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安全事故保障措施方案范本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农村小学安全事故保障措施方案范本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8

学校安全事故保障措施方案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办学条件逐年完善,但比起县城小学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我校实际,我设计以下可能发生的活动安全保障措施方案。

一、前面有的班级的学生将管制刀具带进校园和班级,有铁棍、木棍、刀等,如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很容易引起学生冲动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藏匿的道具进行伤害。教室、宿舍、校园中都可能发生。我认为学校只是说强调还是不够的,应该对学生手中的管制刀具进行不定期的搜查和没收,并给予一定的处分和教育,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观看有关这方面的视频或听取报告。这样学生才有不让带管制刀具的意识,才能引起重视,有些事件才有可能及时制止。

二、我们的门卫制度应该说是比较健全的了,但是有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外来人员根本不顾学校的这一制度,有时,门卫拦不住,就连校长也拦不住,外来车辆仍有不请自入现象。于是,曾经老师们丢过摩托车,学生丢过自行车。我认为应该再加强门卫的管理,或聘请专门的保安人员来管理。这样,人员正规,制度履行起来相对来说就严格一些,奖惩上也比较好做。

三、家校及时沟通问题。虽然老师们一再强调请假的问题,但有的学生往往不请自走或不请自来。这样学生到底在不在学校老师家长都不晓得,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我班就有这样的学生,好像自由大兵,说过几次不停。这种情况下,一是班主任老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二是利用家长会或专门为家长开会,明确告知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家长也应有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的义务和责任,要懂得为孩子负责任。这样两方面结合,有些问题才能及时解决。否则,容易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问题。

四、校运会安全。几年来,我校在举行春运会或秋运会时,观看的学生一律呆在运动场地之外,不准任何非运动员裁判员入场,这样看来应该是比较安全了,但在今年的春运会上没想到的是我班一名跳远裁判又意外受伤了。可见,我们只注重了对非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安全教育。我认为以后再培训学生裁判员时应加强安全的培训才行,学生本身应该特别引起注意。这样,有些意外才可能避免。

总之,学校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愿师校家三方配合,办好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篇2:施工触电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

1.1脱离电源

当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惊慌,首先要尽快切断电源。

注意:救护人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拉触电的人,防止发生救护人触电事故。

脱离电源的方法。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果断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和措施:

1.1.1如果开关或按钮距离触电地点很近,应迅速拉开开关,切断电源。并应准备充足照明,以便进行抢救。

1.1.2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可用绝缘手钳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刀、铁锹等把电线切断。

注意:应切断电源侧(即来电侧)的电线,且切断的电线不可触及人体。

1.1.3当导线搭在触电人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竹杆或其它带有绝缘柄(手握绝缘柄)工具,迅速将电线挑开。

注意:千万不能使用任何金属棒或湿的东西去挑电线,以免救护人触电。

1.1.4如果触电人的衣服是干燥的,而且不是紧缠在身上时,救护人员可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用干衣服、干围巾等把自己一只手作严格绝缘包裹,然后用这一只手拉触电人的衣服,把他拉离带电体。

注意:千万不要用两只手、不要触及触电人的皮肤、不可拉他的脚,且只适应低压触电,绝不能用于高压触电的抢救。

1.1.5如果人在较高处触电,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切断电源后触电人从高处摔下。

1.2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2.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开,严密监视,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1.2.2触电者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开,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的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摆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坚持就地正确抢救,并尽快联系医院进行抢救。

1.2.3呼吸、心跳情况判断

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断伤员呼吸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耳贴近伤员的口,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的结果,即无呼吸又无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篇3:某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工程项目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1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规章制度教育。

2进行安全知识岗位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

3推广安全标准化管理操作和安全确认制度活动,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各项作业。

4加强重点要害设备、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和监控,搞好均衡生产。

5注意劳逸结合,使作业人员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避免产生不安全行为。

6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改善劳动条件。

7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隔离危险部位。

8采用安全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具。

9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隐患。

10定期对作业条件(环境)进行安全评价,以便采取安全措施,保证符合作业的安全要求。

篇4:电渣压力焊机触电事故分析预防措施

电渣压力焊机触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高层建筑每增加一层需将大量钢筋用电渣压力焊机竖向焊接,由于建筑工地用电环境的复杂和特殊,多种作业程序交叉,加上一线作业人员大多为农民工,安全用电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在焊接中时有触电事故发生。

一、电渣压力焊机二次空载电压触电事故分析

1、电渣压力焊机二次空载电压一般在65V-80V左右,其工作时间20%左右,空载时间80%左右,空载时间越长,人身触电危险越大。

2、电渣压力焊机二次线一根是搭铁线,另一根是焊把线,其搭铁线接在建筑物的钢筋上,与整个建筑物金属全部连通,焊接好的钢筋林立密集,作业场地狭小,地面钢筋堆放,作业人员长时间工作,一旦触及焊把线电源就有触电危险。

3、竖向焊接全部是崭新螺纹钢,质硬量重,作业用的劳保用品手套及鞋损坏快,没有及时更换劳保防护用品,手与脚可能直接接触钢筋,很容易触电危险。

4、潮湿和炎热的天气,汗湿程度严重,人体电阻明显下降,一旦触电,不容易摆脱,其危险更大。

5、建筑业施工一般时间安排较紧,一层楼面一般需焊接钢筋成千上万根,钢筋焊接时需一次完成,十多个小时连续作业是正常的,天气炎热的季节,长时间体力劳动和露天作业,人体极易疲劳,触电危险同样较大。

二、安全意识淡薄,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基本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建筑职工队伍不断扩大。建筑业的一线施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体,其工作环境属高空、露天、地下及立体交叉作业,部分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操作技术生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建筑业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一项工程层层分包转包,钢筋竖向焊接分包金额比例很小,安全手续不齐,价格从上世纪90年代每焊接点5元降到现在每焊接点不到2元,由于价格竞争,相应对劳保防护用品投入减少,劳动强度增大,造成触电事故隐患的增加。建设部颁布的JGJ59-99检查标准要求电焊机需安装二次降压保护装置,这是为了保障建筑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生产。然而该标准已颁布十年了,各式各样的弧焊机防触电装置也已投入使用多年了,但还是经常发生电渣压力焊机和电焊机二次空载电压伤人事故,究其原因:

①将电源线从弧焊机防触电装置内穿过,直接接在电焊机的进线电源端,放弃装置的所有功能;

②将电源的进线和出线接在装置内的同一端上,当作过桥箱用,根本没起到保护作用;

③目前市场生产焊机二次降压保护装置的厂家多,良莠不齐,有的产品质量很差,有的厂家没有测试设备,就投入生产、销售和使用,更谈不上3C认证,根本就没有保护功能;一些使用单位安装这种设备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安全检查;

④用人工调节的弧焊机防触电装置,当其电压转换时,瞬间有3倍左右的冲击电流,为了避开冲击电流,只能将其调节过头,所以起弧电阻低,起弧较困难,使用者将其调到(红灯)工作状态,失去空载状况下的保护功能,当安全检查时再调回到待机(绿灯),这只是应付安全检查;

⑤电源线没有根据电流选配,500型电焊机进线有的用4mm2、6mm2,而6mm2电线安全载流量只能达到50A电流,不到30min接头就发热并将设备烧坏;

⑥电焊机容量和选用的防触电装置不相配套,存在安全事故隐患;

⑦有两档粗调节的交流弧焊机,两挡状态的空载性能参数差别很大,增加触电危险。

三、预防措施

1、电渣压力焊机操作人员必须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手套和绝缘鞋),原因是所接触的都是崭新带有坚硬毛刺的螺纹钢,其损坏较快,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2、电渣压力焊机加装弧焊机防触电装置(二次降压保护器),根据弧焊机防触电装置国家标准GB10235-2000的技术要求:①空载安全电压小于24V,能在任何潮湿场合都没有人身触电危险,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②起动时间小于0.06s,对电渣压力焊作业根本没有起动响应时间;③起动灵敏度小于500Ω,对人体在任何潮湿场合接触二相电时不会起动达到安全保护;④待机延时时间小于1s,当二次空载电压80V时,在1s内降至小于24V,有效防止人身触电死亡危险。以上4条都是有效防止电渣压力焊机二次空载电压伤人的科学依据。用户在选购时一定要购买有国家强制性3C认证的弧焊机防触电装置。

3、电渣压力焊机操作人员必须专业技能培训,电焊工应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操作时做好监督记录,每台电渣压力焊机作业为一小组,每小组必须有一人具备监管救护知识,或者多台(组)有专人监护制度。

4、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进入建筑工地作业的电渣压力焊机和电焊机,必须安装弧焊机防触电装置才能进行作业,同时必须提供3C认证证书。根据国家质量认证中心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没有取得3C认证的产品不得进入现场使用。并不定期的对二次空载电压进行测试。

篇5:施工高处坠落事故防治措施

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治措施

1.各级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严格按照《建筑工程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4]59号)和《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建教[1997]83号)的要求抓好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定的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法制意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专业技术素质,做好督促、监护和检查工作。

3.坚持对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入场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劳务分包和专业承包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工作既有针对性,又能保持经常性,防止走过场,使操作人员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行为,克服不安全的因素和不安全的行为。

4.企业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按照《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的要求,对如下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方案。①模板工程,②脚手架工程,③拆除工程,④物料提升机,安全防护和其它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并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改变或拆除现场的防护设施

5.切实做好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和零星安排的作业,都必须向操作者讲清楚施工环境、操作过程、操作工艺,操作方法的具体要求和应急救援措施,操作过程中必须监督安全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使每个操作者时时处处重视安全。

6.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要求,及时、规范地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并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及时做好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及时对拆除的部分进行恢复,确保防护措施有效发挥作用。

7.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0**版)《高处作业吊篮安全规则》(JGJ5027-92)和《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在设施选用和方案编制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在使用前必须组织技术、安全、机械等专业人员进行验收(或经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确认架体搭设和防护措施,各安全装置等符合施工组织设计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8.对模板支撑架,特别是4.5m以上的高支撑体系和特殊支撑架(如超重、超大)必须进行专门的设计、在搭设前应确认钢管、扣件、脚手板的材质和基础是否符合要求,搭设过程必须及时检查验收立杆间距,接头方法及纵横向支撑、剪刀撑(包括水平)设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混泥土浇筑时必须检查施工方法和施工荷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9.物料提升机的采购、租赁及使用必须严格控制,必须是市安全主管部门备案的产品,并且符合《关于开展物料提升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鄂建[2004]95号文件的要求,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投入现场使用。

10.在恶劣气候(如雨雪天、大雾、六级以上强风)和环境不良的条件下,禁止从事高处或洞口作业。

11.对利用登高设施或登高用具进行攀登作业的,作业前应对其材质和稳定性进行确认,对材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按规定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认真教育,严格检查,督促施工人员正确佩带和使用。

12.对现场的临时用房或工棚的瓦屋面应固定牢靠,防止雨天或大风天气进行抢修,及时淘汰石棉瓦等易碎材料作为临时的屋面避免铺设或维修过程高坠事故。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