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群框架结构重点部位及特殊部位控制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别墅群框架结构重点部位及特殊部位控制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20

别墅群框架结构工程重点部位及特殊部位控制措施

一、梁、柱结点细部处理措施

梁柱结点是框架中重要部位之一,该部位为结构应力集中点,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在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钢筋施工

梁、柱结点部位钢筋密集,钢筋绑扎及砼浇筑难度都较大。由于该部位根部梁箍筋对保证框架结构受力非常重要,因此在技术交底时要对作业工人进行反复强调,梁筋绑扎完后,穿入两个开口箍焊接成封闭箍,现场作业人员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处理,同时,现场管理人员对该部位严加检查。

2、模板处理

梁、柱结点模板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砼的浇筑质量,本工程梁柱结点模板采用定型木模,扣件试钢管支撑。

1、砼浇筑:

浇筑砼梁、柱结点时,先将结点部位清理干净,用清水冲洗润湿,由

于该部位钢筋较密,故采用等强度的细石砼浇筑,振动棒改用小型或片式振动棒,当梁、柱砼强度等级不同时,应先施工砼强度等级高的梁或柱。

4、养护

梁、柱结点是集中受力

点,浇筑完终凝后即时进行

养护,高温天气养护间隔不多于2小时,养护时间为14d。

二、板面标高控制措施

因本工程单层面积较大,砼板面标高不易控制,为确保其施工质量,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在浇筑区段周围引测楼层标高基准线。其引测点数量应便于控制楼面水平。

2、在浇筑砼前,钢筋须用纵横@1000的马凳铁点焊固定,保证钢筋的有效位置。并以此作为控制板面平整的初始依据。

3、为便于砼浇筑时板面水平控制,采用100×100同强度砼块按@2000进行布点控制。

4、砼浇筑时须采用水准仪进行跟班抄平。

5、板面收光时,必须用2m平尺随时进行板面平整度检查,发现不平处即时补填砼压实平整。

6、在砼初凝前须进行二次板面平整度检查,并最终检查调整板面平整度。

三、外墙防渗漏技术措施

1、把砌体质量,砂浆强度及砌体灰浆饱满度作为重点来抓。墙体砌好后,施工员及质检员检查墙体是否有亮缝,然后再抹外墙底灰。

2、砌筑砂浆选用洁净的砂,严格按配合比配置砂浆,确保砂浆强度及提高抗渗性能。

3、外墙脚手架连墙杆、悬挑脚手架拆架时,将墙内钢管全部拆除并用细石砼堵洞。

4、外门窗洞口位置留置应正确,大小适中,一般每边大20mm,窗框塞缝定人定位,塞缝前应清理干净,窗顶滴水、窗台泛水应明显。

5、外墙面抹灰厚度每次≯5~7mm,分层压实。抹灰砂浆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6、砼结构与墙体不同材质交接处每边钉一层≥500mm宽的钢板网,以避免受温度影响收缩不均而产生界面开裂。

7、室内卫生间应做好防水处理,室内地面防水应卷至四周墙面600mm。

四、建筑轴线、标高、垂直度控制

1、要保证建筑垂直度、几何形状、截面尺寸符合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需建立精度较高、形式各异的测量控制网,作为控制和施工放线的依据。根据本工程的地理环境,采用内控外校法,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即在建筑物内建立内控控制网,用外控点进行校核。

2、控制网的布设

由业主提供建筑基线点,引测闭合导线,作为房屋垂直度和施工测量的四级控制,并作为楼层施工放线及校核的依据。

3、垂直度控制措施

①、根据轴线控制桩,将其引测至底层转角构造柱和墙面上,校核无误后以此控制线为依据引测至各楼层,作为主体施工向上投测放线的依据。

②、垂直度的确定和数据处理

以投测至各层的控制轴线为依据,量取各处墙外边观测点至控制轴线的垂距,计算出该数据与设计值之差,即为各点在施工中的偏差。通过每个楼层测量的结果,计算出每层的实际形心位置,再与设计形心位置进行比较以确定该层垂直度偏差情况。

五、厨房及卫生间防水

厨房及卫生间二布六油防水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涂刷第一遍沥青水腻子→刷第二遍沥青→细部构造和加强层→铺贴玻璃丝布(或无纺布)同时刷第三遍沥青→刷第四遍沥青→贴玻璃丝布(或无纺布)同时刷五遍沥青→刷第六遍涂料→蓄水试验

1、基层处理:先检查基层水泥砂浆找平层是否平整,泛水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面层有坑凹处时,用水泥砂浆找平,用钢丝刷扁铲将粘结在面层上的浆皮铲掉,最后用扫帚将尘土扫干净。

2、基层满刮氯丁胶乳沥青水泥腻子:将搅拌均匀的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倒入小桶中,掺少许水泥搅拌均匀,用刮板将基层满刮一遍。管根和转角处要厚刮并抹平整。

3、第二遍防水沥青:根据每天使用量将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倒入小桶中下班时将余料倒回大桶内保存,防止干燥结膜影响使用。待基氯丁胶乳水泥腻子干燥后,开始涂刷第二遍涂料,用油漆刷或滚动刷蘸涂料满刷一遍,涂刷要均匀,表面不得有流淌堆积现象。

4、细部构造和加强层:阴角、阳角先做一道加强层,即将玻璃丝布(或无纺布)铺贴于上述部位,同时用油漆刷刷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要贴实、刷平,不得有折皱。

管子根部也是先做加强层。可将玻璃丝布(或无纺布)剪成锯齿形,铺贴在套管表面,上端卷入套管中,下端贴实在管根部平面上,同时刷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贴实、刷平。

地漏、蹲坑等与地面相交的部位也先做二层加强层。

如果墙面无防水要求时,地面的防水涂层往墙面四周卷起300mm高,也做加强层。

5、铺玻璃丝布(或无纺布),同时刷第三遍涂料:细部构造层做完之后,可进行大面积涂布操作,将玻璃丝布(或无纺布)卷成圆筒,用油漆刷蘸涂料,边刷,边滚动玻璃丝布(或无纺布)卷,边滚边铺贴,并随即用毛刷将玻璃丝布(或无纺布)碾压平整,排除气泡,同时用刷子蘸涂料在己铺好的玻璃丝布(或无纺布)上均匀涂刷,使玻璃丝布(或无纺布)牢固的粘结在基层上,不得有漏涂和皱折。一般平面施工从低处向高处做,按顺水接茬从里往门口做,先做水平面后做垂直面,玻璃丝布(或无纺布)搭接不小于10cm。

6、第四遍防水涂料:待第二层涂料干燥后,用油漆刷或滚动刷满刷第三遍防水涂料。

7、铺贴玻璃丝布(或无纺布)同时刷第五遍沥青,方法同前。

8、第六遍防水涂料:第五遍涂料干燥后,再满刷最后一遍涂料,表面撒一层粗砂,干透后做蓄水试验。

8、蓄水试验:防水层涂刷验收合格后,将地漏堵塞,蓄水2cm高,时间不少于24h,若无渗漏为合格,可进行面层施工。

六、特殊过程-钢筋焊接质量控制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持证,合格证必须有效。所用焊条、焊剂必须具备合格证方可使用,钢筋焊接接头应符合GB50204-92第3、4、7条规定。

1、闪光对焊:用于钢筋的横向连接。钢筋直径较小时可采取连续闪光焊;钢筋直径较大,端面比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端面不够平整,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在钢筋焊接过程中,各操作环节应密切配合,以保证焊接质量。若出现异常现象或缺陷时,参照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格表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2、电渣压力焊:≥Ф14规格钢筋的竖向连接尽量采用电渣压力焊。焊接时应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电渣压力焊的参数应符合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3、搭接焊:对一些特殊部位采用搭接焊,要保证焊缝质量和焊缝的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4、超长部分连接,采用现场连接,连接方式为:熔槽帮条焊,焊接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边长为50mm,长度为90mm的角钢作连接垫板。

b、钢筋断头应加工平整,两钢筋间隙为12mm。

c、从接缝处垫板引弧后应连续施焊,应使钢筋端癌熔合,防止未焊透或夹渣。

d、焊接过程中应停焊清渣一次,焊平后,再进行焊缝余高的焊接,其高度不小于3mm。

e、钢筋与角钢控制板之间,应加焊侧面缝1-3层,焊缝应饱满,表面平整。

5、钢筋的绑扎

①钢筋绑扎接头设计有要求的,首先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的,按照《砼结构验收规范》GB50204-92有关规定执行。

②底板钢筋搭接,对焊接头位置,上部钢筋可在梁内,下部钢筋在跨间1/3处。

③地梁钢筋搭接、对焊位置:上部钢筋在构造柱内错接,下部可在跨间1/3处错接。

④构造柱筋搭接。对焊位置应错开,同一截面处不能超过50%。

篇2:八一医院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第一医院重点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建立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感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9、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对可能发生血、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二、泌尿道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建立控制泌尿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只有在必需时才使用,并尽早拔除。术前导尿宜在手术室进行;

3、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尽量选用管径适宜、带有壶腹的硅胶导尿管(尽可能避免用橡胶导尿管)。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

4、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

5、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

6、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每日应采用无菌盐水或碘伏清洗尿道外口,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1500ml以上;每周更换引流袋,若尿管阻塞应立即更换;

7、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8、严格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三、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建立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手术室环境清洁,符合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不同类别的手术安置在相应级别的洁净环境下进行;传染病人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

3、出入手术室应当严格遵循手术室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更换手术室专用工作衣、鞋、帽和口罩,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4、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物品,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5、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必须进行的伤口引流,应首选闭合式引流。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的门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

6、严格遵守手术切口护理和引流操作规程,换药操作时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7、对择期手术的病人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洗澡;

8、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必须备皮时选择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严格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9、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外包装后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10、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和本省管理办法,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胃肠道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建立控制胃肠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加强饮食管理,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要食用卫生、新鲜的食物;

3、肠道疾病流行期间(每年5月1日-10月31日)应开设肠道疾病门诊和肠道疾病专用的输液、观察、治疗室;对患有肠道感染病人、产妇及其婴儿进行隔离,直到感染性病因被排除,连续3次大便培养(至少间隔24小时以上)阴性后,再回原岗位工作;

4、工作人员出现急性腹泻时,应立即做大便常规或培养,可疑为感染性腹泻时应暂调离病人直接接触的岗位;当临床症状消失和2次大便培养(至少间隔24小时以上)阴性后,再回原岗位工作;

5、实施胃肠减压、鼻饲等操作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胃肠减压管、鼻饲管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6、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对口服广谱抗菌药物,严禁滥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一旦出现腹泻即应警惕,及早诊断、治疗,防止二重感染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8、加强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管理。病人出院后要进行空气、物品、床单等的终末消毒。

五、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也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求和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HAP/VAP措施如下:

1、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45度;

2、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6、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使用无菌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作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⑴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一次;

⑵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

⑶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1、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12、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13、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14、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尿路感染(UTI)是第二位常见医院感染类型,75%-80%与留置导尿管相关。为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1、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

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⑵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等,不得使用;

⑶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

⑷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

⑸常规的消毒方法: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程序如下:

①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②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⑹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⑺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2、插管后的预防措施

⑴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⑵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⑶疑似导尿管堵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⑷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⑸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⑹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⑺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⑻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

⑼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⑽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3、其他预防措施

⑴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⑵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发生率。

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血管内留置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导管插入、护理等不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十分常见,部分病人因此而死亡。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求和医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预防CR-BSI措施如下:

1、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⑴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

⑵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

⑶认真执行手消毒等程序,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⑷插管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⑸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⑹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

⑺建议0.5%碘伏消毒穿刺点皮肤;

⑻建议选用抗菌定植导管;

⑼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2、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⑴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

⑵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1天/次,专用贴膜可至3-7天/次,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⑶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⑷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⑸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⑹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⑺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小时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⑻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⑼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⑽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3、其他预防措施

⑴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⑵定期公布CR-BSI的发生率;

4、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⑴不提倡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除非怀疑有CR-BSI;

⑵还要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⑶不要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⑷不推荐通

过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⑸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⑹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⑺不要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