学生在惊心动魄的事实和触目惊心的损失数据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现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会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这样,使我们的科学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鲜活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使学生实实在在感到科学知识有用,体会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过程中。

(二)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带给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在“观察水”的教学中,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或有色饮料)、白醋、糖水、水装在烧杯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在教学中,如果选择替代实验材料一定要考虑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材料不当、分发材料的时机不当等都会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的有效指导,及时反馈和评价也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程度和学习的状态,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激励性评价、调节语气、讲话的频率及需要重复或细讲等,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巧妙的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形式从学生的表述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得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法、思维途径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实验课上可以问学生实验要控制哪些因素?实验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以及在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围绕研究问题展开时,当学生在交流中词不达意时,特别需要教师及时的有效指导。

(四)通过及时复习,促使学生巩固科学概念。

在上新课前,适当的对上几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在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或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来全面获取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情况,而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给予恰当的弥补和点拨,以便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再学习、再理解吸收的过程。适时、适度的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教学过程是一个鲜活的动态过程。所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筋,那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会有很多,这也正是我们科学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篇3:英语目标导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英语“目标导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期三天的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倡导“目标、导学、评价”教学模式。大量的研究表明,“目标、导学、评价”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为了改变我校学生英语水平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学校的英语老师尝试运用“目标、导学、评价”教学模式来探究建立符合我校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评价”教学模式是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下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一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的教学艺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独霸课堂,整节课都在讲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创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崭新尝试。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目标、导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于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课前自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在上课之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课文。如果学生在心理上、知识上还没做好准备就上课,往往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并且教师一直在长时间的讲解,单调刺激会引起学生倦怠,教学效率低下。但是学生通过预习以后,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之处,老师讲课时能够很好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课上再讨论交流就显得主动,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每次预习老师必需要检查反馈,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自觉性,教师要重点表扬预习了的学生,指导和督促没有预习的学生,让学生都能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导学,引导兴趣

“目标导学”是用科学的英语课时教学目标导控教师的教,导向学生的学,所以教学目标的准确设定非常重要。所以针对以往课堂上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盲目学习的现象,老师在课前先向学生展示课堂学习目标,提出教学要求,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将要达到的目标上,这有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者介绍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等方法,导入课文的学习,提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运用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短时间内使所有的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对新课题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5Ifyougototheparty,you’llhaveagreattime.我播放了歌曲Ifyouarehappy.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反响,甚至有些学生在跟着边唱边做动作,我抓准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问他们“whatwillyoudoifyouarehappy?”,学生轮流回答“IfIamhappy,Iwill…”从而更好地练习了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接着通过学生自己说的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主从句的时态构成。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面对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和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主流模式,而良好的互动课堂成为了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良好的课堂互动建立在师生课堂角色的灵活转换中,无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体现了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协作精神,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同体验成功。在课上,常见的Pairwork、Groupwork是个很好的合作例子,有利于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如在学完了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3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3a阅读部分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看图讲故事。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在分享与交流中获取了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地积极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又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

四.当堂检测,反馈结果

教学目标的达到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反馈机制才能实现。我们要想知道学生是否学会本节内容,是否达成能力指标,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当堂检测训练,当堂检测训练是要实现教学目标当堂完成并验证的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长期以来被广大师生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既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点拨,检验学生课堂接受情况,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又能为老师后面的教学指明方向,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课后辅导的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目标、导学、评价”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合作探究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对老师的依赖性,从而达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篇4: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少教师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出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不断探究,寻求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实践,构建全新的教学课堂。然而,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究其根源,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了解和掌握得还不够透彻。而且,无论在教育研究还是教学实践中,人们对课堂管理还研究得很不够,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课堂管理的理念和目标,只有严肃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秩序的一般行为。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影响教学效益、影响学生发展的课堂管理问题。本论文正是针对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前人建构的教学管理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其原因,掌握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探索更具有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管理对策,从而给小学教师提供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更为具体、更便于操作的管理对策,促进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实践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管理对策

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目前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及主要原因

目前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现状

“教师是权威”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目前,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管理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所有的课堂教学管理规则均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制定,学生毫无发言权,只有被动遵守。教师通过建立和强化课堂规则和规定来控制学生的行为。正是这种权威式的课堂教学管理,把管理过程视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过程,强调教师运用策略建立和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作用。教师制定的规则周密、严谨,涉及到学生行为的各个方面,约束着学生的行为。在这种注重自上而下的传统课堂教学管理中,突出的是整齐划一: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检测。这种僵化的教学管理使教学氛围千篇一律,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变成以强制性为主,教师更多的要求学生对绝对权威的服从,而学生几乎处于*静听的状态,是一种单向的非民主的极端独裁专制的“霸主”管理。

简单、粗暴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与教师期望相背的行为,如课堂气氛沉闷、个别学生打瞌睡、精神不振、开小差、玩游戏、做怪相、哗众取宠、翻阅课外书籍等。每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的教学工作就被打断了,教学情绪也受到了影响,教师必定会采取措施去改变这种处境。教师为了避免造成班级秩序混乱、学习纪律涣散,往往总是居高临下地指责学生,要求学生顺从。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和热爱,对学生态度粗鲁,甚至用尖刻的语言讽刺、侮辱学生,谩骂学生;或者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作出过敏反应,处处设防,往往以命令、训斥、体罚为工具,“统治”学生、维持教学的秩序。很多小学班级的墙壁上都有《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体自制的“班规”,甚至有的班级还有以保证书的形式约束学生,比如:上课不讲话,不开小差,不与老师顶撞,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等。更有甚者,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训斥,滥用惩罚。

课堂教学氛围缺少民主、和谐

有些教师特别是新任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的纪律问题常常忧心忡忡,担心学生违反纪律,干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教师就把学生看成了威胁教学的力量,对学生采取生硬的措施来控制,课堂常会传出责备批评之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虽然确保了课堂的秩序性,为自己创造了对不同需要、不同个性的学生灌输知识的极好条件,但是课堂教学效果仍然不容乐观。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学生处于非自主的地位,扮演的是接受者和遵守者的角色,师生间的交流方式是: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而学生向教师主动提问、质疑以及其它类型的互动比较少。学生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和敌意感,学生对待教师要么一味顺从,要么阳奉阴违,甚至当面顶撞,师生关系紧张。

主要原因

篇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李鸿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有效的小组合作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身独立思考,倾听表达,交流及参与实践等形式展开。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之前,学生应进行独立思考,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为新知识的构建提供心理上的准备和知识上的准备,这样学生就不会盲目顺从小组其他人的观点;这样做也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学会有礼貌地插话表达,不能随便打断小组成员的发言等。可教给学生一些合作用语,如“我的发言完了,请你们为我补充”,“我和你的看法有点不同”,“我赞同你的观点”等等。小组汇报时,要求汇报同学声音洪亮,表述条理清晰。同学发言时,全班学生都要认真的倾听,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述发言人所叙述的内容,如“谁能复数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汇报的内容”,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还可以使学生在倾听中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道理应用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积极参与、群策能力,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合作任务。第四,积极合理地评价合作学习。及时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在评价上采用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对合作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对于合作不理想的小组,教师要多关注和指导,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技能,教师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