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医院浸入性操作相关性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八一医院浸入性操作相关性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2-26

第一医院浸入性操作相关性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

(一)静脉导管相关性医源性感染预防

一、静脉留置针的管理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严格无菌操作。

2、经常观察导管入口处情况,如有红肿、硬节、渗出、静脉炎,应立即拔管,更换部位,选择导管重新注射。导管留置时间为3─4天,输液完毕后肝素封管(按肝素125u/ml浓度)。

3、普通液体输液管路每24小时更换一次,输血、血制品,输完立即更换。

二、经周围插入的中央静脉导管的管理

1、感染率最高,占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的90%以上,多腔中央静脉导管比单腔中央静脉管道感染危险性高,多腔中央静脉导管使用时应标明高营养给药的专门腔口。

2、插入位置:推荐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尽量不用颈静脉和股静脉。应采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3、输液管道系统应24小时更换一次。

4、不推荐定期常规更换CVC,甚至轻、中度发热,无明显局部炎症和迁徒病症,尚无败血症证据时。如果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所致的感染可暂时保留导管,立即系统抗菌治疗。

5、导管插入位点红肿炎症、临床败血症表现、血培养阳性、导管半定量或定量培养结果阳性。应拔除或更换导管。

6、导管相关血源性感染的病人拔除导管,抗菌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持续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应高度怀疑和积极寻找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血栓或其他深部迁徙感染灶的证据。

(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相关性医源性感染预防

一、注意无菌操作

1、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时注意无菌操作,手术器械及用物严格灭菌。气管切开前需清洁颈部及胸部上方的皮肤,然后常规皮肤消毒,以防止手术过程将体表细菌带入深部。

2、在进行护理和治疗操作前后洗手,防止手上的污染菌传播给病人。

3、气管内导管专人专用,每日更换消毒,条件许可的用高压蒸汽灭菌或一次性导管。一般情况每6―8小时更换一次,若病人分泌物较多,则应每2―3小时更换1次,同时做好清洁处理,通常用蒸馏水或双氧水擦洗。

4、吸痰管每吸抽1次更换1根。雾化器内贮液瓶中的液体一人一用,雾化器用后消毒。

二、减少气管粘膜的损伤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病人咽、喉、气管粘膜损伤发生率高,损伤部队多位于气管导管的气囊处、气管后壁及声门下部位。气管导管气囊压力不宜超过4.OkPa,每4―6小时放气,5―10分钟复充气,以保证气囊压迫处气管粘膜血液供应。机械通气或人工呼吸囊通气时,需将气管导管固定,防止滑动而摩擦气管粘膜。吸痰动作要轻巧,吸痰管遇到阻力时,后退0.5cm后开放负压,且负压宜<13.3kPa

1、湿化气道

(1)气管内滴入:气管内持续滴入0.45%的盐水,每分钟3―5滴,24小时内滴入250―300ml,可起到湿化气道作用。

(2)超声雾化:利用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可使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细小的雾滴可达气道末梢。

(3)气道冲洗:若分泌物粘稠,或呼吸道阻力增加,但又无分泌物吸出,则可用无菌盐水2―5ml,直接用注射器注入气管套管内。同时,嘱病人作深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可做2―3次机械通气,然后立即进行吸引。

(4)蒸汽吸入:可减轻呼吸道的炎症和水肿,利用热的物理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可利用药物功能使炎症消散,还可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帮助祛痰,起到清洁呼吸道的作用。一般3―4小时可行蒸汽吸入一次。

2、正确掌握吸痰技术,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

3、重视口腔护理及用药

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特别是口腔的局部用药问题应给予重视。气管切开后,病人呼吸道感染中较常见的是革兰氏阴性菌,这与该菌经常存在于口咽部有关。对于较长时间(10天以上)机械通气的病人,应对口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并根据培养的结果适当选择口腔局部用药,以尽量减少该部位的细菌数,并预防细菌向下移行而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减少口腔细菌定植措施:

(1)注意病人周围环境物品及空气洁净度。

(2)加强口腔护理,局部可涂多粘菌素、妥布霉素、制霉菌素,或用0.1%呋喃西林抹洗。

(3)尽量选用硫糖铝替代抗酸剂、H2受体阻滞剂,以减轻对胃酸pH的影响,防止胃内细菌定植及逆行。

(三)引流管相关性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一、引流管是人为建立的内外通道,渗血、渗液或脓液可通过引流管引向体外,外界的细菌亦可经此管引向体内而导致感染。因此,引流管处的伤口要保持无菌、干燥,每日更换敷料,敷料渗湿后要随时立即更换。

二、引流管的位置应低于引流的部位,变动体位时要先夹引流管。

三、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打折或堵塞;如发生引流管堵塞,应向离心方向挤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四、引流袋每天要更换1次,更换引流袋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周围分泌物的

篇2:八一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第一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0)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多重耐药菌(G-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真菌等,为加强MDR0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MDR0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和报告

1、临床科室各科室医师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若属于医院感染散发则应当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2、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应在检验报告上标注,并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专职人员,收到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后,立即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4、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短时间发生3例以上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立即报告医务科、院感科(上班工作日),节假日向院总值班报告。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调查,并同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病历卡的内面粘贴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7、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8、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它科室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当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9、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并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0、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11、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按我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12、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三、监督、处罚

院感科按照检验科填报的《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表》到科室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并请科室负责人签名。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每周应到相应的科室进行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直至解除隔离。

科室未认真执行MDRO控制措施,引发相应后果,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并由院感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现定》进行处罚。

篇3:八一医院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通风,确保室内物品(包括废物桶)清洁干净。

2、操作前后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桌面、台面、治疗车和治疗盘。

3、换药室的拖布专用并有明显标志,地面每日用浸有消毒液的拖布擦拭。

4、每日用空气消毒剂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5、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菌落计数≤500cfu/m3。

6、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有标识及灭菌日期。

7、护士每日清点并检查无菌物品(包括一次性物品有无过期)的有效期,过期物品需要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8、无菌敷料桶(纱布、棉球)开封后有效期为24小时。

9、抽取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2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

10、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去;下层为污染区。

11、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12、一次性物品用后(须毁形的要毁形),医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13、器械使用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和高压灭菌。

14、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的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废物袋内,及时无害化处理。

15、一切废弃敷料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密封无害化处理。

篇4:八一医院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空气消毒

1、经常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包括玻璃、墙壁、吊灯及输液架。

2、病房采用湿式清扫,如湿式拖布、湿毛巾、湿扫帚套,以保持空气清洁。

3、普通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

4、特殊感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封闭病房,进行终末消毒,空气用臭氧消毒。

5、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二)一般物品消毒

1、病房、治疗室、厕所拖布专用,并有明显标记,清洗后分开放置,悬挂晾干。如擦拭血迹、呕吐物、排泄物等用消毒液浸泡、清洗、悬挂晾干。

2、抹布一桌一布,扫床一床一套,用消毒液浸泡,洗涤后备用。

3、患者出院后,行终末消毒,床、床头柜、凳子用消毒液擦拭。被褥用臭氧(或消毒机)消毒,特殊感染被服放置黄色塑料袋内,集中处理,或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或按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4、脸盆、便器用后消毒,提倡一次性容器,固定使用。

5、餐具用后消毒。

6、病室暖瓶每周擦拭两次,以保持清洁光亮,瓶塞煮沸消毒。床边隔离患者暖瓶专用。

7、体温表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擦干后备用。床边隔离患者体温表专用。

8、各种监护仪或血压计的袖带每周清洗一次,特殊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三)、非一次性管道的消毒

1、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导尿管、肛管用后分别放在消毒液内浸泡,在刷洗、晾干,送供应室灭菌后备用。

2、雾化吸入器专人使用后,必须经消毒(螺旋管、面罩、雾化罐各关节拆开,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方能用于他人。

(四)、一次性物品的处理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弯盘、吸氧管、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内窥器等,用后医院统一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各种瓶类消毒

1、碘伏、酒精瓶每周灭菌2次。

2、氧气湿化瓶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正在应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吸氧管专用,24小时进行更换,一次性的用后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重复使用的用毕冲洗消毒。

3、药杯用消毒液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4、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里的内容物用后随时倾倒,做到每日刷洗。用毕先用消毒液浸泡,再清洗干净备用。

5、密闭引流瓶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再刷洗干净、用双层包布包裹送供应室灭菌。

(六)器械敷料的消毒

1、换药盘(碗)、镊子、剪刀用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高压灭菌。

2、经灭菌的各种敷料桶(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封后的有效时间为24小时,并注明开封时间。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注明起始日期和时间。

(七)床边消毒隔离制度

1、床头要有隔离标记。

2、操作完毕,要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3、餐具、药杯等用后放消毒液中浸泡后再刷洗晾干。

4、患者接触过的器械,用消毒液浸泡后,再送供应室处理。

5、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要单独使用,用后消毒处理。

6、手术患者需通知手术室,以采取隔离措施。

7、废弃污染物放黄色塑料袋内,医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八)隔离病房制度(除床边隔离制度外)

1、病房门把手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

2、进入隔离室,穿隔离衣、戴手套、口罩和一次性鞋套。

3、便器专用,排泄物按规定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混合浸泡,放置2小时后倒入下水道。

4、凡乙肝血液、分泌物污染的器械、拖布,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进行处理。

5、患者出院后,行终末密闭消毒。严重隔离患者用过的被服应焚烧处理。

6、废弃污物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医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焚烧等)。

(九)环境卫生学检测

监护室、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等每月空气培养。定期检测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

篇5:八一医院肝炎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肝炎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与设施要求

1.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隔离衣裤、戴工作帽,戴口罩。

2.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程序和消毒隔离制度,以防院内交叉感染。

3.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或操作完毕,需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再用清水清洗。

4.条件成熟,应尽量做到:肝炎门诊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做到“四固定”(人员、诊室、器械、时间固定),“六分开”(挂号、收费、取药、化验、候诊、厕所与他人分开)。

(二)清洁处理与空气消毒

1.坚持每日的清洁制度,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床头柜、椅子及床头并喷洒地面。

2.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诊室、治疗室。

FDS+

1.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无菌盘4小时更换1次。

2.体温表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消毒。

3.注射、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巾一带,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医院统一回收处理。

4.病历、化验单、挂号费、传染病卡片、血压计、听诊器均按有关规定进行消毒。

5.废弃物,如棉签、标本盒及废纸等焚烧。

6.澳抗阳性与阴性患者分开就诊,凡黄疸患者使用的床单均要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双扎口并有“污染”标志送洗衣房处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