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

编辑:制度大全2022-02-10

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首弓小学高彬

近期,我在一篇杂志上看到一位名师讲到:“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个人觉得说的很到位,受她的启发,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现结合我平时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对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效教学。知道了什么是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好理解了。我认为“有效教学”并不是难懂的新概念,教师以朴实、扎实、平实的教风使教学有效果、有效率,学生学习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教学。就语文而言,如果赋予它更宽的外延那就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1、对教学目来讲,它是有效果的,能实现预期目标的,是有效率的。2、从教学的意义来讲,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能获得共同发展是有效果的;3、从主体发展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一句话,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是语文教师追求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其次,要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不好教,难就难在如何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难就难在如何把握教学目标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关系上。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我自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1.从“实”出发,设计教学流程。现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研究,本身就体现了从“实”出发。语文有效教学应在课堂实施中应该求真实、求朴实、求扎实,体现一种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实实在在的教学作风。这里的“实”还应体现在教师教学前需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结合班情、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前提。这个前提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东西,体现“实情”能给予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指导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教学设计。

2.扎实学习,领会教学目标。注重学习,把握并落实好教学目标是实施语文有效课堂的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六年了,从通识培训到学科培训,再到提高培训,可谓是进行了一次大洗脑。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课标,还要学习教材。如:不同学段对识字写字就有不同目标要求

篇2:小学语文课堂以读为本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以读为本

首弓小学高彬

针对语文课堂上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许多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实行"以读为本",要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为当前"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作注脚。新课标也进一步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吃透"两头",一头是"文本",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有一条指引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使学生更容易地与文本开展对话;一头是"人本",能始终引发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读课文的高涨热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吃透两头,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自觉地将"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求发展。

一、通读感知。

我们拿到课文,毫无疑问,总是先通读一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是最自然不过的。然而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很少听到教师课始就说"自由高声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的,而是想方设法地巧设导语,或创设情境,或改变教学程序,出其不意地"直奔中心"等。当然,做得好,这样会使课堂更灵活,更能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提高阅读效益。但也有许多课前的导入,不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标新立异,让人有一种"作秀"之嫌。譬如课堂伊始,教师就问学生:"你最喜欢读那个段落?为什么喜欢?"试想,学生没有对课文的充分阅读,何来的感悟?

假如,我们能更多地从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出发,这个阶段,不管你怎样设计导语,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读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今天,我们从不少课堂中看到,教师一进教室,就非常直白地说"请同学们自由高声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这话,是那样的朴实、真实,凸现出教师"以读为本"的新理念,促成学生对"读"的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很多教师,在第一课时,总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课文,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轮读,对于难读的长句,教师还进行示范辅导。我觉得,花这个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采用:(一)自由读。这种读具全面性全体性。让全班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地朗读课文,他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注意要出声读、大声读。这时速度快的可以多读几遍。(二)选择读。这种读是在点上着力。在自由读的基础上,让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读,或选择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来读。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地展示自己。学生会无形中学会选择,学会评价。同时,也可促进同学间的互相学习与共同提高。(三)接段读。这是点面结合式的朗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选择性地读范围较小,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得以展示,因此无法满足全班同学的愿望。这就可采用接段读的方式,即让学生喜欢读第一段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后坐下,再让喜欢读第二段的站起业接着读。这样一段一段接下去,到最后一段时,可提醒一下,还没读过的同学请抓住机会来站起来读。一轮下来,全班同学都能读到他最喜欢的一段,有的同学可能还会读好几段。这就为他们创造了充分读的机会。有的课文段落数较少,而每个段落又较长的,不宜用接段读,可选段改为接句读。(四)分角色试读。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读书感悟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在自读课文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这样学生有了阅读的自主权,他们也就更爱读了。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以后,我让学生找出小伙伴们所说的话,小组分角色试着读一读,然后全班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当读到安娜的话时,有的学生说安娜在责怪玛莎,也有的学生说安娜是为玛莎着急,还有的说是安娜在教玛莎以后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学生们各抒己见,读得有有滋有味。

二、细读悟语

通过细读,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悟,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强调的是"细读悟语"的"悟语"包括两层意思,既要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要悟语言的表现形式,即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透过内容,有所感触而领悟,包括对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等的领悟,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和思想内容的人文性的内在统一。

“细读悟语"阶段的教学最能反映出教师的创造力,往往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之处。我们教师在评课时,常是用"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等词加以赞美。但教师在追求这些效应时,却往往犯这样的毛病,语言训练不扎实,忽略了学生深入地"读"课文的过程,使分析架空,也就是忽视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拼命地讲解与分析,就是学生游离了课文的语言,高谈阔论。

这一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建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这些"对话"反过来,又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细读,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要保证学生细读的质量,细读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读思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问题有时可以是教师点拨的,但更需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文与先前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联系起来,就能找到所学课文的异点,从而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明确,就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达到大纲所要求的"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曼谷的小象》,就集中了全文的研究主题是:“整个故事后面的一个美字体现在哪些地方?”然后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学生在反复地探究性读中发现美到体会美乃至享受美,整节课流畅、优美,始终书声朗朗,美意浓浓。再如《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节写小艇外形的文字,就可以集中研究主题:小艇的外形给你留下什么感觉?学生通过自己反复地研读,会留下各自的感觉:“美”“怪”“奇特”,甚至是“丑”;然后让他们结合语言文字谈各自感觉缘由,再用自己的朗读深化自己的感觉,升华情感。

(二)读议结合。课堂就是同学们交流的平台,读书要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要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当前,《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少不了课堂的交流。没有交流,与文本的对话就无法开展,交流会促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交流也会使学生在一些阅读误区中返回过来。教师适时点拨、导读,正确处理"自主感悟"与"价值观导向"之间的关系,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平等对话,又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读议结合,以议促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地开展阅读活动。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在朗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时,让学生参与评价,说说别的同学读得怎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有的学生认为前一句的语速要读得急促些,这样才能体现当时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危险情景,而大娘不顾危险,冒着枪林弹雨,送打糕给志愿军战士吃,可见她对志愿军战士比亲人还亲;有的学生在朗读时突出了“雪中送炭”一词,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认为读出了志愿军对大娘深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读到“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时,有个学生把“一定要报”读得深沉而坚定。他的体会是:小金花失去妈妈,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心里会多么痛苦。可她是个刚强的。孩子,她把痛苦和仇恨深深埋在心里,要为妈妈报仇。他的朗读获得同学们的好评。这样,通过读议结合,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

(三)读练结合。阅读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各种训练都要以读为基础。练习并非都是要学生拿起笔来写,通过比较读、对比读、换词读、删词读等的精心设计,都是体悟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的训练。

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就是这样引导学生细读的。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若问题"冰心老奶奶拣得是哪些地方?都见到些什么?"自由读文思考,在书上圈、点、画,并把自已读懂的东西,也包括不懂的地万在小组上交流。春光美吗?有多少语句在描写她赏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读,同学们很快找到疑点,作者写春光语句不多,很多地方,她都在看儿童,这些儿童甚至影响了她赏春、休息。我也调皮地甩出这样一句话:"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以后春游,千万别找有儿童的地方去。"同学们笑了,纷纷说,冰心老奶奶喜欢儿童,觉得儿童好玩,有朝气、有活力,乐意看儿童。这时,我让他们再次回到课文中来,作者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对儿童的喜爱,从而明白冰心老奶奶的"春何在?"课堂里师生平等共同学习,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品读悟情

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我们就会自然地从心中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对课文进行品赏玩味地读,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陶冶情感。

这一环节的读,教师往往出于自己对课文的感,悟,精心辅导学生"应该怎样读好课文",刻意采用"渲染导情""范读激情"等手段教学,但有时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学生的感悟与教师不一定是同步,这样做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时,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已品读,采用"读中悟情"、"评读促情"的办法进行辅导,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这样问"你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自觉地纠正不正确的朗读方法。

如《花潮》一文的朗读教学,在读品读"赏花"这一片断时,我让学生设想自己就在欣赏这满树海棠花,带着心中的惊喜,来读课文。有学生读得声音太高,太快了,我问"为什么这样读?"他说:"又惊又喜呀?"我又问:"赏花该是怎么赏的?"许多同学都发表意见,有位同学说:"要慢慢欣赏,细细品味,读的时候也需慢些,声音要抑扬顿挫,才能表现出激动来。"我再让这位同学来试读,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明白怎样处理才是正确的,才能更好地表达激动。有时还需要教师来一两句示范,帮助学生找到感觉,把课文读得越来越好。

为了提高朗读兴趣,活跃气氛,教师就设计多种形式的表演性朗读。如分角色读、表演读、游戏读等。也可组织小组、女生组、男生组、全班等不同范围的齐读,有时也可配合进行录音或教师的范读,在品读中加强感情交流,实现共同升华。

四、诵读积累

“多美的文章,你想把它背下来吗?”教师一煽动,学生跃跃欲试,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为之喝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哪一位文学家不依赖于对语言的积累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具有具象性的特点,熟读甚至是背诵课文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更需要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

我常将背诵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读一个段落后,由于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结构,体悟到文章的美,就有一种读背课文的愿望,也很容易背诵课文。我常不失时机地让能背诵的同学合上课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段落。久而久之,学生尝到了背诵的甜头,很自觉地将一些优美的段落熟读成诵。有时,教师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发现有些同学已合上课本背诵起课文了。

当然,教无定法,要体现以读为本,也并非都要有这样一个读的过程,还是要以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个"本"为基础,教师要根据文章体裁,写作特色,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等具体情况,组织学生的读的过程。文章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接触程度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或省略一些步骤,或改变一些读的顺序,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活力,有生气,深得学生的喜爱。

篇3:小学低段写字教学有效性

浅谈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我国的书法教学,不仅游离于现有的课程体系之外,就连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是门庭冷落。很多学校,尤其是县镇级的农村学校,开设书法课的微乎其微,故语文课程中的写字教学就成了唯一的书写阵地。

关键词:小学低段写字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书写的统一要求是“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落实写字教学,为孩子开启一扇“妙笔生花”的书法之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课堂落实写字环节,在课堂上教会孩子观察,抓住典型字例,引导孩子总结规律,注重细节,还要教会孩子议字。第二,让“书”香四处飘逸。第三,在活动中激趣,课内外相结合。以此使孩子的“第二张脸”笑得更加灿烂。

关键词课堂落实创设书写氛围课外延伸都说一个人的字就是人的“第二张脸”,古人也云:“人生聪明写字始”,写好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纵观世界,“汉语热”“汉字热”已经风靡全球,甚至在某些国家,对汉语的重视程度远超中国。据报道,日本大约有3000万人在练习书法,换言之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热衷于书法。而我国的书法教学,不仅游离于现有的课程体系之外,就连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是门庭冷落。很多学校,尤其是县镇级的农村学校,开设书法课的微乎其微,故语文课程中的写字教学就成了唯一的书写阵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书写的统一要求是“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且有一定的速度。”1962年,郭沫若就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因此,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书写的好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那如何才能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课堂落实写字环节在常态课中,老师往往比较注重阅读理解,而把写字环节放在最后,有时间则写,没时间就随便讲几句,甚至让孩子自己照样子写一写就过去了,五到十分钟的书写时间形同虚设。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把写字环节放在课前或者课中,老师应重视写字的重要性。在低段,尤其是一、二年级,更要把大笔时间花在写字上,学生对生字进行观察,正确书写的过程其实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既学到了书写技巧,又记住了生字新词,一举两得。

在写字教学中,“最好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则是亲笔做示范给学生看。/"这种示范在低段临贴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但如果操作不当,会流于形式而不见实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做好示范,应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教会孩子观察。“字一半是看会的”。从两个方面进行观察,范本和对示范。先教学生观察范本的方法步骤,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比如,教学“听、唱”这两个生字时,问学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再引导孩子总结出左右结构的字,大都是左窄右宽的。接着教会孩子观察教师的范写,引导他们分析教师所写的范字,验证理论知识,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书写技法和规律。

第二,抓住典型字例,引导孩子总结规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既要节约时间,又要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教学“听,唱”两字,引导孩子发现这两个字的“口”字旁在整个字中的位置在左上边,再出示一些例字“吗,呢,叶”等字,口也占据左上边,从而总结出:“口”字旁在左边的,“口”字都靠做上边写,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口”在右边的字,都靠着右下边写。这样教学生字的书写,学生就能举一反三,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第三,注重细节。所谓细节,就是书写时毛笔运动的具体环节和细小动作。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细节,突出细节。学生单独临帖临不像的主要原因是读帖不细心,临写不入微,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或不易查觉的细微特征,如方圆

篇4:多媒体技术自主能动性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自主能动性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信息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信息技术也不断地被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只有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不被世界所淘汰,而作为教育祖国的花朵,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人民教师,加强自我素质,提高自我技术乃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述教学内容,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具体化、生动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自主能动性教学质量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现代教育也不断融入了新的信息技术,其中在教学方面,多媒体技术也渐渐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介质之一,而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利用,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被教师所熟悉与认可,然而由于某些教师不用正确认识多媒体,不会很好的利用多媒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不断的推广与运用,其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教师通过充分地准备,精心地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在了解知识,思维活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1.1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需要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他们知识的薄弱点,再次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生动化、直观化需要交互性强大的多媒体技术支持,同时多媒体技术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立体实物、寓言动画、拓展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能够清晰明了,对于学生不太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单独将此处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做成动画或者视频进行详细讲解,并及时沟通交流,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1.2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教学中有部分的自然现象,不能用简单的言语就描述出来,它们不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就是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对于这种特殊的问题,因为时间、空间的影响,学生无法亲眼目睹,只通过想象是无法真正感知到自然世界的奇妙;细胞的结合,微生物的滋生,这些微小事物的变化,学生只有通过特殊的仪器才能观察到,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现象都不会直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说在小学的自然课堂上,有教学内容关于的植物的生长,教师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利用网络,将植物生长过程有关的视频内容下载下来,并通过精心的构思,制作出适合本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而正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视觉效果强烈的物质基础,从而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变化,事物的运动轨迹,近而使学生能更快,更直观的掌握知识,让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冲击代替学生的凭空想象,让宏观的自然现象更具体化,生动化,近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教学材料,在视觉、制作、情景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进入情景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5:低年级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低年级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语言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气?”学生听了,个个心领神会。

二、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

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说话训练:我坐在月亮上,看见()。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在这样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读读练练;诵读感受语言美,学生读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说话时想象意境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东方明珠、长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闪现在他们眼前。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三、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

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很多学生喜欢写模仿文,学了《四季》,我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四季之歌》。这样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乐意学习语文。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