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锲机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把握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锲机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8

把握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的锲机。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都是独立于学科教学、独立于学生现实课堂。我们要善于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选取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内容加以重组、综合和拓展,把一些学习环节设计成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整合,以便使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和全面体验。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内在的作用,才能避免综合实践活动“手拿小旗子、上街兜圈子”浮于表面“轰轰烈烈走过场”的弊端。

例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相互融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上课时,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一堂课下来,同学们个个意犹未尽。于是,我及时地把握住这次机会,带同学们走进了微机室。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海洋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视频资料,又将这些资料整理成讲解稿,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修改定稿,并在每一小组中选出一名组员代表本小组发言。活动过后,我要求同学们以日记的形式写了当“小解说员”的体会,克服困难的艰辛,有享受成功的喜悦,还有一些胆小没能走上演讲台的同学也表示,以后也要勇敢地表现自己。

科学课里,大自然就是我们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许多多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不断风化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用以探究的对象,假如这些探究只局限于课堂上,单凭标本、直观教具或课件演示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探究的思维空间,又会造成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减弱。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阔的大自然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例如在研究“动物的生长”这个问题时,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到学校附近的池塘边、水渠里去捉来小蝌蚪,带回学校边喂养边观察。为了真实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和成长时具备的条件、我们还把这些小蝌蚪分别养在两只玻璃缸里进行对比实验。孩子们耐心地等待着小蝌蚪的成长,观察着小蝌蚪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通过这次试验,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和发育情况,也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篇2: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探讨

关于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的探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简单、枯燥的教学过程,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制高点,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但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打造生动有趣、高效和谐的课堂,仍然是当前课堂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以及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期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

在学生成长期间,课堂占据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传统教学中“一言堂”的单一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单调又枯燥,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奈何望望天,叹叹气把头摇”,他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假期,就是想逃离教室,回到他们游戏的生活中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采用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变得既单调又枯燥,教学效果不强。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个僵局。

(一)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更是如此。学习兴趣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能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显而易见,多年来由于教育体制、育人观念的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问题,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渴望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原来枯燥严谨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传播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口授与黑板板书,这两者的速度深深地制约着课堂信息量,使之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首先,它展示教学素材的速度特别快,只需要用键盘或鼠标简单地操作几下,就能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从而节省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它显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能够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知识的网络,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既加快了课堂节奏,节省了课堂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方便老师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在探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的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空间和各种现实情况的制约,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抽象的描述,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让抽象或陌生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理解的进程,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篇3:乡村课堂融合信息化策略引领同伴互助建立良性机制

乡村课堂融合信息化策略引领同伴互助建立良性机制

摘要:当前,从中央到省市、再到地方,都把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的问题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可见,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的不公平将会逐步解决,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将会逐步进驻乡村学校。因而,学校必学得想方设法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信息技术走进乡村课堂才会真正实现。作为学校,要高瞻远瞩,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紧跟时代的步伐,解决为促进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推进而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课堂融合信息化,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势所趋,作为从事乡村教育的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教育的壮丽诗篇,也要谱写现代信息技术的华美乐章,让乡村课堂朝气蓬勃,让乡村教育气象万千。

关键词:信息、融合、策略、引领、同伴互助。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笔者认为:在学校,它就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电教设备组织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当前,从中央到省市、再到地方,都把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的问题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可见,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的不公平将会逐步解决,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将会逐步进驻乡村学校。但横观当前乡村师资队伍,教师老年化正逐步彰显,学校条件还比较落后,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也比较滞后。就我校而言,全校十五位老师当中,有六位50岁以上教师,这部分教师可以说连什么是课件都比较模糊。另外的几位中青年教师,也只有三四位能制作简单的课件组织教学。试想这种情况,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又如何能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能胜任不久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因而,学校必须得想方设法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信息技术走进乡村课堂才会真正实现。

有人这样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样也能组织教学。当然这种情况我们不可否认,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育模式也不例外,也有其局限性。这里绝非是笔者信口开河,我们在**年做了一次关于课堂融合信息技术的课题调研。在那次调研中,我们总计观摩了50多节课例,其中有26节是素课(传统模式的课),有24节课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两者相比较,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其气氛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师生双边活动开展较好,课堂省时高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反观那26节素课,课堂氛围沉闷,师生互动不起来,特别是当教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时,学生们思维就开始抛锚,注意力就走偏,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其次就是课堂中的知识和信息的容量也不一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省去教师一部分板书的时间,同时也不会让学生思维受阻,更能有效地调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容量自然要比素课多。两者对比,合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很有必要,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作为学校,要高瞻远瞩,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沿,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从以下几方面加快课堂信息化融合的进程。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认识。

当前,作为乡村学校,由于信息闭塞,条件落后,教师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参差不齐,整体认识较为浅显、不全面。虽然自上而下都要求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但是,教师们都只是把这一口号喊在口上,却不落实在行动上,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冷冷清清。这一现状主要是教师们观念不强,认识不到位。前不久,我个别与几位教师私下交流了一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问题,一位50多岁的老师这样说:“现在已经没有精力学习了,过几年就退休了,学了也用不上。”一位中年教师这样说:“等多数教师都开始学了,我再学,现在我还是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一位20多岁的老师这样告诉我:“现在学了也用不上,等今后学校电教设备完善了再学也不迟。”对于后一位老师的回答,我们也对学校现状深感无奈,这确实也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难以走进乡村课堂的重要原因。不管怎样,作为学校,也要大力营造全面学习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良好氛围。要让教师们明白不学便会无术,不学便会落后于教育发展的步伐。学校要引领教师们认清当前教育形式及发展趋势,要让教师们彻底转变原有观念,提高认识,深刻体会到:我们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们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十八会议提出要在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小康,虽指日可待,但实现小康后,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祖国的四化建设还任重而道远。当代的学生,便是这股浪潮的中流砥柱。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呈现出了很多优势,能让学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让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当前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只有把教师们的观念和认识统一到这个层面上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才会推向高潮,现代信息技术便会如期而至走进乡村课堂。

篇4:创设贴切情境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

创设贴切的情境,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摘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整合,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随着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途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其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它们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其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积累了如下经验:

一、营造多角度的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1.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内化知识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为情境。好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内化知识,能改变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用音乐,影视片或幻灯片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从多角度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2.选择贴切的的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虚拟感受生活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而且可以有声有色、循环往复地将学生带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具体感悟到语言文字所描摹的图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了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

篇5: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广东省恩平市恩城第二小学何发新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多媒体辅助教育技术日臻完善,学科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教学只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向学生传递信息,不仅枯燥,而且教学效率低,再也无法适应今天的课堂教学。针对这种现状,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整合后的强大优势,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对教学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方法在某些方面的缺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在传授新课、练习检测等诸多方面,多媒体技术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俄国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的确如此,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先有赖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画面、色彩等不断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从而掌握语言。现代外语多是功能式话题,新课标也强调任务式教学。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我们便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也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讲解新课时,要让学生突破某一教学难点,非常困难,带上一堆教学挂图,还要写上几大黑板,弄得汗流浃背。而多媒体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可以利用动画、图形及图象变换的功能,使教材中静态图形动态化,以揭示图形、图像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多媒体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并用的学习,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在计算机的作用下被化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搜集有关课件,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学生学起来兴趣极高,对课文的理解显而易见。

(二)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讲授的浓缩性,节省了课堂讲授时间,增加了授课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多媒体课堂上,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事先已编在课件中,免去了大量教师板书和学生埋头笔记的无谓劳动。如英语教学,通过文本和声音输入给学生,这样既生动形象,又节省出大量的课堂时间,用来给学生亲自操练和实践,以加深记忆。在教学的新授阶段,可以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模仿而达到熟练程度,学生在大量听的基础上通过模仿而得到理解,把语言项目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的练习阶段,制作一些画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同时配有习题性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进行质优量多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也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教学的结束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做小结。小结虽短,却是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和知识点的重新总结,可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声形并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在练习检测阶段,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练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指导学生改错,既节省时间,又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教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恰好合理地将听与说、听与读,听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眼、耳、嘴、手并用,有利于学生四种技能的平衡发展,使学习者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加速综合技能的提高。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