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7

1.目的识别企业在乳胶基质和现场混装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确认风险等级,以便于确定防治对策,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2.范围公司全体员工。3.内容3.1评价组织及职责(1)本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组长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安全生产部长,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2)职责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LEC评价法》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企业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3.2风险管理(1)危害识别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④暴露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2)同时还应考虑: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②直接与间接危险;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2)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3)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4)有害作业环境: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5)安全管理缺陷:1)设计、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超负荷;禁忌作业等;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4)相关方管理缺陷。3.3危害识别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10)后期服务活动。3.4危害识别的方法LEC评价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公式为D=LEC(其中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3.5危害识别的步骤(1)安全办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LEC评价法分析记录表》表格,发至各部门;(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有或可能具有危害,填写《LEC评价法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安全生产部;(3)安全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按不同的危害分类;(4)安全办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3.6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范围1)生产经营活动;2)生产装置;3)储存设施;4)检维修作业;5)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6)拆迁工程;7)后期服务活动。(2)评价准则的依据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合同规定;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3)评价准则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公式为D=LEC(其中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救助站制度

篇2: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1.目的识别企业在乳胶基质和现场混装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确认风险等级,以便于确定防治对策,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2.范围公司全体员工。3.内容3.1评价组织及职责(1)本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组长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安全生产部长,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2)职责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LEC评价法》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企业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3.2风险管理(1)危害识别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④暴露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2)同时还应考虑: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②直接与间接危险;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2)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3)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4)有害作业环境: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5)安全管理缺陷:1)设计、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超负荷;禁忌作业等;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4)相关方管理缺陷。3.3危害识别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10)后期服务活动。3.4危害识别的方法LEC评价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公式为D=LEC(其中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3.5危害识别的步骤(1)安全办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LEC评价法分析记录表》表格,发至各部门;(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有或可能具有危害,填写《LEC评价法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安全生产部;(3)安全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按不同的危害分类;(4)安全办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3.6风险评价(1)风险评价范围1)生产经营活动;2)生产装置;3)储存设施;4)检维修作业;5)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6)拆迁工程;7)后期服务活动。(2)评价准则的依据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合同规定;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3)评价准则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公式为D=LEC(其中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篇3:燃气管网安全风险评估改造措施

保证城市燃气管网安全可靠运行,为用户提供优质燃气,是燃气企业义不容辞的使命。在关注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保证燃气管网稳定性,减少燃气泄漏事故,是燃气行业、燃气企业必需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由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燃气企业与燃气企业之间,所在地区的不同,输送燃气介质不同,输送燃气管材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施工安装年代存在差异,以及施工质量、管材质量等原因,形成不同的燃气管网状况,从而面临不同的管理、技术等难题。

一、燃气管网现状及安全风险评估

1.1管网现状

**燃气现有地下燃气输配管网近100多公里。管道为聚乙烯管、和镀锌进户钢管;输送介质分为天然气;按压力级别分为中压、低压。

1.2管网存在的问题

1、管道超期服役问题

**县燃气管网敷设年代较早,期间部分管道虽有更换,但仍有大量管网超期服役。大量早期敷设的燃气管道仍在运行使用,且多数处在人口密集的老小区。

2、管道密封问题

早期敷设的PE管道接口形式多样,施工方施工质量不过关,易造成管道漏气。

3、引入管问题

**县敷设的燃气引入管大多为镀锌钢管,镀锌钢管与铸铁管采用螺纹连接,部分镀锌钢管不做防腐或防腐处理不符合要求,直接埋于地下,腐蚀十分严重,是事故发生较多、安全隐患最大之处。

4、管道堵塞问题

天然气在输送过程中过滤不完全的杂质沉积在管道壁上,日积月累,易造成管道堵塞,管道输送能力大大下降。

5、管道防腐问题

早期敷设的钢质燃气管道只采取单一的管道外防腐,由于受当时防腐材料性能和防腐作业水平限制,经过长时间运行,部分钢管防腐层损耗严重。在一些地区,杂散电流比较多,对燃气管道的腐蚀严重。

6、城市建设对燃气管道影响问题

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道路建设等对地形地貌影响较大,许多原敷设在人行道下的燃气管道变为车行道下,埋深不够时,极易被重载车压变形。同时,由于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各类基建、道路、地下管线的工程数量不断增加,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管网和设施,造成各类第三方破坏事故数量不断上升,事故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9、地下燃气管道错综复杂

老城区地下燃气管道由于历史久远,竣工资料、管道图纸不全,建了又建,接了又接,比较混乱。

1.3燃气管网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气管网系统运行现状,结合国内同行业对管网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将其分为以下3种风险情况:

(一)运行情况良好的管道设施

运行情况良好的管道设施对城市生产和生活不造成危害。这部分管网大多数都是20**年末以后敷设的。管道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设备比较先进,管道运行情况良好。

(二)高风险管网

管道服役时间已经超期或者接近超期。虽然由于管理得当,没有受到外界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和人为破坏,但是竣工资料、管道图纸不全,无法掌控。

(三)特高风险管网

1、有密闭空间和没有防腐与超期运行的进户管道。

2、水泥接口灰口铸铁管。

二、燃气管网防范风险改造措施

1、根据管网风险等级,制定管网改造计划,改造特高风险和高风险管网。

2、对于正在运行的管网,建立专业巡线测量和管网监护队伍,配备高精度试漏仪,按风险管理机制做好管网监护与泄漏测量工作。

3、管网改造和新建管网全部采用耐腐蚀、工艺先进的聚乙烯管材,并设置分段直埋阀门,便于维护和抢修。

4、利用先进计算机系统(如GIS系统和SCADA系统),统计各类管网数据科学分析找出各类事故的主要成因,同时做好重点部位监测和控制。

5、对于仍然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管网,全部采用监控和钻孔测量手段,保证此类管网在可控范围内。

6、不断完善管网运行管理、管网维护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7、与城市管理部门配合,清除占压燃气管道的违章建筑,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8、利用全社会力量,在全市广泛开展燃气使用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燃气用户安全意识。

9、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网远程监控力度,使城市燃气管网的检漏作业达到预防、安全、迅速、精确和高效的目标。

2.1、燃气管网改造措施

管网及附属设施的改造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期分批进行。针对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改造措施:

(1)对于老化严重的灰口铸铁管和腐蚀严重的钢管,采用换管法进行改造。

(2)(2)对腐蚀严重的胶圈进行更换。

(3)对于供气压力较低区域,采取新建中压燃气管道成环的办法解决供气压力低的问题。

(4)对安全隐患较大的进户管,可以采用更换镀锌钢管和改变接管方式的方法进行改造。

(5)对杂散电流多的地区,增加电化学防腐设施。

(6)更换管网系统中老化、腐蚀的附属设备,如阀门、等。

2.2管材选用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规定中压管道可采用钢管、机械接口球墨铸铁管、聚乙烯管或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

目前,国内常用天然气管材基本有三大类,一类是钢管,一类是球墨铸铁管,另一类是近年来推广使用的聚乙烯(PE)管。

1、燃气专用聚乙烯(PE)管

PE管已成为近年来国家在燃气输配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管材,并且国家已颁布了燃气用埋地PE管材、管件的标准以及PE管的施工验收规范,是国家“八五”重点推广应用的节能、节材新产品,并且PE管材在国内供应已有可靠的渠道,施工及运行方面已有成熟的经验。

PE管弥补了金属管材的弱点:

(1)PE管材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及耐腐蚀性优于钢管,其使用寿命可达50年(t=0-20℃),

(2)PE管材比钢管内表面光滑,水力条件好,在输送相同气质时管径可相应减小。

(3)PE管材比重轻(是金属管的1/8),质地柔软,有弹性,搬运方便,这个特性是任何金属管材无法比拟的。

(4)施工方便,工期短,维护工作少。

(5)综合比价:公称直径不大于250时,PE管比钢管节省20%左右;公称直径大于250时,PE管造价接近球墨铸铁管价格;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2008中4.1.3明确规定聚乙烯燃气管道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可见下表:

表2.3.4聚乙烯管道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Pa)

城镇燃气种类

PE80

PE100

SDR11

SDR17.6

SDR11

SDR17.6

天然气

0.50

0.30

0.70

0.40

液化石油气

混空气

0.40

0.20

0.50

0.30

气态

0.20

0.10

0.30

0.20

人工煤气

干气

0.40

0.20

0.50

0.30

其它

0.20

0.10

0.30

0.20

可见,聚乙烯(PE)管满足人工煤气和天然气的输送要求。

结合**自身特点,应优先选用PE管。一是与长春市现有天然气输配管网管材相匹配;二是减少管线脆性断裂情况的发生。

2.3阀门改造技术要点

**现有PE管段上的中压阀门井都没有设放散,大部分安装年代长。因此,改造要对这些中压阀门随着线路换管逐一进行更换改造,并适当增加阀门。阀门的选择与现有管网材质相匹配,PE管道选用双放散PE球阀,在重要部位可选择一部分电动阀门,以配合SCADA系统建设的需要。

篇4:运输机司机岗位安全风险评估规程

序号危险源名称风险及其后果描述风险等级管理标准1防护用品不齐全造成片帮煤砸伤头部眼睛等中等各类防护用品佩戴齐全2未能及时发现机头冷却水路赌塞或水量不够电机、减速器冷却效果差、损坏设备中等发出开机信号时立即把冷却水打开3堵大块煤未及时发现造成运输机压死中等集中注意力、不得远离岗位或睡觉4转载机突然停止,未及时闭锁运输机造成转载机压死中等集中注意力、不得远离岗位或睡觉5刮板螺栓丢失或刮板变形,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刮板或刮板链断裂中等接班先让刮板机空转一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电机附近浮煤堆积,未及时清理造成电机因高温而减少使用寿命中等每班对电机附近的浮煤及时清理7推移机头运输机时人员从安全出口通过,未及时通知行人挤伤其他作业人员或通行人员中等推机头前禁止人员处出口通过8在推溜前未将机头超前支架降下推溜时损坏设备中等每次推溜前超前支架降下,保证与顶板不刮卡9机头超前支架未及时升紧造成机头顶板离层或冒顶事故中等每次推溜超前架必须升到位,保证初撑力10工作面拉出铁器未及时发现让系统造成斯带事故中等认真查看,不得远离岗位或睡觉11有异响时未及时拉闭锁造成刮板或刮板链等损坏中等不得远离岗位或睡觉,有异响时及时拉闭锁12清理机头盖板上的浮煤时未停机造成破碎机崩出煤块伤人中等机头盖板上的浮煤停机清理13在操作超前支架时为检查或处理片帮煤造成片帮煤伤人中等操作超前支架前必须处理附近的片帮14站在架前看大块造成片帮煤伤人中等看大块时应站在电缆槽挡煤板上焊的护网上面15煤机割三角煤时站位不当煤块伤人中等人员应站在端头架立柱后

篇5: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风险评估是因那些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对人或产品所带来的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而进行评估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持续对全管理处范围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奠定基础。2适用范围适用于全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管理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2安全办公室是管理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3.3各科室和单位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4.2危险源的辩识4.2.1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以下方面:4.2.1.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管理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4.2.1.2管理处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4.2.1.3管理处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4.2.1.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4.2.1.5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1)六种典型危害a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c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2)三种时态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3)三种状态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4.2.2识别的方法1)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2)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3)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4)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4.3?风险评价4.3.1?矩阵法?后果可能性轻微伤害伤?害严重伤害极不可能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不可能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可能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4.3.2LEC定量评价法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0.20.1很不可能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分数值频繁程度1063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210.1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可能出现的结果经济损失(万元)伤亡人数100200以上死亡10-29人、重伤50人以上40100-200死亡3-9人、重伤10-49人1550-100死亡1-2人、重伤3-9人710-10一次重伤1-2人31-10多人轻伤11以下少量人员轻伤4)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稍有危险五个等级。具体划分见下表:D值危险程度>320160-32070-16020-70〈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注:D>70的危险源为重大安全风险。4.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施4.4.1各科室(单位)按照上述规定,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中的“序号”、“场所/设备设施/活动”、“危险源”、“可能的损害”、“现有控制措施/制度”等内容。4.4.2各科室(单位)根据“矩阵法”和“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源进行评价,填写《危险源辩识调查评价表》“风险评估”和“风险级别”的内容。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安全风险汇总填写《危险源辨识清单》。4.4.3各科室和单位将《危险源辩识清单》上交安全办公室。安全办公室对各科室和单位的《危险源辩识清单》进行审核和确认,汇总编制全公司的《危险源辩识清单》。4.5风险控制的策划4.5.1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4.5.2重大安全风险控制4.5.2.1在一段时期内需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5.2.2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4.5.2.3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4.5.2.4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4.5.2.5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4.5.2.6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4.5.3一般风险控制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4.6危险源的更新各科室和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危险源的更新工作,对新增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新增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1)相关法律法规变化时;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3)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5)采用新的物质;6)发现新的危险源时。各科室和单位根据补充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填写新增《危险源辩识清单》,报安全办公室备案。5记录5.1附件一:《危险源辨识清单》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