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3

第一条为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安全性,保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内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本规定所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现行有关技术标准所规定的适用高度、高宽比限值或体型规则性要求的高层建筑工程(以下简称超限高层建筑工程)。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综合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凡在抗震设防区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时,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含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单位)应向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专项报审。

第五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实行分级管理。一般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由工程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抗震设防审查。审查项目应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特殊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及审查意见难以统一、需提请上级裁定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抗震设防审查。特殊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包括:体形特别复杂的建筑,规模巨大的特殊混合结构等。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申报立项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审查时,应邀请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参加。

第七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工作应当委托专家委员会进行。专家委员会分为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专家委员会应由国内长期从事并精通高层建筑工程抗震的勘察、设计、科研、科学和管理的专家组成。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分别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聘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应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专家委员会自接到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审查申报之日起,应当在十五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报组织审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十五日内进行审定。

第九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包括初步设计(扩初设计)审查和施工图审查。承担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质量全面负责,工程项目专业负责人和勘察设计人员对其负责设计的工程项目质量承担直接责任。负责审查的专家委员会对审查的部分承担相应的审查责任。

第十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时需提供的材料、审查的具体要求和不同设计阶段审查的内容。

第十一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应由具备甲级(一级)资质且至少完成过质量良好的五栋80米以上高层建筑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必须按经审定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实行监理,监理庆由具备甲级资质的监理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经审查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方可向有关部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审定的设计文件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

第十五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应包括抗震设防内容;竣工验收时应有抗震设防管理部门参加。

第十六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费用及设计中必要的试验、测试和特别要求的计算分析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抗震设防审查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物价管理部门商定。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管理权限责令限期改正,提出警告,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第四条规定申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的;

(二)未按审定的设计文件进行抗震设防的。

第十八条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违反本规定,未按审定的设计文件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设计、施工和监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由相应资质管理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第十九条负责审定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负责审查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审查不严,造成事故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非设震设防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审查,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对在建和已建成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应按本规定的要求申报补查。对审查发现的抗震安全问题,应责成有关单位采取措施。

附件: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内容

一、建设单位申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依据、可行性论证及主要抗震措施;

(二)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含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报告);

(三)结构设计计算的主要结果;

(四)结构抗震薄弱部位的分析和相应措施;

(五)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建筑和结构部分)文件;

(六)设计时参照使用的国外有关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和震害资料及计算机程序;

(七)对本规定要求进行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的,应提出抗震试验研究报告。

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抗震结构,其高度不得超过规范的最大适用高度,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和简体结构,9度设防时一般不得超过规范、规程的最大适用高度,8度设防时高度不得超过规范、规程的最大适用高度的百分之二十,6度和7度设防时高度不得超过规范、规程的最大适用高度的百分之三十;

(二)在房屋高度、高宽比和体型规则性至少应有一方面满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

(三)应采用比规范、规程规定更严的抗震措施;

(四)计算分析应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符合结构实际情况的力学模型,且计算程序应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五)对房屋高度超过规范最大适用高度较多、体型特别复杂或结构类型特殊的结构,应进行小比例的整体结构模型、大比例的局部结构模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和实际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

(六)特殊超限高层及有明显薄弱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进行结构的强塑性时程分析。

三、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的基本内容初步设计(扩初设计)审查应包括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场地抗震安全性能评价、抗震概念设计、主要结构布置、建筑与结构的协调、使用的计算程序、结构计算结果、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等。施工图审查首先应检查对初步(扩初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并对结构抗震构造和抗震能力进行综合审查和评定。

篇2:光伏电站全站桥架电缆敷设防火措施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白沙滩泵站枢纽3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全站电缆线路施工项目是由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全站电缆敷设主要包括电力电缆、接地电缆、直流电缆及控制电缆四类,为了防止电缆承受过大的拉力和过度的弯曲,避免机械损伤,便于排列整齐和固定,应敷设在电缆支架上。站区配电间的开关柜、控制柜(台)、保护屏、电缆沟及室外玻璃钢电缆桥架、变压器、逆变室等地方做好防火封堵措施。由江苏华能电气工地负责施工光伏发电公用系统电气桥架安装、电缆的敷设及防火封堵措施。

2?编制依据

2.1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施工图NA01561S-D0105-02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2.3《电力建设火电工程施工工艺实施细则》(DJ-GY-19)

2.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6)

2.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6)

2.6“电缆防火阻燃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DLGJ154)

3?工作量

?白沙滩泵站枢纽3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缆桥架安装约50米,电缆总长约37千米。桥架全部采用型钢电缆桥架,其余电缆全部采用直埋。防火封堵有材料如下:柔性防火堵料(JDZ)、防火涂料及防火隔板等几类。

4?参加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要求

4.1凡参加作业人员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

4.2熟悉桥架安装工艺和电缆敷设的工艺要求、验收规范及质量标准。

4.3施工人员应熟知本作业指导书,必须参加技术交底活动,并做好记录。

5?作业所需工器具

5.1?切割机1台

5.2?钢锯1把

5.3?卷尺1把

5.4?扳手2把

5.5?电源盘1个

5.6?锉刀1把

5.7?圆头锤1把

5.8?水平尺1把

5.9?电锤1台

5.10焊机1台

5.11角磨机1台

5.12汽车1台

5.13吊车1台

5.14叉车1台

5.15电缆盘起重架1个

5.16喷灯1个

5.17弯管机1台

5.18切割机1台

5.19?焊机、焊钳、面罩1套

6?作业前的准备和条件

6.1工器具配备齐全、性能良好。

6.2桥架的材料厚度、承载能力、镀锌技术质量指标、平直度、接地性能等均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6.3现场预埋件符合设计,安装牢固。

6.4电缆沟等处的废料清理干净,盖板齐全。电缆沟排水通畅。

6.5电缆敷设前必须由专工主持,由班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进行图纸核对,确定敷设程序,拟定施工措施,组织人员,安排施工进度,然后按图施工。

6.6施工人员应熟悉本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电缆敷设清单及主要通道剖面图应齐全、准确。所有电缆敷设必须按所开列电缆顺序进行敷设。

6.7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或避免电缆对接头。

6.8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沟、桥架通道进行全面清理,做到无杂物,无积水。夹层内要保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6.9所需的施工工器具应备齐,电缆敷设施工方法事先拟定好,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或两者结合的方法。

6.10根据敷设电缆的需要,确定所需人员并合理安排,关键部位派专人负责。

6.11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6kv及以上动力电缆应做预防性试验并合格。

6.12所敷设电缆的电缆通道已畅通,严禁在线路不通的情况下敷设电缆。

7?作业的程序、操作方法

7.1桥架安装程序:支吊架安装→横撑安装→托架安装→压板安装→接地→油漆

7.1.1安装支吊架

根据图纸标注的尺寸确定支吊架位置。首先应确定所安装桥架路线的首末端、转角处支吊架位置。在首末端支吊架间弹墨线,确定中间各支吊架位置。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有预埋件的,将支吊架先点焊在预埋件上,用水平尺逐一校正支吊架的水平度及垂直度,然后用电焊将支吊架焊牢,焊接面不少于3个棱边。无预埋件处的支吊架用膨胀螺栓固定。用电锤在事先确定的支吊架位置上用ф20的钻头打孔,孔应垂直于固定面,在打孔处安装ф16的膨胀螺栓,将支吊架固定在膨胀螺栓上,用水平尺校正支吊架的垂直度,用扳手将螺母锁紧。

7.1.2安装横撑

按照施工图的尺寸用卷尺精确量取各层间距及顶层至板顶的距离,调节固定横撑的螺母,使各层间距、顶层至板顶的尺寸符合图纸尺寸。用水平尺校正横撑的水平度,用扳手锁紧螺母。

7.1.3安装托架

安装托架前应检查托架的平直度、线性度等技术指标,合格后在地面进行预对接,调正接头尺寸及螺栓位置。预对接完成后将托架放在横撑上正式安装,用连接板、螺栓将各节托架连接固定,校正其水平度及线性度后用扳手锁紧螺栓。需非标段长度时用切割机或钢锯根据所用长度下料,切口应做打磨处理。为避免现场切割,除采用2米长的标准件外,还可采用长度为300、600、900毫米等各种非标段。阻燃段应按设计进行安装,不应随意改变阻燃段的位置。

7.1.4安装固定压板及下压板

托架连接完成后,槽型托架需安装固定压板,梯型托架需安装下压板,将固定压板或下压板放在托架压板螺栓孔处,压板压住托架,用固定螺栓固定压板。

7.1.5桥架安装完毕后,在沿桥架全长每隔10-20米处应有一可靠接地点,扁钢与桥架或接地网连接时至少3个棱边焊接,其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两倍。

阻燃段处应将两端的钢制桥架用扁钢连通,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两倍,至少3个棱边焊接。

7.1.6油漆

立柱焊接处、桥架与接地扁钢连接处及安装埋件必须作防腐处理,涂以银粉漆。

7.2电缆敷设程序,学习施工图纸、电缆剖面图、规程规范→写好电缆清单→技术交底→用汽车、吊车及叉车把电缆盘运至敷设地点→按照电缆敷设程序及方向将电缆盘架好→电缆敷设。

7.2.1根据剖面图和设备位置来排列电缆,并写好电缆敷设清单。

7.2.2按照电缆敷设清单上电缆的型号规格,用汽车、吊车、叉车或人力将电缆运送到敷设地点。

7.2.3按清单上电缆的排列顺序将盘架好,电缆盘应用专用的起重架支起,架好的盘离地面距离以100mm为宜,电缆从盘的上部引出,不应在地面上或支架上拖放,有特殊要求的动力电缆要使用放线滚轮,严禁将电缆盘平放地面上而甩放电缆。

7.2.4电缆敷设顺序:先敷设集中的电缆,后敷设分散的电缆;先敷设动力电缆,后敷设控制电缆;先敷设长电缆;后敷设短电缆,同一方向的电缆应尽量一次敷设完毕。敷设电缆的路径应有电缆专业人员来领头,每敷设一根电缆,应立即从末端开始整理、检查、固定和挂牌,留好长度,每根除了留好备用长度外,电缆长度不能超过接线高度1m,并锯断开始敷设下一根电缆,在用扎带固定电缆同时应把多余的扎带末梢剪去,并作出必要的敷设记录。

7.2.5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在电缆通道的各层位置一般是从上到下按电力、照明、直流、控制、弱电电缆排列,并适当留有空位,电力电缆又可按电压等级排列,同一安装单位的控制电缆放在同一桥架上。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桥架上时,中间要用分隔板隔开。

7.2.6电缆构筑设施和电缆布置应充分满足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在电缆引入引出开关柜、配电盘时,为使电缆不受损伤,保证电缆弯曲半径,应尽量空出一层至二层的上层支架,并留有一定的检修余地。

7.2.7电缆敷设要尽量减少交叉和重叠,为此,一般宜将同侧的电缆一次敷设完毕,如不能一次敷设完时,应将其位置空出来。沿竖井敷设时,宜将交叉处安排在井底。

7.2.8电缆敷设应做到横看成片,纵看成片,它们的引出方向,弯度相互间距等都要一致,以达到美观整齐。

7.2.9电缆端部要穿管敷设时,应预留出适当长度,待支架上部分排列、检查、固定完毕再穿管,从桥架进保护管的电缆在与棱边相接触处,必须用扎线将电缆外皮绑扎以保护电缆。

7.2.10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别穿在不同的保护管中,三相交流单芯电缆应同穿一根保护钢管,严禁分相穿管。穿完电缆的保护管应作封堵处理。

7.2.11不同机组、不同系统之间及互为备用的电源电缆或辅机电缆应分通道敷设。

7.2.12电缆在支叉口经过各侧桥架时,应尽量减少电缆的人为交叉,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通道的净空高度。

7.2.13明敷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管道上面。当电力电缆与热(油)管道平行净距应不小于1000mm,交叉净距不小于500mm,控制电缆与热(油)管道平行净距不小于500mm,交叉净距不小于250mm,如受条件限制时,应加隔热耐火措施,厂房内电缆支架离管道或其它设备顶部的净空不应小于300mm,否则也应加耐火防护板。

7.2.14电缆与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保护管或沟道中,电缆保护管长度除跨越道路的宽度外,还应在两侧各伸出路基2m;管顶距道路面不得小于1m,距排水沟沟底不得小于0.5m。

7.2.15直埋电缆应敷设在壕沟里,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700mm,但也不宜过深,过深会影响电缆散热及检修。沿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细土或砂层,并盖以保护板。板宽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

7.2.16?10KV及以下电缆间平行敷设的净距宜为100mm。10KV及以上电缆间或与其它电缆间间距为避免250mm为宜。不同部门间电缆间距为500mm为宜。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正上方或下侧。电缆与工业水管、沟并行或交叉处净距宜大于500mm。电缆与热力管沟平行敷设宜大于200mm,交叉净距宜大于500mm。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混凝土标桩。

7.2.17装有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构架上的照明灯的电源线,必须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带金属护层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的导线。电缆的金属护层必须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应10m以上,方可与配电装置的接地网相连或与电源线、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

7.2.18由电缆沟、电缆夹层、架空桥架引上至柜、屏、台、盘的电缆应在下部适当部位加以固定,避免上述设备内端子承受较大的拉力,电缆在下列情况也需加以固定:

(1)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隔2m处。

(2)当电缆间需保持一定空隙时,在每隔5-10m档距处。

(3)在电缆首末端和转弯处,接头两端。

7.2.19电缆敷设完毕,经检查无遗漏后,应按设计进行防火封堵。

7.3保护管敷设程序:弯管→配管→保护管敷设→接地→油漆。

7.3.1首先要对图纸进行审核,检查图纸中保护管是否有遗漏、错误,标高是否合理,电缆管施工前应仔细核对电动机及各种电气设备的电缆接线实际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敷设以保证预埋管位置的准确,电缆保护管的选用按施工图进行,保护管的长度、高度、转角位置及其角度等参数,必须由现场实测决定。

7.3.2电缆保护管的弯制:0m以上电缆保护管采用镀锌焊管,钢管采用弯管机冷弯,硬塑料管一般采用热弯,硬塑料管可以用电热、热水、热油等将待弯部位加热,使其呈柔软状态时,放在模具内弯制成形,为加速恢复硬化,可浇水冷却,钢保护管2″及以上的一般采用电动弯管机弯制,2″以下的一般采用手动液压弯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所穿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度,每根电缆管上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能多于2个,加工好的电缆管管口应磨光,使其光滑无毛刺,无尖锐棱角,内壁应无毛刺。电缆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纹或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金属管的外表应涂防腐漆或沥青,镀锌管镀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银粉漆。

7.3.3电缆保护管的配管和连接:首先对每一根要配的保护管进行现场实测,回到工具房后对所要的保护管用切割机进行下料,对下好料的保护管管口进行处理。

(1)用锉刀或角磨机对管口进行磨光处理,做到管口光滑无毛刺,无尖锐棱角。

(2)保护管严禁用对焊连接,应采用短管套接或螺接,用短管套接时,采用大一级的短管,其长度不应小电缆管外径的2.2倍,两端焊牢密封。

(3)硬塑料管的连接,一般采用套接和插接两种方法,插入深度均不应小于管子内径的1.5倍,套接时套管要匹配,用胶合剂粘接时,一定要牢固、密封。插接时应先将一管部加热扩散,插入金属模具冷却定型,然后再将另一管端部表面涂上胶合剂插入前管内,使其连接牢固密封。

7.3.4电缆管安装

7.3.4.1柱头及墙上保护管的安装,首先在柱头及墙上固定好龙门架,然后用管卡将管子进行固定,固定好的保护管要离开柱头及墙50mm。

(1)用电锤和Φ14的钻头在柱头及墙上距地面1000mm处打孔。

(2)在打孔处安装Φ10膨胀螺丝,并把打好孔的龙门架放在膨胀螺丝上,用10″扳手加以固定,保护管用应管卡固定在龙门架上,用10″扳手把螺丝收紧,用水平尺测量保护管是否垂直。

(3)对架空管进行安装时,要统一考虑高度,根据高度加工好支吊架,架空管在安装中不可以用电焊来固定保护管。

(4)根据电缆电压等级及桥架层次,确定架空管的标高。

(5)用电锤和Φ14的钻头在平台的下方打孔,孔的多少根据保护管的长度来定。

(6)在电锤打好孔的地方放上Φ10膨胀螺丝和准备好的铁板,用10″扳手加以固定。

(7)接好电焊机电源,用422Φ3.2的焊条把支吊架焊在铁板上,支吊架下方和保护管用螺丝固定,保护管一头和设备连接,一头和桥架连接,水平用支架上调节螺丝来调节。

(8)排管的安装,在安装排管之前,首先要考虑排管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以备固定接头的安装.

7.3.4.2明管要排列整齐,横平竖直,其水平及垂直偏差一般不宜大于电缆管外径的1/2或3mm。保护管的敷设路径应符合设计,对成排保护管,如要弯制,则弯曲弧度必须一致,弯曲角度根据现场情况采用90°或者145°角,弯曲方向相同,与其它管线的净距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要求。热力管道至少为1m,与保温层管道至少为0.5m,钢管穿入接线盒、盘、柜、箱等设备及桥架内部时,用带有绝缘衬垫的锁紧螺母加上橡皮密封垫予以固定,管口露出长度应不小于5mm,以防雨水进入箱内,如果钢管至接线盒、盘、柜、箱等设备,用金属软管连接,则金属软管必须预留适当弯曲的弧度,如果有多根软管,则各管的弯曲弧度必须保持一致,弯曲方向要相同。保护管应使用管卡固定,各支承点应均匀分布。对就地设备的电缆埋管必须按设备安装图和有关的土建图纸,确定设备接线对准。埋设前宜用木塞或薄铁板堵严管口,以免杂物进入保护管。

7.3.4.3金属电缆管应可靠接地,如利用保护管作接地时,应先焊好接地螺丝。

7.3.4.4电缆保护管与电缆桥架的连接,应先开孔后连接。

7.3.4.5并列敷设的电缆管口应排列整齐,高度一致。

7.3.4.6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尽量准确,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

7.3.4.7电缆管预埋时,应考虑电缆敷设的方便,尤其分层敷设的电缆,应先确定好穿过该保护管电缆的敷设路径。

7.4接地:电缆管应有可靠的接地,即用-40×4的镀锌扁钢和接地网连接,其搭接长度为扁钢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7.5油漆:先对保护管除锈,0m以下用防腐漆或沥青,0m以上包括镀锌管镀锌层剥落处涂银粉漆。

8作业结果的检查、验收和质量标准

8.1桥架应平直、无扭曲、变形,承载能力符合要求,镀锌层完整,无剥落处。桥架附件齐全,与桥架装配时符合要求。

8.2安装后的桥架距各参照物的距离与图纸尺寸相符,各支吊架同层横撑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托架沿桥架全长走向左右偏差不大于10mm,竖井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2/1000,支架横撑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其宽度的2/1000,对角线偏差不应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5/1000。最上层及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规范要求。

8.3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8.4直线段梯架支吊架的最大跨距≤2米,支吊架的位置应尽可能使连接板处于支吊架跨距的四分之一处。

8.5变宽连接板、伸缩连接板两边各600mm范围内各设一个支吊架,且在弯头二分之一处设一支吊架(R=300mm的45,30弯头除外。)水平三通(四通)在三个(四个)端部内侧150mm范围内各设一个支吊架。电缆托架的终端部位要设支吊架,或相应的连接板固定。桥架切割后的切口应光滑、无毛刺及卷边,桥架严禁用火焊和电焊切割。

8.6托架在每个支吊架上的固定应牢固;托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托架的外侧。

8.7电缆架与接地扁钢连接时,焊接应牢固,无虚焊和中断点。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8.8防腐漆应完整,齐全。

8.9电缆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无机械损伤,排列整齐,交叉少,标志牌应齐全,内容准确,字迹清晰,不易脱落。

8.10电缆的固定、弯曲半径、排列顺序和预留长度应符合有关要求。

8.11固定电缆用的扎带多余的部分要剪去。

8.12直埋电缆路径标志应与实际路径相符,路径标志应清晰、牢固、间距适当。

8.13在主要通道上挂上电缆剖面图。

8.14电缆管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8.15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的地方。

8.16管口应光滑无毛刺,管口两端应封闭良好。排管应排列整齐,管口之间应以便固定接头的安装。

8.17架空管及支架应在同一的水平线上。

8.18保护管焊接牢固,套管长度应是管子外径的2.2倍。

8.19保护管采用管卡固定,固定标高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8.20保护管接地应符合要求。

8.21保护管的防腐漆应齐全。

9?防火阻燃措施

9.1防护阻燃目的是为了保证发电安全生产,减少和杜绝电缆火灾事故

9.2电缆防火措施范围主要为电气专业电缆通道及电气设施防火阻燃。主要包括站区配电间的开关柜、控制柜(台)、保护屏、电缆沟及室外玻璃钢电缆桥架、变压器、逆变器小室等的防火阻燃。

9.3防火阻燃措施主要有:(1)站区站区配电间的开关柜、控制柜(台)、保护屏、电缆沟及室外玻璃钢电缆桥架、变压器、逆变器小室等防火封堵施工参照华东院设计D-DL-3001图有关内容,室外变压器、逆变器屏柜参照开关柜封堵做法。(2)光伏发电子系统通向外部所有接口、35KV配电室通向外部的所有接口即电缆穿(排)管口均应该采取电缆防火阻燃措施。(3)光伏电站区域玻璃钢电缆桥架直线段不大于100米为一个防火分割点,应作防火封堵。

9.4对35KV、10KV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及起始、终端、中间电缆接头处均应涂刷5~7次防火涂料;对易燃易爆场所电缆保护管口、用有机防火封堵密封,靠近含油设备(如油变等)附近的电缆沟盖板,宜予以水泥沙浆填缝封堵。

9.5监控系统电缆通道及有关屏、盘、台(柜)底部电缆孔洞均采取防火阻燃封堵。

9.6电缆防火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前应经过专业培训、且认识学习作业指导书。详细阅读华东院设计D-DL-3001图内容,做好防火封堵施工作业。

10安全及文明施工

10.1桥架安装高处作业较多,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且固定在上方可靠处。脚手架搭设应符合有关规定,严禁随意拆装脚手架。施工时注意周围环境,尽量避开交叉作业,如有交叉作业应做好隔离措施。

10.2冬季施工应及时清除脚手架的积水、霜雪,并采取防滑措施。

10.3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10.4严禁酒后及带病作业。

10.5配合焊接作业时必须戴弧光镜。

10.6使用电动工具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临时电源接线要正确。电动工具应有接地措施。

10.7在高处作业时工具应放在工具包内,严禁随意乱放在脚手架上,以防掉下。严禁抛接工具及桥架附件。

10.8桥架、支吊架及附件等在上下传递时应采取可靠措施。

10.9使用梯子时,严禁双人站在同一梯子上,梯子下方应有人监护。严禁将桥架作梯子使用。

10.10桥架、支吊架转运时,应堆码整齐,严禁乱堆乱放。

10.11切割所剩废料应及时清理,放到指定地点。

10.12桥架应堆放整齐,施工完毕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桥架附件严禁随意丢弃。

10.13装卸、运输电缆时,应防止电缆盘在车上滚动,电缆端头应密封完好,严禁电缆盘从车上直接推下,滚动电缆盘时地面应平整,破损的电缆盘不得滚动。

10.14使用电动工具前,首先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接临时电源,严禁把电源线挂在闸刀上或直接插入插座内,要用正确方法来接线,电动工具要有可靠的接地。

10.15电缆夹层内施工时应有充足可靠的照明,使用临时照明时要把临时灯固定在绝缘的地方。

10.16用机械敷设电缆时,应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加强巡视,并有可靠的联络信号。放电缆时应特别注意多台机械运行中的衔接配合与拐弯处的情况。

10.17使用汽油喷灯时,应做好防火措施。

10.18配合焊接作业时必须戴弧光镜。

10.19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且固定在牢固可靠的上方。

10.20严禁酒后及带病作业。

10.21施工时,注意周围环境,尽量避开交叉作业,如确实需要交叉作业应做好隔离措施。

10.22进入施工现场要注意孔洞,以防坠落。

10.23敷设电缆应由专人指挥,统一行动,并有明确的联系信号,不得在无指挥信号时随意拉引。

10.24不得在电缆上攀吊或行走。

10.25电缆拐弯处施工人员应站在外侧,防止被托动的电缆挤伤。

10.26电缆在穿管时,两侧必须有专人负责,入口侧要防止电缆被卡及手指被带入管内,出口侧人员应避开管口,以防被电缆刺伤。

10.27在高处敷设电缆时,应有高处作业措施。在架空架上敷设时,应先搭好脚手架,脚手架应符合有关规定,严禁攀登组合式电缆或吊架。

10.28进入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时,应办理工作票,做好可靠的安全措施,设有监护人,电缆应有专人引接,避免人或电缆触及带电设备。

10.29夏季施工应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10.30冬季施工应注意及时清除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并采取防滑措施。

11?成品保护

11.1电缆桥架及支架除承受电缆负荷外,不应承受其他附加载荷,不允许将电缆托架及支架作为支承固定其他装置或作起重物的金属构架。

11.2安装时,不得将电缆桥架作脚手架,并避免施工人员攀登在桥架上工作。

11.3桥架严禁作为人员通道或在其上休息。

11.4桥架应堆放整齐,留有可供人员行走的通道电缆半层内桥架施工,照明光线充足。

11.5严禁在土建建筑物上自由打洞,确实需要请按治理质量通病细则的规定工作。

11.6敷设安装电缆结束后,开关柜门要及时关好。

12?健康环境保护措施

12.1施工过程中加强后勤管理,该项目自然环境比较恶略,工程初期临舍得建设要统筹管理,避免对我公司施工人员及其他单位的施工人员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2.2严格要求每一位项目施工人员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12.3施工现场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措施。

12.4固费的处理应按照公司环境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处理,包装物种存在不可降解物质如:塑料制品、苯板和包装盒等应集中回收,严禁丢弃和焚烧。

12.5生产、生活废水应实施排水措施,现场不得积水,不得将废水排至水源,具有毒性的废水应回收按要求统一处理。

12.6工程结束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12.7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篇3:学校防震抗震应急预案范本

为确保我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条例》及省市有关要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应急机构组成

1、领导小组

防震抗震小组由***校长为组长,成员由学校领导班子及工会主席组成,政教办公室兼防震减灾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后勤保障处***任联络员。

2、主要职责

⑴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⑵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挥全系统防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⑶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储、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⑷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⑸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稳定。

二、临时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三、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市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各级领导小组立即赶赴本级指挥所,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单位集结待命。

2、各级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级抢险救灾

⑴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⑵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⑶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到附近救护站抢救。

⑷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历史文物的救护和保扩,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系统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四、其它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市指挥部将通过市各新闻媒介发布各种命令、指示,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将通过广播、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篇4:抗震救灾交通应急预案范本

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越忙越忙,越忙越乱。

1.立即实行全省范围内的交通管制,控制混乱局面,建立和畅通救援交通绿色通道,便于军队和救援车队开往灾区。

2.直升飞机作为控制侦察作用,迅速掌握信息(首先主要是灾区情况和救援通道情况)供给救灾指挥部(西部山区应多配置一些直升飞机),再把行进路线反馈给地面交通各梯队。

3.平板车装挖掘机、装载机作为地面交通第一梯队。逢山开路,逢水架桥,为后续梯队打通通道。(需要配少量大型运输直升飞机便于必要时空中运输挖掘机)(队伍主要为军队的工兵队,特别需要含专业爆破)+平板车装起重机、发电机、抽水机等作为地面交通第二梯队。(也是军队的工兵队)

4.救人救护车队作为地面交通第三梯队。(军队为主,地方政府的医院义务人员次之)

5.抗震救灾急救物资车队(帐篷、折叠床、医用物资、被子、雨衣、棉衣、手套、手电筒等)作为地面交通第四梯队。

6.抗震救灾后续物资车队(食品、水)作为地面交通第五梯队。

由于以上地面交通五个梯队因集结时间和到达时间的先后次序不同,可能导致现场交通堵塞,所以更需要交通管制和统一调度。

以上梯队中第一、二、三梯队分批次进入,第四、第五梯队一定在某临近区域集结等待,不要靠近一线,否则会添乱,造成交通更加堵塞,影响第一、二、三梯队作业。

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越忙越忙,越忙越乱。

供参考,祝福伟大的祖国。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