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喷砂机的操作说明 - 制度大全
制度大全 导航

抛丸喷砂机的操作说明

编辑:制度大全2020-01-21

抛丸喷砂机主要用于氧化皮、焊渣、灰尘等清除,同时增加涂层的附着力。

在使用该抛丸机时要做好一切安全措施:

1.穿戴防护服,持证上岗,最少两人操作

2.检查管道内壁喷砂系统是否正常。在喷砂时,PLC设定双层喷砂罐,使料位仪、进气气控阀、压差计、排气气控阀的联动控制。方可连续喷砂。

3.磨料旋风分离机工作是否正常。在喷砂过程中将回收的磨料、灰尘有效的进行分离到储料斗

4.喷砂前对除尘系统进行检查,在清理时保证无灰尘外溢(设备运行中脉冲反冲装置是否有效的进行清除滤芯外壁集结的灰尘)

5.每班结束工作时,人工将洒落的磨料清理干净,是前后两段的舱体回收室

6.定期检查系统的连接口,保证液压管路系统的密封性,如有漏气应及时维护(每月进行一次)

7.将除尘箱中的粉尘定期清除

8.对喷枪、砂管等易损件性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及时更换。(应每周进行一次)

9.对除尘器的滤芯性能也是及时检查更换(半年进行一次)

10.链条、链轮、电机的润滑应每月进行一次

11.电气控制柜要经常打开用压缩空气吹洗内部的粉尘,每月进行一次

12.设备正常工作时,无关人员禁止靠近。

13.压缩空气禁用吹身上灰尘

14.发生故障应保持现场,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抛丸机设备运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篇2:抛丸清理机操作规程的说明

1.抛丸清理机工作前a.检查“交接班记录”。b.运转前要检查护板、橡胶帘、辊子等易损件磨损情况,及时更换。c.检查各运动部件的配合,螺栓连接是否松动,及时拧紧。d.检查是否有杂物落入机内,及时清除以防堵塞各输送环节造成设备故障。e.检查各部位润滑是否符合规定。f.开机前当确认室体内无人,并且检修门已关闭可靠时,才能准备启动。启动机器前要发出信号,使机器附近的人员离开。g.要正确的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工作中a.首先启动通风吸尘电机,检查运行情况,确认正常后再启动抛丸机,抛丸机未开动前,不得打开供铁丸的控制阀门。b.要经常检查钢材清理质量,必要时可调整弹丸抛射角度和辊道输送速度c.随时观察钢材是否有跑偏,打滑要及时排除。d.注意抛丸器运转中的振动和音响是否正常,轴承和电机温升情况,当出现异常要停车检查,排除故障或更换叶片。e.抛丸室工作结束时,应先关闭丸管,停止进风;关闭抛丸器电机,最后停通风机。f.出现异常现象,立即停机,检查其原因并及时排除。g.潮湿钢板严禁进入抛丸室进行抛丸处理。

3.工作后a.切断电源,清除分离器下部筛网上的杂物。b.进行日常维护保养。c.填写“交接班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抛丸机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机能同时对铸件进行落砂

篇3:铝材抛丸机安全操作规程

铝材抛丸机安全操作规程如下:

1)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操作或触摸电气开关控制区,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熟悉本设备说明书中各项操作程序、使用、维修及保养。

3)操作该设备要严格执行专机专人培训上岗,并熟悉该机性能和特点。

4)设备运行前,非工作人员必须离开设备工作区,以免发生意外伤人事故。

5)操作人员开机时特别注意面板各类仪表指示,待各仪表指示全部达到正常值时,才能操作小车进入工作程序。如发现个别仪表指示有较大的误差或不正常时应立即关机,检查设备故障处理后才能正常开机工作。

6)操作人员开机前必须检查控制面板各类开关是否在所需设定位置后才能开机,以免误操作,损坏电气及机械设备,造成设备事故。

7)操作人员必须对本设备按“设备管理”进行日常保养及周保养。每周及时清理除尘器内的粉尘及杂物,以免影响除尘质量,确保设备的完好率。

8)设备运行中,操作人员对本设备必须巡视检查是否有异常响声及各部位过热现象。运行中发现设备有严重故障时,即按“急停”按钮停机待修,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排除设备故障。

9)严格输送小车式装载工件后,在抛丸室内往返运行式抛打。只有小车及工件通过了抛丸室体二端头后才允许往返。

10)操作人员必须做到文明生产及安全生产同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1)工作结束,立即将本机电源开关切断,以免使本设备处在运行状态,以免电器及设备发生意外。

篇4:履带式抛丸机安全操作规程

1.操机人员不准穿背心、穿拖鞋、穿西装短裤,应戴好防目镜进行操机,机床旁边严禁吸烟。

2.机床上弹丸按规定量陆续加入滚筒内,然后再放入产品,关闭抛丸室门,严禁未关室门就启动。

3.将抛丸器时间继电器调至所选择的抛丸清理时间,按先后次序依次启动提升机,滚筒正转、抛丸器、除尘器,严禁次序颠倒进行操作。

4.清理时间一到,机床会自动停机,这时候不能马上打开室门,要等完全停止后,放可打开,然后再按滚筒反转按钮,物料即可自动卸出,反转时间应控制在一分钟之内。

5.视工作情况应定期清理除尘器下方集尘箱内的粉尘,以防止堵塞排尘管路、影响除尘及分离效果。

6.定期检查各传动部门,清洗零件,更换磨损的零部件,在检修过程中,必须切断电源,严禁未切断电源进行检修,在检修中如果用电焊来修补,首先通知设备科派专人看护,并准备灭火器材,等一切准备完毕方可电焊,严禁私自电焊。

7.机床在运转过程中,操机人员不得离开机床,如确需离开,一定要停机后方可离开。

8.在运转中发现有异常情况,一定要马上停机检查,严禁机床带病操作运转。

9.操作人员操作机床,一定要仔细阅读该机床说明书及所附资料,严禁非该机床人员操作,如有违反者任何人员都有权制止,并向车间领导反映,造成损失者将按公司条例进行处罚。

10.下班时,操机人员应关闭电源,清理场地,关好风扇,熄灯后方可离开。

篇5:构架抛丸除锈机安全操作规程

设备进行空载运行及负载试运行前,必须按照构架抛丸除锈机自检自修范围进行检查并确认无异常后进行以下操作:

一、空载运行

整机各部分检查无异常后方可进行以下空载运行:

1、合上电源总闸,控制转至手动工作状态,将小车调整至吊装物件工作位,对升降小车进行升降及左右行走测试是否正常。

2、测试完毕,启动主除尘系统(风机、分离器电机、提升电机、振动筛电机、传送器电机)约三十分钟,监测各部分工作状况是否正常。

3、如以上工作存在异常的情况,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该设备严禁带病运行。如一切正常,进行负载运行试验。

二、负载试运行

1、加钢丝切丸:在手动工作状态下,启动主除尘系统,打开室门,将钢丝切丸倒入室内(凭经验确保钢丝切丸总量约五至七吨左右,钢丝切丸应为∮1.5mm,直径,长度2.3~2.7mm)。

2、观察主除尘系统各部分工作情况:输送器应无异音;振动筛振动力适当,以钢丸能及时顺利送到提升机下部为宜,否则调整电机偏心轮角度直至适宜为止;提升机输送钢丝丸应当平稳自如,松紧度适宜,否则动态调整松紧螺栓。

3、以上确认正常后,依次启动1#∽6#抛丸机,供丸闸开启后,观测各抛丸电机工作电流显示基本一致(约17.5A),运行约五分钟,整机无异常后,负载运行完毕。

2、正常运行

构架抛丸机的工况有自动和手动操作两种工作状态,任何工况(包括按动“PLC”复位按扭、紧急停机按扭后)的开始,必须采用手动工况使小车停止在起始位置(上下工件处),使起始位置工作接近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否则抛丸机不按操作程序运行,除锈工作会出现混乱。同时,抛丸机进行工作前,要求必须做到:钢丸充足,气压稳定,加强机械各大部件和仪表监测,确保安全可靠,防止事故的发生。

a)自动状态(将工况按钮转至自动工作状态,转动自动启动旋钮至启动位)

下降吊钩装载除锈工件――上升吊钩至上限位――进入自动除锈工作状态――除锈完毕,小车回至起始位置,下降吊钩,卸下工件。如此循环往复进行自动工作。

工作完毕,转动自动启动旋钮至停止位,再将工况按钮转至手动工作状态。拉下电源总闸。对电源柜及控制柜盖好防雨防尘罩。对周围环境卫生进行清洁。

b)手动状态(将工况按钮转至手动工作状态)

手动工作状态必须按以下工序启动,否则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对设备造成损坏!

⑴风机启动――⑵分离器启动――⑶提升机启动――⑷振动筛启动――⑸输送器启动(注意:以上⑴至⑸各工序的启动间隔必须在5秒以上,切记!)――(6)下降吊钩装载除锈工件――(7)上升吊钩至上限位――(8)小车自动运行――(9)直至小车进入抛丸室并关好门后,启动1#抛丸机――启动2#抛丸机――启动3#抛丸机――启动4#抛丸机――启动5#抛丸机――启动6#抛丸机(注意:以上1#至6#抛丸机的启动间隔必须在8秒以上,切记!)――(10)等待直至除锈完毕,小车回至起始位置,下降吊钩,卸下工件。如需继续手动抛丸除锈,继续执行(6)∽(10)工作步骤即可。

工作完毕,应逆向(5)∽(1)依次按各除尘装置停止按钮(主除尘系统)。拉下电源总闸。对电源柜及控制柜盖好防雨防尘罩。对周围环境卫生进行清洁。

三、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除锈工作过程中,如出现大部件异响(如主除尘系统异响、抛丸器叶片破损、提升机异响或停止、输送器卡死或发出尖叫声)应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然后进入手动工作状态,将小车返回起始位,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2、如工件进入室体后不按程序进行抛丸除锈工作时,首先检查相应位置的接近开关,确认故障后再按“PLC复位”按钮,将工作状态转为手动状态,打开室门并将小车返回起始位(此时,不必停止主除尘系统),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3、提升机皮带轮轴润滑情况,每周应检查一次,其它润滑点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并加满润滑油。

4、抛丸器叶片磨损出现裂纹、局部破裂时,及时更换。

5、各处不得有漏洞、漏孔,以防钢丸溅出伤人。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