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信息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09

信息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知识时代,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这个时期也是中学生信息素质提升的关键时刻,中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信息素质,时时刻刻都要接受信息素质的教育,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视觉经济社会里,信息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基本生存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信息意识的概念、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知识的获取、信息能力的拓展、信息道德的树立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信息素质教育

什么是信息素质?在国外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信息素质最初的含义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国外学者对于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强调两点:1、信息活动过程中(从信息感知到信息创造)所需要具备的能力;2、终生学习的能力保障.

美国图书馆协会19*x将信息素质定义为:(1)懂得何时需要信息;(2)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何种信息;(3)能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4)能对所需信息给出评价;(5)善于组织所需信息;(6)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

美国人波尔,将它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视觉经济社会里,信息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基本生存的能力,因此,我们身为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始终注重渗透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因此,如何调动这个动因,即是我们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一)改善教学环境

计算机教学,应尽量安排在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可以尽力发挥充满信息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功能,应尽量避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空洞的理论方法的讲授,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学习兴趣就得不到提高。通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学生的眼睛就会亮起来,耳朵会竖起来,精神也随之抖起来,信息意识也就会跟着启动起来,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意识内化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开发和发挥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注重教学环节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咨询者、导航者、组织者。之所以这样,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在“教师

篇2:农村教育发信息校讯通家校合一红娘

农村教育发信息校讯通,家校合一的“红娘”

摘要:家长的关心、学校的教育,两者通力合作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想做到两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境地,双方必须准确的掌握学生的信息。而校讯通就像“红娘”一样准确、及时地将这些信息进行相互传递着。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搭建了互通的平台。校讯通简便易行,让家长们随时随地都能与学校互沟、便于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关键词:农村教育校讯通发信息家校合一

开学初,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到我校推广一项手机业务。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家长开通校讯通手机业务。说实话,当听到这样的事情时,心里很是不情愿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校来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是没有人愿意去做的。原因是:一来老百姓会怨声载道的;二来也会给老师增加工作量。经过商量后决定,我们班主任只需向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提供学生家长的手机号码,家长的思想工作由他们去做。家长们听说每个月收取十元钱的费用,没有几个乐意开通的,后来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经过商讨决定,先免费给我们学校的每位学生开通这项业务一个月。如果感觉真的很有用,一个月后就自愿开通,如若不然就关闭。就这样,很多家长还是不愿意开通。(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要想让人们接受他,那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如果想让我们老百姓接受他,我感觉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一点的。)我们班有55名学生,开通这项业务的只有12名学生(12名学生中有优等生,也有后进生。),全校也是寥寥无几。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每天给这些学生发信息。经过三个星期的试行后,让我隐约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有几名开通校讯通的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欣慰的同时又有几分好奇,难道是校讯通起了疗效。于是,我怀揣一颗好奇之心,利用课余的时间,与这些后进生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得到的结果是,校讯通发挥了威力,他们几乎每天晚上、每个周末都会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这让我对校讯通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校讯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发作业信息,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做作业就好比农民种地一样,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在学校,课堂作业老师可以监督学生认真完成。而课外作业要想让学生也能认真有效完成,有些学生可以做得到,但是有些学生如果没有家长的监督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即使能完成,完成的质量也很难保证。发作业信息,可以让家长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课外学习任务是什么,才能更好地监督孩子的学习。作为一个班主任,经常要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家访,有时让家长监督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监督的,如:有的家长问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吗?孩子爽快地答道:做完了。简单的一句问话就成了所谓的监督。岂不知,家长连老师布置什么作业都不知道。

有了校讯通,这种现象就杜绝了。记得有一次,我发了这样一条作业信息:第四课生字组词抄写三遍,可以给生字组多个词,要做到书写认真。(之前在学校时已经要求学生将这课的生字抄写两遍。)有一个学生的家庭作业没有做,当家长要检查作业时,这个孩子却把白天在学校的作业拿给家长检查。家长发现孩子少写了一遍,问其原因,孩子支支吾吾。经过家校核实,孩子撒了谎。这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助长孩子的不正之风。校讯通,可以让家长更好地监督孩子的学习。同时,有了校讯通,也能避免“剃头扁担一头热”的现象,从而真正做到家校合一,共同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发成绩信息,让家长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学期学生的素质报告单在填写时只写等第,不写具体的分数。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而且平时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只是略知一二。有了校讯通,平时搞质量测评后(单元测评),不但可以把学生的考试分数告知家长(家长应该有这个知情权),还能把学生在测评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告知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什么地方比较薄弱,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也为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优生更优,让后进生能有所进步。例如:在每次测试评析后,有的学生由于粗心,一些简单的题目会做错,告知家长,平时要注意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做事的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书写不够认真,告知家长,平时要加强孩子的书写指导;有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告知家长,利用休息日、节假日让孩子多读些课外书;有的学生写作水平低,告知家长,让孩子做一些农活,亲身体会一下劳动的苦与乐,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外出逛一逛,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为写作提供素材......将这些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家长,家校双管齐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历经多少个春秋,现在已是家喻户晓。而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却把它学成了聊天、玩游戏、上网看电影的工具,完全忽视了信息技术原本的作用。上课时一让学生上网玩一个个激动不已,一说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就没精打采了。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常常在想,怎样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而不迷恋游戏和聊天呢?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不同,它的内容十分丰富,要想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关键在于创设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形成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

比如:我在为学生上认识信息技术课时,将学生八人一组带入机房,并在每一组放了一台淘汰的电脑,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信息技术主要部件电脑,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各部分的外貌。然后提出“你认识面前的这台机器吗?”;“你知道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认识信息技术的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驱动器等主要硬件组成部分。在讲述信息技术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让第每个小组把电脑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每一小组一一找出这些部件,让他们初步了解电脑的内部。这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电脑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

篇4:农村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临洮县窑店镇翻山小学陈应忠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正在对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的变革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社会里,农村经济和教育更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西部农村经济和教育的落后面貌,农村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寻求适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带来巨大的冲击。据专家预测,将有三分之二的职业与信息有关,如果你不具备搜集、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不会使用计算机,将很难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尤其在我们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的挑战更大。因此,形势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必须学习和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它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社会实际需要,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以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应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各种通信设备等信息工具,搜集、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认识、信息的作用、信息的存在方式、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利用能力等。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1、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具有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不切合实际的,应该从小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确定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2、使学生了解现实社会中信息技术的意义。现实社会中信息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随处可见,我们要利用这些信息为己服务,就必须懂得信息技术。只有正确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社会才能更快地发展。所以,要让学生从小就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存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我们西部地区的孩子,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紧迫感,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将被时代所抛弃。

3、学会使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获取信息资源,并把它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辅助方法。就小学生而言,他们步入社会还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将信息技术用到学习当中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故而要在小学阶段就学会一些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信息工具的简单使用方法,并利用这些工具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辅助其它学科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观。信息技术并非一门单一的技术学科,为学技术而技术,还必须担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犯罪时有发生,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搜集与利用信息的道德观,使学生具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观。

篇5: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汪清县第二实验小学校朱东春

【摘要】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其根本的本质包含着“教书”和“育人”两个层面。汉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可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们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会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习惯、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三方面粗浅论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

一、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实践过程中,首先强化认识,规范学生操作。我们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比如,在介绍关闭计算机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使他们了解这样做可以避免计算机内的数据遭到破坏,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等。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教师本身就是学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和指导过程中,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平时文件的存放上,学生保存文件时毫无目的性,经常是下节课来上机实践时,就找不到自己的文件。对于这点,我在演示保存和另存文件时,会在D盘目录下建立一个相应的文件夹,注意了这个问题,有助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分门别类存放文件的好习惯。

最后,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教师可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正确的使用电脑、合理的操作软件等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从早抓起,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虽然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与形式,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情感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及其应用,认识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的处理和传输,初步感性认知信息,并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和素养。据此,教师可以把教材当成德育的载体。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键盘指法、电脑画图、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和网络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把握教材内涵,明确教育目的,充分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情感因素,恰当地插入事例,以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直至“内化”成品质。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史时,其中明确提到中国的八卦学说对二进制理论有指导作用;中国的算盘是最早的运算工具;中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神威系列、银河系列性能都挤身于世界前列。从中找出我国科技与国际科技的距离并不远,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我们可以根据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的渗透,这些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富有时代感。应因势利导,把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力求达到真正“授业解惑”,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