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故障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加强故障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编辑:制度大全2020-02-04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加强故障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gg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均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祖国各行业的建设也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不可避免的,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模式下,一些危险因素甚至是不安全隐患也在悄然增长,造成的安全事故也在逐渐增加。

据相关专业机构统计,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十多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左右。一起起矿难、一宗宗火灾……这些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之巨大,影响之恶劣,着实令人痛心、震撼。因此,国家职能部门多次强调要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将其纳为企业责任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很多企业纷纷把安全生产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看待,把单位的安全生产运营作为一项长期追求的目标,这也足以证明了安全生产管理在工作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特有的不可间断性和长期性。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安全管理是一门学科,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需要完整的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也就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

首先就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是“安全生产”。通常我们所讲的“安全生产”指的就是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一种狭义的解释,因为随着科技的飞快发展与技术的迅速延伸,如今的生产与以往已经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大不相同――整个生产过程变得愈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系统也发展得更加复杂、庞大。在这种情形下,设备与环境在生产要素中所占的比重也就越来越明显,它们对安全生产管理所起的影响已经无法忽略,因此,从现代的系统安全工程层面来讲,安全生产就是指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不仅要关注人身安全,也应对设备和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引起足够的认识。

发电工程拥有着庞大的运作体系,在这个复杂、庞大的体系中,系统中的每一部分能否安全运行,势必都将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对设备和设施的故障分析工作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将对提高发电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起到很不错的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故障的分析工作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现代企业对“故障”是如何定义的:“故障”一般是指元件、子系统、系统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和条件内,达不到设计规定的功能。从人们对故障的这一界定来看,其分析应该包括类型与影响两个方面,这是因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或构成元素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对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采用这种分析方法,首先要找出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元素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其类型,查明各种类型故障对邻近部分或元素的影响以及最终对系统的影响,然后提出避免或减少这些影响的措施。最原始的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只能做定性分析,后来在分析中包括了故障发生难易程度的评价或发生的概率。更进一步地,把它与危险程度分析结合起来,构成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度分析。这样一来,只要确定了每个元素发生故障的概率,就可以确定设备、系统或装置发生故障的概率,从而就能定量地描述故障的影响,达到预期的分析目的。

设备从正常运转到故障再到引起事故通常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常运转的设备首先是出现异常并表现和伴随一定的征兆状态,进而发展为设备故障,最终引起相应的事故。在不同的阶段设备的表现形式也不大一样,仔细区分设备处于何种状态有助于我们妥善处理设备乃至整个系统的故障发展。

对于发电工程而言,常见的故障形式比较多,如水泵、涡轮机、发电机的误起动、误停机、速度过快、反转、异常的负荷振动、发热、线圈漏电、运转部分破损;加热容器泄漏、不能降温、不能加热、断热、过冷却;热交换器、配管堵塞、泄漏、变形、振动;阀门、流量调节装置不能开启或不能闭合、开关错误、泄漏、堵塞、破损以及电气设备的接触部位磨损、驱动装置过载、处理单元死机等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因素,从固有可靠性方面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系统、产品的硬件设计不合理或存在潜在的缺陷;系统、产品中零部件有缺陷;制造质量低,材质选用有错或不佳以及运输、保管、安装不善等。再一个就是外在的因素,从使用可靠性方面看,引起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系统或产品的环境条件与使用条件越苛刻,越容易发生故障。比如湿度和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振动、噪声、冲击、灰尘、有害气体等,这些不仅是产品可靠性的有害因素,也是对操作人员有害的因素,它们都是促发故障的原因。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确定了故障的形式和产生故障的来源,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整个分析的思路是先按照“系统-子系统-元件”的顺序分解研究故障模式;再按逆过程,即“元件-子系统-系统”的顺序研究故障的影响,选择对策、改进设计。具体来说可以分以下几步来实施:

首先是要明确系统的情况和目的并确定分析的层次,分析开始前应对整个系统的任务、功能、结构和运行条件等诸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析开始时还要根据系统的情况,决定分析到什么层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接下来根据对系统的分解和分析画出功能框图,在此基础上从可靠性的角度建立起可靠性框图模型,把实际系统的物理、空间要素与现象表示为功能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就是要建立故障模式清单、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这是实施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的核心,通过对可靠性框图所列全部项目的输出分析,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设计资料以及以往故障记录,判明系统中所有实际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在选定、判明故障模式时可以借助启发性分析法来实现目的,多问“为什么”,多想“是什么”,多琢磨“怎么做”。

判明故障模式完成后就可以研究故障检测的方法了,设定故障发生后,说明故障所表现的异常状态及如何检侧,例如通过声音、温度、振动的变化,仪表指示量的变化进行检测。对保护装置和警报装置,要研究能被检测出的程度如何并做出评价。通过这些提出校正措施或整改意见,提前对故障的发展进行干预以达到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的目的。

4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同时,在对故障进行干预的过程中还要确定故障等级,由于各种故降模式所引起的子系统、系统事故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处理措施上也要分轻重缓急并区别对待,从而使得处理过程更加高效、快捷,有的放矢。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整套的故障分析体系,最后再根据经验、运行记录和设备说明评价故障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建立危险度分析,据此确定、优化校正措施和改进意见。将这些分析按项目名称、构成因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危险程度、发生概率、检查方法和校正措施等方面设立必要的栏目和索引,简捷明了地显示出全部分析内容,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方便查阅和指导安全生产,形成完整的故障分析、预防、处理体系。

采取这一体系能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做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达到增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

当然,安全管理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程,仅通过故障分析这一项工作还远远不够,但是,只要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实施下去,就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5

篇2: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在电力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能没有事故发生,但事故又是可以预防及避免的。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靠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从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认真做起。如果没有电力企业和每一位员工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动,电力安全生产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事实上,电力系统的少数职工安全意识还较薄弱,在电力生产紧张的时候往往放松警惕、忽视安全。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考虑从电力建设者进入工程现场做起。无论是管理、督导人员或职工,进入工场时都必须接受电力相关安全知识培训。但大多时候,工伤意外一般都是发生在进入现场的一段时间,且对工作比较熟练的人员身上,又或者是安全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环境中,原因往往是这些人在工作时不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贪图方便和工作大意等。所以,除了电力安全训练外,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电力建设速度的大幅度提高,设备负荷加重,加上管理保养不善以及人为操作错误造成的设备故障已成为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这是影响当前电力生产及经济效益的主因,并造成整个电力设备安全状态的恶性循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加大设备检修力度,特别是对重要设备进行的检查维修,应该做到按时准确无误;同时应加强设备操作管理,建立设备故障维修申报记录、统计制度,重点设备进行记录制度和安全用电日检制度,消除设备隐患,杜绝违章作业。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为了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必须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及组织的系统,并明确规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人。除此以外,成立安全委员会,加强安全委员会对安全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同时还要结合经营管理目标,每年制定安全生产和安全计划,把各项指标落实到各部所,每月或每个季度进行目标完成追踪和核查,通报完成情况。各部门和安全负责人员需组织每日、每周、每月及每年的检查制度,对防范事故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提出修订及整理等意见,确保这些问题不再发生

不断完善安全防护设施、设立安全奖罚制度,把各部门安全生产成绩作为必要的考核条件,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评分,使安全生产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证。更需要提高警惕,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加强安全管理,为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2

篇3:安全生产管理辅导:浅谈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辅导:浅谈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二)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三)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四)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二)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三)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例如,可在企业中制定可操作性的“工艺、工序安全责任书”、“现场作业安全手册”、(下转第20页)(上接第16页)“工艺、工序管理卡”等标准化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应尽

量简明详尽,操作性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此外,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又如,可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从中汲取教训。

(四)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

5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五)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

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广泛的业务培训。全体职工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可以提高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尤其要通过安全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篇4: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建议我是一名在政法机关工作十余年后调到县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新兵,接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届满两年。在强大的、无形的工作压力下,身心疲惫之余,感触颇深。现谈谈愚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全国同仁的普遍关注。

一、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弊端

(一)安全与生产倒置。所谓“安全生产”,字面理解就是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意味着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可以理解为“先安全、再生产”。可除了危化类、矿山等极少部分企业必须履行前置安全审批程序外,大量工矿商贸企业都是先生产,再补安全课。这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致命“硬伤”,造成了多种不利局面:其一,因为没有明确的安全要求,企业从成本角度出发,往往会忽略安全投入以降低原始成本,“安全起点”低,安全隐患广泛而大量存在。其二,因没安全照样可以先生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明显滞后于生产经营活动,出现安全管理的“空档期”。其三,因诸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如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安全文化、应急预案备案等工作)由我们主推,并层层量化工作指标,一是导致了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完成各项量化指标疲于应付,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导致了企业认为我们与中介类公司有利益瓜葛、是利益共同体等,部门形象受损之余,与我们之间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部门权威严重受挫,安全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其四,让因人情而出现的“干预”有了“说词”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比如:“某某企业没达到这个标准没事,某某某企业却要整改、处罚?你们看能不能通融通融?”),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量化指标推进举步为艰。

(二)权利与责任失?。社会评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权力大,什么生产经营单位都能管,其实此管非彼管,此管并非权力而是超越常规的责任。近年来,安监线因所谓的“监管不力”被问责的案例屡见不鲜,因责任难以承受而集体辞职的事件亦偶有所闻,因高度紧张导致出现周末、节假日、夜晚电话恐惧症的不在少数。常常听到我们内部这样议论:“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如履薄冰,能否顺利过关更多靠的是运气。”今年我市党政机构领导换届,很多岗位多人竞争,唯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无人问津,这都是权、责不对应的真实写照。一是责任超限。我们不怕承担责任,但有些责任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权力范围,如消防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责任、建筑事故责任、特种设备事故责任等等,这绝对不符合权责对应的原则,更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大原则。二是责任偏失。从事政法工作多年,从没听说哪个地方刑事发案超过多少、重大恶性案件超过多少、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低过多少,要追究公安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在党委政府部门工作多年,从未听说哪个地方领导干部出问题数量超过多少,要追究组织人事部门考察不力责任,要追究纪检监察部门和反贪部门监督不力责任。愚己之见,社会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界定有所偏失,导致权、责不相对应,责任被无限扩大化。造成界定偏失的核心原因,是混淆了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以下简称“两类责任”)。愚己之见,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事前(事故发生前)阶段:主要职能应界定为监督检查(必须量化指标)、严格把关(行政审批领域)、责令整改、整改复查、行政处罚、应急管理等;在事中(事故发生时)阶段,主要职能是代表政府组织救援、避险;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在事后(事故发生后)阶段,主要职能是代表政府协助灾后重建,查处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等。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不依法履行以上职责,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负责按法定标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详见下文),并为此负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二、今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改进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我们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国策,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坚持从根源上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再走哪类行业(问题)突出便重点整治哪类行业(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路,以三个“规范”为抓手,变被动为主动。

1、规范安全生产条件。国家应将企业主体责任精细化、法制化,统一规范、出台不同类型生产经营单位的安生生产标准,如《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标准》等等,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标准》,将企业标准化、规范化、企业安全文化、应急预案备案、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规程、安全生产培训等诸多安全生产管理举措有机整合到《安全生产标准》中,对所有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管理硬件(人、物、环境)、管理软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等)予以规范,并通过立法予以固定和保障。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符合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否则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防范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对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领域的创新,不再搞谁创新谁推行,避免出现工作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避免有“假工作之名,谋私己之利”之嫌,避免让社会误解我们的创新与经济利益挂钩,避免企业与我们之间对立。有创新之举一律按?>4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定程序、经相关部门审查确认并采纳之后,创新者不论身份国家一律予以奖励,创新之举一律纳入各类《安全生产标准》,并利用《安全生产报》这个平台,定期公平《安全生产标准》变动情况。要严格坚持全国“一盘棋”,不分区域、不搞试点,有效避免因政策差异导致企业迁到异地求宽松、求发展。

篇5:落实安全生产法加强公路工程机械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各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关注,使这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事关我国国际声誉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工作已经走上法制轨道。公路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与安全生产、安全施工密不可分,而公路工程机械是公路建设的第一生产力要素,加强和改善公路工程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是保证公路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何通过确保人—机一一环境三者的有机协调,使公路工程机械施工中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其目的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隐患预防在先的安全防控原则,从根本上落实《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公路工程机械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点

按施工要求和作业现场的不同,公路工程机械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1.1多样性

公路工程机械按其使用性能不同,其发生事故的种类呈多样性分布。按山东省公路机械分类标准规定,公路施工机械设备分为12大类约250种,主要包括:土石方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及灰浆机械、水平运输机械、起重及垂直运输机械、加工机械、动力及辅助机械、维修器具、机床设备、隧道机械、生产服务用机械。这12类中大部分为公路施工工程机械,约占总数的60%。在高质量的机械化施工进程中,各类影响机械安全的潜在因素均有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而表现为事故发生的多样性。

1.2分散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程施工作业面的分散性,其特点是呈线网状分布。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公路建设有的在本市区施工作业,有的跨市或省施工,有的工程机械对外租赁,工程机械分散作业的状况,使发生的安全事故变得点多、线长、面广。二是公路工程机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散性。由于公路管理体制为条条管理,这些机械设备分布于不同的施工单位。以我局为例,共计1663台(套)机械设备分布在全市13个县(市、区)公路管理局、4个高速路管理处及10多个直属单位管理和使用。这种高度的分散性为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1.3季节性

公路建设施工的季节性较强且属于野外作业。一般情况下,每年的一、四季度主要是路基与桥涵施工,二、三季度主要是以路面施工为主,特别是在公路建设的施工旺季,工程机械的利用率可达70%-80%。工程机械利用程度越高,机械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大,在年度内的利用率较为平均的机械主要有:运输机械、起重机械,土石方机械等,桥涵机械、路面机械。

1.4连锁性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公路施工形成流水线式、程序式作业模式,各类机械相互匹配,协同配合。如在铺筑路面施工中,拌和设备、运输车辆、摊铺机械、碾压机械、洒水车辆等一环紧扣一环,一旦某一道工序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整条生产线停工,造成潜在的工程质量事故,直接、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2主要公路工程机械产生的伤害及事故类型

公路工程机械按其运行情况可分为动态施工设备和场地施工设备,其作业环境各不相同,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伤害和事故类型也不同。主要工程机械产生伤害及事故类型(见表1)。

表1主要工程机械产生伤害及事故类型设备类型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类型

设备类型

可能发生的伤害

事故类型

自卸汽车

挤压皮肤和肌肉、骨折、内部器官损伤

车辆伤害、灼烫、高处坠落、火灾

挖掘机

挤压皮肤和肌肉、骨折、内部器官损伤

物体打击、坍塌、高处坠落

轮胎式起重机

损伤、烧伤、电伤

物体打击、火灾、爆炸、腐蚀、中毒、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在行驶中引发交通事故

沥青混凝土拌和机

烧伤、皮肤发炎、化学性烧伤

灼烫、火灾、触电、中毒、高处坠落、粉尘、机械伤害、压力容器爆炸、噪声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挤压皮肤、烫伤、化学性烧伤、皮肤发炎

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触电、灼烫、火灾、高温

沥青导热油设备及乳化沥青设备

化学性皮炎、化学性烧伤、中毒、烧伤、烫伤

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火灾、灼烫、中毒、高处坠落、车辆伤害、机械伤害、坍塌等

对主要机械可能发生的伤害和事故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害的发生和扩大,以保证人—机—环境安全、有效、协调运作。

3影响公路工程机械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据有关资料表明:2004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11万人,万车死亡率9人,是美国的8倍,德国的10余倍,日本的近15倍,是澳大利亚的数10倍,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5-6倍。而我们的公路工程机械相对而言是以特种机械设备为主的,因此,对公路建设施工中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决不可掉以轻心。

对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要从影响公路工程机械安全生产的构成要素着手。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因),技术系统的不安全状态(物因),作业条件或环境不良(环境因素),生产经营管理欠缺(管理因素)。

3.1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因)

公路工程机械发生事故的诸多案例证明,绝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一般分为四类:一是操作错误类,主要表现为错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二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类,主要表现为放松警惕,注意力不集中;三是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以及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场合中没使用防护用品类,主要表现为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四是未按规定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调整、检查、修理类,主要表现为违反机械设备技术管理规定。

3.2技术系统的不安全状态(物因)

公路工程机械本身的本质安全性能决定了安全状态,其主要表现有:(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一是无防护。包括防护罩、安全保险装车、报警装车、安全标志、防护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局部通风无消音装置,噪音大,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等;二是防护不当。包括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不当,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一是设计不当,结构不合乎安全要求;二是强度不够,包括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等;三是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包括设备超过检修期带病运转等;四是维修调整不良,包括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修不当,设备失灵等。

3.3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不良(环境因素)

公路工程机械是在施工条件甚为艰难的情况下进行作业,自身技术状况和地形意外因素都有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在公路施工中,若遇到地形险恶地段,将面临山体滑坡、坍塌等危险危害,若在桥梁施工中存在潜在的高空坠落、起重伤害等危险危害因素。安全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如运输车辆雨雪天气作业,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偏高。作业场地可能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另外,也可能存在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等因素。

3.4生产经营管理缺陷(管理因素)

生产经营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各项管理措施设置不到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就会随时出现。具体表现在:一是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不足,安全生产条件有待改善,现场作业安全保障不力;二是交叉作业和承包租赁场所的安全管理不协调,租赁设备的合同内容安全责任不明确,机械事故隐患未及时有效地发生和消除;三是职工文化素质偏低,有相当一部分机械操作人员为合同契约型,安全技能培训教育脱节,安全生产知识相对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自我防范能力和处置异常情况的能力不足,时有“三违”现象发生。

4加强公路工程机械施工安全的主要对策

《安全生产法》共规定了七项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和要求。为强化公路工程机械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结合公路工程机械安全施工的具体特点,应建立起主体明确、责权统一、机制科学、措施落实、监管到位的安全生产防控管理体系。重点应采取一下措施:

4.1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健全岗位责任制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它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公路工程机械在特殊的施工环境中作业,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一把手工程,明确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四级责任制,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员责任体系。

4.2明确各公路工程机械使用单位是安全责任主体,安全是进入市场的必备条件

国家确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之一就是生产经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将这一方针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引用到我们公路系统,即为工程机械使用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当然,在确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同时,各主管部门、社会各方面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公路建设市场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一个安全生产工作到位、事故发生概率低的施工单位,就会成为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优质品牌。为强化对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各安全责任主体都应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全安全生产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机械安全生产作为市场的必备条件,对达不到安全标准的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工程机械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需经考试合格取得资质证,特殊工种如:电工、锅炉工、汽车吊操作人员等要有当地安监部门颁发的资质证。同时,还要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淘汰明令禁止的工艺和设备。工程机械的选型、使用要严格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对已淘汰报废的工程机械不得进行施工作业。这些规定为责任主体的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4.3严格公路工程机械的本质安全性,提高机械技术状况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一规定对公路工程机械管理工作提出了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过程技术管理”的新理念。

在事前管理上,主要是做好设备的选型,本着设备技术精良、装备先进、本质安全性可靠进行配置,以期达到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人员伤害之目的;在事中管理上,要着重强调按技术标准满负荷工作,不得超过检修期或超负荷运转,对设备推行以“定期检测、强制维护”为主要内容的检测维修制度,确保公路工程机械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在事后管理上,要对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淘汰更新。

4.4强化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操作技能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性能,采用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果说装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那么从事工程机械操作施工的人就是核心。面对大型进口机械设备技术含量较高,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要求也随着提高。因此,必须加强职工安全文化建设,大力推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一是要做到严把人员准入关,对新录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岗前培训,并通过严格的理论与技能培训考核;二是对在岗人员要结合新装备的使用和新环境的变化等情况,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严格安全行为规范,强化在异常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