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回采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7

6112、6121回采工作面将于近期投产,工作面可采储量较大,17万吨,按照已采工作面的平均推进度计算,两个采煤工作面从开采到回采结束,预计一年,回采周期较长,工作面开采煤层为b2煤层,经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355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267m3/min,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为不易自燃发火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为此特制定该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灭火基础管理工作

1、加强工作面劳动力组织管理,选用有一定采煤经验的熟练工,确保工作面出勤,提高推进度,力争达到月进度50米。

2、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较大,1.5米至1.1米,各类型号的支柱要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柱,以适应煤层厚度的变化。

3、工作面采高必须得到有效控制,支柱不准超长使用,严禁支柱失稳,防止顶板事故,影响正规推进度。

4、工作面遇构造,应尽可能采用少留煤柱或不留煤柱的方法通过地质构造带。

5、选用无煤柱开采工艺,减少采空区浮煤丢失,工作面浮煤必须收尽。

6、选用低负压、大风量的通风方式,减少采空区漏风和漏风半径,为防火创造条件。

7、矿井通风必须达到安全、稳定和可靠的目标。

二、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通风方式选用u型通风,一进一回.

2、为减小工作面通风阻力,工作面必须随时保持畅通。

3、工作面通风系统必须做到稳定、安全、可靠,决不允许随意改变通风系统,通风系统调整必须经过集体研究,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实施。

4、工作面风巷必须保持畅通,使用断面应保持设计断面的70%,低于该断面时应扩巷;风巷的材料堆码整齐,严禁在同一断面横向大批量堆放支柱和材料,只能沿走向堆码,以提高有效断面。

5、采煤工作面运输平巷以上的采后小眼,必须及时封闭和支护,采用水泥砂浆和坚硬矸石作密闭,其厚度应大于1.米,密闭以上用矸石充填饱满,密闭以下保证支护良好,邦顶用排柴背紧背牢。

6、加强全矿通风系统管理,及时构筑风门,密闭、严禁打开风门不关,严禁用矿车撞风门,损坏的风门由矿长组织人员在24小时之内修复完成。

7、工作面回采2个月后立即实施喷洒石灰阻化剂防火,每周一次。

三、灭火预案

当工作面上隅角或风流中出现co或烟雾,煤油味时,应立即向矿领导汇报,迅速撤出工作人员,核实和查明原因,采取如下措施:

1、co浓度不高,未超过24ppm,无烟雾时,停止回采,对工作面进行观察。

2、co浓度不高,未超过24ppm,无烟雾也可分步实施正常回撤,回撤方向可由下至上进行。

3、co浓度上升速度快,烟雾大,无法进行常规回撤时,则执行通风系统调整为下行通风方案,改善工作面回撤气候条件,下行通风回撤安全措施另行编制:

4、回撤结束后,立即对41121运输巷、风巷处进行永久密闭,密闭中上部预埋取样管,密闭下部设反水池,密闭位置由集体讨论,技术负责人决定,封闭时可视气体变化程度决定是否采用一次性封闭,还是二次封闭到位,封闭后应观察24小时,观察期间井下停止一切电源、停止井下一切作业,并设三个岗哨,即:采煤工作面运输巷风门处,材料上山上口处,回风井口,禁止人员入井。

5、观察24小时后,由辅助救护队员带机下井进行检查,检查路线从进风流入井,分别检查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密闭,检查内容:密闭完好,气密情况、巷道支架完整、气体等情况,出现问题立即从新风流中撤出,待制定措施后,按措施执行。

篇2: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3501工作面已累计推进(平均进度)45米(皮带巷推进53米,回风巷推进37米),为做好3501工作面在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不发生高温、气体超限、发火等情况,特制定如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请各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一、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防灭火措施

工作面上、下隅角顶板管理

1、综采队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要求每班必须对上下隅角、煤帮支护材料进行拆除、回收,确保顶板在垮落步距内能够自然垮落。

2、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要求每班放实上下隅角,上下隅角放顶滞后步距最大不得超过3m;如上下隅角顶板超过3m仍未自然垮落时,则由综采队采用放炮法进行强制放顶,否则停止工作面推进,另行指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注氮防灭火:

1、工作面注氮防灭火通过在下隅角预埋注氮管路至采空区,采取“连续、开放式”注氮方式。

2、工作面注氮期间除制氮机必要检修外,必须保持24小时连续不间断注氮,注氮流量控制在400-450m3/h。

3、注氮期间,由压风工每天定时对氮气中氧含量进行检测、记录,生产科主管技术员不定时抽检,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调度室。除调度室下发指令要求停止注氮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要求开停注氮。

4、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工作面下隅角预埋注氮管路的拉移、维护均由综采队负责,若出现管路损坏、变形、堵塞等现象时,及时汇报调度室及生产科,生产科安排采取相关处理措施,不得瞒报、谎报,以免造成氮气泄露伤人事故。

工作面煤体超前注水防灭火:

1、由通灭队分别在3501工作面皮带巷、回风巷超前工作面10米处开始施工超前注水钻孔,实施煤体超前注水,进行预防性注水;

2、超前注水钻孔间距5米,根据工作面煤厚计算,皮带巷钻孔仰角15-20°,回风巷钻孔仰角3-5°,垂直两巷中心线施工,钻孔开口高度为距底版1-1.5m;两道钻孔施工可分阶段施工,但两道内超前注水钻孔各不得少于4个;

3、钻孔施工完成后要求立即对该面实施超前注水,每孔注水量暂定为17m?,现场依实际情况而定,以湿润煤体不出现大量外渗为原则,每班对所施工的钻孔进行循环倒换注水。

工作面供风管理:

3501工作面在前期回采期间,考虑回风侧巷道呈阶梯型布置,通风阻力较大。故工作面供风量需严格按照矿井通风设计要求配风,实际供风量不得低于600m3/min,为做好工作面风量管理,要求通灭队做好如下通风设施管理:

1、二采区一号、三号、四号联络巷风门;

2、25113皮带联络巷风门;

3、二采区轨道下山运输通路风门;

4、三采区所有风门、风障。

要求通灭队加强通风设施维护及管理,定期排查漏风点,完善风门闭锁装置,减少矿井因通风设施造成的漏风及避免出现风流短路现象,确保工作面及用风地点风量稳定、合理,为工作面防灭火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气体监测

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气体的检测,主要通过现场人工检测和传感器监测两种手段:

1、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瓦检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工作面气体监测工作,每班必须对工作面、上下隅角、回风流等指定地点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及氧浓度进行检查,并汇报调度室及通灭队进行记录,信息化队要定期标校各类传感器,确保灵敏有效。

2、每班至少对工作面温度及各种气体参数检测2次,出现异常情况时,随时进行抽检,具体测点设置如下:

ⅰ、距工作面上口大于10m处的回风巷风流中。

ⅱ、工作面下出口处。

ⅲ、工作面前半部煤壁侧、输送机槽(机架前)和采空区侧(后部输运机)。

ⅳ、工作面后半部煤壁侧、输送机槽(机架前)和采空区侧(后部输运机)。

ⅴ、输送机槽中央距回风口15m处风流中。

ⅵ、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测点。

ⅶ、距采煤工作面下口大于10m处的皮带巷进风流中。

ⅷ、采煤工作面回风流进入采区回风巷前10-15m的风流中。

其他辅助防灭火技术

1、人工码设黄土墙封堵上下隅角: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下隅角如出现放顶垮落不实现象,可采用人工码设黄土墙的方法,对上下隅角的空洞或漏风点进行封堵,以减少采空区漏风。

2、喷洒阻化剂:在工作面回采推进期间,要求每推进1.2米,人工喷洒阻化剂不得小于100kg;灌浆山泥浆中添加阻化剂每次控制在400-500kg之间。

二、安全技术措施

1、由综采队定期疏通工作面两道的排水系统,确保完好可靠,灌浆期间的脱水必须及时通过人工引至泄水巷排出。

2、通灭队必须加强灌浆、注氮系统检修(灌浆山设备及管路、闸阀等)工作,并在灌浆山存贮一定数量的阻化剂。

3、加强矿井所有风门、风障的维护及管理,特别是三号联络巷、四号联络巷及25113皮带巷通路风门必须重点进行管理,严防其出现风流短路或工作面供风不稳定现象出现,各维修点必须做好放炮后清渣、清煤工作,严防因放炮落煤堵塞而影响工作面风量稳定。

4、调度室、安检科每班必须有专人对工作面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作业。

5、工作面瓦检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气体监测工作,每班按照指定路线对工作面进行巡回检查,现场交接班,严密监测气体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6、灌浆时,灌浆工必须现场监护,合理控制灌浆量,不得出现大量漏浆,影响工作面正常作业。

7、灌浆期间,通灭队必须设专职人员现场进行观测漏浆情况,发现有大量渗水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要求立即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8、灌浆期间,对设备、电缆等必须用旧风筒遮盖保护,以防淋湿。

9、抬钻、打钻及灌浆前必须检查施工现场支护质量,敲帮问顶,加强支护;作业人员做好自主保安,时刻注意设备及支护安全情况,要求服装整齐,绑紧衣袖、衣襟,确保自身安全。

10、注氮期间,工作面瓦检员必须加强上下隅角氧含量及其他气体浓度检测,如发现上下隅角、支架后采空区氧含量低于18%及时汇报调度室,悬挂警示牌,严禁人员进入低氧区作业。注氮时间另行通知。

11、工作面放顶作业如需放炮作业,严格按照生产科下发的放顶相关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12、工作面如出现气体超限、高温或发火等事故,则由生产科另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本措施中未尽事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其他相关措施执行。

篇3: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3501工作面已累计推进(平均进度)45米(皮带巷推进53米,回风巷推进37米),为做好3501工作面在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不发生高温、气体超限、发火等情况,特制定如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请各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一、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防灭火措施

工作面上、下隅角顶板管理

1、综采队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要求每班必须对上下隅角、煤帮支护材料进行拆除、回收,确保顶板在垮落步距内能够自然垮落。

2、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要求每班放实上下隅角,上下隅角放顶滞后步距最大不得超过3m;如上下隅角顶板超过3m仍未自然垮落时,则由综采队采用放炮法进行强制放顶,否则停止工作面推进,另行指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注氮防灭火:

1、工作面注氮防灭火通过在下隅角预埋注氮管路至采空区,采取“连续、开放式”注氮方式。

2、工作面注氮期间除制氮机必要检修外,必须保持24小时连续不间断注氮,注氮流量控制在400-450m3/h。

3、注氮期间,由压风工每天定时对氮气中氧含量进行检测、记录,生产科主管技术员不定时抽检,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汇报调度室。除调度室下发指令要求停止注氮外,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要求开停注氮。

4、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工作面下隅角预埋注氮管路的拉移、维护均由综采队负责,若出现管路损坏、变形、堵塞等现象时,及时汇报调度室及生产科,生产科安排采取相关处理措施,不得瞒报、谎报,以免造成氮气泄露伤人事故。

工作面煤体超前注水防灭火:

1、由通灭队分别在3501工作面皮带巷、回风巷超前工作面10米处开始施工超前注水钻孔,实施煤体超前注水,进行预防性注水;

2、超前注水钻孔间距5米,根据工作面煤厚计算,皮带巷钻孔仰角15-20°,回风巷钻孔仰角3-5°,垂直两巷中心线施工,钻孔开口高度为距底版1-1.5m;两道钻孔施工可分阶段施工,但两道内超前注水钻孔各不得少于4个;

3、钻孔施工完成后要求立即对该面实施超前注水,每孔注水量暂定为17m?,现场依实际情况而定,以湿润煤体不出现大量外渗为原则,每班对所施工的钻孔进行循环倒换注水。

工作面供风管理:

3501工作面在前期回采期间,考虑回风侧巷道呈阶梯型布置,通风阻力较大。故工作面供风量需严格按照矿井通风设计要求配风,实际供风量不得低于600m3/min,为做好工作面风量管理,要求通灭队做好如下通风设施管理:

1、二采区一号、三号、四号联络巷风门;

2、25113皮带联络巷风门;

3、二采区轨道下山运输通路风门;

4、三采区所有风门、风障。

要求通灭队加强通风设施维护及管理,定期排查漏风点,完善风门闭锁装置,减少矿井因通风设施造成的漏风及避免出现风流短路现象,确保工作面及用风地点风量稳定、合理,为工作面防灭火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气体监测

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气体的检测,主要通过现场人工检测和传感器监测两种手段:

1、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瓦检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工作面气体监测工作,每班必须对工作面、上下隅角、回风流等指定地点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及氧浓度进行检查,并汇报调度室及通灭队进行记录,信息化队要定期标校各类传感器,确保灵敏有效。

2、每班至少对工作面温度及各种气体参数检测2次,出现异常情况时,随时进行抽检,具体测点设置如下:

Ⅰ、距工作面上口大于10m处的回风巷风流中。

Ⅱ、工作面下出口处。

Ⅲ、工作面前半部煤壁侧、输送机槽(机架前)和采空区侧(后部输运机)。

Ⅳ、工作面后半部煤壁侧、输送机槽(机架前)和采空区侧(后部输运机)。

Ⅴ、输送机槽中央距回风口15m处风流中。

Ⅵ、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测点。

Ⅶ、距采煤工作面下口大于10m处的皮带巷进风流中。

Ⅷ、采煤工作面回风流进入采区回风巷前10-15m的风流中。

其他辅助防灭火技术

1、人工码设黄土墙封堵上下隅角: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下隅角如出现放顶垮落不实现象,可采用人工码设黄土墙的方法,对上下隅角的空洞或漏风点进行封堵,以减少采空区漏风。

2、喷洒阻化剂:在工作面回采推进期间,要求每推进1.2米,人工喷洒阻化剂不得小于100kg;灌浆山泥浆中添加阻化剂每次控制在400-500kg之间。

二、安全技术措施

1、由综采队定期疏通工作面两道的排水系统,确保完好可靠,灌浆期间的脱水必须及时通过人工引至泄水巷排出。

2、通灭队必须加强灌浆、注氮系统检修(灌浆山设备及管路、闸阀等)工作,并在灌浆山存贮一定数量的阻化剂。

3、加强矿井所有风门、风障的维护及管理,特别是三号联络巷、四号联络巷及25113皮带巷通路风门必须重点进行管理,严防其出现风流短路或工作面供风不稳定现象出现,各维修点必须做好放炮后清渣、清煤工作,严防因放炮落煤堵塞而影响工作面风量稳定。

4、调度室、安检科每班必须有专人对工作面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作业。

5、工作面瓦检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气体监测工作,每班按照指定路线对工作面进行巡回检查,现场交接班,严密监测气体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6、灌浆时,灌浆工必须现场监护,合理控制灌浆量,不得出现大量漏浆,影响工作面正常作业。

7、灌浆期间,通灭队必须设专职人员现场进行观测漏浆情况,发现有大量渗水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要求立即停止工作,进行处理。

8、灌浆期间,对设备、电缆等必须用旧风筒遮盖保护,以防淋湿。

9、抬钻、打钻及灌浆前必须检查施工现场支护质量,敲帮问顶,加强支护;作业人员做好自主保安,时刻注意设备及支护安全情况,要求服装整齐,绑紧衣袖、衣襟,确保自身安全。

10、注氮期间,工作面瓦检员必须加强上下隅角氧含量及其他气体浓度检测,如发现上下隅角、支架后采空区氧含量低于18%及时汇报调度室,悬挂警示牌,严禁人员进入低氧区作业。注氮时间另行通知。

11、工作面放顶作业如需放炮作业,严格按照生产科下发的放顶相关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12、工作面如出现气体超限、高温或发火等事故,则由生产科另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本措施中未尽事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其他相关措施执行。

篇4:回采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6112、6121回采工作面将于近期投产,工作面可采储量较大,17万吨,按照已采工作面的平均推进度计算,两个采煤工作面从开采到回采结束,预计一年,回采周期较长,工作面开采煤层为B2煤层,经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355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267m3/min,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为不易自燃发火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为此特制定该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一、防、灭火基础管理工作

1、加强工作面劳动力组织管理,选用有一定采煤经验的熟练工,确保工作面出勤,提高推进度,力争达到月进度50米。

2、工作面煤层厚度变化较大,1.5米至1.1米,各类型号的支柱要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柱,以适应煤层厚度的变化。

3、工作面采高必须得到有效控制,支柱不准超长使用,严禁支柱失稳,防止顶板事故,影响正规推进度。

4、工作面遇构造,应尽可能采用少留煤柱或不留煤柱的方法通过地质构造带。

5、选用无煤柱开采工艺,减少采空区浮煤丢失,工作面浮煤必须收尽。

6、选用低负压、大风量的通风方式,减少采空区漏风和漏风半径,为防火创造条件。

7、矿井通风必须达到安全、稳定和可靠的目标。

二、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通风方式选用U型通风,一进一回.

2、为减小工作面通风阻力,工作面必须随时保持畅通。

3、工作面通风系统必须做到稳定、安全、可靠,决不允许随意改变通风系统,通风系统调整必须经过集体研究,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实施。

4、工作面风巷必须保持畅通,使用断面应保持设计断面的70%,低于该断面时应扩巷;风巷的材料堆码整齐,严禁在同一断面横向大批量堆放支柱和材料,只能沿走向堆码,以提高有效断面。

5、采煤工作面运输平巷以上的采后小眼,必须及时封闭和支护,采用水泥砂浆和坚硬矸石作密闭,其厚度应大于1.米,密闭以上用矸石充填饱满,密闭以下保证支护良好,邦顶用排柴背紧背牢。

6、加强全矿通风系统管理,及时构筑风门,密闭、严禁打开风门不关,严禁用矿车撞风门,损坏的风门由矿长组织人员在24小时之内修复完成。

7、工作面回采2个月后立即实施喷洒石灰阻化剂防火,每周一次。

三、灭火预案

当工作面上隅角或风流中出现CO或烟雾,煤油味时,应立即向矿领导汇报,迅速撤出工作人员,核实和查明原因,采取如下措施:

1、CO浓度不高,未超过24PPm,无烟雾时,停止回采,对工作面进行观察。

2、CO浓度不高,未超过24PPm,无烟雾也可分步实施正常回撤,回撤方向可由下至上进行。

3、CO浓度上升速度快,烟雾大,无法进行常规回撤时,则执行通风系统调整为下行通风方案,改善工作面回撤气候条件,下行通风回撤安全措施另行编制:

4、回撤结束后,立即对41121运输巷、风巷处进行永久密闭,密闭中上部预埋取样管,密闭下部设反水池,密闭位置由集体讨论,技术负责人决定,封闭时可视气体变化程度决定是否采用一次性封闭,还是二次封闭到位,封闭后应观察24小时,观察期间井下停止一切电源、停止井下一切作业,并设三个岗哨,即:采煤工作面运输巷风门处,材料上山上口处,回风井口,禁止人员入井。

5、观察24小时后,由辅助救护队员带机下井进行检查,检查路线从进风流入井,分别检查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密闭,检查内容:密闭完好,气密情况、巷道支架完整、气体等情况,出现问题立即从新风流中撤出,待制定措施后,按措施执行。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