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篇)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篇)

编辑:制度大全2023-02-10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1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扭转我校落后局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我校教、科研课题项目,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目的,以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认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课题的实验操作中,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实现“科研兴校”的目的。

二、教、科研课题的确立

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进修和教科所的指导下,以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改进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与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赤松乡的自然状况,确立我校的教研课题为写作教学研究。

三、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

1、有针对性,注重实效

2、树立“科研兴校”意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加强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训。

4、形成教研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教风。

四、教研工作实施细则:

1、加强教育科研组织建设

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教研管理,课题研究,参谋咨询,师资培训和人员配备等工作。

2、加强教育科研力量的组织工作。

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度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稳固特征,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

(1)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2)教师教育科研制度

(3)教研成果考核、评比、奖励制度

(4)经费投入、使用制度

(5)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4、加强教育科研资料档案的建设

教育科研信息资料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学习新教育思想,掌握先进方法的重要工具;是广大教师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教研信息资料的搜集、管理、加工、服务工作和科研档案建设工作,以保证教研的正常进行。

五、具体实施步骤

1、20*年10月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科研兴校意识,确定各课题人员配备,调查学生现状,建立科研档案,搜集信息,健全制度。

2、20*年4月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3、20*年3月,单项课题结题阶段。

4、20*年10月,课题规划总结阶段。

5、20*年下半年,对适宜的优秀课题,在全学区推广,并对有功人员进行表彰。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2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加快“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题研究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二、实施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简易、方便、可行,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

(二)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寓教育性、健身性于活动之中。

(三)趣味性原则。体育活动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智力。

(四)校本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场地、设施等特点,挖掘体育资源潜力,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

(五)安全原则。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设置运动项目和相关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目的任务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四、实施步骤

(一)课题申报(20*年底前)

申报课题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评审课题,启动,推广(20*年)

20*年2月进行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5-6月份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10月份在全市推广开展。

(三)课题鉴定,总结(20*年)

20*年5月进行课题中期调查分析,进行成果评选。10月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推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五、实施要求

(一)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市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本地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

(二)学校要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四)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25-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10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六、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学校,参照课题研究“目的任务”,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自定研究主题和课题名称,该主题范围之外的研究课题本次不予立项。所有申报课题既是本课题的子课题,也是市规划办独立立项的规划课题,按照威海市规划办立项课题进行管理。

选取优秀学校作为我市今后重点示范基地。课题申报数量具体为:荣成、文登、乳山各10项,环翠8项,经区、高区各5项,威海一中、威海二中、威海四中、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各1项。

申请人按照规定认真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一份原件,二份复印件),由各市区“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领导小组初审汇总后,于12月10日前统一报送课题领导小组,申报表和汇总表可从威海市教育网站“通知通报栏”下载。

七、组织管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指导、督导、评比和检查,树立并推广优秀典型。为了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威海市教研中心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王义君同志任组长,张启刚、毕志玲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市区教研中心相关负责人、体育教研员和课题实验学校的负责人组成。各市区教研中心和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时一并上报。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3

为了把校本研修工作落实到实处,并能扎扎实实的开展,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提高,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特制定校本研修和微型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一)校本研修的管理体系:建立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管理”研修体系。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

2、校本研修质量评价小组:

组长:*X

副组长:*X

成员:*X

3、校本研修组织实施小组

组长:*X

副组长:***

(二)各组织机构职责

1、学校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实际,提出落实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组织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对本校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选拔本校的课改骨干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加强对学校各学科组校本教研的规划管理,总结,推广校本研修的经验。

2、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学科校本研修小组。其主要任务是规划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每周一次的研修活动,落实区、校级校本管理机构的任务,确定本学科校本研修的专题,组织开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

3、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建立学科年段研修小组。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和解决在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教师自觉进行自我反思。落实学校、学科组的校本研修任务。

4、教研组要提交校本培训计划,确保校本培训主题、内容源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二、时间安排:

1、20*年10月10日~10月30日(第一轮10月15日,第二轮10月30日)

(1)制定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并上报区有关领导。

(2)各教研组对教师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

(3)各教研组作好研修课题申报工作,拟定学科组研修课题实施计划,设计实施方案并于10月20日前教务处(高中交新校区教务处,初中交老校区教务处)

2、20*年10月21日~20*年年11月30日

①根据区领导对规划的审批意见开展校本研修的第一阶段活动。

②对研修活动进行资料积累。

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④各教研组对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作汇报(书面和召开专题研讨会),由教务处组织。

3、20*年12月一20*年1月

①在对第一阶段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下阶段校本研修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部署。

②接受第二阶段的检查工作

4、20*年2――20*年4月

(1)各教研组研修课题全面总结工作

(2)接受学校质量评价小组的验收

5、20*年5月

接受区师培与教育研究中心的组织验收

三、校本研修的管理

1、教务处组织教研组制定学期研修计划,并由教务处审核。

2、教务处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结果制度,每周一次与集体备课时间同时进行。

3、教研组根据区师培与教育研究中心拟定的研修课题,提交各备课组选择。

4、教研组长参与研修并实行考勤。

5、各备课组长做好研修活动过程记录和研修活动总结。

6、各教研组每一阶段向教务处汇总活动情况。

四、校本研修的评价及奖励。

(1)根据对研修资料和研究课查验的情况评定等第,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2)每学期末,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定,评选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并予以量化,一定奖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3)凡未组织校本研修的教研组教研经费人平扣30元,不合格的教研小组人平扣10元。

(4)凡是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个人在职称评定,区级优秀,名师选拔上享受优先和加分待遇。

篇2:《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执笔:z

一、问题的提出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央这一英明决策,成为了全党和各级领导的共识,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其中以美育为切入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一大创新。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祖国明天美好未来的创造要依靠一代高素质的新人。我们面对的21世纪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世纪。由于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在审美教育方面还有许多欠缺。我们一直认为,审美教育是我国所有教育环节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美育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美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特别是gg开放以来,对美育的探索,对思想道德的研究,已经提到了一个极具重要的高度,可见,在学校开展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对未成年人施行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育,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审美的生存,能有效地促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内在统一,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当前,一些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x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伴随涌入,所有这些,都给未成年人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腐蚀,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他们感到迷茫,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无从辨别,进而便不加辨别。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中小学校,如何以美育为引领,用美的光辉去驱逐未成年人心中的阴霾,让美的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开出真善美之花、结出真善美之果,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而严峻的课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这一研究课题。力求掘弃单调枯燥说教的德育模式,提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教育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德育提出的各种内容在人的心灵的整体美化中去实现。

二、课题界定

美育是介于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美育的目的是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符合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它与美学的基本问题密不可分,但范围更广,涉及更多。美育是艺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假设

把美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口,以美促德,施行系统的、科学的审美教育,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1、探索美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寻求以美促德的规律,创新德育新模式。2、探索学校美育的途径,通过美育,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表现美、心灵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理论依据

(一)政策法规:

1、中央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美育在加强德育功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在学校通过美育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3、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教育原则提出了“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美育来加强德育正好符合中央这一精神。

(二)教育理论:

1、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人的品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二字,是中国封建社会对行为美与艺术美以及两者关系统一的高度概括,也是美育的最高准则。

2、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试图以一种更富于感情因而也更符合人性的方法去陶冶人们的心灵,提高民族的素质。这无疑是科学的、进步的。以美育促进德育正是继承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方面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由此可见德育与美育等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美育在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六、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所有美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要依照青少年学生的认识规律、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美育内容和要求,要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美育效果。学校开设的其他学科课程都要结合自身特点,有机地将美育工作渗透其中。

2、协同性原则: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各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具有协调、合作、同步、互补的作用。以美促德,就是体现了协同发展的原则。因此要在本课题研究中遵循这一原则。

3、创造性原则:未来教育正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在美育教育过程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欣赏美、表现美过程中,能够从生活中的事物,从自我的亲身体验,从已获得的知识中去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在智力、能力、道德、审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活动法、观察法和总结法等。

八、研究步骤

(一)、预研究阶段:(20**、7--20**、1)

1、学校实际情况考察,组织部分教师参加选题。

2、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学校课题组。

3、组织课题研究培训,师资培训,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4、申报市级立项课题。

5、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二)、正式实施阶段:(20**、3--20**、1)

1、开题论证。

2、开展系列研究活动。

3、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探讨。

4、请课题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的指导、评估。

5、进一步实施课题研究,完成阶段性成果。

6、收集课题研究资料,健全课题档案。

7、教师撰写《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论文。

8、定期召开研讨会,组织教师进行多种研究、交流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9、请专家进行课题指导,完善课题研究。

(三)、结题评估阶段:(20**、3--20**、6)

1、组织教师全面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做好统计分析,进行结题。

2、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

3、完成《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4、申报课题结题与成果评优。

九、成果形式

(一)、《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二)、《美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论文集。

十、课题管理

(一)、课题研究人员:

组长:zz

副组长:zz

主要研究人员:zz等。

顾问:z

(二)、课题经费预算与来源:

1、经费预算:约8万元

资料费用:1万元软件开发:5000元

奖励支出:2万元旅差费:1万元

学习培训:2万元研讨活动开支:5000元

其他:1万元

2、经费来源:学校自筹。

篇3: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紫荆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再加上中考的现实压力,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课型中,学生容易养成对教师头头是道的分析的依赖性,往往自动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他们的思想、知识与能力也就成为一种克隆物。也就是,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轨迹,这轨迹被设计得严严实实,而学生只要沿着它走,不要出轨就行,如果熟练到“闭着眼睛走”也不会出轨的话,那就是教师最大的愿望。

虽然在大力提倡运用启发式、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当今教育新观念的鼓动下,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素质的道路上做了艰难的摸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毕竟它还是借助于黑板、粉笔、统一教材。

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多变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教师要做到运用情境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做到创新教育。

对于在教学中存在的固定的“填鸭子”式的生硬的模式,我们将努力探索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取代,充分运用情境教学,在课堂上过多的实现师生互动,不枯燥,不单调,让学生乐于学习思想品德,在课堂上易于接受知识,与教学内容达到共鸣,实现“三维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新课改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优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

在思想品德课中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教学中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发挥好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改革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融于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让学习成为主观上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素质,对于低段的学生我们也要向学生渗透情境教学来辅助学习的意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乐学和自学能力。

情境的运用,给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学生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

它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这样的情境教学为学生将来成长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打下了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坚实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鲜活的事例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非常庞杂;

思想品德课要与时代相结合,更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按照新课程理念,及对课改精神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本课题从切实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探讨了课堂情境教学,优化课堂导入、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素质。

把典型的教学素材引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改变和控制学生形成的消极的心理定势,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究学习,调动其好奇感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为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主体性教学。

情境教学中的重难点:

1、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研究

2、情境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研究

3、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与巩固

这些同时也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突破的地方,主要研究内容有:

1、理论学习、资料汇编。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情境教学设计理论,写出学习心得或论文;通过网络、期刊查阅作相关的文章和范例,整理相关资料。

2、调查平时教师的教学方法。

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汇总调查结果;课题组成员对任教班级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个别谈心,汇总谈话结果,形成初步结论。

3、建立背景资料库。

在网络、报刊杂志上收集媒体信息、前沿理论等资料,按照教学时序建立背景资料库。

4、汇总资料、总结提炼。

汇总课题研究成果,写出课题总结报告,汇编出论文集,总结出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的策略和操作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从中了解学生对于教师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思想品德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

2、文献研究法:

通过上网,阅读理论书籍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过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去指导实践。

3、行动研究法:

通过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实施实验,对每一项、每一个阶段实验情况进行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

4、案例研究法:

总结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情境教学案例。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二)研究措施:

1、利用课堂创设情境内容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师的课前激情引入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利用教研:

通过观摩学习,促进教师情境教学水平的提高,指定教师上观摩课、示范课,然后通过上课老师的说课,听课老师的评课,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提高教师们的情境教学水平。

3、教师及时反思、总结:

老师要一边教学一边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质量。

收集好情境教学的相关资料及教学实录,写出教学反思文字、相关论文。

四、研究阶段及目标

(一)研究准备阶段:20**年4月――20**年8月

1、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课题,确立研究方向,确定课题名称。

2、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及理论文献。

3、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文献。

(二)研究实施阶段:20**年9月――20**年12月

3、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搜集课题研究记录,撰写教学反思。

4、按时上传课题研究资料,交流分享研究心得。

5、撰写课题研究初期报告,上报研究情况,寻求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

20**年2月――20**年5月

6、制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填写调查问卷分析表。

7、按时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记录笔记,取得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8、课题研究与其他研究人员和谐互助,取长补短。

20**年9月――20**年1月

9、搜集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相关论文,教学设计,教学随笔,课堂实录等。

10、调整研究方法,师生互动,比对研究效果。

(三)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年2月――20**年6月

1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反复修改完善,直至定稿。

12、完成课题研究资料收集,装订课题研究档案袋。

13、汲取他人优秀研究成果,完善自我,以备今后的教学研究。

六、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1、本课题符合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理论依据充分、科学,具有现实针对性。

2、课题组成员都具有本科学历,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都接受过新课程理论的培训,知识结构合理,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都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

4、将聘请领导及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科学论证,对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

同时,选派课题研究教师外出参观访问、培训学习,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研究经费来源:

本课题研究工作所需经费由学校教科研资金开资,学校将为课题研究中订阅资料、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等所需要的所有经费,将按照需要及时投入足量资金,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开展和圆满结题。

学校还设立了课题研究奖励资金,鼓励参研个人选择专题,发表论文。

课题组研究工作经费本着精打细算,按需开支的原则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七、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

案例集、论文集、课件集、视频资料

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完成论文、调查报告、个案分析、教学反思、视频图片资料整理等,预期有以下几个点的收获:

1、形成情境教学的新理念:

有效的情境教学为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参加知识的建构过程,真正使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提炼升华,课后拓展,发展能力。

2、引领了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们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建议向全校思想品德教师推广。

3、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观。

情境教学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富有趣味的一部分,提高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重要性的认识,他们有意识地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每个人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乐于观察体验、实践探索。

篇4: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立项号**H*KT-YJ044课题名称如何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研究负责人*x所在单位*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目前,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多重视的是孩子的智力开发、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家务事等一并包办,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简而言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其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

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们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研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1)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幼儿社会道德要求和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言传、身教、践行等方式,发展幼儿品德、思想、政治、法制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幼儿德育是教师根据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传统的文化思想、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2)德育生活化:让幼儿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回归生活、回归真实、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尊重幼儿的现实生活、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更多地注重幼儿的生活世界,它让幼儿的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回归真实,回归自我。

(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同伴关系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概念。”在幼儿生活中,我们应在社会实践中,使幼儿学会与同伴交往。使社会生活成为幼儿最好的课堂。课

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在选择和运用研究的方法上,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思辨和行动调节这两种方法交融、循环,成为交织在一起的二条循环主线,贯穿在整个研究过程的具体方法之中,发挥引导具体研究方法的主导作用,为此,我们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特点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

(1)筹备阶段:(**.3.1-**.4.1)

搜集有关德育方面的资料,收集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做记录及实验方案。

(2)初步实施阶段:(**.4.1---**.7.15)

向幼儿讲解有关德育教育的故事,设计德育教育课程、情景剧、舞蹈等,并初步通过活动向幼儿渗透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任务:各年龄段针对某一大类内容选择相应的教材,确定相应的办法,并加以实验论证。

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法、行动反思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通过这些方法来验证确定的内容、选用的教材、运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及时调整、总结,从而完善下一次的实验论证。

(3)调查,寻找问题阶段:(**.7.15---**.8.31)

进一步调查幼儿家庭生活中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新的研究计划。

任务:对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调整补充,同时根据家庭中幼儿德育教育的问题进行整合,并进行分析、论证。

方法:采用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组织教师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和专业理论,并召开研讨会,对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4)深入研究阶段:(**.9.1----**.11.15)

全面深入研究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前一阶段的观察、研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环境。并指导幼儿参与班级环境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从而达到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任务:对前阶段的研究过程进行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补充或减少研究内容,继续进行实验论证。

方法:主要采用行动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进一步深入研究。

(5)总结阶段:(**.11.15---**.12.31)

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资料、信息、音像等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撰写工作报告及实验报告、结题报告

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相关材料,得出研究结论。

方法:分析归纳法、经验总结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分析、显示研究的效果。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研究的预见和呈现:

1、通过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让幼儿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身边的人。(通过设计稿、幼儿活动照片和活动总结等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

2、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班级教学教案、随笔、论文等新式呈现。)

3、通过调查解决幼儿园、家庭中一些常见的德育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论文等形式呈现)

篇5:思品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忽视学生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②轻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④无视学生文化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成人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化、人本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文化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文化、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课题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细化、活化、趣化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思想品德学课的实用性,让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的认识。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学生成长目标:细化、活化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

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开发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课程资源;撰写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四、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传授式德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教师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确定以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2、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

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每项活动都从生活实际中来,与学生的道德观导向等相吻合,同时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生活实践把德育、心育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行为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的发现、唤醒、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例如:在学生中开展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玩”、“怎样做人”、“怎样竞争”、“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父母”等为主题的活动进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科学的道德观,促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3、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研究(即着重研究促使学校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①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如:开展“一日家长”、“一日校长”、“一日班主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等,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学会尊重、关怀和爱护。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要敢于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如:开展“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调查”、“影响家乡经济发展的社会调查”、“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家庭体罚情况的调查”等活动,通过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形成过程,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内一种生活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可以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由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访问、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五、研究的方法

①理论研究:邀请专家作理论讲座;读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讨。

②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时的问卷调查。

③行动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始行动(观察、记录),进而作出评价(分析、归纳)。

④经验总结:定期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发布或比赛活动;定期编辑师生作品与研究成果。

⑤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促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⑥另外,再采用实证研究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研究法。通过理论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科学性。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能力

①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及成果奖励制度等)。

②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都参加过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并都获奖,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匀已参加过二轮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径等匀有所了解,并能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2、时间保证

本课题确立后,课题组成员将花费更大的精力,利用每周三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业务辅导和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每月对课题研究情况一次调研,布置研究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总结考核,切实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3、设备保障

学校先后组建多功能综合媒体教室,购置了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今年学校已投重资组建了校园网;学校图书室有教师用书二百余册,供实验教师借阅;课题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可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七、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年年10月至20**年6月

①课题研究网络组建;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③学习相关课程理论;

2、实施阶段:20**年6月至20**年10月

①策略研究;②分专题开展行动研究;③收集研究案例。

3、总结阶段:20**年10月至20**年10月

①课题总结报告。②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材料。③完成与品德教材配套的课件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总结报告

2、教师专题论文集(论文、教学随想、教学日记)

3、思想品德课教案集(初中各年级,word形式)

4、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集(初中各年级,ppt形式)

5、与思想品德教材匹配的教学视频(初中各年级,avi、wmv、rm等形式)

附:主要参考文献

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教学行为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③《"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叶澜原载《山西教育》

④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