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柜出货作业标准书范文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装柜出货作业标准书范文

编辑:制度大全2019-03-17

装柜出货作业标准书

作业名称:装柜出货

适用部门:仓库业务保安

适用人员:业务员仓管员装货人员保安员

内容:

1.作业流程

2.工作要求

3.注意事项

1.1出货指令:成品(除样品)出货由业务部下达出货指令制作装箱单(PL)交生产部门和仓库。

1.2备货:仓库按PL备货编制箱号表核对型号清点数量。

1.3核对:货柜(车)到达检查货柜是否干净、有无破损核对运单、柜号拍照。

1.4装柜:安排人员拉货装柜仓管按箱号表逐箱划箱号监督装柜、拍照;装柜完毕清理现场。

1.5记账:监督人做装柜报告仓库按PL为依据出账不另开出仓单

2.1所有出货业务至少提前一天将出货指令下达至生产部、仓库以便车间安排入库及仓库清点备货。

2.2PL要统一编号以便于查询统计;装全柜还应补充说明:哪些货物是必须要装、哪些可以加装、哪些可以短装。

2.3出货后PL内容包括:柜号、封号、PL单号以及货物PO(排产)单号、型号、数量、箱号、箱数装柜起、讫时间、装柜前、封柜前以及打封条后的图片、加装与短装情况;仓库、业务、财务各一份。

3.1装填货柜原则要求:大不压小、重不压轻、装码整齐、不倒置、不空位。每装一排拍一次照片。注意保护人员和货物安全。

3.2按先入库后出库的原则禁止车间产品未经入库直接出货所有成品出货均以PL为准业务跟单负责开具放行条。

3.3除装柜外其它成品出货仓库需开送货单(出仓单)交客户或业务经手人回签。方可作为入账凭据。

支持文件/图纸

PL排产单

使用工具及仪器

手动叉车数码相机

辅助材料及耗材

备注:装卸作业应特别注意安全包括人员的安全、货物的安全。

修订:*****审核:日期:

篇2:外发物料配件作业书

外发物料、配件作业标准书

作业名称:外发物料、配件

适用部门:业务部仓库生产部

适用人员:业务员仓管车间主管

内容

1.作业流程

2.工作要求

3.注意事项

1.1外发加工出库:

1)用料部门主管按生产排单需要清点外发物料明细、数量填写外发加工申请单交生产部审批。

2)主管将申请单连同物料一起送交仓库确认由仓库开具出仓单(送货单)。

3)仓库安排发货入账后将单据交财务

1.2外发配件出库:

1)业务人员提供外发配件的收货单位、PO单号以及配件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下达发货指令到仓库。

2)仓库按指令备货开具(送货)出仓单。

3)安排发货入账后单据交财务。

1.3废旧处理:确认报废物料、纸箱、木材边角料、木糠;按部门收集整理后集中存放指定区域统一安排处理由出纳(或仓库)负责与收货单位交接数量、重量并填写单据、开放行条。处理完毕立即将单据、现金交财务结账。

2.1外发物料申请单应写明:排产单号、物料名称、规格、外发数量、外发加工项目内容预计交期。

2.2外发物料和配件发货方式:由仓库、业务视每票货物量的多少、物流费用确定。

3.1外发加工物料放行条由用料部门主管填写申请;外发配件放行条由业务填写申请仓库确认;废旧处理放行条由仓库填写申请;审批后交保安室。方可放行

3.2外发加工物料的交期由用料部门按生产计划确定仓库负责跟进并保持与代工商、用料部门随时沟通。

支持文件/图纸

生产排单产品规格书

使用工具及仪器

台称

辅助材料及耗材

备注:所有出入库凭证均按原始单据入账并交财务;不另自制出入仓单据。

修订:*****审核:日期:

篇3: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动火作业,预防火灾事故发生,保护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危区域的动火作业。

3、规范性引用文件

AQ/T9006-2010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名词解释

动火作业:指在公司内进行焊接、切割、加热、打磨以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星、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分特殊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

特殊动火作业:点火柴油罐、氨水储罐、运行中的煤磨系统区域的动火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区域:变(配)电室、中控室、停运中的煤磨系统、编织袋库、油站、原煤堆场、煤均化堆棚以及设有禁止烟火警示标志区域。

二级动火作业:非重点防火部位和无禁止烟火警示区域的动火作业。

5、职责

安全环保管理办公室负责一级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的批准,负责动火作业的临时性检查。

各部门负责各自区域一般动火作业的监控,负责一级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和监控。

6、管理要求

6.1《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由申请动火单位现场负责人办理。办证人须按《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的项目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6.2一级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

6.2.1办理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由动火单位的现场负责人提出申请,并根据动火现场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动火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后(包括灭火人员、灭火器材的配备),报公司安全环保管理办公室现场复检审批。

6.2.2外协施工单位需要动火作业时,首先向公司负责此工程的单位提出申请,由公司负责该工程的单位联系安全环保管理办公室,共同办理《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动火作业前,负责该工程的单位负责人、动火作业现场负责人及安全环保管理办公室人员共同到现场落实安全防火措施,作业时间和时限,同时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2.3动火作业时,首先清除现场易燃物及无关人员,检测可燃气体,申请动火作业的单位负责人、动火作业现场负责人及安全环保管理办公室人员均到现场,确认达到动火条件。动火作业现场负责人必须始终盯在现场,实施监火;动火作业的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环保管理办公室人员应在动火作业时间内经常巡检动火作业现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涉及危险性较大的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的单位负责人要始终盯在现场,加强防范。

6.3一般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

6.3.1一般动火作业不办理《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动火作业前,现场负责人制定有效的安全动火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确认无误后,方可动火作业。

6.3.2动火作业时,现场负责人必须始终盯在现场,实施监火;动火作业的单位负责人应在动火作业时间内加强对动火作业现场的巡检。

6.4动火作业安全管理

6.4.1动火作业前清理作业区域内的可燃物。

6.4.2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经技术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6.4.3高空进行动火作业,其下部地面如有可燃物、孔洞、阴井、电缆沟、储池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遇四级风以上(含四级风)天气,应停止室外动火作业。

6.4.4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必须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订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在地面进行动火作业,周围有可燃物,应采取防火措施。

6.4.5在生产、使用、储存、输送危险固废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应对其进行技术监测,确定无危险后,方可动火作业。

6.4.6动火作业应有动火作业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在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可燃物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要随时检查动火现场情况,始终坚守现场。

6.4.7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6.4.8使用氧气、乙炔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的安全距离,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乙炔气瓶应安装阻火器,只能直立放置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

6.4.9在煤磨系统等及封闭式有可燃物等内部进行动火作业前,先喷入适量的生料粉或石灰石粉,采取技术监测措施和防火隔绝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6.4.10动火作业前,被动火部门应对动火区域内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并在动火作业期间安排岗位人员加强巡检,防止因动火作业对区域内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6.4.11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6.5动火注意事项

6.5.1进行动火的区域除批准的动火作业外,任何人严禁吸烟及带入其他火种。动火前,经指定的监督人必须提前到现场检查确认安全符合规定要求,方可动火,并负责做好动火过程的现场监督。

6.5.2有关人员必须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认真对待动火工作,未经批准、监督人员未到现场,施工单位不得动火。

6.6动火安全措施

6.6.1将动火设备内的有毒、可燃物料彻底清理干净,并以空气通风吹扫至少两天,安全措施必须到位,必要时可请专家进行指导。

6.6.2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动火前须把里面的易燃易爆品转移到安全地点,储存易挥发物品的场所除转移物品外,还需开窗、开门通风以减小空气中气体浓度。

6.6.3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的其他设备和管道,在两者间加装阻燃挡板或石棉布。

6.6.4动火区附近的下水道、井口、地沟、管沟或电缆沟等应注意清除其中积存之可燃物并暂时封闭。

6.6.5电焊回路(地线)应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他设备搭火。

6.6.6高空动火不许有火花四处飞溅,应以石棉或铁板围接,附近一切易燃物要移开或盖好,附近不得用汽油清洗零件。

6.6.7动火现场要备有灭火器材,专人管理。

6.6.8上班前检查动火条件有无变化,下班前检查有无留下火种,做好夜间和节假日的巡检工作。

6.7动火中异常情况的处理

6.7.1发现隔离措施脱落或破损应设法修补,并暂停工作。

6.7.2现场环境变化,附近有易燃物料外溅,或因风向而受到可燃气体吹袭,应立即停止工作。

6.7.3由于风向变化或风力过大,而使动火时所产生的火花无法控制,易被吹向生产现场,应立即停止工作。

6.7.4动火中气焊工具或气瓶泄漏,或电焊与电器有故障,均应暂停工作,排除故障,切不可以抢时间为理由勉强地草率行事。

6.8《动火许可证》使用

6.8.1一级动火作业由安全环保管理办公室人员持公司《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到现场,检查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可靠后,将《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交给动火人。

6.8.2《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只准在一个动火点使用。如果在同一动火点多人同时动火作业,可使用一份《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但参加动火作业的所有动火人应分别在《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上签字。

6.8.3《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不准转让、涂改,不准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

6.8.4《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一式三份,动火单位、动火人、安全环保管理办公室各持一份。

6.8.5《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的有效期限

6.8.6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为8小时,大修期间可延长至12小时

6.8.7动火作业超过有效期限,应重新办理《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证》。

6.9检查考核

本制度由安全环保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并检查考核。安全管理人员及各级领导,有权随时对禁火区域动、用火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违反用火管理制度或动火有危险时,有权制止,并根据违*火、用火管理制度的情节,严肃处理。

7、相关记录

?危险作业许可

篇4:地面厂区作业场所防火防水防爆防雷制度

1、防火防爆管理

(1)、厂区、生产厂房及仓库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施。甲醇厂装置区、甲醇厂槽区、甲醇厂装车区、焦化厂焦炉地下室、焦化厂煤气净化区域、焦化厂综合油库、焦油厂原料成品槽区、焦油厂生产装置区、各厂配电室和集控室等重点防火区,必须配备相当数量的消防栓、水龙头、泡沫液消防系统、灭火器、砂箱及其他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消防器材和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2)、各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群众义务消防队或者义务消防员。

(3)、进入煤化工单位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防制度,严禁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吸烟。因生产需要明火作业时要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待批准后在指定人员监护下按章执行。

(3)、重点防火区,禁止明火及吸烟。确因维修或其他工作需要进行电、气焊接时,必须经防火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方可施工。

(4)、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所属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对各分厂的消防检查。检查内容包括:①火灾隐患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②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③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④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⑤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职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⑥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⑧消防监控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⑨防火巡查情况。⑩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落实厂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情况。

(5)、各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防火特点配备消防设施。

(6)、所属单位、各分厂加强消防设施管理,并进行挂牌编号并使之处于完好状态。

(7)、消防器材的维修由有公安消防部门颁发的消防维修许可证的单位承担。

(8)、各单位配备的消防设施应由有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确保其完好有效。

(9)、各单位责任本单位范围内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竣工验收。

(10)、所属单位应当保障本单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11)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公司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12)、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必须符合安全和防爆、防火要求。禁止在作业场所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少量润滑油及日常用的油脂、油枪必须存放在专用的隔离房间。

(13)、?一般防火规定

1)禁止在厂区及生产场所吸烟;

2)禁止在厂区用明火照明和取暖,必须时应制定有效安全措施,经安健环部门、分管领导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3)禁止携带引火物及发火物进入危险场所。

4)禁止带火、冒火和外部打火的机动车辆进入危险区内。

5)禁止使用易散发可燃蒸汽的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及衣物。

6)油棉纱、油纸等易燃物品,应收入铁制容器内,放置在安全地点并及时清理。

(14)、危险场所的照明,布线及电器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并保持清洁、干燥和绝缘良好。

(15)、因临时需要装设电气线路和设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机电部审核批准后,按正式线路要求安装,并限期拆除。

(16)、煤仓和原煤等煤尘比较集中的地点,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定期清理地面和设备,防止煤尘堆积。

2)电气设备必须防爆或采取防爆措施。

3)不得明火作业(特殊情况,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和吸

烟。

4)空气中煤尘含量不得超过10mg/m3。

(17)、禁止在装油或其它易燃液体过程中,将检尺或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取样。用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以后进行。

(18)、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19)、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槽内进行移液作业。

(20)、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着导电纤维服和导电鞋,或设置易于导出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的门把手、接地扶栏等。

(21)、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由自动变为手动或物料用量改变等作业条件改变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22)、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内,必须安装有符合安全的阻火器(车上司机人员不准吸烟),四轮车、电瓶车进出易燃易爆岗位工房内,必须经批准,必要时熄火推行。

(23)、易燃易爆区域的电气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和电气线路等,分别要取用防爆、封闭、隔离等措施。

(24)、禁止在危险场所动火,对需检修的部分应拆至距离危险源三十米外进行。

(25)、高处焊割作业要采取防止火花飞溅的措施,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26)、对沾有易燃、可燃物的材料或设备,焊割前应冲洗干净。

(27)搬运危险品容器或在危险场所搬运铁制物品不得抛掷、拖拉和震动,所用扳手、榔头等工具应为铜、铝合金或镀铬的钢铁材质。

(28)禁止穿带钉子鞋进入危险场所。

(29)高温设备及管道必须保温,不得在高温管道和设备上烘烤可燃物。

3防洪管理

(1)、各级单位应建立防洪防汛组织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管理,切实做好防洪防汛工作。汛期一旦出现险情各级人员均有参加防洪救灾的义务。

(2)、了解防汛物资性能,注意防汛物资的日常化维护与保养,保证防汛物资完好无损,每年雨季前、雨季中要组织对全公司的“雨季三防”设施、设备以及抢险救灾物资储量、种类等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安排整改,并严格督促落实。

(3)、每年3月份开始,各单位应对辖区的防洪沟进行检查、清理及疏通,保证排洪沟排水畅通无阻。对辖区的车间房顶进行检查,及时清除房顶杂物,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认真检查辖区关键岗位潜水泵的良好状态,如有问题及时联系管理中心电气主管进行送修或购置。对本辖区防洪防汛工作检查中,对于不能排除的险情及时通知安全办,由安全办进行协调处理。

(4)、雨季中,房顶出现的漏水部位,单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理,并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管理中心设备主管,由设备主管负责制定和实施补漏计划。

(5)、预报有暴雨时,实业部防洪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及各工段领导必须提前到现场检查、布置、安排防洪防汛抢险工作。

(6)、建立防汛物资盘点制度,对防汛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做到心中有数。

(7)、防汛储备物资属专项储备物资,必须“专物专用”,未经领导批准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4、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1)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包括组长和组员,明确防雷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具体的联络办事人员。

(2)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高效妥善处理灾情。

(3)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4)有专人负责关注气象部门发出的雷暴预报,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5)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各单位应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应及时告知所在市(区)的防雷检测所,尽快排除防雷安全隐患。在检测报告、合格证失效前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防雷检测所提出检测申请,积极配合做好防雷设施定期检测工作。

(6)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必须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建,通过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后方可进行施工,投入使用前要经过防雷验收合格。

(7)要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员防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8)对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雷击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9)、高大建筑物,在配电设备、易燃液体罐区突出屋面的排放可燃气体或蒸汽的放空管和呼吸阀等都应设避雷保护装置。避雷装置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外部检查并测定全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五欧姆。

(10)、有火灾爆炸危险厂房及车间内的设备、管道构架、钢尾架、电缆外皮等较大金属构件,都应良好接地,并可与电器设备的接地共用,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五欧姆。

(11)、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性能良好。

篇5: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规定

第一节?动火作业管理规定

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动火作业分级、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职责要求及《动火安全许可证》的管理。

本制度适用于厂区禁火区的动火作业。

本制度不适用于生产单位的固定动火区作业和固定用火作业。

电冶公司的生产厂区油库、油罐、油系统、酸碱罐、劳保用品库均为禁火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AQ3022电冶公司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Q/YYTH20298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Q/YYTH20200供用电管理制度

Q/YYTH20424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本制度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动火作业

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非防爆电器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

3.2禁火区

易燃易爆场所为禁火区

3.3易燃易爆场所

指生产和储存物品的场所,符合GB50016中火灾危险分类为甲、乙类的区域。

4、动火作业分级?

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三级。

4.1特殊动火作业

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它特殊危险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按特殊动火作业管理。

4.2一级动火作业

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除特殊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

4.3二级动火作业

4.3.1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禁火区的动火作业。

4.3.2凡生产装置或系统全部停运,装置经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可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厂消防部门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

5、动火作业安全防火要求

5.1动火作业安全防火基本要求

5.1.1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安全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5.1.2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5.1.3凡在盛有或盛过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及处于GB50016规定的甲、乙类区域的生产设备上动火作业,应将其与生产系统彻底隔离,并进行清洗、置换,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因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清洗、置换而确需动火作业时按5.2规定执行。

5.1.4凡处于GB50016规定的甲、乙类区域的动火作业,地面如有可燃物、空洞、窨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距用火点15m以内的,应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用火点周围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空间隔离措施。

5.1.5拆除管线的动火作业,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并制订相应的安全防火措施。

5.1.6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

5.1.7在道路沿线(25m以内)进行动火作业时,遇装有危险化学品的火车通过或停留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5.1.8凡在有可燃物构件的凉水塔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隔绝措施。

5.1.9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10m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5.1.10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程度,保证安全可靠。

5.1.11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5.1.13动火作业完毕,动火人和监火人以及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监火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5.2特殊动火作业的安全防火要求

特殊动火作业在符合5.1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5.2.1在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得进行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

5.2.2应事先制定安全施工方案,落实安全防火措施,必要时可请专职消防队到现场监护。

5.2.3动火作业前,分场应通知公司生产调度部门及有关单位,使之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5.2.4动火作业过程中,应使系统保持正压,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5.2.5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应良好,以便使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

6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

6.1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安全分析,动火分析的取样点要有代表性。

6.2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作业,应采取上、中、下取样;在较长的物料管线上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取样;在设备外部动火作业,应进行环境分析,且分析范围不小于动火点10m。

6.3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应重新取样分析。特殊动火作业期间还应随时进行监测。

6.4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或其它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检测设备应经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

6.5动火分析合格判定

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7、职责要求

7.1动火作业负责人

7.1.1负责办理《许可证》并对动火作业负全面责任。

7.1.2应在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

7.1.3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7.2动火人

7.2.1应参与风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安全措施的制定。

7.2.2应逐项确认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7.2.3应确认动火地点和时间。

7.2.4若发现不具备安全条件时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7.2.5应随身携带《许可证》。

7.3监火人

7.3.1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与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7.3.2应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它工作。

7.3.3当发现动火人违章作业时应立即制止。

7.3.4在动火作业完成后,应会同有关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现场。

7.4动火部位负责人

7.4.1对所属生产系统在动火过程中的安全负责。参与制定、负责落实动火安全措施,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

7.4.2检查、确认《许可证》审批手续,对手续不完备的《许可证》应及时制止动火作业。

7.4.3在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

7.5动火分析人

动火分析人对动火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负责。应根据动火点所在分场的要求,到现场取样分析,在《许可证》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不得用合格等字样代替分析数据。

7.6动火作业的审批人

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是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的最终确认人,对自己的批准签字负责。

7.6.1审查《许可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7.6.2到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

8、《动火安全许可证》的管理

8.1《许可证》的区分

特殊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的《许可证》应以明显标记加以区分。《许可证》的格式见表2-3。特殊危险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安全许可证作业等级分别填写为“特”、“壹”、“贰”加以区分。

8.2《许可证》的办理和使用要求

8.2.1办证人须按《许可证》的项目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根据动火等级,按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办理。

8.2.2办理好《许可证》后,动火作业负责人应到现场检查动火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可靠并向动火人和监火人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后,方可批准开始作业。

8.2.3《许可证》实行一个动火点、一张动火证的动火作业管理。

8.2.4《许可证》不得随意涂改和转让,不得异地使用或扩大使用范围。

8.2.5《许可证》一式三联,二级动火由审批人、动火人和动火点所在的单位操作岗位各持一份存查;一级和特殊动火《许可证》由动火点所在分场负责人、动火人和公司调度各持一份存查;《许可证》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

8.3《许可证》的有效期限

8.3.1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的《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8h。

8.3.2二级动火作业的《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72h,每日动火前应进行动火分析。

8.3.3动火作业超过有效期限,应重新办理《许可证》。

第二节《动火安全许可证》管理及办理程序

《动火安全许可证》由公司保卫科归口管理,负责《动火安全许可证》的发放。特级、一级《动火安全许可证》存根由公司保卫科保存,二级《动火安全许可证》存根由分场保存,各存根保存期至少为1年。办理程序如下:

1、各单位在安排、布置动火作业时,必须明确动火作业负责人,负责《动火安全许可证》的办理工作。

2、动火作业负责人对动火作业全面负责,必须详细了解动火作业内容、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确定动火地点、动火方式、动火人、监火人、动火时间。动火人应由取得相应资质的人员担任;监火人应由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熟知现场和作业危害因素的人员担任。动火作业与动火部位相互存在潜在危险时,动火作业所在岗位须指派一名监护人员进行现场监护。

动火作业负责人负责填写“动火地点”、“动火方式”内容,“动火地点”一栏中,填写动火的具体地点,可以以岗位或固定设备、设施为参照物,详细填写动火作业具体位置。“动火方式”为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方式。动火作业负责人、动火人、监火人分别在相应位置签名。“动火作业开始时间”由动火作业负责人在动火所在岗位班长签字后,填入实际开始动火作业时间,“动火停止时间”由动火作业负责人确定填写。

3、动火作业负责人会同动火部位负责人共同进行作业风险分析,结合生产中存在的危险物质及作业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识别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并在“危害识别”栏内填写作业过程中人身可能受到的伤害及可能影响职业健康的危害因素,如碰伤、砸伤、绞伤、有害物质泄漏、中毒、着火、爆炸等。

4、动火作业负责人根据识别的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因素,会同动火人、监火人和动火部位负责人确认安全措施的落实并签字。“安全措施”是指为预防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现场或周围人员可能造成伤害而采取的措施,包括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动火部位负责人为动火所在岗位的负责人。

5、动火作业安全措施制定完成后,动火作业负责人负责,会同动火人和监火人逐项落实确认,并告知动火点周围规定范围内可能出现易燃易爆物质泄漏的岗位负责人。

6、动火作业负责人在取样分析合格并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逐级办理审核、审批手续,并向动火人和监火人交待安全注意事项;主动向动火所在岗位当班班长呈验《动火安全许可证》,经其签字允许后方可动火。动火作业人必须随身携带《动火安全许可证》,以备检查。

7、《动火安全许可证》的审核、审批:

7.1二级动火作业,取样分析合格,各项安全措施制定完善、落实到位后,作业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在“动火初审人”栏签字,由作业单位主管领导审批。

7.2一级动火作业,由作业单位主管领导对动火作业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安全措施全面落实到位后在“动火初审人”栏签字,公司生产部调度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审批。

7.3特殊危险动火作业,由作业单位主管领导审核后,在“动火初审人”栏签字,公司生技科主管领导、消防部门主管领导复审,在“特殊动火会签”栏签字,公司主管该项作业的副经理或总工程师审批,在“动火审批人”栏签字。

8、所有填写内容禁止涂改,涂改无效,严禁代替签名。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