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7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

摘要: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e时代,教育如何应对,教育部接连发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口号。当然,早在1984年*x同志就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我们是做娃娃工作的,计算机的普及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们这些人的肩上。如何搞好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我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校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为题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信息化;现代化;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一、基本情况

(一)学校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及省地有关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农远项目”和我校实际,**年秋建成学生、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各一座,安装微机50台(学生30台,教师20台),接通因特宽带网,联接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并启动“校校通”工程。**年秋建成校内闭路电视网及广播网,使多媒体教学走进每一间教室。20**年底建成多媒体阶梯教室一座。

(二)课程总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印象。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中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信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⑴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⑵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⑶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的一些应用。⑷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⑴汉字输入。⑵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作用。⑶学会对文件笔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⑴绘图工具的使用。⑵图形的制作。⑶图形的着色。⑷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篇2:教师读书随笔学习素质教育

我们一直都说我们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我一直在想这个素质是怎么回事,我怎么看不到摸不着呢?今天我看书学习了一下我们口中的素质教育。和大家分享一下:

素质教育是针对我们以前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所产生的一个名词。其初衷是纠正应试教育的一些现象: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这也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吧。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的。我们在公共场所不吸烟,在公园里不乱掐花捞鱼,这都体现了我们一个人的素质。可我们一旦到了国外,就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了,而是代表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这不仅仅是知识解决的问题了。所以,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滴。

素质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这与我们国家的法律吻合:受教育机会平等。政府应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这也需要国家政府加大师资的投入,这才能保证我们素质教育的有效展开。

素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并不矛盾。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但人与人不同,我们又不能“一刀切”。这也符合辩证论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篇3:小学素质教育小论文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

当前我们都在搞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其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不是全优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最后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一的基础课程外,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个性特长的空间和时间。

记得我以前看过一篇报道:重庆一名8岁小男孩经常凌晨起床,从书包里拿出书和本子,在黑暗中一本正经地做起作业来。孩子这是怎么了?经重庆医附属儿童医院心理专家诊断,由于孩子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过度安排繁重的课外作业,导致孩童梦游。小学生半夜梦游做作业,完全是家长给“逼”出来的。每天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家长要给他辅导奥赛,还要他写一篇日记,学半小时英语。做完这些课外作业,孩子通常要晚上11时才能睡觉。这样的压力面前,孩子不梦游才怪!如今,家长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的现象并不鲜见,甚至还可以说是相当普遍。

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社会、教育主官部门、学校、家庭几方面。来自社会上的激烈竞争、形式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促使家长们不得不从小抓紧孩子的教育。因此对学校教育就期望很高。而目前教育回报社会的就看这个地区的高考升学率。追求升学率就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业绩评价标准,最终成为各学校的终极追求目标。由此就出现了学校之间竞争也日渐加剧,小学生在校课业负担就重。回到家,家长还不满足,又要孩子学习其他兴趣班。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减负呢?我认为,我们的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几方面应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的教师要切实改变观念,学校教育要着眼于为孩子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为教育目标。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摈弃“全能”教育思想。学生不可能每个都一样聪明一样乖,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学生性格、气质、兴趣、能力互有差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之一在于:应试教育盲目追求高升学率,扭曲了“人才”的定义,素质教育则不受其制约,它强调“人性”与“民主”,摆正“人才”的本质涵义,保护学生的兴趣。正如胡新懿教授所言: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学生喜欢语文,不必强求数学非得完善,学生对英语情有独衷,也无须苛求其它科目一定要特别优秀。教育的素质化强调的是‘全面’而非‘全能’发展。社会不仅需要科学家、研究家、航天员,也同样需要普通的工人、清洁员、商人,甚至是小商小贩们。

我们的学校和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真正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不苛求孩子,努力改变学生厌学的情况。老师和家长应努力在培养学生乐学方面下功夫,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学习,自然学习效果就好,课堂上已经学会了,掌握了,还需要布置大量的作业吗?作为学校还要着力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使老师们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向课堂要质量,用知识魅力去影响学生,去征服学生。而不是仅靠多做作业、反复练习来提高成绩,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减负”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减负不等于不要管理。相反更要求教师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为了每个孩子身心更愉快健康地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篇4:从素质教育入手新时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性

从素质教育入手,浅谈新时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经过两年的教学生涯,我觉得这句话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高中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他们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是否“会”学习,是评价其学习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回顾新时期下的课程改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等,总结起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对这两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今后的教学方式。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从学生个体的发展角度来看,我认为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大纲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从各种渠道汲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今社会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方式。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我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感悟。

首先,我在上每堂新课之前,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我认为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课堂效率。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尤其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从初中上来,在数学的学习上对老师课堂上的讲解有很强的依赖性,许多学生缺乏课前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习惯。所以我在课前都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寻找本节新课中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

其次,在课堂教学上,对于不同的知识,学生的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上课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作为新时期的年轻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尤为重要。例如当我讲到函数y=Asin(ax+b)的图象时,运用几何画板,在计算机屏幕上展现由y=sinx的图象经变化相位、周期、振幅等得到y=Asin(ax+b)图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误区,通过画面图象的闪烁和不同色彩,清楚的表示相位,周期的顺序所带来的不同。

再次,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每位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因此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当场给出答案,应当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激烈的讨论,不断的深入并接近问题最终的答案,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体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例如,在讲到“球的体积”时,课前我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他们在课前分别手工做出“半径为10厘米的球”、“底面半径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和“半径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来探究球、圆锥和圆柱体积的关系。合作式学习并非让学生依赖于其他同学,而是让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碰撞,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最后,成功是有方法的,学习也一样。高中数学分很多个板块,每个版块所用到的学习方法都用不一样但又联系紧密。教师在上课时应当适当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结果的总结能力,是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出新结论,从而不断的取得进步。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会很注重引导学生总结数学的学习方法。第一,我要求学生要注重概念的理解。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就只是做题,从而忽略了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例如在上到函数那节时,许多学生由于不理解一个函数图像的对称和两个函数的对称的关系,在做题时经常混淆。第二,我要求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空间几何能力,学生在课后可以经常画图或者自制模型,协助自己想象,提高自己的空间感,切忌把集合学成代数。这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在蜘蛛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渐摒弃那种“先讲、后学、再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应当让学生努力去适应“先学、后讲、再练”的自主学习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了其中,并积极思考,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如何去评价每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呢?我觉的评价一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

课前预习的评价。课前预习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体现在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对课本重难点的把握的准确度的不同。因此我在教学前会随机提问,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看其是否明确本节内容的任务、目标,对于存在的一些误区会进行指正。同时,我在上每节新课之前,都会准备导学案,从导学案上我可以清楚了解每位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

课堂学习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要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上课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不受外界干扰来判断学生学生是否具有积极性。另外,自主学习能力还要求学生要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能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与同伴完成学习任务,分享学习成果。这些都是教师在上课时评价一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上面提到过的导学案中,我会在里面加入这些评价的指标,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朝夕相处,相互之间十分了解,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十分的细微而准确,借助评价表,我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是否掌握、是否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后巩固的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对于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自己比较清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后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形成自我教育的能洗,从而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另外,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理的评价机制下,会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时代下对教室和学生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自主学习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盒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觉得只有自己亲身去实践过了,长期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有所收获,教室如何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这其中的关系,只有和学生朝夕相处,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准确把握。

篇5:信息化时代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信息化时代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摘要:学习积极性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心理状态,它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极大,与学生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密切相关,具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总是信心十足以去完成作业,去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不会被困难吓倒。由于目前的应试教育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压力,强制性的在学习,很多学生就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害怕和畏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具有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它通常体现在学生学习时注意的集中,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奋和意志的坚定上。

关键词:素质教育信息化积极性

今是一个信息多元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从而学习更多课本以外的东西。虽然这样,但从根本出发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能主动的利用这些信息,才能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那么首先就是要培养学习积极。有了学习积极性才会主动去学习。学习积极性是学生的一种重要心理状态,它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极大,与学生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密切相关,具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总是信心十足以去完成作业,去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不会被困难吓倒。由于目前的应试教育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压力,强制性的在学习,很多学生就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害怕和畏惧。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具有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它通常体现在学生学习时注意的集中,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和意志的坚定上。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和厌倦。古往今来许多教育行家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不少论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重点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的爱好。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儿童的学习兴趣容易激发,但不容易稳定。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往往一件偶然的事件,一次见闻或一次活动,都能使他们激动不已。但是,他们的兴趣易受他人或其他事物影响,上课时室外人影的晃动,强烈的声响,破窗而入的“飞行物”都使孩子们出现“课堂外的兴奋点”。此外,一种刚刚产生的兴趣,也很快会被另一种新的兴趣所代替。年龄越小表现的越显著,它能使人去浮想联翩,刻苦攻读,积极探索,勇于创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决定学习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还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要不断激发兴趣,必须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以教材提供的理论为主线,灵活运用理论材料联系实际进行授课,并精心设计问题,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问题,把问题简单化,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比如:在教学完《时、分、秒》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模型钟面,在每节课上课前把指针拨向上课时刻;在教完《长、正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的周长……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其实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就能消除对数学的厌倦感,既调动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动手的能力,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对学习有厌倦感的学生小眼在课堂上发光,小手在课堂上高举。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能轻松的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二、努力培养学习动机必不可少

小学生在新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下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学习动机由不够明确向比较明确发展。对于“为什么要到学校去学习”,小学低年级儿童有的是希望背上像姐姐那样漂亮的书包,有的是希望戴上哥哥那样的红领巾,有的是想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有的是为了遵从父母的要求……动机虽然多种多样,但不够明确,即学习动机的清晰度不够。随着儿童独立性的发展,他们逐渐有了明确的学习动机,如中、高年级儿童就有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想法)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较多的是服从眼前利益和学校要求的近景动机,如:争得好分数;争当三好学生,为班级争光等。这对小学生而言相当重要,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教学中的各种契机,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动机的明晰性、远景性。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