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评审规范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评审规范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18

一、现场评审结论判定原则1.现场评审人员应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现场评审规范》(以下简称《评审规范》)为依据,对申请单位进行逐项审核,并客观如实地记录评审结果。如评审组认为现场有其它影响产品安全防护性能的因素,也应如实记录,并作为现场评审结论判定的依据。2.经现场评审,申请单位不存在否决不合格项、非否决不合格项或非否决不合格项符合4.(1)要求,评审组应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安标中心)建议现场评审通过。3.《评审规范》中标注符号“*”的现场评审项目、内容及标准为否决项。任一否决项不合格的,评审组应如实记录并向安标中心建议现场评审不通过。4.《评审规范》中未标注符号“*”的现场评审项目、内容及标准为非否决项。非否决项不合格的,评审组应如实记录,并依据以下原则向安标中心提出建议:(1)如申请单位存在少于5项(含5项)非否决不合格项,评审组应如实记录并建议现场评审通过。但申请单位应在整改期限内将整改书面资料寄至评审组组长。(2)如申请单位存在多于5项(不含5项)少于8项(不含8项)非否决不合格项,评审组应如实记录并建议需复评审。申请单位应在整改期限内整改,评审组将对整改后的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复评审,复评审合格的,建议现场评审通过;复评审不合格的,建议现场评审不通过。(3)如申请单位存在8项(含8项)以上非否决不合格项,评审组应如实记录并建议现场评审不通过。(4)如申请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3项(含3项)以上非否决不合格项,评审组应如实记录并建议需复评审。申请单位应在整改期限内整改,评审组将对整改后的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复评审,复评审合格的,建议现场评审通过;复评审不合格的,建议现场评审不通过。(5)评审组认为现场存在的其它影响产品安全防护性能的因素应视同为非否决不合格项。5.整改期限一般为30日,如非否决不合格项整改难度较大,30日确实不能完成整改的,应征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同意,整改期限最长可以延长至90日。6.评审组应依据现场评审记录填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现场评审报告》相关页并做出现场评审建议性结论。

二、现场评审项目、内容及标准1.主体资格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标准评审结论备注1.1*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原件1.营业执照原件应与报送的复印件一致。□合格□不合格2.营业执照应在有效期内。□合格□不合格3.申请的产品应在营业执照限定的经营范围内。□合格□不合格1.2生产场所1.*土地、房产有关证明文件原件1.实际生产地址应与申请书中填写的生产地址一致。□合格□不合格2.该企业应合法有效地拥有该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或具备有效的租赁合同(租赁期限应不少于一年)。□合格□不合格2.生产场所生产场所应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合格□不合格2.管理职责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标准评审结论备注2.1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人员1.企业实际设置的管理机构、人员应与申报文件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企业应设置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人员。□合格□不合格2.2管理职责各有关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企业应明确各有关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至少应明确企业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验人员、设备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合格□不合格2.3实施情况实施情况1.企业应针对各有关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合格□不合格2.企业应有相应的考核记录。□合格□不合格3.设备管理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标准评审结论备注3.1生产设备1.*生产设备1.应与申报材料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应满足申请安全标志产品的生产需要。□合格□不合格3.生产设备应能正常运转。□合格□不合格2.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及执行记录1.应有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完整的设备台帐及维护计划。□合格□不合格2.应有完整的维修、使用、保养、报废等执行记录。□合格□不合格3.应有状态标识。□合格□不合格3.生产设备操作规程应有生产设备操作规程并在生产现场易于获取。□合格□不合格3.2工艺装备1.*工艺装备1.在用工艺装备应与申报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工艺装备应满足申请安全标志产品生产需要。□合格□不合格2.工艺装备管理制度及执行记录1.应有完整的工艺装备保管、发放、使用、检定、维修、报废和更新等管理制度和执行记录。□合格□不合格2.应有状态标识。□合格□不合格3.3检测检验仪器、设备1.*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1.在用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应与申报材料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检测检验需要;并能满足生产规模需要。□合格□不合格2.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1.应有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维护和检修记录。□合格□不合格2.在用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并有标识。□合格□不合格3.应有状态标识。□合格□不合格3.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应有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并在检测检验场所易于获取。□合格□不合格4.文件管理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标准评审结论备注4.1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1.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企业应有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合格□不合格2.产品标准及相关标准1.*企业应有产品标准并现行有效。□合格□不合格2.企业应有产品相关标准并现行有效。□合格□不合格4.2文件管理企业应有完善的文件管理制度并有相关的执行记录1.企业应有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负责文件管理。□合格□不合格2.应有文件的编制、签批、发放、更改、使用等管理制度,并与申报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3.应有文件编制、签批、发放、更改、使用记录。□合格□不合格4.使用部门应能随时获得文件的有效版本。□合格□不合格5.应有外来文件的识别、流转程序。□合格□不合格4.3技术文件1.技术文件的正确性1.技术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产品标准和规定要求。□合格□不合格2.技术文件签署、更改手续应正规完备。□合格□不合格2.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技术文件应完整、齐全(包括产品设计图、零部件明细表、工艺流程、原材料进厂检验标准、检验规程、操作规程、产品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等)。□合格□不合格3.技术文件的一致性1.技术文件应与实际生产和产品一致。□合格□不合格2.各车间、部门使用的技术文件应一致。□合格□不合格5.质量控制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标准评审结论备注5.1采购控制1.原、辅材料、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等的采购控制制度1.企业应有采购控制制度,并与申报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制度内容应完整合理。□合格□不合格2.供方评价规定及执行记录1.企业应有供方评价规定(评价规定应包括供方资质、质量、售后服务、企业信誉、产品合格证明等内容)。□合格□不合格2.企业应严格按供方评价规定进行评价并有相应的记录。□合格□不合格3.供方评价结果的执行情况1.企业应严格按照供方评价结果确定供方名单。□合格□不合格2.企业应在确定的供方名单范围内进行采购。□合格□不合格4.原、辅材料、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的进厂验收情况企业应有对原、辅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验收的具体规定,并应有完整的执行记录。□合格□不合格5.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工艺管理制度及执行记录1.企业应有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合格□不合格2.企业在用的工艺管理制度应与申报的材料和实际相一致,并应完整的执行记录。□合格□不合格2.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有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及执行记录。□合格□不合格3.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工装器具等应按规定放置,并应防止出现损伤或变质。1.有无适宜的搬运工具,必要的工位器具,贮存场所和防护措施。□合格□不合格2.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出现损伤或变质。□合格□不合格4.企业职工应严格执行工艺管理制度,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是否按制度、规程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合格□不合格5.3产品检验1.检验部门或专职检验人员的设定企业应设有专门的检验部门或专(兼)职的检验人员,检验人员能独立行使检验权利。□合格□不合格2.出厂检验管理制度、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1.企业在用的出厂检验管理制度应与申报材料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应按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产品的安全防护性能进行检验,并有完整、准确、真实的原始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合格□不合格3.对破坏性试验后的样品应妥善处理并应有相应的处理记录。□合格□不合格4.检验规程易于获取。□合格□不合格3.试验室的环境条件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合格□不合格5.4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控制1.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应与申报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不合格品应分区摆放并标识,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并有相应的处理记录。□合格□不合格5.5仓库管理仓库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1.企业在用的仓库管理制度应与申报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仓储物品应分类、分区摆放整齐并有明确标识。□合格□不合格3.危险物品的存放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合格□不合格4.应有清晰、完整的出入库记录。□合格□不合格6.人员考核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标准评审结论备注6.1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及质量、法律法规、标准的了解情况1.应熟悉本岗位的职责与作用。□合格□不合格2.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格□不合格3.应了解产品标准。□合格□不合格6.2生产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对本岗位的工作内容掌握情况。1.应熟悉本岗位的职责与作用。□合格□不合格2.应了解本岗位的工作内容。□合格□不合格6.3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情况1.应熟悉本岗位的职责与作用。□合格□不合格2.应了解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规章。□合格□不合格3.应掌握产品现行的相关标准及专业技术知识。□合格□不合格6.4检验人员检验人员的检验职责、检验资格及检验操作技能1.应熟悉本岗位职责并持证上岗。□合格□不合格2.应熟悉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检验规则。□合格□不合格3.能按照检测检验操作规程熟练准确地进行检验。□合格□不合格6.5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作业资格特种作业人员应持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上岗。□合格□不合格7.安全生产序号评审项目评审内容评审标准评审结论备注7.1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企业应根据本企业情况确定其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记录。□合格□不合格7.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识别适用管理制度。□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与申报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根据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实际需要并有相应的执行记录。□合格□不合格7.3安全生产组织及人员保障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设置或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情况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熟悉本岗位职责。□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合格□不合格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掌握本行业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合格□不合格4.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本岗位职责对本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有相应的执行记录。□合格□不合格7.4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1.生产设备、设施的危险部位应有安全防护装置。□合格□不合格2.作业场所用电应符合相关安全用电规范要求。□合格□不合格7.5作业场所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1.企业应建立职业危害和职业病控制制度,并通过技术、工艺、管理等手段消除或降低职业危害的影响。□合格□不合格2.作业人员应正确配戴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合格□不合格3.作业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的,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合格□不合格4.作业场所应有符合要求的紧急疏散通道。□合格□不合格5.作业环境应保持整洁、有序。□合格□不合格6.消防器材的配备和使用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合格□不合格

篇2:特种防护用品管理检验制度

(1)、特种防护用品暂定为: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安全鞋、防静电导电安全鞋、绝缘靴鞋、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电焊面罩、防噪声护具、电焊护目镜、炉窑面罩、防尘口罩、防尘口罩滤料、防静电工作服、防酸工作服、防碱工作服、防尘工作服、防水工作服、阻燃防护服、专用防护手套等。

(2)、采购特种防护用品必须向生产厂家、销售单位索取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安鉴证、销售许可证、检验报告书等有关证件。规定的证件不全的特防品不得采购。

(3)、特防品入库前必须经作业队设备物资室与安全质检室对其质量、安全性能等进行严格检查验收,证件不全、质量不合格、安全性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验收入库。

(4)、特防品必须设专人保管、维护和检验。建立发放使用管理台帐,随时掌握其质量安全状况,失效和报废的特防品必须及时更换。

(5)、特防品必须按规定的使用周期到当地有关权力机关批准的检验单位进行定期检验和测试,不合格的或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特防品不得继续使用。

(6)、特防品使用者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轻微破损要及时修复,严重破损达报废程度时必须报废。每年开工前,物资设备室与安全质检室联合组织专人对特防品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其使用状态安全可靠。

篇3:南调医院新药评审引进采购管理制度

医院新药评审引进采购管理制度

1、新药是指我院未使用过的药品。我院已使用过的药品改变给药途径、剂型、规格,或因其它原因停用一年以上的药品亦按新药管理。

2、新药的采用必须经过申请,并经批准方可在临床使用。

3、新药审批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二次。

4、各临床、医技科室可以根据下列因素的变化情况,经过缜密调查、认真研究,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提出新药的采用申请:

(1)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

(2)医药科技新的发展;

(3)瑞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在用药品的情况;

(4)药品市场的变动。

5、药剂科受理申请后,应及时收集该新药的资料,并予以审查,药剂科主任签署初审意见。

6、药剂科主任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和初审意见,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查,形成审查结论。

7、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将新药审查的结论在院务公开栏上公示10个工作日,如无异议,交由药剂科组织采购。

8、因特殊原因须临时或紧急采购的新药,经院长或分管院长批准,可采用简化程序进行审批。

篇4:公司供应商评审控制工作程序(7)

公司供应商评审控制程序(七)

1、目的:建立供应商评审工作指引,确保来料合格。

2、范围:提供生产性物品之采购供应商,外发加工供应商。

3、职责:

3.1供应商住收集:董事长.

3.2现场评估:采购组/品管.

3.3样品评估:QC/工程部

3.4周期性评估:采购组

3.5合格供应商批准:董事长

4、定义:AVL――合格供应商清单

5、程序内容:

5.1供应商评估分两种方法:

a.首次合作之供应商(包括首次合作之物品)选择样品评估或现场评估,问卷评估三者居一即可。

b.所有经首次评审合格之供应商,合作一个月后,必须做周期性评估。

5.2新供应商之首次评估。

5.2.1第一种方法――样品评估

a.适用时机:新的供应商第一次合作前,老的供应商提供新物品前,有一年未合作之老供应商(产品)。

b.评审方法:采购据生产需求,提供技术资料给供应商,要求做样板,采购收到供应商样板之后交IQC或工程部做各种检测,IQC或工程部根据有关标准判定是否合格后,将有关之检查报告反应给董事长,董事长根据样品检查报告判别供应商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将此供应商纳入AVL中。

5.2.2第二种方法――现场评估及问卷评估。

a.适用时机:同5.2.1之a条。

b.评审方法:采购组、品管据与供应商约定之时机去供应商处看厂,按照供应商现场评估报告中规定之项目做好记录结果,评审小组会议决定此供应商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将此纳入AVL中。

c.对距离远之供应商,由采购组向供应商发出问卷评估,根据供应商对问卷项目这答复,评审小级会议判别此供应商是否合格,合格后纳入AVL中。

5.3制定AVL:

经首次评估合格之供应商,由采购组制作AVL,董事长审核,批准签名后方可生效。

5.4周期性评估:

5.4.1所有供应商在合作后,必须做周期性评审。

5.4.2周期性评审方法:

a.IQC每月统计每个供应商交货之合格率交采购组。

b.采购组每月统计每个供应商之准时交货率。

c.采购组统计每个供应商每月准时交货率及交货合格率记在供应商周期性考核表中。

d.判别及处理:

――合格率及准时交货率均在95%以上为A级,有优先获取订单之权力。

――合格率及准时交货率在80%―95%以内为B级,视为正常不于处理。

――合格率及准时交货率80%以下时评为C级,需观察一个月是否有改正,如没有改正,由采购组开出取消资格通知书,经董事长签字,审核批准后从AVL中取消。

5.5对于评审不合格,但仍需向其采购时,需经董事长批准方可。

6.相关文件:采购控制程序

7.相关记录:

7.1IQC报表

7.2供应商现场评估报告

7.3合格供应商清单

7.4供应商问卷调查表

7.5供应商周期考核表

篇5: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评审修订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评审和修订的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管理、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的评审和修订。

3职责

3.1安环企管处应负责组织相关处、室的负责人组成评审组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

3.2各相关处、室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本部门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并由安全生产副经理审批,总经理批准。

4控制程序

4.1评审和修订的时机和频次

4.1.1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在官方媒体公布或通过文件精神时。

4.1.2景德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景德镇市安监局或其他部门发放安全管理相关文件、通知时。

4.1.3公司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新方法的投入使用时,生产处应有针对性的对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相关人员岗位职责进行修订。

4.1.4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由安环企管处组织相关处室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4.1.5生产处应每一年年底或次年年初组织相关处室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的适用性评审工作。

4.2评审和修订

4.2.1制度评审和修订的原则。

4.2.1.1制度评审的内容包括:目的、适用范围、术语、责任、控制要点及方法,相关文件、相关记录。

4.2.1.2注意把公司制度评审与处室制度评审相结合,将公司制度和处室制度评审相结合,将公司制度和部门制度评审结合起来,做到"审点带面",从而推动公司制度的健全有效和经营管理手段的科学完善。

4.2.1.3注意制度评审意见的建设性,不仅要找出制度制定、执行中的漏洞,更关键的是要提出客观、科学的建设性意见,要体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2.1.4注意制度评审的科学性。评审组成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评审,完善制度。

4.2.2评审组根据评审结果对公司相关制度出具修订草案,提交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4.2.3公司领导审批后,评审组将相关制度制定成册,并下发各部门组织实施。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