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结构施工准备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高层住宅结构施工准备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1

高层住宅结构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熟悉审查图纸、学习有关规范、规程

1.1.1.图纸会审的程序:由各专业技术人员自行审查图纸,发现本专业施工图存在的问题,及时做以记录;各专业施工图放在一起核对,检查尺寸、细部做法是否有相互冲突之处,发现问题及时记录。

1.1.2.项目总工主持项目内部的图纸会审会议,将各专业和专业配合中会出现的问题汇总,并组织大家进行分析,提出设计变更的建议。

1.1.3.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由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图纸会审会议,与会人员达成一致的意见,在会后由项目技术部门及时同设计单位和业主办理工程洽商。

1.1.4.项目各专业技术人员应坚持日常的图纸审核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项目总工汇报,重大问题由项目总工向公司技术部和总工程师汇报,同设计单位和业主协商解决。

1.1.5.坚持做到施工前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完毕,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如果施工中出现本应该发现的问题,并影响了经济、进度,追究当事人一定的责任。

1.1.6.项目总工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的规范、规程,做到工程做法心中明了。

1.2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资料搜集

本工程中计划采用钢大模板、定型楼梯模板、橡胶止水圈、独立钢支撑等多项新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人员应对上述项目的施工工艺进行熟悉及专项分析,制定出符合本工程的施工方法,并编写出专项技术交底。

2、机具准备

2.1.所用机械由技术室根据钢筋加工进度要求,提前一周报总工处批准后,由项目机械员负责进场;

2.2施工现场主要加工设备见下表。项目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机具准备情况,避免影响工程进度的正常进行。

3、材料准备

3.1钢筋材料

3.1.1钢材采购严格按ISO-9001质量标准执行,并按要求进行原材料复试,钢材厂家和品牌提前向业主、监理报批。

3.1.2严格对分供方考核和提出供货要求,特别是在用于纵向受力钢筋的部位其钢筋在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还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关于抗震结构的力学性能要求。

3.1.3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程序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钢筋的加工质量。钢筋加工现场建立严格的钢筋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节约措施,降低材料损耗。

3.1.4钢筋原材:由项目材料部门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分批进场。钢筋原材为普通热轧钢筋及冷轧带肋钢筋,选用定尺钢筋12m、9m,以利于本工程配筋、下料。

3.1.5钢筋规格

该工程钢筋类别为Ⅰ级(HPB235)、Ⅱ级(HRB335)、Ⅲ级(HRB400)三种,钢筋规格较多,最大钢筋直径为Ф28,最小钢筋直径为φ6。

钢筋级别钢筋型号

Ⅰ级(φ)φ6、φ8、φ10

Ⅱ级(Φ)Φ12、Φ14、Φ16、Φ18、Φ20、Φ22、Φ25、Φ28

Ⅲ级(Φ)Φ12、Φ14、Φ16、Φ18、Φ20、Φ22、Φ25、Φ28

3.1.6钢筋的订购

所需钢筋由我公司物资部采购,并负责运至加工场地。我公司物资部对供货单位进行评定和认可,建立合格的供方档案。工程所用钢材均在合格供方中选择,为材料的质量提供保证。

3.1.7钢筋的检验要求

3.1.7.1材质要求

钢筋进场时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批钢筋进场必须按规格附带一张该批钢筋的合格证,且合格证上的代表数量不应小于所进场的数量。

3.1.7.2复试要求

○1钢筋的检查

钢筋出厂时,在每捆(盘)上都挂有不少于两个标牌,印有厂标、钢号、炉(批)号、直径等标号。钢筋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分批进行验收。

○2外观检查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缝、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3力学性能试验

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同一种规格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在每批钢筋中的任意两根钢筋上各取一套,每套试样从每根钢筋端部截去50cm,然后再截取两根,一根做拉伸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另一根做冷弯试验。试验时,如有一个试验结果不符合规范所规定的数值时,则应另取双倍的试样,对不合格的项目做第二次试验,如仍有一根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予验收。

3.1.8钢筋堆放要求

堆放钢筋的场地要坚实平整,在场地基层上铺设一层碎石,并从中间向两边设排水坡度,避免基层出现积水。堆放时钢筋下面砌筑条形垫墩,垫墩厚度不应小于30cm,间距1500mm,以防止钢筋锈蚀和污染。

3.1.8.1原材堆放

钢筋原材进入现场后,按照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位置分规格进行堆放,不能为了卸料方便而随意乱放。

3.1.8.2半成品钢筋堆放

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钢筋或同一构件要堆放在一起,保证施工方便。

3.1.8.3钢筋的标识

钢筋原材及成品钢筋堆放场地必须设有明显标识牌,标识牌采用345×280mm的木板制作,钢筋原材标识牌上应注明钢筋进场时间、受检状态、钢筋规格、长度、产地等;成品钢筋标识牌上应注明使用部位、钢筋规格、钢筋简图、加工制作人及受检状态。标识牌的制作见下图:

3.2模板材料准备及进场时间

序号类别数量进场时间

4、人员准备

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组织各专业工种,随时进场,并提前进行培训及技术交底,保证工程质量,各阶段需要工种人员具体如下表:

部位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

基础筏板1504030

地下结构12010530

主体结构10010530

篇2:围护结构施工技术方案技术措施

围护结构施工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1Φ850和Φ750三轴强力水泥搅拌桩施工

1.1、场地平整

三轴搅拌桩施工前,必须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场地内地上及地下障碍物,以及凿除搅拌区域内的路面层硬物,施工场地路基承重荷载以能行走50吨大吊车及步履式重型桩架为准。

1.2、测量放线

根据提供的坐标基准点,按照设计图进行放样定位及高程引测工作,并做好永久及临时标志。放样定位后做好测量技术复核单,提请监理进行复核验收签证。确认无误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3、开挖沟槽

根据基坑围护内边控制线,采用1m3挖土机开挖沟槽,并清除地下障碍物,沟槽尺寸如图示,开挖沟槽余土应及时处理,以保证正常施工,并达到文明工地要求。

1.4、三轴搅拌桩孔位定位

三轴搅拌桩三轴中心间距为1300mm(Ф850mm/Ф750mm),根据这个尺寸在表面用红漆划线定位。

1.5、三轴强力搅拌桩施工

(1)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采用三轴深搅设备,根据工程的规模和工期的要求以及现场场地条件和临时用电等情况,合理确定设备的投入力量和机械的配套工具。

(2)施工顺序

三轴搅拌桩施工按下图顺序进行,其中阴影部分为重复套孔(及2次搅拌),保证墙体的连续性和接头的施工质量,水泥土搅拌桩的搭接以及施工设备的垂直度补正是依靠重复套打来保证,以达到止水作用。

工程采用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连接方式进行施工。

(3)桩机就位

A、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发现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桩机移动结束后认真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

B、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线锤对立柱垂直定位观测以确保桩机的垂直度。

C、三轴水泥搅拌桩桩位定位后再进行定位复核,偏差值应小于5cm。

(4)搅拌速度及注浆控制

三轴水泥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根据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资料规定,下沉速度和提升速度不大于1.0m/min,在桩底部分适当持续搅拌注浆,做好每次成桩的原始记录。

A、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

在施工现场搭建拌浆池,拌浆池附近搭建2个水泥桶,在开机前应进行浆液的搅制,开钻前对拌浆工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20%,水灰比为1.5,拌浆及注浆量以每钻的加固土体方量换算。注浆压力为0.3~0.5MPa,以浆液输送能力控制。

(5)报表记录

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记录,详细记录每根桩的下沉时间、提升时间情

况。及时填写当天施工的报表记录,次日送交监理。

(6)施工工艺流程

2三轴强力水泥搅拌土植入钢筋砼工字形围护桩施工

每幅Φ850水泥搅拌桩打设完成,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要求的间距紧跟压入400×800预制工型桩。

2.1、工型桩制作

工型桩是在管桩厂预先制作成型,达到强度要求后送至施工现场。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工艺流程:钢筋下料镦头,钢筋绑扎张拉,混凝土浇注成型,养护,放张拆模

(2)钢筋下料镦头;将预应力钢棒定长切断,两头镦头,箍筋切断弯曲成型。

(3)钢筋绑扎张拉:将预应力钢棒镦头放入模具夹具中,将箍筋绑扎牢固;用油压千斤顶进行张拉,张拉力控制为预应力钢棒抗拉强度标准值的30%。

(4)混凝土浇注成型:将张拉完毕的钢模吊至喂料区,浇注强度等级为C50的混凝土,振动抹平。

(5)养护:将浇注好混凝土的钢模吊入养护窑内,盖好窑盖,在30±5℃的温度环境下,静养2个小时;静养结束后,进入升温阶段,升温速度控制在20℃/小时,在两小时内将温度升至70±5℃;恒温养护阶段时间为3小时,恒温保持在70±5℃;恒温养护阶段结束后,进入降温阶段,此阶段降温速度为30℃/小时。降温阶段时间为1小时,工型桩蒸汽养护过程共为8小时。

(6)放张拆模:在试验机上试压同条件养护试块,当达到35Mpa以上,将钢模吊出进行放张拆模。

2.2、施工步骤

(1)先打试桩,目的之一为掌握地下土层的实际状况,并和地质资料对照;取的最佳施工数据。之二为检验和磨合各班组及各工序间的配合及施工工艺。

(2)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放线→桩机就位→垂直压桩→送桩到位

(3)、施工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

A、测量定位放线

a、根据设计的桩位图,按施工顺序将桩逐一编号,依桩号对应的轴线,按尺寸要求施放桩位,并用毛竹桩或钢筋定好样桩标记,供桩机就位定位,桩位偏差允许在5cm之内。

b、放样前与现场工程监理核对经过有关权威单位书面认定的本工程精确坐标,用专用测量仪器将坐标参数引测至现场相对永久物体上,并测定场地标高。

B、桩机就位及竖直度控制

a、将组装调试好的机械移到桩位上,随后起吊工型桩就位。

b、为保证桩体竖直度,桩机定位是机台均在塔架侧面和后面悬挂重垂,垂线长度基本和塔架同长,在重垂线上方附近画一横线,用经纬仪控制,调整水平度,保证深搅钻杆竖直和塔架竖直后,在横线上划一长竖线,使其与重垂线重合,同时在竖线两侧3.0cm处各划一短竖线,桩机调平时,使重垂线在短竖线间摆动,并尽量使其与长竖线重合,植入桩时事先用重垂线将送桩头和桩位在一竖直线上,并时刻用支撑螺杆动态调节桩工型桩的垂直度,将其缓慢、垂直植入水泥搅拌桩体内。可确保深搅桩体和工型桩的偏差在1.0%H之内。

C、植入桩

根据设计图纸按工型桩间距、标高等设计要求,启动加压卷扬机将工形桩压入(送)到设计标高。

压桩过程应保持桩身垂直。应先按设计图纸参数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松动土层形成止水帷幕同时为工型桩植入到设计深度创造条件,特别要注意工形桩位处的水泥搅拌桩施工有效长度必须到位,否则容易造成工型桩植入不到位影响围护质量)。然后进行预制工型桩植入施工。

D、搅拌桩与工型桩施工时序控制

为保证工型桩顺利施工,在深层搅拌桩施工后必须紧接着工型桩的植入施工,滞后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小时。若遇间隔时间过长水泥土已经开始初凝,以致于工型桩不能植入的情况,则立即采取强力搅拌桩机配合空压机送高压空气重新成桩施工,从而保证水泥搅拌桩的止水

效果和工型桩围护施工。

E、送桩及标高控制

使用合适的送桩管(采用静力加压或者振动加压一次送桩到位),确保能将工形桩送到设计标高。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水准仪控制桩顶标高,因桩是事先预制,故只要控制桩顶标高即可;桩顶标高偏差不得大于10cm。可在送桩管上用红漆画刻度线,以适当减少控制步骤,每隔一定数量后用水准仪做标高复核。

3土方开挖施工

3.1、本基坑围护工程应尽量和土方开挖协调配合。

(1)有工字型桩土方开挖要点如下:

首先放坡挖土至桩顶上约10~20cm处,用人工修土至桩顶,然后放坡面喷射混凝土面层,植入水泥搅拌锚管桩,再浇筑压顶梁。

(2)深基坑挖至支撑梁底,及时施工支撑梁,待支撑梁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在分层分段开挖。

3.2、土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以20米分段,2米分层分段开挖,放坡保持1:15,具体开挖方案和流程参见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章节。

4、钢网喷射砼施工

施工流程:测量放线→修坡→编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

4.1、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根据以形成的测量控制网,结合设计基坑围护图,确定基坑开挖边线,用木桩和灰线测放开挖边线。

(2)修坡

按照设计要求修整基坑边坡,要求坡面平整、边线顺直,确保喷射砼质量。

(3)进行第一层砼喷射、厚度为30~40

篇3: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围护结构施工的内容:三轴水泥搅拌桩坑外止水帷幕施工;钻孔灌注围护桩、围护桩、支撑桩、工程桩施工;压顶梁、第一道水平支撑梁、围檩施工;第二、道水平支撑梁、围檩施工;底板传力带施工;第一、第二道换撑构件施工。

2.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

(1)桩机配备:本工程拟安排一台SF636K型三轴水泥搅拌桩机进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负责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

(2)施工顺序:三轴水泥搅拌桩待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完7天后,方可进行围护桩的施工。搅拌桩的施工从西边往北向南进行施工,桩机沿基坑周边由西向南顺时针方向运行。

(3)施工工艺:

(4)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程序示意图

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顺序采用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连接施工,示意如下图:

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连接施工示意图

4、障碍物清理及路基加固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及本场地工程桩施工实际情况显示,场地土质均比较均匀,基本无障碍物。

因连续施工对施工土体的均匀性要求较高,故在施工前应对围护施工区域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测清理(包括灌注桩施工范围也必须清除干净,以免在后期灌注桩施工时遇到障碍物,而在开挖清除时容易损坏水泥土搅拌桩。)

因本场地地表较为软弱,对今后施工形成安全隐患。为此从搅拌桩边向外侧填筑一条厚40cm,宽15m的道路作为桩机行走道路。施工时再配备路基板,做到双重保险,以防桩机倾覆酿成安全事故。

5、测量放线

根据甲方提供坐标基准点、总平面布置图、围护工程施工图,具体详见附图。按图放出桩位控制线,设立临时控制桩,做好技术复核单,并请甲方及监理验收。

4.5开挖沟槽

根据基坑围护边线用0.4m3挖机开挖槽沟,沟槽尺寸为800×1200

篇4:住宅楼基坑开挖施工准备措施

住宅楼基坑开挖施工准备

1、施工要求:

*1、标高水准点依据建设单位给定的高程点已引入施工区。

*2、熟悉施工图纸及地质情况,埋设好轴线控制桩,了解地下管线情况,检查挖土及运输机械的准备情况,进行施工前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工作。

*3、制定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安排工期计划。

2、现场准备:

*1、进行定位放线,放出基坑开挖线和边坡线。

*2、落实基坑支护队伍,以便开挖与支护同时进行。

3、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测量定位"机械进场"土方开挖"人工修边角"基底平整"基底普探。

*2、施工流向:

清理地表垃圾土并外运,先开挖2#楼,自东向西,自上而下,依次开挖,依据施工开挖线进行开挖。将2#楼土方倒运至4#楼堆放,然后开挖3#楼土方回填2#楼,同时开挖1#楼,将1#楼土方全部外运,二次开挖4#楼将4#楼土方回填于1#楼,形成一个流水作业线,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施工方法:

采用两台挖掘机,两台装载机,8辆自卸汽车配合外运。

人工刷坡:待基坑开挖出一定范围后进行人工刷坡,依据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情况计划坡比,放坡系数为1:0.33,人工刷坡与机械开挖同时进行。要求配合机械挖土的施工人员清楚挖土区域及机械前后行走范围及回转半径,严禁在机械前后行走范围及回转半径内行走及施工配合作业。

*4、基坑支护:

本工程设有地下室,且周边建筑物较近,开挖深度至-6.65米(自然地坪标高为-1.47m),因而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东西两侧必须做土钉墙进行支护,土钉墙支护与机械开挖同时进行,做到随挖随支护,支护设计与施工有专门的施工方案。

基坑四周设置扣件钢管栏杆,并绑密目网,设置警示牌,防止人员及物体坠落。采用扣件和钢管搭设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基坑。

*5、施工排水:

地面排水遵循先整治后开挖的施工顺序,施工前先做好地面排水,地面排水随地形坡势沿开挖基坑外边缘设30公分高阻水带,再修200×300水渠排水,以防地表水流入坑内。

坑内排水沿基坑横向中线向基坑东西方向挖四个积水坑,用水泵抽水。

篇5:小高层住宅主体结构施工测量规程

小高层住宅楼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1±0.000以下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一层墙拆模后,再引弹至墙顶。并弹出外墙大角30cm控制线。

1.2浇筑一层顶板混凝土过程中,按照控制点预埋100×100×3mm铁板。二层楼面放线,依据外墙及东、北侧围墙上可以通视的主轴控制线进行施测,铁板上用钢针划出纵、横轴交叉线,并将交叉点处钻出2mm小孔作为标志。

1.3上部楼层结构相同的部位留200×200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轴线投测。预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

1.4二层楼面的轴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方可向上投测。

1.5二层楼面基点铁件上不得堆放料具,顶板排架避开铁件,确保可以架设仪器。

1.6平面控制网根据结构平面确定,尽量避开墙肢,保证通视。

1.7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先定主控轴,再进行轴网加密。控制轴线满足下列条件:建筑物外轮廓线、施工段分界轴线、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

2、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2.1基本要求

①竖向投测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设备的技术的状态。从这两方面着手控制投测精度。

②测量人员经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③测量人员施测前认真理解方案。

④仪器需有检定合格证。

2.2竖向投测程序

①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二层楼面基准点,调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

②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

③移动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圆心与轨迹圆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进行控制点传递时,用对讲机通信联络。

④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放线。

⑤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

3、测量精度要求

3.1距离测量精度:1/5000;!^9e/c7A-c.q-W5U

3.2测角允许偏差:20″;

4、垂直度控制

结构施工中每层施工完毕,应检测外墙偏差并记录,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

5、标高竖向传递

5.1标高传递法

依据现场内两个永久标高控制点,每段在外墙设置3个标高控制点,一层控制点相对标高为+0.50米,引测至室外塔吊标准节上,室内引测至核心筒内,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识,注明标高尺寸。以上各层均以此标高线直接用50米钢尺向上传递,每层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向室内引测+50cm水平控制线,每层测控时按以上两点闭合复核,每两个标准层由底部±0.000复核一次。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设范围内中心位置,并进行精密安平。

5.2标高传递技术要求。

①标高引至楼层后,进行闭合复测。

②钢尺需有检定合格证。

③钢尺读数进行温差修正。

④标高允许误差。

层高:±2mm;

全高: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