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要求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要求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2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2014-04-0311:59:13来源:安全文化网评论:0点击:84收藏分享到:火电厂的工程建筑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同时对毒物、粉尘、噪声采取防范和管理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应采

火电厂的工程建筑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同时对毒物、粉尘、噪声采取防范和管理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防尘:在工艺设计和施工中对设备和管道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和防磨材料,防止物料的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防尘措施主要包括:

(1)煤场每隔若干米装一喷头,每天喷水若干次,并在周围增加绿化带,以减少煤尘污染。

(2)如采用门式滚轮堆取料机,应加喷雾装置,每台滚轮机喷水量为5-6m?h。

(3)筒仓原煤斗设重力式挡板,在叶轮给煤机上应设除尘器。

(4)在碎煤机室及各运转站设置缓冲锁气器,设密闭装置和除尘系统,皮带、地面设水冲洗设施,及时清洗地面灰尘。

(5)在输煤系统的值班室安装隔尘隔声装置,实行巡检制。

(6)煤仓间每个原煤斗安装布袋式除尘器或其他除尘效果好的除尘器。

(7)采用负压式吸尘系统清除锅炉房和煤仓间输煤皮带层的散落灰尘。

(8)锅炉底层及运转层、灰浆泵房、各运转站、碎煤机室、筒仓均应设水力清扫装置,防止二次扬尘。

(9)磨煤制粉系统、干灰系统检修时要抽尽存粉或用水冲洗干净。

防噪声:在工艺设计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相关消音器,在噪声集中地区设置隔声操作室,实行远距离操作控制。防噪声措施主要包括:

(1)送风机、空压机的入口设消音装置。

(2)锅炉各阀门排汽口设高效消音器。

(3)汽轮发电机组设置隔音罩室,内衬吸音板,以达到隔音降噪的目的。

(4)对高温高压蒸汽管道,控制其流速在设计流速范围内,避免接近流速上限;并采用特殊保温材料,以降低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

(5)在烟气管道设计时,努力做到布置合理,流道畅通,以减少空气动力噪声。

(6)集中控制室周围布置环行走廊,并选用有较高隔声性能的隔声门窗及有较好吸声性能的墙面材料,能够起到防噪隔声作用。

(7)各值班室应为单独的值班房间,均应采用适当的隔声措施。

防毒及防酸碱:在工艺设计中对产生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用通风措施。防毒、防碱措施主要包括:

(1)对氨、联氨仓库及加药间、化验间设有自然进风、排风设备。

(2)对酸碱库、酸碱泵房、酸碱计量间、蓄电室,设有自然进风、排风设备。

(3)检修作业或辅助生产时,作业场所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加强现场通风,以减少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对特定岗位设置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对接触强酸强碱的作业人员应配备专用防护用品。

防高温:在工艺设计中应尽量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降温措施。隔热降温措施主要包括:

(1)汽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可采用机房侧窗自然进风,屋顶机械排风。

(2)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套,保证其外表温度小于50℃。

(3)集控楼应设置集中制冷、加热站,为机炉电集控室、计算机室、化学运行控制室、低温取样架间提供冷、热源。

4.应急救援措施

(1)对产生剧毒物质、高温等作业场所、岗位,应考虑相应的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在厂房项目建设中应增设必要的应急救援和事故防范设施,同时制订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经培训的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应及时修订、不断完善,并定期组织演习。

(2)生产中可能突然溢出大量急性中毒或易燃爆的化学物质,作业区域应设置监控报警装置和警示牌。在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区域,如:高炉煤气净化与TRT发电、煤粉制备干燥处等应设置一氧化碳监测报警仪器。

5.个人防护用品

在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应根据作业人员所在岗位特点,配备必要的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等劳动安全防护用品。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应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对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醒目的位置上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急救措施等内容。化学车间应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6.卫生辅助设施

应根据车间的卫生特征,在区域内的适当场所设置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女工卫生室等生活卫生辅助用室。

7.职业卫生管理

应根据企业生产性质,设置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设置职业卫生检测站和安全教育室,配备有关的检测分析仪器。应有专人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及卫生防护设施的保养、维护工作。

篇2:防雷防高压线热气管防护措施

一、防雷安全措施:

1.提高工地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防雷意识。因为施工与天气关系密切。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人应提早关注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遇到雷雨天气时应停止施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应撤离未建好的建筑物,并尽量避免在临时工棚躲雨。

2.视天气情况,依据工地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当雷雨来临时,施工人员要远离一些建筑工地的金属物体,也不要到孤立的工棚中避雨;若实在无处躲藏,可在与避雷装置顶呈45度夹角的圆锥范围内避雨;不要站在高处,不要撑伞或手持金属物,应找一块干燥的地势较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避免产生跨步电压。

3.做好施工现场的雷电防护工作。将建筑物结构骨架混凝土柱子的主筋接地,以防施工期间受雷击;金属门窗应和混凝土框架主筋相连接。

4.对进入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宣讲各种注意事项。

5.所有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屋面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检查安全带是否安全有效,有无破损,必须使用合格安全带。

6.安全带必须固定在牢固的建筑物上,并且有专人看护。

7.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分类、分规格标识清楚,不占用施工道路和作业区。必须按平面布置搭设临设,布置电焊机具,堆放扁钢,角钢以及各种材料,使之井然有序。

二、防高压安全措施:

1.本工程其中一侧面钢柱距离高压线较近,水平距离约4-5M,故本项目部把高压线立为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根据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在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挂安全警示牌。

2.在吊装作业接近高压线时,从高压线的对面一侧起吊,再慢慢平稳的移到指定位置,由专人指挥,特别注意吊物与高压线保持3M以上的安全距离,操作人员必须互相提醒,互相关心。

3.必须有专人巡视监控操作各环节的安全动态情况,发现有不合安全规范的地方,特别是在距高压线很近时必须全程监控。

4.张贴高压线危险警示标语。

5.吊装作业应划定危险区域,挂设明显安全标志,并将吊装作业区封闭,设专人加强安全警戒,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吊装危险区。吊装施工时要设专人定点收听天气预报,当风速达到15m/s(6级以上)时,吊装作业必须停止,并做好台风雷雨天气前后的防范检查工作。

6.作业人员施工前必须检查身体,对患有不宜高空作业疾病的人员不得安排高空作业。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吊装挂钩人员必须做到相对固定。吊索具的配备做到齐全、规范、有效,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必须经检查合格方可使用。吊装作业时必须统一号令,明确指挥,密切配合。构件吊装时,当构件脱离地面时,暂停起吊,全面检查吊索具、卡具等,确保各方面安全可靠后方能起吊。

7.吊装的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组装,做好组装平台并保证其强度,组装完的构件要采取可靠的防倾倒措施。电焊、高强螺栓等连接工序的高空作业时,必须设临边防护及可靠的安全措施。作业时必须系挂好安全带,穿防滑鞋,如需在构件上行走时则在构件上必须预先挂设钢丝缆绳,且钢丝绳用花篮螺栓拉紧以确保安全。并在操作行走时将安全带扣挂于安全缆绳上。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和走道通行,不得在非规定通道攀爬。

8.禁止在高空抛掷任何物件,传递物件用绳拴牢。高处作业中的螺杆、螺帽、手动工具、焊条、切割块等必须放在完好的工具袋内,并将工具袋系好固定,不得随意放置,以免物件发生坠落打击伤害。

9.施工现场应整齐、清洁,设备材料、配件按指定地点堆放,并按指定道路行走,不准从危险地区通行,不能从起吊物下通过,与运转中的机器保持距离。下班前或工作结束后要切断电源,检查操作地点,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10.对进入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宣讲各种注意事项。

11.所有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屋面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检查安全带是否安全有效,有无破损,必须使用合格安全带。

12.安全带必须固定在牢固的建筑物上,并且有专人看护。

13.施工前应检查工作面是否平整,脚手架是否牢固,有无探头板,并绑牢后方可施工。

14.吊装作业时必须先检查大绳有无破损,必须有可靠拉力,方可使用,并且工人拉动时不能有勒手的感觉。

15.吊装作业前应先清理现场保证有效工作面,并设防护栏,设专人看护防止闲杂人员进入运输场地。看护人必须高度警惕观察四周情况。

16.四级风以上天气、阴雨天禁止施工。

三、防热气管安全措施:

1.本工程一侧钢柱距离热气管较近,水平距离约3-4M,使施工过程存有安全陷患,故本项目部也把热气管立为危险源,针对危险源根据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在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挂安全警示牌。

2.在吊装作业接近热气管时,由专人指挥,特别注意吊物与热气管保持2M以上的距离,操作人员必须互相提醒,互相关心,闲杂人员远离危险源。

3.必须有专人巡视监控操作各环节的安全动态情况,发现有不合安全规范的地方,特别是在距热气管很近时必须全程监控。

4.张贴热气管危险警示标语。

篇3:低压配电系统中漏电危害性防范措施

摘要:分析了低压配电系统漏电产生的原因及漏电引起火灾的原因,针对低压配电系统中造成漏电产生的危害,提出了防范措施。

在近年来的电气事故中,由低压配电系统漏电所引起的占到了50%以上,而此类电气事故的直接后果绝大多数是引起火灾。我们知道,电气火灾产生的因素很多,如短路、过负荷、漏电、电气设备引燃可燃物等。相比之下,由于系统漏电产生的火灾比短路等因素引起的火灾更具有隐蔽性,危害性更大,后果也更严重。因此,充分了解系统漏电的危害性,加强对漏电的技术防范是当前电气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低压配电系统漏电产生的原因

电气设备或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本身绝缘损伤,在一定环境下会使靠近的物体带电,如穿线金属管、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潮湿物品等,系统漏电一旦发生,将会产生电气火花、电弧、系统过热,甚至会发生严重的或致命的触电事故。其实电气系统漏电并不陌生,在实际工作中已采取多种措施加以防范,目前在低压系统中多采用接零保护及过流保护装置(熔断器等)来防止漏电短路的情况发生。

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即接触金属外壳短路时,电流将设备外壳、保护接零线、零线(大地)连成闭合回路,通常情况下这时漏电电流将很大,会使熔断器动作而切断电源,似乎这种漏电情况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下列原因的存在,使过流保护装置并不绝对可靠:一是实际运行当中熔断器规格被人为加大数倍或被铜丝代替,起不到过流保护作用;二是电故障点可能发生在系统足够远的末端,故障回路阻抗较大,造成漏电电流较小不足以令熔断器动作;三是电气设备容量够大,熔体额定电流超过漏电电流时,熔断器不会动作;四是接地装置不符合要求,接地电阻较大,导致漏电电流较小也不会使熔断器动作;五是当采用过电流自动保护开关时,开关失灵或脱抠电流设置过大,自动保护开关不动作;六是保护接零(接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牢,造成接触电阻过大,限制了故障电流,致使熔断器不动作。

上述现象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并不少见,有时几种情况同时存在且很少引起重视,因此漏电一旦发生将导致触电或电气火灾事故,本文着重从电气火灾事故介绍漏电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

2.漏电引起火灾的原因

(1)漏电电流引起火灾。漏电点通常情况下会接触不牢,似接非接,导致接触电阻较大,过流保护装置难以动作,同时故障点处会产生电弧,据测,仅0.5A的电流的电弧温度可达2000℃以上,足以引燃周围可燃物。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线径大小容易被忽视,如果选择过小,当较大的漏电电流通过时,线路温升较快,同样也能引起火灾。日本秋田大学电气工程系的教授曾做过试验:在潮湿环境下,当带电裸导线接触木材,泄漏电流流经它的表面纤维素时,会使木材炭化发展成火灾事故。这个试验提醒我们,电气线路经穿管保护经过可燃物时是十分危险的,这种危害性存在于所有的配电系统中。

(2)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的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引起漏电火灾。相线与零线接线端子接触不良,设备运行不正常,通常我们都会及时发现并处理,而保护零线或地线的接线端子连接不牢,电阻过大,设备仍能正常运行。一旦发生漏电,由于故障点接头太松或腐蚀,出现高阻,造成局部过热,连接端子处产生高温或电弧,能够引燃周围可燃物,这是较为常见的漏电起火原因。

(3)漏电电压持续发生后,由于电流不能及时流散而寻找阻抗小的另一回路通地,电流沿保护接零线传导使所有与之相连的电气装置金属外壳带有对地电压,这时就可能使邻近设备、管道、金属构件飞弧成为起火源,仅20V的维持电压就可使电弧连续发生,同样能点燃周围可燃物。如果向煤气管道飞弧,就有可能击穿管壁,造成煤气泄漏引起火灾。需要说明的是,由电压的传导,漏电点与起火点不一定一致。

3.造成漏电的因素

造成漏电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低压配电系统的安装多是非电气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主要表现在:潮湿或有酸碱腐蚀的环境中,电线明设,设备未作保护直接安装;布线时所用工具损伤绝缘层;导线接头处连接质量或绝缘包扎质量不符合要求等。

(2)电气设备或线路疏于检查,因过负荷或使用年限较长致使绝缘劣化。

(3)电气产品质量低劣。

(4)外界因素,如水分浸入、挤压、鼠咬等。

4.防范措施

(1)严格按照低压电气装置操作规程办事,非电气专业人员一律不准上岗,杜绝造成漏电的各类人为因素;

(2)装饰装修工程严格执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放火规范,不用或尽量少用易燃可燃材料,特别是在有电气线路通过可燃物时,应穿金属管或难燃硬塑料管保护;采用金属管布线时,一定要防止绝缘层被损伤。配电装置和用电设备与可燃物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实分不开的,应做好隔热保护措施。

(3)装设漏电保护器。现行的低压系统中设置的保护接零和过流保护等措施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止漏电火灾的发生,因此,在建筑物电源总进线处应设置专用于防火的漏电保护器。1996年施行的国际《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对此也作了明确要求。为防止大面积停电,在电源总配电箱和用户开关箱中应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动作电流和额定动作时间应合理配置,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4)保护措施: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线的截面选择必须经过计算确定,并用碰壳短路电流校核。其接线端子必须可靠连接,不允许有松动,并要经常检查其连接质量。

(5)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4,如用电设备的容量较大,熔体熔断电流也较大时,应增大接地线截面或并联接地体以充分减小接地电阻值,增大漏电短路电流,有利于保护装置动作。

(6)实施等电位连接。漏电保护器对于单相220V线路只提供间接接触保护,同时还存在因机件磨损,接触不良,质量不高,寿命较短等因素而导致动作失灵的种种隐患,不能单独成为一种可靠的保护措施,因此应实施等电位连接,才能有效消除漏电的电气线路或设备与低电位的金属构件之间电弧,电火花的产生,即消除漏电电压引起火灾的可能。等电位联结是指将保护接零总线与建筑物的总水管、总煤气管、暖气管等金属管道或装置用导线联结的措施,以达到均衡建筑物内电位的目的,尤其是对易燃易爆场所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4:某火力发电厂发电机同期定相措施

1编制目的

为确保**电厂三期2×1000MW工程#5机组同期定相工作的安全、顺利地完成,并使同期定相工作合理化、程序化,特制定本措施。

2编制依据

2.1西北电力设计院的**电厂三期2×1000MW工程的施工图纸、设备说明书及有关的设计变更。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年版)。

2.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

2.4《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

2.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20**。

2.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

2.7《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00年版)》。

2.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

2.9**电厂三期2×1000MW工程《设备、系统命名、KKS编号标准》及设备命名清单。

3概述

3.1系统简介

**电厂三期2×1000MW工程#5机组采用发电机-主变压器组单元接线,发电机出口设置断路器,发电机出口封母上连接励磁变压器。主变压器低压侧连接#5A厂高变、#5B厂高变,主变压器经一个半断路器接入500kV电网。

3.2措施的执行

3.2.1本措施经批准后,工作人员应遵照执行。

3.2.2受电前须组织对系统进行联合大检查。

3.2.3受电前须成立受电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受电工作。

3.2.4未尽事宜,经受电领导小组协调后交有关方面执行。

4受电范围

#5机组发电机机端PT和封闭母线。

5受电应具备的条件

5.1列入受电范围的一、二次电气设备已按设计全部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受电范围内的一、二次设备单体试验全部结束,记录完整并经验收合格。

5.2受电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已校验完毕,已按有效定值通知单整定结束,符合保护校验规程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相关的各种仪表均经校验合格,均已验收合格,保护带开关传动试验已完成。

5.3受电部分的测量、计量及远动回路已完善,具备受电条件。

5.4受电部分电流、电压回路已调试完毕,电流差动极性配置正确。

5.5受电部分控制、信号等回路已调试完毕,且符合有关技术、设计要求,并具备投运条件。

5.6受电范围内所有设备传动试验结束,符合设计要求。

5.7一、二次设备代号已命名,标识清晰、齐全,符合命名标准。

5.8受电部分工作接地,安全接地符合标准,达到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5.9所有受电系统的盘、柜、设备及地面干净,无杂物。

5.10通讯及出口道路畅通,受电范围内施工用脚手架杆已拆除干净,沟盖板齐全。

5.11受电范围内照明充足,有足够的数量且在有效使用期内的适合扑灭油气火灾的消防器材、通讯设备足够可靠。

5.12所有与受电系统有关设备的刀闸、开关均在分断位置,控制及合闸电源开关、保险均在断开状态。

5.13受电系统一、二次设备绝缘电阻及变压器吸收比测试符合标准要求。

5.14受电范围内所有设备操作及保护用交流、直流电源已可靠接入。

5.15监检检查提出的问题已整改完毕。

5.16检查确认操作、保护及电压互感器一、二次熔断器完好。

6安全技术措施

6.1#5机组电机机端出口与主封母之间的软连接已解开,发电机机端已可靠接地。

6.2#5机组励磁变压器高压侧与主封母软连接已解开,励磁变高压侧已可靠接地。

6.3操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操作完毕后向指挥人汇报。

6.4任何人在未征得受电指挥人的许可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在受电区域内进行检查、检修工作。

6.5所有受电设备应有清晰的铭牌或标识,防止走错间隔或误合开关。

6.6组织参加受电相关单位人员学习本措施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7同期定相步骤

7.5.1检查确认发电机机端与主封母软连接已解开,发电机机端已可靠接地,并在此处设专人监视。

7.5.2检查确认励磁变高压侧与主封母连线已解开,励磁变高压侧已可靠接地,并在此处设专人监视。

7.5.3解掉#5发电机出口开关05至同期屏的合位接点二次线。

7.5.4推发电机机端PT至工作位,合上二次空开。

7.5.5在DCS远方分发电机出口断路器间隔发电机侧接地刀闸0517,确认已可靠分闸。

7.5.6在DCS远方合发电机出口断路器间隔隔离开关052,确认已可靠合闸。

7.5.7在DCS操作同期屏“单侧无压”方式合发电机出口断路器05,对发电机机端PT进行充电。

7.5.8在发电机机端PT端子箱测量机端PT二次电压的幅值、相序应正确。

7.5.9在DCS操作“同期装置上电”,检查同期屏整步表应指示为同期位置。

7.5.10上述同期定相结束后,DCS操作“复归同期装置”,并在DCS远方分#5发电机出口开关05及隔离开关052,在DCS远方合#5发电机出口断路器间隔接地刀闸0517,并确认已可靠合闸。

7.5.11恢复#5发电机出口开关05至同期屏的合位接点二次线。

救助站制度

篇5:电焊安全防护措施要求

1、焊接工作开始前,应首先检查焊机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如焊钳和焊接电缆的绝缘是否有损坏的地方,焊机的外壳接地和焊机的各接线点接触是否良好;不允许未进行安全检查就开始操作。

2、在狭小空间、船舱、容器和管道内工作时,必须穿绝缘鞋,脚下垫有橡胶板或其他绝缘衬垫;最好两人轮换工作,以便相互照看,否则就需有一名监护人员,随时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情况,一遇有危险情况,就可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

3、身体出汗后而使衣服潮湿时,切勿靠在带电的钢板或工件上,以防触电。

4、工作地点潮湿时,地面应铺有橡胶板或其他绝缘材料。

5、更换焊条一定要戴手套,不要赤手操作。

6、在带电情况下,为了安全,焊钳不得夹在腋下去搬被焊工件或将焊接电缆挂在脖颈上。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