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调查研究制度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机关调查研究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22-08-23

为贯彻落实党的*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进行正确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带头搞好调研工作。逐步形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良好风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促进机关作风和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推动山东治黄事业健康发展。

一、调研计划的制订

1、机关各部门要于每年年初根据部门工作职能,针对基层工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牵动全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拟订出年度调查研究课题或政策研究课题,于每年2月底前报办公室,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后下达实施。

2、局级领导可根据山东黄河的实际,结合各自的联系单位和不同时期的重要工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调研课题,特别是牵动全局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重点进行调研解决。

3、在阶段性工作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新经验、新做法,特别是给单位和社会带来较大影响的,要及时提出课题下基层调研、总结,以便及时解决问题或推广经验。

4、对各部门在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建立的联系点,要尽可能地多下去,帮助基层出主意想办法,尽可能地及时解决基层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发展中的问题。

二、调研工作的组织与要求

1、调研课题确定后,各部门要根据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组织实施,制定出调研工作计划,围绕调研课题,拟定调研提纲,采取多种形式,有步骤地进行专题调研、重点调研或蹲点调研。

2、下基层调研,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由处(室)负责人带队,也可由处(室)指定人员带队进行。局级领导要带头落实规定的调研时间,下基层开会、布置工作等活动,不作为调研时间计算。

3、对于课题内容与其他调研内容交叉的,牵头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或提出建议,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搞好交叉性调研,以避免到基层单位重复调查。分管领导可根据年初下达的调研提纲带队下去进行综合性调研,并以牵头部门为主写出调查报告。

4、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深入分析研究;要立足于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基层单位提出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回机关后要抓紧研究解决;调研部门解决不了的,要以专题形式提交局长办公会或党组会研究解决。

5、对下基层调研带回来的重大问题,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后,由有关部门负责落实,并负责向有关单位反馈;因故短时间不能研究解决,且问题又较为突出者,课题调研部门请示局领导后负责督办。

6、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遵守中央有关廉洁自律规定和省局有关规定;要力戒形式主义,各单位领导不得到辖区边界迎送。

三、调研成果

1、专题调研工作结束后,各部门要及时对调研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对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并在一周内提出调查报告交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登记后提交局领导批阅或转送有关部门参阅,并落实有关事宜。

2、撰写调研报告要真实、准确,语句简练,要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机关各部门撰写的调研报告每年不少于1篇。

3、实行调研成果检查、验收、评比制度。每年年底,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要对当年部门调研计划的落实(调查报告)情况进行验收评比,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4、本制度实行后,每年要对局机关调研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并对优秀调研成果进行奖励。

本制度从*年1月起执行。

篇2:社会调查报告县基层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东乡县基层教育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东乡县春台学校赵怀登731400

摘要:东乡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山大沟深,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尽管政府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人才的培养,但与国家的标准来比,显得尤为落后,特别表现在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的权责划分,教育经费的筹备和落实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社会为学生和学校创造好的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我们这次调查,侧重于对东乡县基层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基层教育的质量的高低,主要与教育管理中的具体政府行为、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权责划分、教育经费的筹备和落实情况明显有关,还与学生的出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社会为学生和学校创造的环境有关。这一结论的得出,对于东乡县提高基层教育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乡村基层教育。

关键词:政府行为教育经费期望社会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近期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民群众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注重受教育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能力,提高办学效益”。因此,怎样提高农村基层教育的质量,符合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小学教育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东乡县基层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东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比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尽管政府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主观上也非常努力,但由于在教育管理中经费的不到位情况,教学设备的落后,教育观念的陈旧,总体来看,基层教育比较落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政府的行政行为,社会环境,家长的期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次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总体是东乡县的学生、老师、教育管理人员,根据地区特征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学校(锁南小学、唐汪三合学校、汪集小学、达板小学)每个学校抽学生100人,老师10人,教育管理人员5人(其中男女人数各占50%)。

2、研究方法:调查法、访问法、分析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政府到底为教育做了什么?汪集乡是传统的农业乡,经济总量小,目前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原经济水平在全县居中上水平,但在近10年里发展较慢,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进展不大,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均落后于邻近的几个乡,工业总产镇仅占全乡生产总值的20%,财政收入较少。此种境况使得政府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钱上,具体做的就是招商引资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想依靠外界条件作为动力和契机促进发展,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不但引资成功的少,也延误了发展的机会和时间。且不说这种发展思想的取向以及对教育价值的关照值得思考,在对教育实际的投入上就足见政府人员的尴尬。在“普初”前和学校硬件特别是村小建设未达标前,迫于“普初”目标检查的压力,政府依靠集资、教育附加费等方式完成了学校的基本达标建设,但在师资及软件配备上则显得无能为力。1995年到现在的近10年,该乡学校在办学条件上除乡中心小学外几乎没有多大变化,而乡中心小学学校条件的改善,主要依靠自筹经费,近两年,该小学就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如电脑配置、学校操场建设、图书资料购买等,而中心小学在办学硬件上除了添置微型机外几乎没有变化,反而是原来较为气派的教学楼现在显得有些破败。

由于目前基础教育投入体制的限制,中小学办学经费仅限于人头费和公用经费,而且受所在县和乡镇经济发展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也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体制原因。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调动教师积极性,校长要千方百计协调关系和拉资金。

(2)老师到底要靠什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基层学校教学条件差,特别是村小。老师们还是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模型、图表、幻灯片等教具极为缺乏。而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们连往日依靠的教参也没有了,怪不得很多老师报怨条件差,不愿意教学,感叹农村学校就是不能和城市学校比!广大的乡村是不是就真的如此贫乏?不容质疑,乡村广泛存在着各种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乡村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典型人物、事件、社会机构、舆论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优势和特色,农民的品质等等,老师们为何视而不见!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农村教育素材不多是影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有近一半的教师没有听说过“课程资源”一词,更不用说了解和开发了。而学生的需要如何呢?67.5%的学生选择“喜欢老师不但将书上的内容讲完,还补充书外的内容”;82.8%的学生对老师讲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等将会很感兴趣;而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种植和养殖技术对63.6%的学生来说很重要。或许由于中国人的劣根性,在谈到教学效果和质量低时,没有哪位老师会谈到自己的原因,多是抱怨条件差、学生素质不高、考试制度没改革、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

(3)学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高校扩招导致高校膨胀,以及人才的高消费,加上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作为初中后主要分流渠道的中等学校大量萎缩,形成当前教育结构的畸形。特别是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别始终使得城市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如同原来通过中等学校跳出农门一样,现在进入重点高中就意味着一只脚迈进了大学校门。当前只有大学对农村学生才有吸引力!在“你希望自己读到什么程度为止”这个问题上,70.9%的学生选择了大学,11.3%的学生选择了中专和中师。而事实上情况是怎样的?农村学生要通过中考进入重点高中,其竞争可以说是残酷的,同学们感叹:中专比高考还难!达板镇中学近两年是初中高峰期,每年毕业学生达200

篇3:县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县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有效教学,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本文以甘肃省甘州区为例,对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对策,为下一步县域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教师素质需求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一、调查背景和缘由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在甘州区学校的教学中日益得到广泛运用,使教材观念、呈现形式、课堂教学的结构及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理念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现代实践教学证明,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能有效的促进初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理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目前,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它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如何?实际教学应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今后教学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深入甘州区十所学校的部分班级,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对上述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调查结果促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查形式

调查样本的选取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调查的学校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比较重视,都有较好的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教师具备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能力;第二,十所中学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三,调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包括七、八、九年级共三个年级。发出问卷共450份,收回问卷440份,其中有效问卷435份。

调查采用的形式:一是走进课堂听课。深入十所学校听课50多节课,其中初中课30节。二是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40份,有效问卷为435份。其中200份是针对教师的问卷,80份是针对一般教师的,170份是针对学生的问卷。三是召开座谈会调查。共召开16场座谈会,参加教师96人(其中教师78人),学生80人。四是个别走访。共走访了十所学校的45名教师和80名学生。调查对象的教龄情况如表1:

教龄(年)人数(人)百分比

1~36024%

4~77228.4%

7~105020%

10年以上6827.60%

表1教师的教龄情况

接受调查的教师年龄分布均匀。涉及的课程科目有语文、、英语、物理、生物等。问卷分为三个模块:教师个人信息调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调查;教师期望的培训模式调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计算机在学校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

1.设备配备及应用情况

近几年来,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为甘州区的所有学校配置了计算机教室、光盘播放室、卫星收视室和多媒体教室,甘州区教育局信息中心创建了甘州教育信息网及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平台,各学校也都各尽所能,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广泛运用的新局面。结合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张掖市开展了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培训,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随着张掖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配备的逐渐完善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校也越来越多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集于一身进行信息加工、处理,通过声、光、色、动画、交互等技术创造出适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高。

篇4: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刘升弟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教育局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下,通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和钻研下,教师的教研意识、课堂意识、学习和创新意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功能在教学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积极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新课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创建高效外语课堂在诸多问题。因此,了解目前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状况,分析影响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创建外语高效课堂的措施办法,对推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现状分析

一、调查背景与方案设计

(一)调查背景

“课程改革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论。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改革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1]。鉴于此,对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促进外语高效课堂的建立。

本次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状况的调查模式为实地调查形式,重点以合作市范围内的学校为主,涉及学校15所,调查人数共计164人。

(二)方案设计

1、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前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和图书,实地调查以问卷调查、座谈、访谈、亲历走访当地许多学校等形式开展,了解当地英语教学现状。

2、调查对象

笔者实地调查主要以合作市为例展开了调查。从学校的性质来看,既有完全中学的初中部分,也有小学,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也有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调查的覆盖面较广,发放问卷315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综合回收率为85.71%。其基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调查学校类别、数量、问卷情况统计表

学校级别及数量教师数量校长数量教育管理人员共计发放问卷数有效问卷数回收率

市级县级乡镇

实地调查完全中学×%

独立初中××.1%

小学××.4%

从表1所反映的数据来看,此次参与调查的对象有教师、校长、也有教育管理人员,因此此次调查结果具备较高的可信度。

二、调查结果分析

篇5:中学生学习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

中学生学习心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因材施教”不仅是科学施教的基础,也是体现教育公平、关注个体发展的表现。对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方面的信息,还可以从侧面了解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情况,借此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提供参考。研究从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两个大层面展开。学习心理包括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归因。学习行为则包含学生知觉到的班级学习氛围(“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准时到校上课”、“上课专心听讲”以及“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功课”等)和课堂学习行为(“学习计划的制定与课前预习”、“课中的学习参与度”、“课后的复习和问题解决”)两个方面。本次调研抽取了14所中学6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讨论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并对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

二、研究建议

(一)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谨防“习得性无助”

正确合理的归因有利于学生正确评估自身学习条件。通过归因训练,学生可以明白各种学业成就归因的特点及其对学习的影响,从积极归因中提高自身能力。归因训练具体而言可从如下环节展开。首先,通过考试分析会、班队课等引导学生,养成其将学业成绩不良归因于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对等可控性因素的习惯。其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别差异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归因训练,帮助不同的学生建立合理的归因。例如,面对能力不高的学生,一些教师期望较低,并伴有同情和额外帮助,可能会导致这些学生对失败进一步做出能力归因,从而更加自卑,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第三,重视教师的课堂语言。如“这类题我都讲过N遍了!”“这个题目太简单了,我就不做分析了”“这个题目同学们应该都没有问题”等教师习以为常的言语,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将失败归咎于自身能力不足,进而产生无助感。教师可以多说一些类似“上心的同学会发现这类题之前我们分析过,如果你还没做出来,可要趁这次机会花点儿心思把这类问题彻底搞懂”的言语,帮助学生将学业成绩的优劣归因为“用不用心”“努不努力”等内在、可控的因素。总而言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业成就的取得归因于内在、可控的因素上,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掌控感,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

(二)强化学段衔接教育,特别要重视初高衔接

无论是班级学习氛围的年级发展特点,还是课堂学习行为抑或是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发展特点,基本上都呈现出随年级增长而变差的趋势,特别是学段之间的变化会愈加明显。从调查结果来看,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最为严重。由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来看,最为明显的区别是,高中课程更多,学生学习上更强调自主,这是一贯以来“包养式”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短板”。因而,许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有一段时间的“迷茫”,一是表现为高一初期的学习“大放假”,相对比较放松,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的现象印证这一观点;二是表现为学习的不知所措,由于课程数量增多、难度增大,加之刚进入高一又没有很好地“收心”,学习挫败感导致了极低的自我效能感,很多男生也试图通过外部归因来躲避挫败。因此,初高中衔接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高中衔接教育主要强调不同阶段知识上的衔接,对学习方法的衔接教育比较薄弱。与其“赶进度”式地让学生“浑浑噩噩”过三年,莫不如集中新入学的高一学生进行一周的适应性训练。我们应侧重从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入手,以高一新生适应性讲座、心理辅导活动课以及新老生交流会等形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他控”向“自控”的转变与提升。

学习计划,中学生,出发点,落脚点,主动性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