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以上施工测量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0.00以上施工测量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1

±0.00以上施工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各建筑物±0.00以上的轴线传递用激光经纬仪竖向投测法进行。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内控点布设

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裙房内设点布设见附图1,1#、2#塔楼内设点布设见附图2,3#、4#塔楼内设点布设见附图3。

(2)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φ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3#、4#楼预留洞位置、大小(暂定D=100mm)与预应力筋布置提前做好沟通,预应力板筋适当调整。

(3)预埋件作法

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预埋件示意图:

(4)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TOPCON601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内控点如下图:

(5)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接收靶示意图:

2、内控点竖向投测

(1)首先将TDJ2激光经纬仪安置在首层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将竖直度盘置为0°00

篇2:住宅楼测量工程施工方法

小区住宅楼测量工程施工方法

1.1测量依据

业主提供的现场红线桩的桩点位置及控制位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规程:《工程测量规程》GB50026-9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等.

1.2测量设备及人员配备

(1)所用测量仪器如光学经纬仪TDJ3E3台,精密水准仪DES36台等进场前应有经业主认可的法定计量检测部门的检验合格证,现场专职计量员随时对检测仪器进行抽查;项目技术组必须制定所有测量器具的检测计划,把施工测量的客观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2)项目经理部设有一名测量工程师全面负责施工测量工作,并制定施测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工程师审定,工程项目主任工程师审批。施工测量成果报业主及监理公司工程师,经复测无误后办理签字验收,方能使用。

1.3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3.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网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依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及首层平面布置图中的关键部位。

(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

1.3.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该控制网按Ⅱ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10",边长相对中误差1/20000。采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出基础外轮廊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矩形控制网。

1.4高程测量:

(1)水准点引入采用往返测量,即由一个水准点出发,将标高引入施工现场内的高程控制点,控制点测设完毕后,测至另一个水准点,用另一个水准点校核;再原路测回第一个水准点。测量结束后,校核这几个点的控制点标高,引入施工现场的高程控制点标高统一使用±0.000。

(2)水准点引入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即用水准仪中丝读数,塔尺双面读数,每站观测顺序为"后一后一前一前"。每站前后视距离在50m左右。

(3)场区内至少设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不小于25m,距回填土边线不小于15m。

(4)主体结构标高传递:

主体结构标高控制线全部采用+50cm线,在每层柱筋上抄+50cm线,用红油漆标识,作为墙体钢筋绑扎和焊接的控制依据及顶板支模标高的控制依据。首层拆模后,由室外高程控制网点,上返50cm,在主体墙体上抄测+50cm标高控制线,用另一个控制点校核,以此类推。

1.5沉降观测设计

1.5.1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位置布设沉降观测点,分布于外墙上,其中布置在±0.000m的沉降点为永久观测点;基础采用封闭的二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15~2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

1.5.2沉降观测的步骤:

(1)编制沉降观测施工技术方案,沉降观测要保证"四固定"即仪器固定、人员固定、水准点固定和观测线路固定。

(2)建立二级水准网。

(3)进行沉降观测,结构每施工完三层进行观测一次,施工全过程的观测次数应不少于四次。

(4)整理沉降观测成果,绘制观测点沉降过程曲线。

(5)沉降观测工作经现场测量工程师及业主、监理工程师批准进行。

1.6工程定位

(1)定位前先将市政基准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工程定位。

(2)依据甲方提供的红线桩位置进行。根据现场地形条件,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中的轴线控制桩为准,定出基槽位置及宽度。

(3)主轴线定位按初测、复测、精测三步进行,在精测阶段,对钢尺进行在标准拉力下的三校正,对经纬仪进行闭合校正,尽可能减少测量误差,把轴线误差控制在△<2mm。

篇3:测量放线施工规范化措施

测量放线施工规范化措施

(1)建筑物定位

根据规划局提供的红线定位图进行工程测量定位,建立测量控制网,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供施工过程中控制轴线及高程使用。

(定位过程插入)

建筑物定位放线后,须经规划部门验线后才能进行施工。土方开挖前,把控制线及轴线投到基坑开挖边线约2m处的龙门板上,并在每条控制线上设两个固定桩控制点,以备基坑开挖后及下步施工用。

建筑物定位后,根据地质报告及验收规范确定长江路一侧基槽边坡为1:0.75,计算出基槽上口宽度,用白灰撤出开挖边界线。

(2)高程测定

依据规划图给定的绝对高程点,用DS3水准仪把设计给定的±0.000绝对高程引测到护壁桩顶连系梁上做三处永久水准点,作为下步施工及校核的依据。

(3)标高及轴线测设

基槽开挖到一定深度后,在槽壁上水平钉入一木桩,使桩的上表面离槽底设计标高500mm,作为清理槽底及基础垫层施工控制标高用。

土方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人工清槽后,在槽底重新进行测量定位,使用DJ2激光经纬仪把地面上预留的控制轴点投到槽底,钉龙门板挂线,根据纵、横向控制轴及基础平面布置图排尺分出建筑物各轴线,并进一步定出各基础的中心、位置,报请监理复验后进行下部施工。

(4)楼层轴线投测

基础施工时,采用外控法对建筑物轴线进行控制;主体结构施工时采用内控法进行控制。

基础施工时把控制点用埋件固定于负一层顶板砼板面上,做为初始控制点。每层顶板施工时,在控制轴的交点处及控制轴上任一点M处用木盒预留出200×200箱形孔洞,使用DJ2型激光经纬仪光学对中下层控制点,把控制轴的十字线投放到该层200×200孔洞上搁放的玻璃板上,在楼板上用墨线弹出永久的中心控制十字线,作为该层轴线测放的依据。每层楼板轴线抄测完毕后,都要在边轴交汇处立经纬仪校核轴线是否垂直及尺寸闭合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标高测量控制

结构施工时将±0.000标高精确地引测到塔吊节上,每层高程传递都沿塔吊节用钢尺从±0.000标高直接量取后用水准引测到楼层使用,作为柱、墙浇筑、支模的高程传递依据,并对各楼层水平点进行闭合测定。柱子、墙拆模后立即抄测结构1000mm线,以控制梁板结构及后续工程的标高。顶板砼浇筑时,把标高引测到砼柱子中予甩出的粗钢筋上,距施工楼板顶面500mm处,作为顶板浇筑标高控制的依据。

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每隔四层进行一次标高复测,轴线每层进行一次复测,以确保高程传递及轴线定位准确无误。标高允许偏差5mm,竖向传递轴线点允许偏差3mm。

(6)沉降观测

将规划部门给定的±0.000水准点高程引测到现场内设永久水准点。根据图纸上给定的位置在建筑物四周柱墙上每隔10-15米埋设一处沉降观测点,如图9示。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每施工完一层后既对各沉降观测点进行一次观测,并绘制沉降曲线,各点观测完毕后再进行一次闭合测量,观测结果填写在观测记录中。

(7)验线工作

测量人员放线完毕后,上报技术部申请复核,经仔细复核无误后,上报监理验线,全部通过后既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复核验线时不要按测放的过程简单验尺,这样误差不容易验出,可以从另一思路或反方向进行复核,确保测量准确,杜绝放线错误发生。特别是地下二层和一层的测量定位及复核验线必须万无一失。

对测量使用仪器要定期校合,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仪器有异样,立即与检测部门取得联系进行校验。

篇4:高层住宅施工测量方法措施

高层住宅施工测量方法和措施

1校对测量仪器

对所有进场的测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符合检定标准的才可以进场用于工程测量;与业主办理有关测量的交接手续;对规划设计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进行复测;对现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持证上岗。

2复核水准点及坐标点

熟悉和了解甲方在施工现场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点,并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核,确保工程坐标的准确性。

水准点引测

根据业主提供的由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精密水准点进行数次往返闭合,其精度要求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测量方法:采用闭合导线法测量,示意图如下:

3工程轴线控制

业主提供定位桩(或红线桩)及成果一份。

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情况,现场布设矩形控制网(I级),矩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矩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误差

一级100-3005″≤1/30000

一级300-10012″

本工程采用全站仪和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测量。

矩形控制网的布设(定位)原则和方法

a.控制点点位选择在通视良好、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b.依据场区总平面及轴线关系图,进行场区矩形控制网规划,并布设矩形控制网。首先在各定位桩(或红线桩)架设仪器,采用极坐标方法布设四角点,经过观测、平差、调整,固定矩形控制网,然后采用内分法,根据建筑物轴线关系及施工段的划分定出各主要轴线方向桩。各主要轴线控制桩布置图暂略。

c.地上部分各层施工时的轴线传递,采取轴线投测法,将全站仪(或经纬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上,后视墙底部的轴线标点,用正倒镜取中的方法,将轴线投到上层楼板边缘上,当轴线投到上层楼板上后,要用钢尺实量其间距作为校核,其相对误差控制在1/2000以内。

4高程和垂直度控制

业主应提供该工程所需的水准点,不少于3个,测量等级为I等。

现场埋设三个半永久性基准点,距离建筑物不宜小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米,埋设深度不少于1m(冰冻线以下)。其结构见下图:

水准点的高程应根据场区永久水准基点引测,采用II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

往返测量误差不超过±1mm(n为测站数),或±4mm。

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采用该仪器对场区内埋设的三个半永久性水准点联测,测出三点高程,依据三个半永久性水准点测出设计标高±0.000m,做好标记。

标高的传递以钢尺进行,将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

5沉降观测

本工程按地基规范附录一的要求做好沉降观测,观测有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沉降观测时间: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完测量一次,以后每施工完一层或开始和完成一项工种各观测一次(如:设备安装前测量一次;设备安装后再测量一次);工程完工测量一次;工程竣工时再测量一次。如一项工种施工期时间较长,应在施工期间进行一~二次观测。

为保证首次观测值的精度,除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外,对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确定。

6建筑物定位放线:

选用极坐标法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测量,步骤如下:

在基坑开挖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城市坐标点及相对位置和设计施工图,在现场内设控制线,组成本工程基础、主体施工轴线控制网,本工程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投,保证各控制线间距误差在±3mm以内,并使控制线与本工程的纵、横轴线平行,以便于施工测量。

控制点(坐标点)应避开施工用水、用电线路、料场等地方,沿施工循环道边缘布置控制点,控制点用砼固定,必要时设防护栏杆。

依据规划勘测部门提供的坐标桩,以及总平面布置图施测,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复测无误后,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

篇5:某某项目测量放线施工方法

某项目测量放线施工方法

一、根据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各流水段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测试控制轴线2轴、3轴、9轴、15轴、19轴、B轴、E轴、J轴、M轴;根据测绘院提供水准点向施工现场内引高程控制点,距离基坑至少15m。控制点放样采用方向交汇法,按照导线施测,所有控制点设专人保护,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二、采用电子经纬仪,用采用方向交汇法投测各轴线的两端点测设轴线。

三、钢尺量距时要求采用标准拉力50N,季节复检时,根据气温情况进行温度校正。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视具体情况考虑垂直及倾斜改正。要求每层轴线距离用引测轴线法进行校对。

四、标高抄测采用S2水准仪,视距差控制在20mm内,均以控制水准点作后视,并作往返闭合。

五、楼梯间放线扣除面层部分,放出详细平面、标高及砼面层控制线;以控制轴线及上下贯通线控制垂直偏差,外墙立面窗口两侧控制线从上到下弹通线,逐层上引控制。

六、所有测量仪器及工具定期由区以上技术监督局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沉降观测:(由建设单位直接委托有资质单位)沉降观测点按施工图设计位置布置。当浇筑完底板砼,即在底板上埋设临时观测点,待观测点稳定后及时进行观测,地下室施工完后,将临时观测点移至+0.000时,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第一年观测四次,第二年观测二次,第三年观测一次,至下沉量不大于1mm/100d停止观测。

沉降观测点等级按三等,观测方法为二等水准测量。

(具体详见《施工测量方案》)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