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十一)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十一)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1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1)

1、预防混凝土实际强度低于设计标准值的措施

(1)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图纸,掌握不同层次、部位、不同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标号,并用表格形式记录在案,便于核对查考。

(2)现场试验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塌落度、按标准方式制作、养护试块,及时进行试压,试块组数必须按验收规范规定数量制作,并提供系统的强度资料,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

2、防混凝土在运输、浇灌中离析的措施

(1)用车辆运输混凝土时,工地道路面层必须平整,每班有人保养,保持运输平稳。

(2)混凝土从拌和机卸料经运输到入模浇灌最大允许延续时间,气温25℃以下为90~120mim,25℃以上为60~90mime。

(3)混凝土在水平与垂直运输中要尽可能减少转载次数。

(4)混凝土的坍落度由配合比设计确定。

(5)混凝土的浇灌高度,自由下落高度应小于2m。

3、预防混凝土养护不符合要求的措施

(1)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列入养护技术要求、技术间隙时间规定、材料储备要求、特殊部位养护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在全体施工管理人员中加以宣传教育和贯彻。

(2)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所需养护材料、设备、水源等应事先编制技术供应计划,以做好充分准备,满足养护要求。

(3)对特殊部位如屋面、楼地面、路面及构件断面较小的受力件等,要特别强调养护的重要性,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

(4)在混凝土浇捣12小时后,应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小于7昼夜。

4、预防蜂窝的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正确,拌和均匀,时间大于90秒。

(2)要控制混凝土的卸料高度,否则要设溜槽或串筒等措施,以防混凝土离析。

(3)浇捣竖向结构时,混凝土浇筑时,应用同标号砂浆或减半石子的混凝土作接浆处理(5cm);侧模设大于30cm的浇灌孔;柱要分段分层浇灌。

(4)插振移动距离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为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的粘结效果,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cm左右;平板振动器在振动平板时宜压力3~5mm,以防漏振。

(5)振动时间控制,一般以被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无明显下沉,充满四周,不呈现气泡为宜。

(6)浇捣时要经济观察模板移位、胀模、漏浆等现象,便于及时处理。对散落在模板平台的混凝土残浆必须及时清理。

5、预防露筋的措施

(1)凡该设垫块的部位必须在验收钢筋时同时验收。垫块厚度根据规范规定的各种不同构件要求处理,并注意固定好垫块,垫块的间距一般为80~100cm。

(2)振动时不准依靠钢筋传动振幅和频率,也不准把钢筋挤向模板外。在平台上操作时,不能把钢筋踩到板底。

(3)模板接缝或与其他构件的镶接处必须封严不漏浆;先必须浇水润湿;在柱根部、柱、梁节点处特别注意封严并增设加劲支撑。震动时间要控制适度,看到漏浆应停止震动。

(4)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要按现场实际材料早请试配,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其可操作性。

(5)拆模时间要按不同构件类型的试块强度确定,不能过早拆模,以防脱棱缺角。

(6)对散落在平台模板上的混凝土一律要及时清理,对已经绑扎钢筋的平台,对散落其上的混凝土必须及时性震实。

6、预防孔洞的措施

(1)钢筋密集区,要用细石混凝土及机震与人工捣固相结合。

(2)严禁用吊斗直接下料,坚持分层浇捣制度。

(3)振动混凝土时震动棒可垂直混凝土表面或成45°倾斜角操作,插点应均匀排列,移动方式有行列式和交错式两种,以防漏震。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必须针对其特点周密安排。强调岗位责任,尤其是浇藻和震动两个关键工序应明确专人操作、专人管理,质量部门现场检查也应以此作为重点。

7、预防缝隙夹渣层的措施

(1)在支模前应把接搓处的松动浮面、无强度的水泥残浆清理干净,在混凝土浇灌前必须再次清理各种垃圾并用水冲洗。

(2)底部模板必须加固、封严,以确保常规操作条件下不胀模漏浆,梁、柱节点板应专门设计,便于装拆和满足密封要求。

8、预防现浇混凝土楼板、楼梯踏步板与平台面凹凸不平的措施

质量交底要清楚;严格按楼层标高布料。专人负责平仓拍实,用长括子(长木抹子)抹平;圈梁及踏步板一律以验收后的模板上口为标准,浇灌震实,表面用木蟹(木抹子)抹平;应及时清理浇灌多余材料,不准平摊于浇灌面层,以防超厚,面层不得外露石子。

9、预防混凝土构件胀模的措施

(1)模板必须按浇灌方法、速度,在施工前作好模板方案设计,提出支撑拉结体系。

(2)对模板必须事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的检查验收,并向混凝土浇灌人员详细交底,不能任意去掉模板拉结部件,如必须拆去时,应及时征得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及木工同意。

(3)浇灌混凝土时,每班必须配备值班木工。指导混凝土操作人员不能任意拆去各种拉和搭支撑。

10、预防混凝土垂直偏差过大的措施

(1)模板支撑必须纵横向成为体系,相互牵拉。

(2)模板就位挂线应认真复核,特别是在模板组织检查验收时要抽查几个有代表性的轴线。

(3)混凝土浇捣要按建筑体系开头确定顺序和方向,不选用由于浇捣而造成偏差加大的浇灌顺序。

(4)浇灌混凝土时,不准用吊斗及其他起得物乱撞模板支撑体系,凡经碰撞须及时复测校正,生产加固。

11、预防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超差的措施

支模前要详细研究支模方案;固定模板用的螺栓与支撑不能过紧或过松,用套管作为构件厚度的标准;模板安装好以后,应检查模板是否符合标准尺寸的要求,过大或过小必须经整改复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施工。

12、预防混凝土构件累线位移的措施

施工前基准轴线要确定,复核手续、测量误差要两人以上签证;施工方案要明确支模要求及混凝土浇灌顺序;起始轴线应事先确定。

13、预防混凝土构件中预埋件、预留洞、门窗洞口移位的措施

预埋件固定应工具化;浇灌混凝土及震动时要仔细;增强洞口框模刚度,便于安装与拆除;建立严格的工序交接制度。

14、预防混凝土施工中的钢筋移位的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保护钢筋;垫块、撑脚绑扎要按规范操作

;各类插铁必须用电焊固定;起重工不能碰撞钢筋骨架及插铁;临时偏位的钢筋要等混凝土浇完的及时复位。

15、预防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措施

(1)对结构薄弱部位,设计应增加构造配筋,板中分布筋排筋排距均匀,绑扎牢固;浇混凝土时,不能踩踏钢筋,应设马蹬脚手板操作,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使其提高抗收缩能力。

(2)加强支模工作,底模刚度大,支撑体系稳固,地基不下沉,支垫部位能扩散集中力。

(3)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保证和减少收缩影响。

篇2:土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土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2.1蜂窝

a、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b、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c、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1.2.2麻面

a、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b、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c、防治的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1.2.3孔洞

a、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b、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c、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1.2.4露筋

a、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b、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c、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1.2.5缝隙、夹层

a、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b、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c、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1.2.6缺棱掉角

a、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b、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

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c、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1.2.7表面不平整

a、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b、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c、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1.2.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a、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b、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c、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篇3:住宅楼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住宅楼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序号名称、现象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料脖子”。处理方法: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1)模板表面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补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黏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防治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选用长效的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惩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防治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高一标号的细石了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及时清除干净。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的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1)浇灌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黏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防治措施:浇灌混凝土,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并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用用刀片或振动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胎换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悄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防治措施:认真按有关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先浇50~100m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处理方法: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商业部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施工时气温低且过早拆降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具有1.2Mpa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材料保护好,以免碰损。处理方法: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全面出现陷不平或印痕。严格按施工要求操作,灌筑混凝土后,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浸水,以保证不发后下沉;在浇灌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和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防治措施:水泥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定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处理方法: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对加固或补强措施。

篇4: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处理方法(3)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三)

麻面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沾有砂浆等杂物,浇灌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等堵严。

(2)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止。

(3)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的砼抹面,将麻面抹平压光。

露筋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易性。

(2)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3)露筋表面洗刷干净后,在表面抹1:2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浇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蜂窝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作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搅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

(2)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跑漏浆。

(3)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果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孔洞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2)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泥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3)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先设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

裂缝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混凝土浇筑前,对木模板浇水湿透;拆模时,防止受剧烈冲击振动;模板支设牢固,夯实地基,以防止模板变形和地基局部下沉。

(2)混凝土加强养护,避免风吹,曝晒失水。

(3)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裂缝较大时,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洗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补,或干后用环氧胶泥嵌补。

缝隙及夹层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振捣要到位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经过二次检测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不得以体积比代替重量比;混凝土强度偏低时,可用非破损方法来测定混凝土实际强度,如果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混凝土的安全稳定性,研究处理方案,采取高标号砼加固或补强措施。

篇5:住宅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预控措施

住宅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预控措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二版)。

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与对策

二、质量通病现象及治理方法:

质量通病集中表现为: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夹渣、裂缝、烂根、缺棱掉角、节点凹凸不平等现象。

(一)、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烂根:

1、质量通病现象:

(1)表现为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露出石子深度达到5救助站制度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