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安全功能检测复试项目质量控制要点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装修安全功能检测复试项目质量控制要点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2

装修安全功能检测及复试项目质量控制要点

安全功能检测

1、门窗工程

a建筑外墙金属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

b建筑外墙塑料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雨水渗漏性能

2饰面板(砖)工程

a饰面板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

b饰面砖样板件的粘结强度

3.幕墙工程

a硅酮结构胶的相容性试验

b幕墙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

c幕墙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漏性能及平面变形性能。

复试项目

1.室内环境空气检测

2.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

3.沙子

4.人造木板甲醛含量

5.室内花岗岩的放射性

6.铝塑复合板的剥离强度。

7.石材的弯曲强度;寒冷地区石材的耐冻融性;室内用花岗石的放射性。

8.玻璃幕墙用结构胶的邵氏硬度、标准条件拉伸粘结强度、相容性试验。

9.石材用结构胶的粘结强度;石材用密封胶的污染性。

10.石材的弯曲强度;吸水率。

篇2:土方开挖检测总监交底要点

土方开挖、检测总监交底要点

一、有关资料

1.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及其审批手续经过专家论证完整齐全(有基坑维护经专家论证后修改后的图纸或修改意见)

2.土方开挖方案经过专家论证报监理(土方开挖顺序图,平面、剖面图,施工断划分,详细的进度计划,附专家意见,及修改后的方案)

3.基坑降水措施(附基坑内排水平面布置图)

4.基坑周边安全维护平面布置图(维护栏杆,周边排水沟设置)

5.土方施工平面布置图。(挖土机、运输卡车等出土口位置,行走路线,采用降水及基坑变形观测点平面布置)

6.设备报审(型号、台数,包括返铲,自卸车,水泵、挖土机、运输卡车配备,挖土及运土时间,卸土距离工地距离)

7.劳动力报审,现场挖土总包协调指挥及挖土方现场指挥报监理及业主。

8.基坑检测方案报审

9.检测人员资格报审

9.检测单位资质报审

10.土方开挖应急处理方案(管理组织机构,抢险设备,物资,人员,有效的处理措施)

二、要求

1.分层开挖,严禁超挖,按土方开挖方案进行开挖

2.分块、对称、限时挖至设计标高边破桩头边浇捣垫层

3.挖土机严禁碰撞工程桩、支撑、立柱桩和降水井。

4.挖土基底要留设10-20CM土

5..总包单位要配总土方开挖调度,挖土单位配现场指挥

6.配备抢险物资及抢险设备(挖机,堵漏剂,砂袋,抽水机,土钉,钢板桩等及抢险物质及人员)

7.对环境进行保护以及夜间施工噪声的控制(雨天泥浆对路面的影响,风天灰尘对周边的影响)

8.检测单位要用报表的形式上报,报警值用红色标出。

9.开挖期间一旦发现维护桩漏水要及时进行处理

10.本工程基坑检测的几个项目:

周边环境监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监测、支撑轴力监测。

11、监测要求:每天观测一次,遇变化较大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天上报,变化曲线2天提供一次。

12.监测报警值

(1)连续3天每天位移超过3MM。

(2)日位移达5MM。

(3)累计位移达40MM。

(4)支撑轴压力达3000KN。

(5)地表沉降累计沉降量2CM,地下水位日上升1M.

13.桩头凿出控制,临时用电,人员施工中的安全。

14.静载试验在土方开挖前完成

13.小应变,分成检验批进行。

14.轴线复核,质量员―监理工程师

三、监理控制要点

1.每天上午9时前上报前一天的出土方量(或车数)

2.挖至基底及时通知监理及业主对工程桩及基底进行验收,首次垫层底要经过设计验收。资料要及时跟牢。

3.浇捣垫层必须通知监理验收,浇捣令开出施工单位进行浇捣,附垫层配比单

4.按检测方案9时前报监理检测数据3份(业主、监理、总包个1份)

5.每层开挖后有土钉要经过监理检查验收

6.轴线复核,施工单位放好样后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对轴线进行复核。

四、安全注意事项

1.严禁一次性挖土到底

2.基坑周边不允许超载堆放

3.雨天施工应妥善处理好排水措施

4.注意流沙和管涌的发生及时进行处理

5.基坑周边车辆尤其拌和车注意要远离基坑边

6.基坑边不允许堆载钢筋

7.人工挖垫层上的土时要保持2.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8.挖土机间距应该大于10米,自上而下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9.四周要设防护栏杆,并设置上下专用爬梯。

10.运土道路坡度要进行部分硬化

11.夜间出土照明要有电工专人负责,工地照明要有专业电箱。

12.严禁用塔吊吊运没有经过核算重量的桩头。

13.保证用电在负荷范围内施工,夜间施工电工必须到岗到位。

篇3:基坑施工质量检测规程

基坑施工质量检测

(一)钢板桩监测

钢板桩的垂直度要求不超过1%,钢板桩的轴线偏差为±10cm。

(二)搅拌桩质量检验

检测内容:1、固结体的整体性及均匀性;2、固结体的有效直径;3、固结体的垂直度;4、固结体的溶蚀和耐久性能。

检测方法:1、开挖检测;2、钻孔取芯;3、标准贯入试验;4、检验点为施工桩数的1%,各项检验不小于3点。如质检部门有具体要求,则按其要求进行检测。

(四)止水帷幕止水效果检测

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抽水试验检测,抽水试验点不少于3点。

篇4:某深基坑工程检测控制措施

深基坑工程检测控制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管道施工,管线桩号长度约3.48km,拟分段施工,每段150米,管线基坑设计宽度2米,设计开挖深度最大5.8米。安全等级一级。根据现行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为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在基坑施工的全过程中,要求对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三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作连续监测。

二、监测方案设计依据

(一)本工程监测执行如下规范规程:

1、本项目设计文件;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标准;

3、《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广东省标准;

4、《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JB02-98,广州市标准;

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9,行业标准。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GB50497-2009)

根据设计要求,各监测项目及数量详如下:

(二)管道监测设置

序号观测项目数量单位备注

1管线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350点观测点距20米

2管线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土体测斜350孔观测点距20米,深度为15~20米

3管线基坑外地下水位350孔观测点距20米,深度为15米

4民用建筑物沉降12点

525点

6

三、监测技术要求

(一)点位布施

1、平面控制点设置

平面控制网点选在基坑影响范围外(3倍基坑开挖深度以外)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每个施工段设置一个平面控制网(3点)。平面控制点做法:埋设反射棱镜。

2、水准基点设置

水准基点即高程起算点,埋设于基坑影响范围之外。

水准基点选在基坑影响范围外(3倍基坑开挖深度以外)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首层柱上,被选定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必须采用桩基础,并已建成多年,沉降已经稳定。每个施工段设置一个独立高程网(3点)。水准基点做法见大样图。

3、监测点(孔)埋设

(二)管道部分

1、管线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点埋设

设置监测点500个。做法:混凝土初凝前埋入Φ18钢筋,在露出地面的钢筋上焊接50×50×3钢板,钢板上粘贴LEICA反射片。并利用顶部突出的钢筋,打磨圆滑后作为沉降观测点。

2、管线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土体测斜孔埋设

共设置500孔。孔位距支护结构1~2m,钻孔口径为130mm,孔深约为20m,终孔后,下入测斜管,孔壁回填细砂。做法详见"测斜孔大样图"。

3、管线基坑外地下水位观测孔埋设

沿支护结构缘外侧设500个观测孔,孔位距支护结构2~5m,。做法:先在设计点位钻孔,孔深约15m,口径为110mm,然后下入2寸pvc过滤管(包网),填砾,洗井,并测得孔内稳定水位。

详见"水位观测孔结构示意图"

(三)施测技术要求

1、水平位移基准网

在基坑围护结构边沿设置工作基点P(测站点),在基坑开挖土方前,观测A、B、C(两个夹角和三个边长),求得P点的本期坐标;往后的每次观测均需求得P点的本期坐标。

2、垂直位移基准网

采用独立高程网,按一级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对3个水准基点BM1、BM2、BM3的高程联测,求得每个点的高程最可靠值。

3、水平位移监测

采用小角法观测。水平位移值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d-水平位移

-两次观测其水平角差值(")

-常数,其值为206265

D-从测站点到观测点的距离

水平角观测限差如下:

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6";

半测回归零差8";

一测回内2C互差13";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8"。

距离采用全站仪(测距精度±(2mm+2ppm*D))监测,按二级电磁波测距精度施测。

4、测斜

用测斜仪测量支护结构(土体)的深部侧向变形。测量时首先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导管的导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至孔底,记下深度标志。当触及井底时,应避免激烈的冲击,测头在孔底停置5min,以便在孔内温度下稳定。

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做为测读起点,每0.5米测读一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测头至导管顶端为止,每次测读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读数不稳。

将测头掉转180°重新放入测斜导管中,将其滑至孔底,重复上述操作在相同的深度标志测读,以保证测量精度,导轮在正反向导槽的读数将抵消或减少传感器的偏值和轴对准所造成的误差。

5、地下水位观测

用水位计量测地下水埋深hi,与基坑开挖前地下水的初始埋深h0比较,hi-h0即为地下水位下降值,精度为±5mm。

6、沉降观测(主要为梁家村民房、西二环高速公路高架桥的沉降观测)

按一级沉降观测的要求进行,高程观测仪器为DS05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为铟钢尺。并要求视距长≤30m,前后视距差≤0.7m,前后视距累计差≤1m,视线高度≥0.3m,基辅尺分划读数较差≤0.3mm,基辅尺分划高程较差≤0.5mm。水准路线环线闭合差≤±0.3mm(n代表测站数)。

7、支护结构顶沉降观测

按二级沉降观测的要求进行,高程观测仪器为DS05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为铟钢尺。并要求视距长≤50m,前后视距差≤2m,前后视距累计差≤3m,视线高度≥0.2m,基辅尺分划读数较差≤0.5mm,基辅尺分划高程较差≤0.7mm。水准路线环线闭合差≤±1.0mm(n代表测站数)。

8、支撑轴力监测

安装时测得反力计的初频,必须进行2次,与出厂初频比较,没有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值。监测期间测量反力计的即时频率,可计算出内撑轴力的变化值。监测精度≤1/100(F.S)。

计算公式:

K--标定系数(με/Hz2)

f0--初始读数(Hz)

fi--本次读数(Hz)

P--轴力

(kN)

主要施工设备和观测仪器

*Y-1钻机2台;

C*-01测斜仪1台,精度±1mm;

TOPCONDL-111C电子水准仪1台,每公里往返测中误差±0.3mm;

TOPCON332N全站仪1台,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

SWJ水位计1台,测量精度±5mm;

Z*Y-2频率仪1台,精度1/100F.S。

五、监测组织

项目经理部专门成立了测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监测小组人员名单见下表

监测小组人员表

序号人员职务主要职责

1李燕粉项目副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监测工作。

2邵怀英工程部长负责监测管理工作。

3王活测量组长负责监测方案实施,监测数据的分析。

4何燕测量员监测方案实施,资料整理。

(2)监测组主要职责:

①项目总工负责监测方案的审查;

②技术主管负责监督监测方案的执行;

③测量组负责监测方案的安排与实施,包括量测断面选择、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负责及时进行量测值的计算、绘制图表。并快速、准确地将信息(量测结果)反馈给现场施工指挥部,以指导施工。

④现场监控量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

六、观测频率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稳定初始值,且不应少于2次;

从基坑土方开挖期间,每1~3天观测1次,稳定后每5~7天观测1次。

当大暴雨、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监测工作以仪器测量为主,并与日常逻视工作相结合,施工期间,做好现场监测点的保护工作,每次监测前,对所使用的控制点进行校核,发现有位移,要按布网时的测量精度灰复。

施工中要及时观测和反馈信息,定期分析监测报告,及时发现报告存在问题,监测报告每周报送业主和监理,

由于工地现场施工情况变化,具体测量时间、测量次数将根据施工场地条件、现场工程进度、测量反馈信息和工地会议纪要相应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各监理报告,并书面报告业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七、工期

根据工程的具体进度跟进监测。

八、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及监测流程

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为施工安全提供准确、快速的信息,以便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险情作出预测、预报,并及时将成果反馈给决策层,从而改进施工方案和采取处理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资料要求必须准确和迅速,为达到这个目的,现场监测仪器必须采用高精度设备,并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测量人员完成,测量结果应及时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本工程规模大,监测周期长,拟成立一个专业测量小组,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和监测设备各一套。根据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程,相应的报警值暂定如下:

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工程经验,相应的警戒值暂定如下:

(一)管线部分

观测项目警戒值(mm)控制值(mm)危险值(mm)

管线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304050

管线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沉降304050

管线基坑支护结构测斜304050

管线基坑地下水位

周围民用建筑物沉降101520

测量完毕,将实际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若发现位移变化较大,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供报表。测量结果正常,则在测量结束后2天内提供报表一式四份。测量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观测报告。以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监测报表的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工程概况,内容包括工程进度概况和本次监测内容时间等。

2、监测主要结果,给出各项目监测结果的最大值,判别是否达到警戒值。

3、分析、评价或建议。对监测结果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建议意见。

4、附图表:

各项目观测结果表

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回顾和总结,监测总报告主要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1、工程概况

2、监测所用仪器设备、执行的标准依据

3、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监测频率

4、监测结果、监测结论

日常基本监测和数据处理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监测反馈:(略)

篇5:混凝土检测试验配合比优化措施

混凝土检测、试验及配合比优化措施

由于本标段所用混凝土有统供和自拌两种供料模式,故检测、试验任务也据此进行。

1任务

根据招标文件,本标段检测,试验任务主要为:

(1)所有进场原材料性能检测。如钢筋、钢铰线、止水材料及自拌混凝土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水、粗细骨料等检测;

(2)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

(3)各类砂浆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

(4)出机口以后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及硬化试件试验(统供混凝土);

(5)自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控制和硬化试件试验;

(6)统供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试验;

(7)坝顶门机预应力大梁静载试验。

2统供混凝土的试验、检测

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统供混凝土中承包方不负责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而只负责提供配合比并对出机口后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为保证工程质量,我们的试验检测工作将首先从配合比入手,并依靠后来的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反馈配合比的适应性,并及时调整、优化。

统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性能试验,参见附件1-2。

2.1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检测

拌和物性能检测,由于拌和系统附近不能建值班室,我们计划改装一部简易的检测车,在车内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和含气量试验,试件成型用混凝土则用检测车及时拖至试验室成型。对于坍落度、含气量、温度等不满足要求者,我们将及时向在场监理人员汇报,通过监理调整拌和系统配料。除了拌和系统附近的控制以外,在混凝土的浇筑仓面,我们将安排人员监控混凝土拌和物的分离情况、坍落度损失、温度等情况,也及时反馈给拌和系统的人员,及时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施工要求。

(1)混凝土均匀性检测

定时在出机口对一盘混凝土按出料先后各取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不少于30kg),以测定砂浆密度,差值不大于30kg/m3;用筛分法分析测定粗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百分比,其差值不大于10%。

(2)坍落度检测

坍落度每4h检查1~2次。坍落度允许偏差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的要求控制。在取样成型时同时测定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凝结时间试验

根据施工需要定期在机口和现场进行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试验,试验包括标准条件和模拟现场条件两种情况进行。

(4)含气量检测

掺引气剂的混凝土,每4h检查1次含气量,其变化范围应控制在±1.0%以内。必要时根据含气量调整引气剂掺量。

(5)混凝土温度检测

有温控要求的混凝土,施工中控制出机口温度,温度检测频率与坍落度检测频率相同。

2.2混凝土硬化试件性能检测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并测试不同龄期混凝土的容重,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取样数量符合以下规定:

(1)抗压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每500m3成型28d龄期试件3个,设计龄期每1000m3成型试件3个;非大体积混凝土每100m3成型28d龄期试件3个,设计龄期每200m3成型试件3个。

(2)抗拉强度:28d龄期每2000m3成型试件3个,设计龄期每3000m3成型试件3个。

(3)抗冻、抗渗、极限拉伸值、弹性模量、抗冲耐磨性能等试验,根据设计要求,适当取样进行,工地试验室不能进行的试验送宜昌基地试验中心或就近的有相应检测能力的试验室进行。

对硬化试件的检测结果我们将以试验报告、月报等形式及时报告给监理。对检测结果中出现的偏离,我们将及时与监理沟通,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供监理参考和决策,比如进一步优化配合比等。

为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我们将加强与拌和系统运行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3自拌混凝土的试验检测

对于自拌混凝土,我们的试验检测除了配合比、拌和物和硬化试件试验外,原材料的检测也包括在内。

3.1原材料

对进场的各种混凝土原材料,我们将严加监控,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1)水泥

每批进罐的水泥必须有厂家提供的品质检验报告,同时试验室按规定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取样以200~400吨同品种、同标号、同厂家的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一批不足200吨也作为一个取样单位,检测项目有:水泥强度等级、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细度、比重等。散装水泥入罐温度实行抽检制度,入罐温度不高于65℃。水泥满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等标准的要求。水泥存放应保证贮罐密封良好,避免材料受潮,不同品种、标号及厂家的水泥分别贮放。

(2)粉煤灰

粉煤灰以200吨同级、同生产厂家为一个取样单位,一批不足200吨也作为一个取样单位。检测项目有: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等指标。粉煤灰进场时每天至少取样1次进行细度、需水量比的检测,粉煤灰检验按照《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1996)进行。粉煤灰的贮存应避免受潮、结块。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和等级见表16-1。

表16-1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和等级

指标等级

Ⅰ级Ⅱ级Ⅲ级

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12≤20≤45

烧失量%≤5≤8≤15

需水量比%≤95≤105≤115

SO3%≤3≤3≤3

含水量%≤1≤1≤1

(3)砂石骨料

砂石骨料的品质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的要求。生产的细骨料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粗骨料表面洁净,超逊径含量应合格。

砂石骨料生产过程中每8h检测1次,检验项目有:细骨料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粗骨料的超径、逊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在2.4~2.8的范围内。细骨料使用前有足够的堆存脱水时间,施工中严格控制

细骨料的含水量不超过6%,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拌和楼生产过程中每4h检测1次砂子的含水量,雨天加密检测次数。砂子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每班检测1次,并根据细度模数调整配料单的砂率;粗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每班检测1次。每月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所列项目进行1次检测。

(4)外加剂

外加剂品质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87)等标准的要求。外加剂每批产品有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工地使用前进行验收检验。当贮存时间超过6个月或对其质量有怀疑时,进行取样检测,经检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外加剂抽检时,掺量≥1%的外加剂以100吨为一批,掺量<1%的外加剂以50吨为一批,掺量<0.01%的外加剂以1~2吨为一批。

外加剂的配制浓度每班至少检测一次,并填写“外加剂配制记录”。

(5)水

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等指标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198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的要求。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有怀疑时,随时取样进行检验。

(6)钢筋、钢绞线

钢筋品质满足《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等标准的要求,每批钢筋、钢绞线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出厂检验单,使用前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并分批进行钢筋接头性能试验。

3.2配合比试验

我们将按设计要求、规程规范,并结合使用条件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具体方法和内容参见附件1-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大纲。

3.3混凝土质量检测

(1)拌和物性能检测

主要为混凝土均匀性、坍落度、凝结时间、含金量等。

对拌和物的性能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直接采取措施,通知拌和系统人员调整配料,比如加水量和砂率等,保证其性能符合要求。如果拌和站较大,我们将建立值班室,实施三班作业,全过程监控。对于小的拌和站,我们采用在生产时巡检的方式进行监控。

另外,根据硬化试件的检验结果,我们将及时地进行配合比调整试验。

①为满足工程施工对混凝土生产质量的要求,在拌和设备投入混凝土生产前,按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试验。

②要求拌和设备投入运行前对搅拌设备的称量装置进行检定,确认达到要求的精度后才能投入使用。在正式生产过程中,水泥、粉煤灰、水、冰、外加剂每月校称一次,骨料每两月校称一次。

③试验室现场值班人员根据开仓证要求的混凝土种类、标号、级配,对照技术部门每月下达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级配表进行核对,然后根据经过审批的配合比、原材料情况及环境条件对原配合比进行调整,开具配料单并送交拌和楼。

④每班开始拌和混凝土前先进行衡器零点校核和配料单的检查。下料时,严格按经批准的投料顺序投料并按规定的拌和时间拌和。最初拌和的几罐混凝土按规定调整到正常状态。拌和过程中,试验室值班人员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衡量误差及拌和时间,并作好记录。需改换配料单或调整配合比时,必须经试验室人员监督重新定秤。

⑤为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现场试验人员在拌和机口及混凝土施工仓面对混凝土拌和物随机抽样。

(2)混凝土硬化度试件性能检测

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并测试不同龄期的容重等。具体参见本章第2.2节。

4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施工前确定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总会发现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比如实测指标与设计要求相比富裕较多等,所以,阶段性地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进行这项工作,我们将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控,有意识地加大检测力度,取得尽量多的资料,及时分析,必要时进行配合比的优化试验,通过试验提出更切合实际的配合比。

优化时的具体试验方法与配合比试验方法基本相同,按照设计强度和其它技术指标以及配合比使用过程中积累的资料,确定试验用水胶比和掺和料比例,选择最优砂率,选择合适的单位用水量,通过试拌和试验、成型,根据硬化混凝土试件的实测结果,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参数。然后对选择出的配合比进行验证,测试其强度和抗渗、抗冻、极限拉伸等设计要求的指标,最终提出优化的配合比,报监理审批后用于施工。

配合比优化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4.1从硬化混凝土试验结果中发现优化空间进行优化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设计要求是工作依据和出发点,不同的混凝土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它们通常包括抗压强度、抗渗等级、抗冻等级、极限拉伸等指标,小湾大坝混凝土也不外乎这几种指标。另外对于不同的混凝土,还有不同的保证率要求,也就是不同指标的富裕程度要求。在设计之初,由于设计者对原材料的波动情况、拌和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等都不太了解,所以,在配合比参数的选择上往往会趋向保守,混凝土的单价就会高些。由于工期紧,本标段业主提供的配合比势必在最初用于施工,业主在配合比设计时,考虑的是能适应整个工地的情况,所以就存在着优化的余地。有了这种可能,还需通过检测结果来验证。我们在配合比最初使用时计划加密检测频率,及时统计检测结果,掌握抗压强度等指标的富裕程度,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水平,比如计算出强度的平均值,离差系数、强度保证率等,将之与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比较。发现确实存在优化的必要时,就在现场取用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配合比优化试验。

这种情况下的配合比优化,侧重于水胶比的增加,或者是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量的调整,从而达到使混凝土性能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的效果。

4.2从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方面发现优化空间进行优化

配合比设计时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这一指标是较难把握的一个指标,一般凭经验判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能。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只是判断工作性能的一个方面。为此,我们将在混凝土浇筑现场多进行观察,或者向浇筑人员了解情况,这一过程需要时间稍长,一直观察到拌合物的流动性和砂浆存在富裕或不足,才确定进行配合比的优化。

流动性的富裕也往往发生在天气由热变凉的时段内,在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快,需要较高的用水量,在气温降低后,坍落度的损失变小了,较高的用水量就不必要了,这时候就

可适当降低用水量,也就是需要做配合比优化了。可见,这种优化侧重于混凝土用水量的降低和砂率的调整上。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我们将注重仓面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检测和施工和易性观察,并积极与浇筑人员沟通,了解他们对混凝土的可浇筑性的看法,做到心中有数,及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上述的两种优化方法并不是独立使用的,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会把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通过检测试验,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情况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以往的配合比优化经验,及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配合比一直处于合理、节约的状态。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